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流中学
1894年创立于广东的公立学校
安流中学位于琴江、棉江、周江三河汇合处的鹅池塘小山岗上,由原三江书院逐步发展而成。三江书院始建于1894年,在1906年改为三江学校,1917年因学生人数增多,在原三江初级小学的基础上增办为高等小学,正式命名为“上山十约公立三江高等小学”。到1922年秋,停止高小招生,改名为三江中学,招收四年制的预科生,后接国民政府广东省教育厅令,改中学为“三三制”,仍招收初中一年级学生,到1925年成为五华县初具规模的中学。1929——1930年接受县政府的命令,把三江中学改为“县立第三中学”,分春秋两季招生。1943年增设高中部,开始招收高一新生,三年后过渡成高中三年制完全中学。直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府接管县立第三中学,正式改名为“安流中学”至今。
学校简介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安流中学作为五华南片三十多万人民的最高学府,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学,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各类建设者作出历史的贡献!
安流中学作为五华县三间大型中学之一,承受着为三江人民兴学育人的光荣使命,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较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和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将继续为祖国的兴旺发达振兴教育,输送更多合格的各类人才!
学校沿革
安流中学的前身是三江书院。1894年,鹅池塘前清秀才,热心教育人士张柳堂与古芸史、张樵生、张笃臣、李兆庚(字星楼)等人发起,陈幼如、古海帆、胡喜璋、陈新波、胡海珊等人共同发出倡议兴学育人,倡建三江书院,张柳堂为经理,向上山十约好义先生募集经费筹建。几经周折,建成一座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回字形、学宫式砖瓦结构楼房。正厅题额“近思堂”。厅里设两个:左为周、程、张、朱、五夫子牌位;右为捐资赡学的好义先生纪念牌。“近思堂’前两侧为南北厅和舍,南厅为“渔经”,北厅为‘猎史”。正中有个中亭,中亭前天井内有一株翠柏,中亭两边天井内种植花卉。大门上方横额上书“三江书院”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是横陂魏卓然先生所书。大门两侧配上“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的对联。左边有横屋,落门廊天井边有一挡墙,镶嵌青色瓷花窗,上有“鱼跃鸢飞’横额,两边各有小拱门,左门上书“培兰”,右门上书“植桂”。左前方有一朝南斗池门,上书“云峰秀”。对联是“云从龙至,峰带来。”右前方筑有一座三层六角亭。正门前围墙下一口半月形池塘,池内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池边绿树成荫,粗壮的牛筋树与柔软的柳树枝相映成趣。这一建筑,在当时确属一座宏伟高雅的书院。那时的书院是科举制度时代的国文专修学堂,先后来院掌教的有梅州市孝廉侯家骥、彭玮英,讲授《三字经》、《四书》、《五经》,习读八股文章。
三江书院的里程,不但培育了不少鸿儒才子,而且及后的革命足迹从未间断。1910至1911年,古大存在三江高等小学堂读书,与张柳堂之子,同窗好友张子翩结为同年,与附近少年结交朋友。辛亥革命以后,学校掀起剪辫子,破除封建迷信、普及教育、清算神会庙产。打红缨帽(土豪劣绅)等运动。古大存与进步师生一起积极投入这些运动。1919年,古大存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毕业,在三江高等小学教了一年书。下半年反帝,反封建,反卖国贼的“五·四’运动波及到五华,三江师生积极投入这一运动。1921年,古大存又在三江中学教了一年书,在三江任教时,常到鹅池塘,梅子坪串门联系群众,并结识了许多青少年朋友,为后来的革命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23年,中国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农民领导人林甦李劳工等曾来五华县宣传革命,驻宿三江书院。1925年5月,在此成立了中共五华县小组。同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来到五华,总指挥蒋介石、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和廖仲恺、古大存、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政治顾问米哈伊尔·鲍罗廷等人驻宿三江中学,部署、指挥东征军全歼军阀陈炯明部队万余人。周恩来召开学生座谈会,传播革命思想,组织五华学生联合会,鼓励学生参加革命,使年青一代受到极大鼓舞。也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二次东征胜利后,古大存返省汇报工作。11月又奉命回五华县领导农民运动,为了教育学生和有利工作,兼任三江中学教务长,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冬,中共东江特委在此创办“东江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1948年9月,在此成立中共揭(阳)陆(丰)(五)华边县委。1949年6月,在此成立揭陆华边区人民行政委员会。这些革命足印亦使人仰慕追怀。
