维基解密事件是指由
澳大利亚记者
朱利安·阿桑奇创建的维基解密网站自2006年成立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对多个国家机密进行揭露的事件。
2010年7月25日,“维基解密”网站公布91731份美国防部档案和战地情报机密文件;2010年10月22日,“维基解密”公布了391832份2004年初至2010年1月1日有关
伊拉克战争的文件;11月28日,“维基解密”美国251287份机密外交电报。
维基解密事件泄露的机密文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风波,被评选为2010年十大国际新闻,对美国外交关系、文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人员、美国国家安全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巴基斯坦等国家对于维基解密泄漏文件内容真实性以及其带来的危害表示担心。美国在经历第一次大规模泄密后,呼吁
朱利安·阿桑奇停止公布机密文件,并评估泄漏文件的危害性。
2024年6月26日,“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在
塞班岛法庭认罪。
事件背景
维基解密网站
成立过程
“维基(Wiki)”是个缩略词,来自英语
what I Know Is(我所知道是……)。它本来是一句鼓励的口号,鼓励人们在网上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维基百科”就是这个理念的践行者。不过,“维基百科”分享的是知识,而“维基解密”分享的则是“秘密”。
2006年4月,
澳大利亚记者朱利安·阿桑奇创办“维基解密”网站,目的为揭露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网站核心团队由5名全职志愿者组成,外围成员近千人,负责新闻撰稿及提供视频加密、笔迹鉴定等
技术支持。网站成员均精通黑客技术,直接攻击网络系统获取敏感信息也是情报来源之一。为保证网站本身及人员安全,确保泄密者身份的隐薪性和传输机密资料的保密性“维基解密”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除创办人朱利安·阿桑奇和发言人丹尼尔施密特对外宣称身份外,网站工作人员、办公地址、电话邮箱等信息一概秘而不宣,成员间通过加密在线聊天联系,并仅以字首字母缩写相称;信息交流和资料传输均采取匿名网络传送方式;该网站的主服务器设在
瑞典和
比利时,这两个国家的法律对网络匿名给予保护。同时,“维基解密”网站在全球设置20多台服务器和数百个
域名,建立大批“镜像网站”行动发现之后系统将通过域名转换自行跳转服务器,并自动清除原数据,信息来源无从追查。2007年1月,网站开通,专门发布涉密信息。最初基地在瑞典,现在无固定总部。2009年年底开始,由于缺乏资金,“维基解密”网站暂时关闭。2010年2月3日,筹到足够款项,“维基解密”网站重新上线,维持最低运营资助,5月宣布恢复正常。6月资金又出现问题。
运作方式
用户可以通过表单匿名上传材料,然后“维基解密”给予核实。作为给嵌入表单的回报,这些网站将得到经过核实的保密文档,并首发报道。“维基解密”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转发这些新闻故事,并自由传播。“维基解密”提供三种文档提交方式:上传到网站、E-mail和邮件。
资金来源
据
德国之声报道,维基解密主要资金来源于德国,它的最大捐助来源于德国奥荷兰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是为了纪念已故的电脑活动家、黑客先驱奥荷兰而在德国马堡而建立的。据该基金会称,从2009年10月开始,该机构成为维基解密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正是由于该基金会的努力维基解密每年二十万美元的花费得到保障。这些费用包括服务器租赁费用,固定员工的活动经费等。
网站保密
“维基解密”的主机位于
