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辽
宋朝的官员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区)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基本介绍
宋史·沈辽传
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读左氏、班固书,小摹仿之。辄近似,乃锄植纵舍,自成一家。趣操高爽,缥缥然有物外意,绝不喜进取。用兄任监寿州酒税。吴
充使三司,荐监内藏库。熙宁初,分审官建西院,以为主簿,时方重此官,出则奉使持节。辽故受知于王安石,安石尝与诗,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至是当国,更张法令,辽与之议论,浸浸意,日益见疏,于是坐与其长不相能,罢去。
久之,以太常寺奉礼郎监杭州军资库,转运使使摄华亭市。他使者适有夙憾,思中以文法,因县民忿争相牵告,辞语连及,遂文致其罪。下狱引服,夺官流永州市,遭父忧不得释。更赦,始徙池州市。留连江湖间累年,益偃蹇傲世。既至池,得九华、秋浦间,玩其林泉,喜曰:“使我自择,不过尔耳。”既筑室于齐山之上,名曰云巢,好事者多往游。
辽追悔平生不自贵重,悉谢弃少习,杜门隐几,虽笔砚亦埃尘竟日。间作为文章,雄奇峭丽,尤长于歌诗,曾巩苏轼黄庭坚皆与唱酬相往来,然竟不复起,元丰末,卒,年五十四。
《宋史·沈辽传》译文
沈辽字睿达,年少时即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才能,长大之后积极进学交友,更加认为自己的才学无人匹配,把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在他读《左传》《汉书》时,便模仿其中的一些写法。不久觉得相似了,便抛弃《左传》《汉书》的笔法,在写法上自成一家。沈辽志趣情操高尚旷达,志向超然有超脱世俗的想法,非常不喜欢求取功名。因兄长沈遘的原因到寿州监察酒税,吴充主管三司时,又举荐他监管内藏库。熙宁初年,朝廷将审官分为东西两院,建立西院后,任用沈辽为主簿,当时朝廷非常重视这个职位,外出即身负重要使命。沈辽以前很受王安石赏识,王安石曾经为他写了一首诗,诗中有“风流谢安,潇洒陶渊明”这样称赞沈辽的句子。等到王安石执政的时候,大举更改法令,沈辽与王安石议论法令,王安石总感觉不能合自己的心意,日益与沈辽疏远,于是王安石因和他的兄长不和便罢免了沈辽。
过了一段时间,沈辽以太常寺奉礼郎监管杭州市军资库,转运使派遣沈辽出任华亭县。而其他的转运使很久便有派人去华亭市的打算,于是便想着给沈辽罗织罪名,由于华亭县民众因事相互打官司,言辞之中牵扯到沈辽,于是转运使便罗致沈辽的罪名。沈辽因此被捕下狱,剥夺官职流放到永州市,遭逢父亲去世也没有被允许回家。经历赦免之后,沈辽开始迁居池州市。几年间沈辽在流连山水,性情更加孤傲。到了池州之后,在九华山和秋浦那些地方玩味山水,高兴地说:“让我自己选择一个地方,也不过就是这里了。”于是便在齐山上修筑房屋,取名“云巢”。喜好山水的人大多都喜欢到他那里游玩。
在池州时,沈辽追悔悔平生不能够看重自己,于是便全部抛弃年轻时所学的东西,杜门谢客专心读书,即使是笔和砚也整天都盖着尘土,偶然写一篇文章,便文辞雄奇瑰丽,并且非常擅长诗歌,曾巩苏轼黄庭坚都和他相互唱和往来,但是却最终没有被重新任用。沈辽在元丰末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
经历
熙宁初(1068)任审官西院主簿,因与王安石意见不合被免职。不久以太常寺奉礼郎监杭州军资库,任转运使。派至华亭县主持地方政事,因县民纷争受嫌株连,罢官流放永州市(湖南零陵),后改徙池州市,到贵池区,喜曰:“使我自择,不过尔耳。”筑室贵池齐山上,名曰云巢。辑所录为《云巢集》,原有20卷,现存10卷。为文雄奇峭丽,长于诗词歌赋,诗文自成一家。尤其精于书法。以为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资讲学。少时学其家传师,晚自云学王献之。妙于楷、隶、行诸书,备古今体,寸墨尺纸,落笔辄为人争取。卒年五十四。《宋史本传》、《攻槐集》、《东坡集》、《梦溪笔谈》等有其人物传记。与哥哥沈遘沈括合称“三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