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公山,位于
荔城区新度镇境内,地处木兰溪下游,兴化南北洋平原之上,亦称“壶山”。据传汉代有个姓胡的道人隐居山上,后来得道成仙,山因
陈胡公而得名,也有人认为山形为壶,因形得名。
壶公山主峰高711米,历代建有许多寺院道观,素有“十八院三十六岩”之称。该山现尚存的有
凌云殿、白云寺、名山宫等古迹,名胜有天池、蟹穴、虾洞、仙井、桃花峪等。壶公山为
莆田市文化的象征。
北宋理学家
朱熹曾称壶公山为:“莆多人物,以文献名邦著,乃此公作怪也。”
壶公山在市区南10千米处,山势高峻,濒临
海湾。每当天气骤变,山顶常有云雾缭绕,为雨前征兆,故有“壶公致雨”之说。
建筑特色
该山距市区仅11公里,有
专车道直达其巅,交通十分方便。山上名胜古迹繁多,俗称“十八院三十六岩”。其中以凌云殿最为有名。该殿始建于
赵祯正佑年间,距今八百多年,建筑颇为壮观,
庙宇依山而建,周围奇花异草点缀其间,长松古樟,风景幽雅,凉风习习,实属避暑游览胜地。每逢凌云殿
玉皇大帝至尊庆诞之期,除了所在附近民众外,还有福清、
惠安县、甚至远及
新加坡等地数以百计的信徒前来潮拜观光。壶公山脚下,万亩果树成荫,田间蔬菜一片绿油油,木兰溪水如同白绸带在飘荡,登临山顶,
莆田市风光尽收眼底,一幅江南水乡秀丽景色,正如宋代
朱熹经莆望见壶山所言,“莆人物之盛,皆兹山之秀所钟也”。
地理环境
壶公山是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形成的,其颠峰有火山口遗迹,从城区瞭望酷似日本富士山(也是火山口)。约在1.5亿年前,晚
侏罗纪燕山运动
地质年代,壶公山只是露出海面的岛屿,由于火山不断喷发,
地壳逐步上升,海水后退形成的。它曾喷出
岩浆洒落满山的奇岩怪石,如石象、
石虎、石龟、石松鼠、双头石龟、石仙椅、奔
石狮、石狮嘴、卧鸾石、
太师镜……。壶公山上有温泉“
潮汐泉”,是靠近地下岩浆的泉水,掘地及尺可得,泉与潮汐相呼应,潮涨则满,渐退则涸,堪称奇迹。还有虾洞、仁泉、
长白山天池、蟹穴,仙井等皆为古火山口遗址。
地理位置
壶公山坐落于
莆田市新度镇之内,距离市区只有十余公里,其交通十分方便。
北宋理学家
朱熹曾赞美壶山说:“莆多人物,以文献名邦著,乃此公作怪也。”这里所说的“此公”,即是壶公山。相传壶公山原名“胡公山”,是因为汉代有个姓胡的道人隐居山上,后来得道成仙,山因胡公而得名,后人取谐音为“壶公山”。但也有人认为山形为壶,因形得名。壶公山亦是一座宗教名山,其鼎盛时期有18院36岩之胜。现有尚存的有凌云殿、祥云殿、白云寺、名山宫、宝胜寺、香山宫等20余处宗教和民间信仰纪念性建筑。
主要景观
石刻
壶公山石刻,是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历代名人、文人墨客游
壶口山有感,触景生情而留下的墨宝,有百多处以上,能流传至今非常难得,值得观赏。有真净寺后面宋代石刻,“第一山”,“壶中明”,“真净”,“义泉”,“如斯夫”,及天后宫下面“极高明”,凌云殿旁“桃华洞”,“北斗石”……。其中“极高明”石刻最具传奇色彩。步行上
凌云殿山腰处,有一块5米见方大岩石上刻有“极高明”三大字,署名“莆田县知县事祈安胡道芳”(明嘉靖二年
歙县槐源村
进士),传说:谁能站在山坡地上,伸手摸到这三个字,不是神仙就是皇帝,摸到一二个字能中状元,凡步行到凌云殿者,路过都停下来摸,老太婆也去摸,虽摸不到字,摸到石头形象地拿着往袋内放说:“拿回去给我孙儿考上大学”,所以每个人都摸,摸了会有好运临,真乃“千古奇石”。
潮汐泉
壶公山上有温泉,是靠近地下
