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林(1878年~1944年),山西寿阳贾豹村人。
山西省辛亥革命元老。经革命党人李嵩山、
景定成介绍加入同盟会,在担任山西巡警道督查任上,利用其在清政府中的职位秘密从事革命党活动。辛亥革命起义时,李成林负责向各部队秘密传达起义命令,接应革命军由太原城新南门入城,并在随后的辛亥革命运动中转战
绥远省包头市、赴
石家庄市迎接
孙中山由京抵并的沿途警卫等工作。民国时期历任山西巡警督察长、
天津市人民政府督察长、山西绥靖公署
中将参议等职务。
日本侵华时期,拒绝与日本人合作,1944年被特务勾结日本医生害死。
人物生平
成长经历
李成林(1878年~1944年)字树森,
山西省寿阳县贾豹村人。儿时家境贫寒,幼年丧父,随母与继父到
朔城区谋生。在家中因受继父歧视和责难,童年即离家转赴
太原市一家铜铺学手艺。又因不堪忍受铺长的打骂虐待,经乡友介绍到太原饭店学烹。适值清政府招兵,经人介绍,应召入伍。
清末裁汰
绿营,改练
新军。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李成林以五品顶戴出身委充山西巡警总局帮密巡(侦探长帮办)。
辛亥革命前担任山西巡警道督察长。
缉探所的警政地位至关紧要,专门执掌“稽查地方秘密结社集会及匪徒扰害公安之事”,办理各种“上官交查事件及须严密侦探之事”,“其访查案情搜求证据,亦均属该所专责”,“以期消灭解散,不致酿成事端” ﹝3﹞。而此时的李成林却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
加入革命党同盟会
李成林在担任山西巡警道督察长任内时,经友人介绍结谁了革命党人李嵩山、
景定成、
阎锡山、
张树帜、
南桂馨等人,过从甚密。并经李嵩山、景定成介绍加入同盟会。从此利用其在清政府中的职位,秘密从事运送武器、联络通讯、掩护同志等革命活动。﹝6﹞
营救革命党人
清
宣统元年(1909),极端仇视革命的保皇派
丁宝铨由
山西省冀宁道道台升任山西
巡抚。山西同盟会遂将其与心腹亲信夏学津(山西新军督练公所教练处帮办)作为主要打击对象,由阎锡山和南桂馨等策划,李嵩山具体负责,成立针对丁、夏的宣传小组,经常在报端揭露丁、夏二人的劣迹。丁、夏恼羞成怒,蓄意报复。恰在此时,宣传小组成员、新军四十三协本部文书弓尚文(原名史宗法,字可轩,同盟会员)的日记本不慎丢失,其中载有与同盟会员往来情况及同盟会的活动,协本部有人拾得后,即向当局告密。小组成员
蒋虎臣、弓尚文旋即被捕下狱,赵萃珍兄弟闻风逃匿。当时,巡抚衙门对小组负责人李嵩山搜捕尤紧,令
阎锡山、
南桂馨非常着急。李
嵩山因奔走登报各事出力最多,又与此有关人物众多,而且姚协统派二标队官祝孝萱亦至嵩山住处搜捕。南桂馨当时与李是嵩山同院居住,在此紧急之际,南桂馨把嵩山送到基督教堂霍心斋处暂避,霍又把他转送到外国人邮务长宅。但这时,姚协统已经下令紧闭城门,搜捕嵩山。此况日久,李嵩山必有被捕之虞。李嵩山倘遭不测,则一切革命计划势必泄露。阎锡山认为如果放李嵩山出城远逃,则一切均无证验,大狱可免。
李成林时任巡警道督察长,巡警道尹因赏识李成林,视其为亲信,遂将清政府决定统通缉李嵩山等革命党人的密令告知了李成林,并命令李成林饬令所属部队加强太原新南门与火车站的警戒盘查。李成林遂将此情况告知
张树帜、
南桂馨、李嵩山等人,经革命党人密商决定,让李嵩山先藏入天主教堂,然后派人将李嵩山送至李成林处,李成林让李嵩山扮作差役,身披雨衣,以雨帽遮面,手提大灯笼在前引路,李成林在后跟随,装作巡视,到新南门城门口,命警察开锁。李嵩山与李成林出门,门警问李成林:“李老爷,这么晚还没睡?”李成林回答:“去火车站搜查通缉犯李嵩山,你们要多加防范,不可大意。”