瑞典一个修建于冷战时期被弃用的防空洞内,由瑞典一家公司托管,这家公司提供”高度保密的,不向顾客提任何问题的主机托管服务”,他们甚至不保留顾客的任何注册信息和网站
日志文件。,服务器设在瑞典和
比利时境内,两国都有全世界最严密的对新闻消息来源提供保护的法律。在瑞典,不但法律禁止政府和其他机构要求记者泄露消息来源,而且还允许消息来源本人去起诉任何泄露他身份的记者和媒体、为自己所受的损害寻求补偿。如果因为“维基解密”而导致用户信息泄露,用户可以直接起诉网站。
用户提交的资料首先会被送到位于
瑞典的主服务器上,然后再被传到设在比利时的另一个服务器上,之后再传到另一个在法律方面提供保护的国家。而在那里这些文件将从终端机上被删除,并储存到其他地方。所有这些服务器都由一些身份保密的网络工程师维护,这些人是“维基解密”的资深骨干。“维基解密”网的5名核心人员都会更新和维护网站内容,将网友上传的材料去芜存精,删除那些胡乱编写的所谓揭露性材料及伪造文件,其余则由数百名志愿分析人员帮助审核,这些人中既有法律人士,也有
笔迹鉴定专家和视频加密专家。
为保护泄密者也为保护自身,“维基解密”还设立了复杂的
去中心化流程,以降低编辑人员对泄密过程的过深介入。泄密文件由全球工作人员合作编辑大家互不知晓对方,即使核心成员也无法接触到系统中某些关键部分。此外,整条渠道以及通过它所传输的资料都经过严格加密。为进一步保护文件,“维基解密”的计算机每时每刻都在这些通道上传送着数十万份假文档,以掩护真正的文件。
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1971年,朱利安·阿桑奇出生在
澳大利亚昆土兰州(Queensland)东北海岸的
汤斯维尔(Townsvile),长期接受家庭式教育。14岁时,他和母亲已经搬了37次家,在他的母亲和一名音乐家的关系演变成暴力时,朱利安·阿桑奇几近封闭,他隐匿在自己的世界中。
16岁时,朱利安·阿桑奇在网络上以Mendax之名成为一个黑客,与两名来自“电子梦幻”的黑客网友, 号称“澳大利亚第一电话飞客”的“Trax”以及编程高手“Prime Suspect”一起组建了一个叫做“万国颠覆”(nteratonal Subversives)的团体,以侵入其他机构的
计算机为乐趣,18岁时,他与一名女子结婚并生了一个孩子。1991年,朱利安·阿桑奇把目标对准了全球黑客的最高挑战目标:美国国防部网络信息中心 (NIC),他的黑客小团体“国际颠覆”以“竞争式的合作”开始了尝试,曾闯入
欧洲和北美的保密计算机系统, 并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澳大利亚警察针对他们展开了名为“天气行动”的调查行动。9月,朱利安·阿桑奇与黑客好友们闯入
加拿大一家电信公司的网络终端,随后他被逮捕并承认了25项指控。法官最终以“智能好奇”为理由只判决他支付小额的赔偿金。但是他的妻子却带着儿子离开了他。1999年,他与妻子达成监护协议,头发也因此从深棕色变成了灰白色。
此后,朱利安·阿桑奇为了打消做黑客的冲动,而去
墨尔本大学学习物理,试图以破解
宇宙背后的秘密法则进行智力刺激。朱利安·阿桑奇并不适应大学生活,在一篇《政府阴谋》的文章里,他表示,温良恭顺的大学校园让他感到格外压抑,只有当他“翻”越过政府机构网站,窥视权威部门不为人知的秘密时,才让他感到一种释放,他把自己的生活描述为“个人与公权的对抗”。很快,在2006年,他就将这种主张付诸实践,开始创办“维基解密”(Wikileaks)。
2010年8月21日,瑞典法院指控朱利安·阿桑奇涉嫌强奸,但最终没有发布
搜查令。9月1日,瑞典法院重启对朱利安·阿桑奇涉嫌强奸和
猥亵的调查。10月18日,
瑞典拒绝朱利安·阿桑奇在瑞典的工作和居住许可。负责打理向“维基解密”网站捐款的公司也迫于压力中止与该网站的合作。11月30日,
朱利安·阿桑奇向瑞典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要求驳回拘捕判决。12月6日,在瑞典政府、
国际刑警组织通缉和美国要求引渡并审判的威胁下,
朱利安·阿桑奇还宣称将公布涉及
美国银行的上千份文件档案,以及有关不明飞行物体(UFO)及外星人的秘密档案,档案经多重加密,放在
瑞士非法档案分享网站The Pirate Bay (海盗湾) ,并称他已将25万份电文加密传给10万人,一旦有何不测便会公开。12月7日,朱利安·阿桑奇向
伦敦的一家警察厅自首,并被关押。12月7日,朱利安·阿桑奇向