1950年,批准为完全中学,正式纳入公办。安流中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很快,不断扩建新校舍,兴建了五爱楼,劳动楼、团结楼、三好楼、建设院、学习院、康乐院、科学馆、教学大楼……扩建了礼堂,改建了旧校舍,旧貌换新颜,建成一大片现代规模的完全中学。在校学生也由三江书院的不足百人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源源不断地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深造学生。为社会培养了许许多多的革命干部和建设人才。如古大存,古公鲁古宜权、魏恩伦,张骏声、胡汉奇,张冠华……等革命老前辈、革命干部和革命先烈曾是三江学子。解放后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更是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振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如古可、陈任召、宋一秀、万家基、张灵汉、陈国凯、李思华、胡丽群、刘均谦、曾志权、冯朝阳……等,校友遍布全国各地,“文理状元、清华学子”,享誉梅州。
校门对联“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激励着一代代安中人艰苦创业、一届届莘莘学子茁壮成长。
校门对联释义:三畏(《论语·季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九思(《论语季氏》)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德思义。
三江,琴江、棉江、周江,三江汇聚,积聚了龙气、灵气、人气,西水东流,罗衣带水,定出聪明智慧、大富大贵之人。
三年寒窗(苦)读,江山建国(人)才。元朝中书丞相拜住有奏折,三畏:畏辱祖宗,畏天下事大,识见未尽,畏年少不克负荷。
2023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安流中学在列。
办学情况
校园设施
学校占地69922平方米,生均345平方米。建筑面积22846平方米,生均13.4平方米。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现有两幢教学楼,33个教室。一幢群英实验楼,内设二个化学实验室,二个物理实验室,二个电脑室,一个生物实验室以及理化生实验准备室,一个语言实验室、电脑室。一幢图书馆,内有藏书室二个,教师、学生阅览室三个。生活区有二幢学生宿舍,二幢教师宿舍(67间)。三个师生厨房。另有一幢办公大楼,内有行政办公室、级组办公室、地理室、历史室、科技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会议室以及科组办公室、德育展室、档案资料室(共16间)。运动区占地38200平方米。6条400米环形跑道、四个篮球场、一个足球场。还有双杠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校门雄伟壮观,校园门内“今天树正气校荣我荣,明天创伟业我荣校荣”赫然入目,校训:“求真、睿志、明礼、致远”,校风“团结拼搏,求实进取”,文字激扬。两座周恩来、鲁迅先生石雕像巍然矗立。校园绿化覆盖率61%,是一所环境优美舒适,布局完整合理的学校。
学校规模
自2015年起,从高中部逐渐改为中、高学部。广泛招收才子,尽心教导。每年夏季招收初中才子200多人,共4班一班约50人。其中大多分数线只赶水中。高中部则更多,多数来自市城,成绩优良。2018年现有61个教学班,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约270余人。
办学效益
安流中学师生发扬客家人爱国爱民重文惜礼的优良传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学校曾是五华党组织的策源地,周恩来、廖仲凯在东征时期曾率军驻扎安流中学。解放后,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输送了一批批人才,诸如古可、陈国凯、陈任招,宋一秀,还有、张耀中、刘均谦、曾志权、胡丽群、李远林、冯朝阳……人才辈出,誉饮五洲。
特别是90年代以来,在各级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学校党、团组织通力协作,全校师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构建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才观,落实思想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学校有一个廉洁奉公、团结务实、民主办校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师德高尚,师业精良,师风清正,开拓进取的教师群体。校园内呈现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成绩显著
近年来学校效益显著,“创办特色,全方位育人”誉及梅州市。1992年年至1995年连续四次在梅州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办学经验交流。学校坚持“抓三年,三年抓”的办学举措,确保“低进多出,低进高出”,实现了良好的办学效益。1996年、1997年、2000年三次获五华县高考“状元”殊荣。2000年冯朝阳同学考入了清华大学,打破了五华二十年有纪录。截止2010年底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达90%以上,合格率达99%以上,各科会考优良率达到县下达的管理目标,合格率达98%以上,高中体育合格率达95%。高考年年超历史,年年超额完成县管理目标,连续获县教育基金会大奖,五华县高考优胜奖。三年高考录取率均在82%以上,超出市水平。学校各部门均获县、市先进或表扬。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评为县先进学校。
历任校长
县立第三中学(1929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历任校长
1949年-至今安流中学历任校长简介
学校地址
参考资料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3-06-26
目录
概述
学校简介
学校沿革
办学情况
校园设施
学校规模
办学效益
成绩显著
历任校长
学校地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