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子强(1899年4月28日-1963年2月22日),男,生于
湖北省江夏区(今武汉市)。1920年,恽子强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1924年毕业于
东南大学化学系。曾用名恽代贤,祖籍
江苏省武进区(今常州市)。
恽子强出身于书香门第(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活动家恽代英之四弟)。1920年6月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理化部,专攻
化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修大学学分。早年在恽代英的教育和影响下,1924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到苏北参加
新四军。是中国著名制药化学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
开封市、
辽宁省、
广州市、武汉、
上海市等地参加革命工作和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南京高师、长春吉林师范、上海
中法大学等校任教。
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到解放区为新四军创办医学院和筹建制药厂。1943年从苏北徒步8个月奔赴
延安市,先在延安军工局工作,后任
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在延安军工局和自然科学院工作期间,为解放区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做出贡献,1944年被评为“甲等模范工作者”。
解放战争时期,在
晋察冀从事科学、教育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历任晋察冀工业专门学校校长,晋察冀化工研究所所长,
中北大学副院长等职。为其后的建设工作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编译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区分院副院长等职。参加了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的筹建和中国科学院及其学部的组建工作。
1955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当选为常委,被任命为数理化学部副主任。
在制订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远景规划即12年规划(1956-1967年)工作中做出了贡献。在中国科学院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为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奠定基础。还十分热心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工作,注意充分发挥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历任
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
科学通报》编委会主任和《
化学通报》主编等职。在长期担任科学组织工作和领导管理工作中,为发展中国科技事业和培养科研人才,组织科技队伍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等方面均做出了贡献。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早年在其兄——著名青年领袖恽代英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工作,曾在宁、豫、辽、粤、鄂、沪等地从事过教育工作。1949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编译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副院长、数理化学部副主任等职。在长期担任科研组织工作和领导管理工作中,为发展中国科技事业和培养科研人才,组织科技队伍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等方面均作出了贡献。1944年,恽子强被评为"甲等模范工作者"。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他奉命与
钱三强等协助陆定一筹建
中原地区最高科学技术领导机构——人民科学院。同年11月1日,
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他任办公厅副主任、编译局副局长和到
东北地区创建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任副院长等,为筹建学部,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培养科技人才,组织科技队伍攻克科学项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具体负责制订了新中国第一个长期远景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他还是中国院士制度的推行者。1955年6月1日,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中国科学院各学部正式成立,他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常委、副主任。1955年,恽子强当选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恽子强在筹建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组建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制定中国第一个发展科技的十二年远景规划中多有建树。
恽子强在延安军工局和自然科学院工作期间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科学院和科学通报的工作中也有重要建树,为中国科技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青年杂志》评)
恽子强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他在科学研究和领导管理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经历。在中国科学院担任多个职务期间,他为发展中国科技事业、培养科研人才、组织科技队伍服务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在筹建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组建
中国科学院学部以及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成就。(
中国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