伦敦的一家警察厅自首,并被关押。12月15日,
朱利安·阿桑奇获得
保释。12月17日,由于“维基解密”泄露
美国机密外交文件的行为没有触犯任何
澳大利亚的法律,澳大利亚警方证实停止对“维基解密”网站的调查。
2011年2月7日至24日,经过一系列的庭审, 伦敦贝尔马什法院宣判, 支持将
朱利安·阿桑奇引渡给
瑞典。阿桑奇不服判决, 上诉高等法院。11月2日,高等法院驳回了阿桑奇的上诉, 维持原判。12月5日, 案子又交到了最高法院。2012年5月30日, 最高法院同样驳回了阿桑奇反对引渡到瑞典的上诉, 称引渡不会立即执行, 阿桑奇14天内可就这一裁定结果提出异议。6月12日, 阿桑奇再次向
英国最高法院提出重新审理其引渡上诉案的申请。6月14日, 最高法院再次拒绝了他上诉的申请。至此, 阿桑奇反引渡的努力全告失败。
2012年6月,朱利安·阿桑奇在
保释期间进入
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寻求庇护。2017年起,厄瓜多尔政府开始对朱利安·阿桑奇产生不满,最终于2019年4月撤销了
政治庇护。厄瓜多尔宣布撤销给朱利安·阿桑奇的
庇护后,
英国警方再次逮捕了他。
2019年5月,
朱利安·阿桑奇在英国被判入狱50周,其后被关押在戒备森严的贝尔马什监狱。2021年1月,
伦敦地方法院拒绝将朱利安·阿桑奇引渡到
美国,并解释说一旦被引渡,朱利安·阿桑奇自杀的风险将大大增加。7月,伦敦高等法院允许对英国法院禁止将朱利安·阿桑奇引渡到美国的裁决提出上诉。
2024年2月21日,
英国高等法院针对“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拒绝被引渡到美国上诉案件的听证会结束。法官当天没有做出裁决,表示将择日宣布。3月26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阿桑奇可以就拒绝被引渡至美国继续提起上诉。当地时间6月24日,朱利安·阿桑奇已承认违反《间谍法》。6月26日,阿桑奇在位于美属北马里亚纳群岛首府
塞班岛的美国联邦法院对一项违反美国间谍法的重罪认罪。作为认罪协议的一部分,美国司法部检察官建议判处阿桑奇62个月监禁。
事件经过
2007年,“维基解密”网站在
肯尼亚大选前曝光该国政府高层的腐败证据,揭发的贪腐官员在当年的肯尼亚大选中全部落选。“维基解密”公布了一份
美国国防部下发给士兵的《关塔摩监狱管理指导手册》,内容显示监狱管理士兵有权阻止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探视囚犯。
美国军队内部手册遭曝光后,人权组织立即表示了不满和抗议。
2008年,“维基解密”贴出了基督教科学会的内部教义手册,揭露了部分基督教科学会骗人敛财的内幕。
2009年,“维基解密”网站公布了超过1000封
英格兰共和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所的邮件内容,内容显示气候学家擅自更改气候数据,以证明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
人类活动造成的。
2010年4月5日,“维基解密”公布一段录像片段,录像中美军
AH-64武装直升机在
伊拉克巴格达向地面扫射,导致包括2名
路透社工作人员在内的多人死亡。5月,录像泄露者
美国军队士兵Bradley Manning在伊拉克巴格达被捕。7月5日,美军士兵Bradley Manning被正式起诉。
2010年7月25日,“维基解密”网站与美国《
纽约时报》、
英国《
卫报》同时公布91731份美国防部档案和战地情报机密文件,这批档案为驻阿美军及情报人员于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撰写的报告。这批文件中包含144宗由法国、英国、
波兰等国的军队组成的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滥杀、误杀平民事件,数百名阿富汗平民因被怀疑是自杀式炸弹袭击者而遭到射杀;驻阿英军部队在
喀布尔射杀平民的事件;2000名阿富汗平民被
阿富汗塔利班简易爆炸装置炸死;北约联军373特遣部队在击毙或者俘获塔利班头目行动过程中为了完成任务杀害阿富汗平民和警务人员等;塔利班曾使用