岩浆的泉水,掘地及尺可得,泉与潮汐相呼应,潮涨则满,渐退则涸,堪称奇迹。还有蟹穴,虾洞、仁泉、天池、仙井、濯缨沼、碧汉湾等。
金炉峰
与凌云殿成一条线,若站在殿正中
玉皇大帝至尊案前,向正南望去,金炉峰尖刚好在殿门屋顶正中,峰坡上已建有歇凉亭、栖云亭等三个亭,可北望凌云殿福源寺全貌。
画山宫
在壶公山北侧青村,为钱四娘陂建成后被洪水冲垮,一气之下投水身故,尸体漂流至此,散发阵阵幽香,风飘满山皆香,隔数日还有余香,百姓把她尸体埋葬山上,后这座小山被称为香山,环境幽清,环山葱翠、四季常青,为纪念她建陂地功绩,在山上建香山宫,千年来几经兴废,现存香山宫为十多年修建的,规模不大,但颇为壮观、单进、双耳房,飞檐翘角,油漆一新,为
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停立宫庭,居高临下,放眼北眺,南北洋平原及城涵黄梧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白云寺
白云寺,原名白云院,最初叫白重院,坐落在莆田县
新度镇下坂村壶公山西侧山坳里,距莆城仅八公里。
多数志书载白云院始建于唐末,于唐末
五代十国间寺废,宋庆历二年(1042年)重建,后易名白云寺。近有研究者称白云院创建于隋大业(605—618年)年间,并认为其是无了禅师幼年出家的
祖寺。有关白云寺的疑议不止这一处,事关白云寺的故事也不少。《莆田县志》载,
南宋末年,元兵犯
杭州市(今浙江杭州)。
文天祥,
陆秀夫、
张世杰诸大臣拥主入闽,冀图匡复,后节节败退,诸臣率大军护
赵昰、
卫王由水陆两路迁都
莆田市,二帝曾临时驻白云院。传说陆秀夫在辅佐二帝驻白云院期间曾题绝句一首:“
松花冉冉点苍苔,屋角梧桐次第开。倚遍栏杆人未去,一双白鹤破山来。”当然此说未成公论,《
八闽通志》则把这首绝句认定为宋末布衣余所作。现这首诗被镌刻在白云寺的岩石上,诗歌内容叙述较为空泛的情感,倒真难看出出自谁手。民间还流传说当时
南宋末帝夜宿院中右厢僧房,后来该房长期没有蚊子,地也不曾潮湿。二帝饮用过的寺后溪涧泉水,清甜爽口,后被称为“佛水”,寺前原放生池“涵顶”,长有无尾
中国圆田螺和不结荚黄豆、绿豆等,堪称为奇迹。白云寺因为这样的历史和传说,变得韵味无穷。
灵云寺
灵云寺即凌云殿,其前身是灵云岩精舍,建于元仁宋延佑年间(1314—1320年),占地面积二平方公里,建在山腰平地之上,其正殿奉祀
玉皇大帝上帝,每年正月初九和五月十九为玉皇诞辰,来朝拜的善男信女数以万计,其秉持的玉皇信仰在莆阳大地上影响深厚,同时辐射到惠安、福清等地,甚至远播至中国台湾、
新加坡。这些,无不彰显了其莆阳第一殿的盛名。
栖云寺
栖云寺坐落在壶公山栖云岩下,离凌云殿一里之遥,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建,原名栖云岩精舍,后易名,并屡建屡修,供奉的是释迦文佛。有人说这寺在春夏时节,遇有云雨之际,常有云丝漂浮其间,整座寺处于云栖之处,这当然是望文生义的解读了。
中和寺
中和寺是壶公山众多寺院中的一座,具有
莆田市民居风格。
从相关的历史记载推测,神仙居住的壶公山是在
南北朝时期目睹了
兴化平原的神奇变迁。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北方汉民大规模南迁,江南乃至
福建省两广都逐渐人口聚集、经济发展,
香蒲丛生、海潮侵蚀的“蒲田”逐渐在围海造地、斩蒲作田的汉民劳作中去水为“莆”,改称莆田,并正式设置县治,成为
中原地区行政版图中一个小小的圆点。可以想象的是,壶公山当是这段没有具体翔实文字可考的历史见证了:海潮退去的山脚逐渐被开荒成良田,经年累月,发展成千里平畴,人烟稠密,鸡鸣狗吠,兴化平原逐渐成形,而文明也开始逐渐萌生,文化开始得以传播。被称为“开莆来学”的
