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桥之战
东汉初平三年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
界桥之战是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发生在界桥(故址在今河北威县方营)的一场战役,交战双方是冀州牧袁绍和幽州中郎将公孙,最终袁绍大败公孙瓒。
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勃海郡太守袁绍自号车骑将军,组织关东联军讨伐权臣董卓时,凭借家族四世三公的声望与自身军事实力,占据冀州(今河北、山西一部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然后企图兼并河北,统一北方。而驻扎在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天津市,以及辽宁省的一部分地区)边境的中郎将公孙瓒则企图扩大地盘,南下夺取冀州、青州(总体为今华北平原一带)等地。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公孙瓒因从弟公孙越与袁绍军作战中身亡,发兵攻打袁绍。之后公孙瓒率军击破青、徐两地黄巾军,兵势愈发强盛,遂挟其余威继续攻打袁绍,冀州诸郡多归附公孙瓒。初平三年(公元191年)春,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展开决战。公孙瓒以三万步兵列成方阵居中,左、右两翼各置骑兵五千人,亲率三千直属卫队骑兵指挥,向袁绍军发起冲击。袁绍派遣部将麴义作为前锋,首先迎战公孙瓒所部骑兵,他自己则带领步兵五万人跟进助战。麴义率领八百精兵和一千强弩手成功击溃了公孙瓒的骑兵冲锋,袁绍军乘胜追击,麴义攻入公孙瓒大营,公孙瓒退回幽州,袁绍取得战争胜利。
历史学者方北辰认为,界桥之战是自董卓之乱发生以来,关东起兵将领之间所进行的第一次大内战。袁绍自己认为,界桥之战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界桥之战后,袁绍扭转了被动局面,稳固了对冀州的统治。直到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彻底击败公孙瓒,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战争背景
袁绍方面
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时任勃海郡太守的袁绍自号车骑将军,组织关东联军讨伐祸乱朝纲的权臣董卓,当时的豪杰大多归附袁绍,州郡蜂拥而起的部队都高举袁夫人旗号。于是,袁绍凭四世三公的家族声望与自身军事实力,在初平二年(公元192年)从冀州牧韩馥手中夺取了冀州(今河北省山西省一部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之后,袁绍的谋士沮授为他制定了数年统一全国的计划,首先是统一河北地区,占领冀、青、幽、并四州,然后迎接刘协重返洛阳市,号令天下。袁绍依照计划展开了兼并河北的战争,他认为堂兄弟袁术是其实现野心的威胁。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七月,针对袁术上表其部将孙坚河南省刺史,袁绍以关东联军盟主身份署周昂为豫州刺史,命令其袭击并夺取孙坚豫州的登封市(今河南登封东南十七公里告成镇),又先后委署盟友曹操臧洪为东郡知府,在河南发展,以牵制袁术。于是兄弟交恶,袁绍支持荆州刺史刘表排挤袁术,而袁术则支持中郎将公孙瓒攻击袁绍。
公孙瓒方面
公孙瓒是驻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天津市,以及辽宁省的一部分地区)边境的将领,统领骑兵与乌桓作战五六年,以战功迁升中郎将,并建设起一支以骑兵为主的部队,擅长机动作战。东汉末群雄制据开始后,他企图南下夺取冀州青州市(总体为今华北平原一带)等地。公孙瓒之前曾劝谏幽州牧刘虞攻打袁术,怕袁术因此怀恨他,于是派遣自己的从弟公孙越,率领一千幽州铁骑前往南阳郡投奔袁术,希望与袁术交好。袁术派遣麾下将领孙坚率兵攻打袁绍所署的河南省刺史周昕,又让公孙越前往协助。交战中,公孙越中流箭而死。得知从弟战死,公孙瓒大怒,认为祸根在于袁绍,打算攻打袁绍以报复。
战争过程
战争前奏
初平二年(公元191),公孙瓒发兵攻打袁绍,他率兵行至冀州境内勃海郡南端的磐河(在今山东省宁津县南),在此驻扎。袁绍任命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为勃海(在今河北沧州一带)太守,派他到勃海去上任,想以此来与公孙瓒和解。公孙范到任后,便统领勃海郡的军队倒戈,转而支持公孙瓒。同年十月,恰逢黄巾军之乱,青州、徐州的三十万黄巾军进入勃海郡,他们的目的是前往冀州,与当地的另一支农民起义军黑山军会合。公孙瓒率领步兵、骑兵两万人南下迎击,斩首数万、俘虏七万,缴获车甲财物无数。公孙瓒因此威名大震,被封为奋武将军和侯。