美国军队从未公开承认精密的热追踪
导弹对付北约联军的飞机;暗示
巴基斯坦方面正在为美国的战争努力提供帮助,巴基斯坦军方的三军情报局却在巴基斯坦境内为塔利班提供了避难所;美国官员也怀疑巴基斯坦情报部门多年来一直在对塔利班等阿富汗武装组织提供指导等信息。8月12日,
朱利安·阿桑奇宣布将发布余下的15000份阿富汗战争资料。10月18日,负责打理向“维基解密”网站捐款的公司也迫于压力中止与该网站的合作。
2010年10月22日,“维基解密”公布了391832份2004年初至2010年1月1日有关
伊拉克战争的文件,文件指出在2004年初至2010年1月1日间伊拉克死亡人数为28.5万人,其中平民66081人,同时涉及
美国军队在伊拉克的数千次战斗、
简易爆炸装置袭击事件、装备失灵事故、私人保安承包商涉嫌的枪击案、美军纵容驻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虐囚的细节等战争内幕。
2010年11月中,“维基解密”网站公布“9·11”恐怖袭击事件当天美境内数十万条
寻呼机讯息。11月22日,“维基解密”网站宣布,它掌握了近300万份机密资料并择日公开。11月28日,“维基解密”称取得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美驻外各
使领馆发往
美国国务院的机密外交
电报共251287份,并分7天陆续予以公诸于众,文件分别涉及美国、
朝鲜、
韩国、
古巴、
巴基斯坦、
加拿大、阿富汗、
也门和非洲有关国家等。其中主要内容有其中最主要内容有:
美国与巴基斯坦关于
核燃料的谈判僵持不下;美国希望关闭
关塔那摩监狱,与有可能接收这些囚犯的国家讨价还价情况;质疑阿富汗政府的腐败,却不敢出手治理;打击
恐怖主义的文件前后矛盾等;外国领导人隐私及美国与他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游说等敏感内容。
2010年12月1日,美国亚马逊网站宣布,终止为“维基解密”提供服务器租用。12月2日,美国
域名服务商Every DNS取消了对“维基解密”的域名服务。12月3日,瑞典应
英国警方要求对拘捕令进行了补充,并重新发出国际拘捕令。12月4日,美国e Bay旗下的全球最大网上支付平台Pay Pal宣布停止“维基解密”的账户和服务。12月6日,“维基解密”公布了一份美官方机密名单,其中列出了全球各地与美相关的重要设施,如那些设施遭恐怖袭击,将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威胁。12月7日,美国信用卡巨头Visa和万事达冻结了“维基解密”网站的账户,暂时停止和该网站所有的信用支付业务。12月13日,“维基解密”服务器转移到
斯德哥尔摩一座位于地下30米的核掩体中。
2017年3月7日,“维基解密”(Wiki Leaks)曝光了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相关代号为“拱顶”(Vault7)的资料,是“维基解密”迄今为止曝光规模最大的一批与CIA相关的
机密数据事件,涉及美、俄、德、中等多个国家和
苹果公司、
谷歌、
微软等多家技术公司,文件一经曝光,即引发全球关注。
影响
阿富汗战争材料的影响
2010年7月25日,“维基解密”泄露的关于阿富汗战争的文件主要指向的小布什总统时期对阿富汗战争的战略,对奥巴马政府未形成较大影响。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文件揭示的并不是阿富汗战争目前的状态,其反映出的问题正是奥巴马上台后决定做出“改变”的原因,奥巴马政府有可能借助泄密事件进而巩固其阿富汗战略。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认为,泄密事件可能会加剧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们对
阿富汗和
伊拉克的紧急战争拨款辩论。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琼斯(James Jones)表示,此次泄密事件不影响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战略,但是“维基解密”公布机密情报的行为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同时“维基解密”泄漏材料中关于