郑露三兄弟正是在此时因“爱
莆田市风土”,迁居莆田,在莆田南山“构书堂”,“以训弟子”,在文化荒芜的莆田传播儒业,“郡人业儒自露始”。莆田的第一代文化人就此出笼,在他们的教导下,莆田文化得以生根发芽。郑露在南山书堂聆听他教诲下莘莘学子的读书声时想必曾长久地远眺着壶公山吧,与南山相对的壶公山山势舒缓,一峰独秀,山上草木葱茏,山下流水淙淙,遇有雨时,山尖云聚雾绕,颇有异象,是为风水宝地。亦或是郑露真爱“莆田风土”,因此他将壶公山选做自己的墓葬之地。壶公山西、宝胜溪畔,郑露墓地至今仍在。开莆衣冠文物之先的
郑露将最终的
栖息地安置在壶公山,也将
莆田市文化之根深植在壶公山麓。
广播电视转播台
1979年壶公山顶上建成了一座广播电视转播台,它为莆田人民纵观世界风云开拓了眼界,更为这座古老的名山增添光彩;而
荔城区壶山烈士陵园的建成,更为壶公山增加神圣的光彩。荔城区壶山烈士陵园建于2013年10月,共安葬49名烈士和5名无名烈士,他们当中既有
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福建剿匪、闽中游击战等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英雄,也有在和平年代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临危不惧的勇士。
烈士陵园已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历史传说
壶公山上建了龙王庙后,不仅凡人百姓登山游览都要前往祭拜,祈求长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即便是
东海龙宫中的各色
水族,也蠢蠢欲动,向龙王求允去壶公山看看龙王庙,借机游玩观赏
壶口山的山光水色,品尝仙茶
蟠桃,以不枉在水底世界虚度一生。于是就有龟相国的五龟公子向父亲请求去人间一游,并特别言明要去壶公山游览。
龟相国经不住龟儿子的日夜纠缠,就向龙王禀报此事。
东海龙王自从有百姓在壶公山上建造了表彰自己的龙王庙后,心绪一直很好。他虽多次前往观看,回宫后,还夜有所梦,梦见他千年之后,那壶公山龙王庙的香火还不断烟气。因此,宫中呈现一派祥和气氛。对于龟
相国的请求,他稍加思索就应允了。这其中,他还感念不久前地动,龟相国把震后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兼之沉稳老练,
东海龙宫诸事皆由龟相料理,他方能无忧无虑,常到人间游玩。
龟相国打道回水府对龟儿子一说,龟儿子高兴的直拍手。却说这龟相国有5个龟儿子,这排行第五的儿子生性爱玩好动,龟相国对他也宠爱有加。他对儿子说:此去壶公山虽近,但吾儿初次离开
水晶宫,那人世间多有险恶之事,吾儿不可不防,不能由着性子逛荡无度。龟儿子高兴地说:老父不必为儿挂牵,只不过三天功夫,就折回宫中,又不是大哥前年去了南海龙宫作客,那一去就是十天半月的。龟
相国说:你大哥娶了
南海广利王的次女为妻,理应每年都去拜望岳父,你尚未婚娶,老父我能不牵肠挂肚?你要只身前往,为父当然不放心。可你要记住,任何时候你都不能在山上现出原形。
龟公子说声记住了,就变成一个年青小伙,一路寻幽探胜,往壶公山而去。
一日,他到山下一处湖畔,望湖中树影婆娑,碧波荡舟,坐在湖边草地,想起龙宫生活,恍如隔世。此时,那渔翁撒开渔网,伴有渔女歌声,真乃天上人间也!忽然,他望见二条鲤鱼泼刺刺在湖中戏耍,同属一族的他对着鲤鱼高声喊叫:鲤鱼姑娘!