联络盟友
公孙瓒挟击破黄巾军余威继续进至邺城遗址东北二百余里的界桥(在今河北省威县东),在此驻扎,此处是冀州境内大清河巨鹿县、魏这三郡的交界地,再往南,即进入邺城所在的魏郡郡界了。冀州下属郡县多背叛袁绍,投靠向公孙瓒,公孙瓒任命了一大批冀州辖境之内的郡县长官。同时,他还以部将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青州市刺史、单经兖州刺史,公开张示在占领冀州之后,还要夺取青、二州。此时,袁绍在邺城全力备战,并联络了荆州(主要地域在今湖北、湖南省河南省)刺史刘表,以及新任兖州东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濮阳市)郡太守的曹操两名盟友,以张声势。曹操随即出兵北上,把企图从东面进逼邺城遗址公孙瓒部将刘备、单经和陶谦等击退。帮助袁绍解除了邺城侧面的威胁。
界桥决战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袁绍率军从邺城东北直奔界桥,与公孙瓒在界桥以南二十里处的平川展开决战。公孙瓒居北,他的军队以步兵三万五千人列成方阵,在方阵左右两翼各有五千余名铁甲骑兵,公孙瓒本人率领三千骑兵组成的直属卫队,在方阵前指挥全军,合计兵力近五万人。袁绍居南,他的军队有五万人,主要由步兵组成,骑兵力量远不如公孙瓒。然而,袁绍麾下将领麴义曾长期在武威郡从军,从凉州的羌族人那里学到了对付骑兵的战术。羌人善用短刀和盾牌,凡遇骑兵毫不退让,先蜷伏在地,用盾牌在身前保护,待骑兵靠近,一手举盾牌挡住马上骑兵的剑戟,另一手则执短刀砍马腿。
战斗开始后,袁绍派出麴义率领八百精兵和一千强弩手作为先锋。面对公孙瓒指挥的骑兵冲锋,麴义命令八百精兵蜷伏在坚盾之下,等骑兵临近时,弩手和步兵同时发动进攻,成功击溃了公孙瓒军的阵线,并击杀了公孙瓒委任的冀州刺史严纲,斩获公孙瓒军首级一千多。袁绍军乘胜追击,直至界桥,公孙瓒收聚部队再战,又麴义被打败,公孙瓒向北面幽州方向退去,麴义攻入公孙瓒军营,砍断了“牙门大旗”。
袁绍在后面十多里督军,听说已经打败了公孙瓒,便下令休息。此时,在其身边的只有卫队一百多人,和数十名强弩手。公孙瓒军二千多名被打散的骑兵突然来到,将袁绍包围。跟随的幕僚田丰扶着袁绍,让他躲在一段断垣之后。袁绍摘下头盔扔到地上,说大丈夫应当上前战死,怎么能躲进墙里。袁绍布置强弩手还击,射伤不少公孙瓒军骑兵。公孙瓒的部众不知是袁绍,不少人退走,正好麴义返回,公孙瓒的骑兵退走了。袁绍的军队最终取得界桥之战的胜利。
战争影响
界桥之战,是东汉末关东割据军阀之间的第一次战役,开启了后来关东军阀互相征伐,彼此进攻,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袁绍在此战中击败公孙瓒,取得大胜后,巩固了其对冀州的统治,势力不断壮大。同年底,公孙瓒又派兵到龙凑(今山东德州市东北)挑战,袁绍又大败公孙瓒,迫使其退回幽州。直到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彻底击败公孙瓒,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历史评价
袁绍在给公孙瓒的书信中评价:界桥之战时,公孙瓒兵强马壮,又得到冀州下属郡县的支持,与他强弱悬殊,而自己能以弱胜强,是得上天眷顾,天威辅助诚信之人。
历史学者方北辰在所著《袁绍:庶出的盟主》中评价:界桥之战是自董卓之乱发生以来,关东起兵将领之间所进行的第一次大内战。
中原地区现当代军事史专家任昭坤在所著《三国演义:军事史专家校注本》中评价:袁绍通过界桥之战的胜利,扭转了被动局面。
相关争议
关于界桥之战发生的时间存在争议。根据《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记载,界桥之战发生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资治通鉴·卷第六十》记载,界桥之战发生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记载,界桥之战发生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冬。
相关作品
在明朝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中,描写了界桥之战,并虚构了麴义大败公孙攒后被赵云挺枪跃马,战不数合,一枪刺于马下的情节。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战争背景
袁绍方面
公孙瓒方面
战争过程
战争前奏
联络盟友
界桥决战
战争影响
历史评价
相关争议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