巴基斯坦情报机构为
阿富汗塔利班提供援助的材料,引起了巴基斯坦方面的不满,美巴关系也因此产生了新的裂痕。阿富汗战争秘密文件曝光一周后,美国民众对这场战争和奥巴马阿富汗政策的支持率跌至谷底,认为美国派兵阿富汗是个错误的公众上升到43%,比泄密前高出5个百分点。
伊拉克战争材料泄漏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文件公布之后,美国五角大楼担心公布的材料会影响伊拉克战争进程,并造成
美国军队更多的伤亡。这些材料导致民众对美国发动伊战的正义性产生质疑,并进一步加深了民众的反战情绪。美国白宫发言人吉布斯表示“维基解密”网站的做法已经违法,会对美国人和合作者造成危险,尽管这次公开的伊拉克战争材料与7月份公布的阿富汗战争材料有所不同,这次公布的伊拉克战争材料已经不是原始材料,而是将重要的联系人或线人的名字等信息删除,但是美国政府仍然担心美军会因此造成更多的伤亡。
外交文件泄漏的影响
美国国务院法律顾问高洪柱表示“维基解密”泄漏的外交文件会使得文件中提到的无辜平民的生命、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以及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处于危险境地,后果十分严重”。另一方面,此次公布的外交档案没有像以往那样隐藏这些线人的身份。美国政府不得不暗中向一些线人提前发出警示,其中面临危险的线人还将得到美方资助离开其居住地。“维基解密”所泄露的文件中关于其他国家的的内容,对美国的外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美国的国家公信力、话语权和权威性以及民众对主流媒体信任也受到影响。美国全球战略地址名单的泄露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美国在全世界指定了一些外国场所,判定一旦这些地方受到恐怖主义袭击,就会伤害美国利益。这个名单虽然受到“维基解密”网站的编辑,没有指明具体地址。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公开场合表态,认为这些资料的公开不仅损害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利益,破坏了美国与同盟伙伴的关系,而且影响了美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对话与沟通的协商机制。
其他影响
“维基解密”事件还发了捍卫与封杀“维基解密”团体之间的黑客网络大战。2010年12月8日起,支持“维基解密”组织为抗议封杀“维基解密”和声援被捕的朱利安·阿桑奇,发起代号为“报复行动”的黑客攻击,利用“僵尸电脑”群、以“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方式,先后袭击了VISA卡公司和万事达卡公司网站、美前副总统候选人佩林和参议员利伯曼的个人网站、冻结朱利安·阿桑奇账户的瑞土邮政银行和瑞典政府网站以及代表两名女子指控朱利安·阿桑奇强奸的律师的网站,使这些网站和网页中断服务。“报复行动”是由一个2003年出现的、名为“匿名者”的黑客团体发起的,得到约4000名黑客响应,参与攻击的电脑多达5000台。这团体成员大多是精通黑客技术的青少年和电脑专业人士,是朱利安·阿桑奇的坚定支持者,他们并无严密的组织结构与领导层,只是为共同的理念聚集一起采取集体行动,称发动袭击的目的就是捍卫网络言论自由、保护“维基解密”和声援朱利安·阿桑奇。名为”弄臣”支持美国政府的黑客团体多次攻击和瘫痪“维基解密”网站,用Xer Xe S程序干扰阻断“维基解密”网站的正常运行,还向“匿名者”黑客团体的网上聊天室发动攻击。
2010年12月3日,原“维基解密”员工
丹尼尔·伯格尔创建了新的解密网站“公开解密”(Openeaks)。伯格表示他的网站将提供新的泄密方式,不会发表或校对解密材料,而是将这些信息直接移交给媒体、非政府组织、工会和其他利益团体,同时为各类“揭秘者”提供