不想这一叫,那二条鲤鱼竟向他游来。他兴高采烈地朝鲤鱼问好并提醒道:当心钻进渔网!
原来这两只鲤鱼乃是百年鱼精姐妹俩。龟公子早就听龟父讲故事时知道了湖河中生长有同类的淡水
水族。龟父还说,五百年前,这鲤鱼祖先还同龙宫中的水族结亲呢!鲤鱼姑娘还嫁到
东海龙宫,成为
东海龙王的贤惠媳妇。只是后来天庭知晓,以咸、淡水族不得通婚为律条,这才断了湖、海往来。
龟公子此时竟忘了律条和龟父的告诫,待鲤鱼靠近湖边时,又喊道:如此良辰美景,你们姐妹俩上岸陪本公子游玩如何?龟公子的话刚落地,那两只鲤鱼霎时就变成两个婷婷少女,朝龟公子行礼。只听妹妹说:姐,湖边不可久留,咱们陪这位公子游壶公山吧!姐姐点点头。
三人行至灵云殿,焚香祭拜时,鲤鱼姐姐见龟公子风度翩翩,不时对龟公子秋波暗送,不想被机灵的妹妹察觉,妹妹就对姐姐说:这三柱香的第三柱,姐姐要祈求上天降个如意郎君陪姐姐左右。说着就深情地望姐姐又望龟公子一眼,此刻龟公子心里思忖:这或许就是凡间所说的一见钟情吧!他看鲤鱼姐姐长得花容月貌,一时也忘形得意起来,竟同她一起跪拜焚香。
他们又来到殿附近的一处小山坡,眺望远处东海,龟公子说:那儿就是我的家,可我真羡慕这人间秀丽美景呀!
也是活该龟公子时运不济,这一天恰逢
玉皇大帝同南海观音到莲花台议事,知悉龟公子胆敢与鲤鱼姑娘在人间谈情说爱,龙颜不悦,就命随从取出天镜往灵云殿附近一照,果然看到了龟公子和两个鲤鱼姑娘的原形,勃然大怒曰:有这等违反天庭律条事发生,真乃可恼!也罢,既然
东海龙宫的龟相国公子喜欢此处,就让他呆在这儿,不必回龙宫了!说着手一挥,那执天镜的贴身护卫断喝一声,龟公子竟在山坡上显了原形。此时,龟公子回首对鲤鱼姐妹:鲤鱼姑娘,咱们来世再见吧!一缕龟魂脱离龟身飘飘然回东海龙宫去了。那龟身就变成了石头。鲤鱼姐妹噙着泪说:龟公子,你在这里安息吧,我们会常来看你的。说着就依依不舍回到湖中。
龟公子变成龟石后,胡仙子还陪同
东海龙王到龟石前看望,东海龙王叹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也!胡仙子却荡然说:让世人到此游览,也不失他的价值呀!