技术支持。该网站的做法显然吸取了朱利安·阿桑奇被捕的教训,将风险转嫁给了公布秘密的媒体,而只从中抽取利润。类似的解密网站还有“布鲁塞尔解密”
布鲁塞尔大区sleaks)、“
印度尼西亚解密”(ndo Leaks)、“巴尔干解密”(Bakan Leaks)等。2011年5月,华尔街日报表示,将会模仿维基解密风格, 推出一个叫做“SafeHouse (安全之家) ”的网站。报料的途径分为三种:通过网站直接投稿、通过网站上留的联系方式联系匿名发表资料, 另一种方式作为报纸的“秘密消息来源 (confidential sources)。
各方回应
美国态度
事发后,奥巴马政府迅速作出反应。白宫新闻发言人
罗伯特·吉布斯在事件曝光后的第一时间表示这将置美国人和合作者们于危险的境地。白官国家安全顾琼斯随即谴责了擅自将机密文件公之于众的网站,认为这会对美国民众和美国盟友的安全造成威胁,并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而奥巴马也表示出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并强调并没有敏感内容泄露。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称,美国军方可能需要花费数日甚至数周”来评估所有已公开的秘密文件以确定它们对美国服役士兵及合作伙伴生命构成的潜在威胁。同时表示,文件的保密级别为“秘密”而非“绝密”,内容较为陈旧,其揭示出的问题在奥巴马政府任内已经逐步被纠下或正在被纠下的过程中。国防部新闻秘书莫端尔称,此次泄密事件史无前例的是文件的规模和涵盖范围,而不是内容本身。
美国军方于2010年7月27日宣布已开始对泄密事件展开刑事调查。
巴基斯坦
2010年10月25日,
巴基斯坦驻美大使侯赛因·哈卡尼对文件泄露表示谴责,称巴基斯坦坚决打击
阿富汗塔利班组织。“维基解密”网站把这些文件放在网上是“不负责任的”,称这些文件并没有反映“目前真实的情况”,“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战略伙伴,致力于从政治上和军事上共同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组织。”他坚称这些文件只是一些没有加工过的粗略信息。
其他国家
加拿大外交部长劳伦斯·次农表示:“维基解密”网泄露的秘密文件对在阿富汗作战的加拿大军队构成严重威胁以及政府对有关阿富汗方面的信息处理“极度透明”。
英国国防部拒绝就被泄露文件的内容发表评论。英国外交大臣
威廉·黑格表示,希望文件泄露事件不会“毒化”驻阿英军士兵和阿富汗人的关系,英国首相
戴维·卡梅伦的发言人表示我们对未经授权公布保密文件的做法感到悲伤。
其他参与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阿富汗军事行动的国家也均就机密外泄事件使驻阿人员的生命面临威胁表示担心。
事件应对
在11月28日“维基解密”公布
美国251287份外交电报前,美国
白宫发言人吉布斯宣称,“维基解密”网站可能公布的文件,将对美国外交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并呼吁该网站放弃公布文件的举动。同时,美政府要求驻外国的
使领馆立即与驻在国政府进行紧急沟通,做好应对文件公布的准备。除此之外,
美国国务院拒绝了朱利安·阿桑奇可以对文件进行有限编辑的提议,并要求”维基解密”归还机密外交文件,宣称“维基解密”公布机密外交文件将会违反
美国法律。在“维基解密”公布
美国机密外交文件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一周内,相继致电12个国家的领导人,就泄密事件表达歉意。美政府的驻外机构与驻在国政府进行解释和沟通,以期尽快平息风波,尽量减少事件对美国外交工作的影响。
《
纽约时报》《
华盛顿邮报》等获得“维基解密”机密文件的主流媒体,会先请
美国国务院审查后,对文件内容进行了有选择性的报道。美国白宫方面要求所有联邦政府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在网上阅览被披露的文件。同时,对于任何发表支持“维基解密”网站言论的人,美国政府威胁将不会给予联邦政府职位。据