之后,此龟石又成为壶公山的一个新景点,一直延续至今。
文化活动
壶公致雨
“壶公致雨”乃
莆田市二十四景之一,壶公山由于处在
木兰溪下游,鹤立于兴化南北洋平原之上,海拔虽只有七百一十点五米高,却显得格外宏伟高大,壶山兰水自古成为莆田的标志。小时候,夏收农忙季节,
大人忙着田间劳动,看晒谷场任务由老人小孩承担,只要一发现壶公山乌云压顶,肯定会“下西北雨”,即下
雷阵雨,只要有人叫一声,一呼百应,所有晒谷场立即骚动起来,扫的扫,耙的耙,赶紧把谷子装进麻袋或箩筐,清场一完,往往“西北雨”即噼里啪啦落下来,十分灵验,这大约就是“壶公致雨”的典故了。壶公山底宽上尖,象
埃及的金字塔,也象
日本的
富士山,县志讲象一位执笏的官员站立着,威镇平原之上。
朱熹当年路过
莆田市时,曾叹曰,莆田人才辈出,皆此山作怪也。相传
柯潜小时愚,见到壶公山后,忽然“聪明花”开,中了状元。因此,莆田人有句俗语:“看见壶公山,聪明花会开”。
革命圣地
壶公山是历代革命斗争的圣地,宋末莆人
洪希文,长期隐居在白云寺,结社发动抗元斗争。清末,农民起义领袖黄镰在壶公山组织抗清斗争,邹去病,林持平也在此起义,配合
孙中山推翻清朝帝制。
新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闽中特委曾在壶公山召开特委扩大会议,领导闽中地下斗争。1947年,中共闽中地委黄国璋,林汝南在壶公山秘密开会,布置
莆田市迎接解放,所以壶公山也是闽中革命圣地。
有关诗句
一
八面峰峦秀,孤高可偶然。数人游顶上,沧海见东边。不信无灵洞,相传有古仙。橘如珠夏在,池象月垂穿。仿佛尝闻乐,半插天。山寒彻三伏,松偃出千年。樵牧时迷所,仓箱岁叠川。严祠风雨管,怪木薜萝缠。青草方中药,苍苔石里钱。琼津流乳窦,春色驻芝田。乌兔中时近,龙蛇蛰处膻。嘉名光列土,秀气产群贤。瀑锁瑶台路,溪升钓浦船。头擎恐没,地轴压应旋。疾寒甘露,藏珍起瑞烟。画工飞梦寐,诗客寄林泉。掘地多云母,缘霜欠
杜仲。井通鳅吐脉,僧隔虎栖禅。危磴千寻拔,奇花四季鲜。鹤归悬圃少,凤下碧梧偏。桃易炎凉熟,茶推醉醒煎。村家蒙枣栗,俗骨爽猿蝉。谷语升乔鸟,陂开共蒂莲。落枫丹叶舞,新蕨紫芽拳。翠竹雕
羌笛,悬藤煮蜀笺。白云长掩映,流水别潺。作赋前儒阙,冲虚南国先。省郎求牧看,野老斋眠。寺立兴衰创,碑须一二镌。清吟思却隐,簪奈萦牵。——(唐)
黄滔二
井邑斜连北,蓬瀛直倚东。秋高岩溜白,月出海波红。——(唐)
翁承赞三
方壶久伏海中洲,涌出高山不计秋。峰上今犹豪带石,穴中时有蟹寻湫。云飞岩来龙聚,风送潮音来虎丘。景物无穷供眼界,一钩
新月促归舟。——(宋)柯应东
四
灵丘插筑自唐时,胜迹传来有五奇。石壁峰头去漠漠,碧溪湾下水漪漪。古盘陀石人稀到,妙法泉流世罕知。更有可人清兴味,夜深月映濯缨池。——(宋)
卢琦五
昔人方此遇神仙,曾见壶公跳入年。木人多山渐疲,结庵僧去石谁眠?鸟啼半岭衔斜日,樵返疏林想元烟。独有老僧无俗事,一长占白云边。——(宋)
刘克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