美国佐格比民调公司日前发布的民调显示,77%的美国民众认为“维基解密”网站危害美国家安全,63%的民众反对美国媒体公开报道这些机密文件的内容。
美国
域名服务商.net以其基础设施遭到威胁为由中止为“维基解密”提供DNS服务;
亚马逊停止为“维基解密”网站提供服务器支持;网上支付网站
paypal停止为该网站提供“维基解密”网站提供网络捐款服务。“维基解密”网站曾考虑将其服务器转往法国,但美政府立即同
法国政府取得联系。法国工业部长贝松要求商业和工业界领导人采取行动,确保“维基解密”网站不能在法国获得服务器。同时,
美国国务院停止了外交电报在SIPRNet(秘密
互联网协议路由网)的共享。
在“维基解密”网站公布
美国机密外交文件后,美国司法部和国防部组建联合工作组,研究以《间谍法案》起诉
朱利安·阿桑奇的可能性。瑞典检察官办公室也因两项强奸罪名的指控,提交了对朱利安·阿桑奇的拘捕申请,并要求
国际刑警组织在全球通缉朱利安·阿桑奇。2010年12月7日,朱利安·阿桑奇向
伦敦的一家警察厅自首,并被关押。2012年6月,朱利安·阿桑奇在
保释期间进入
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寻求庇护。2017年起,厄瓜多尔政府开始对朱利安·阿桑奇产生不满,最终于2019年4月撤销了
政治庇护。厄瓜多尔宣布撤销给朱利安·阿桑奇的
庇护后,
英国警方再次逮捕了他。2019年5月,
朱利安·阿桑奇在英国被判入狱50周,其后被关押在戒备森严的贝尔马什监狱。2021年1月,伦敦地方法院拒绝将朱利安·阿桑奇引渡到
美国。
在“维基解密”网站公布
伊拉克战争文件之前,美国五角大楼抽调国防情报局120名工作人员专门成立一个信息评估小组,其任务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大规模伊拉克战争文件泄露。在“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美国机密外交文件后,美国政府禁止官员在可移动媒介上“书写任何东西”,以防止发生
机密数据被移动至非保密系统的行为;限制批准将机密系统内数据移动至非机密系统计算机设施的数量。同时,
美国国防部还将开发监控和探测可疑、异常
用户行为的程序。2010年12月23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下达命令,成立“维基解密特遣小组”(WTF),以评估近期维基解密网站泄密风波会对美国政府造成多大程度的损失和侵害。
事件争议
“维基解密”在保障了公民话语权、知情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维基解密”公布的一些信息也涉及到了公民的隐私权。在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约翰·麦凯恩的竞选搭档佩林的私人邮件账户曾被黑客窃取,之后,她和家人的大量私人照片以及一些邮件内容被维基解密网站公布在网上,麦凯恩竞选团队斥责“维基解密”的行为是对公民隐私权“赤裸裸的侵犯”。
“维基解密”本身具有秘密特征,“维基解密”相对而言很少受到审查者、律师或地方政府的压力,也不受传统的记者规则以及平衡报道原则的限制,因此“维基解密”报道的平衡性存在争议性。
任何网络讯号都有可能被ISP所拦截,如果在自宅、学校、工作场所、或是具有录影设备或会记录使用者身份的网吧把文档泄露的话,可能危害告密者的人身安全。同时“维基解密”不经任何机构审查公布所谓重大信息,也可能使揭秘所涉及的人物受到生命威胁。同时“维基解密”不加审核的公布信息可能会威胁到国家安全。“维基解密”公布了
美国军队在2004年进行的一项测试结果,这项测试内容是用来防止
简易爆炸装置被触发的电磁设备。这份文件透露了该设备的主要功能,并指出它们会干扰士兵所使用的
通信系统,而这些信息一旦被恐怖分子利用,将会威胁到士兵的安全。
相关作品
“维基解密”网站前任管理层丹尼尔·多姆赛编写了《维基解密内幕——我在世界上最危险的网站和阿桑奇一起度过的日子》一书,梦工厂公司根据该书改编了电影《第五等级》,于2013年10月25日在北美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