出城后,李成林恐火车站附近官兵密探众多,遂与李嵩山趁雨夜直奔北营车站,送李上了火车逃出
太原市,逃到
保定市。﹝5﹞李成林返回太原时已天亮,火车站及城内各处已张贴了通缉李嵩山的告示(在
景梅九著《罪案》一书“子高扮演黄金台”一节中曾叙述此事)。李成林正是利用他在清政府的职位秘密从事革命工作,进行运送武器、联络通讯、掩护同志等活动。”﹝6﹞
第一次歃血盟誓
俟至辛亥起义前夕,山西督练公所总办姚鸿法为整顿
新军,提出“旧兵退伍,补充新兵,教育一年”的方案。因旧兵中有许多同盟会员,为了不使这些革命力量流失,经同盟会人士反复研究,“决定筹集几千两银子,到
绥远省后套购地,建设农庄,将裁撤老兵中的同盟会员保留下来,并在
太原市到绥远的路上,沿途开设店栈,既能容纳许多人,使同志不散开,又能通消息,做联系工作。﹝7﹞”
“1911年10月6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五日),借
中秋节之机,由同盟会员
南桂馨、杨彭龄、
王嗣昌、李成林、杨沛霖等出面,召集第八十五标第一、二两营准备退伍的正目(即
中士班长)
王泽山、王致嘉、郝富珍、高永胜、于凤山、刘得魁、柳殿魁、谢得元、梁俊玉、马孔青、魏斐然等,以及两营营铺经理(与士兵有赊欠关系)和准备退伍的老兵共八十余人,在太原城内察院后德盛园饭店,血饮酒,以“从事革命、誓不背盟”为誓词,宣誓结盟,等待遣散命令宣布后,即按计划分头行动,一旦有事,或闻讯集中,或就地响应,总之以继续革命为目标。不料集会后四天,即爆发了
武昌起义。姚鸿法不敢宣布遣散计划,害怕因此促成事变。但是同盟会却借此机会,团结了很多正目和老兵,激发了他们同仇敌忾的气概。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是起义的骨干分子,有的为革命献出了生命。﹝8﹞”
辛亥革命起义
1. 起义前准备
辛亥革命起义时,李成林与
张树帜、
阎锡山、
张培梅、杨鹏龄、
南桂馨等人策划山西起义的准备工作。
武昌起义爆发后,李成林积极参与发动山西起义工作。1911年10月26日(辛亥九月初五日),阎锡山令张树帜至
五台县会馆见李成林等人,“询其鼓吹多日,究竟筹划如何”。10月27日(辛亥九月初六日),张树帜与李成林等晤面,“将阎君锡山罢兵不动之手续,逐条宣布,众然其言”。10月28日(辛亥九月初七日),当得知
巡抚陆钟琦调驻在
太原市城外的八十五标去
蒲州,并限令在10月28日开拔,违令处斩的情报后,
张树帜又觅李成林、刘文英“偕至阎君锡山寓所,劝其从速举事”,“且警界缉探队队官李成林亦应允内应事,刘文英复应允宣告各机关诸同志,赶紧准备。于是阎君即以举事手续,布置方法,一一告于树帜,并李、刘二君。”“又令李成林通知
杨沛霖、贾英联络警界。复令刘文英通知
张培梅、
王缵绪、王栋材、张子奇等联络军界。阎君亦着护兵邀参谋处帮办
温寿泉及本标一营管带乔熙、二营管带张瑜约会举事” ﹝9﹞。同时决定10月29日革命军从新南门入城,由李成林和
张树帜负责将起义的命令向各个部队秘密传达,并由李成林负责接应革命军由新南门入城。当下各自分头行动,向各部秘密传达起义决定,李成林并承担起接应
起义军入城的重任。
2. 起义任务的秘密布置
据时任八十五标二营左队二排四棚正目郭登瀛回忆:“这天下午,当我领着士兵到城里搬运弹药时,杨彭龄悄悄告诉我,让我立刻去侯家巷巡缉队找李成林,一起到南门外岗上铁路旁边老槐树下等他,有要事相商。当我同李成林一起来到约会地点时,杨彭龄早已在那里等候我们了。我们三人坐在大槐树下,杨彭龄问我们:‘你们知道我找你们干什么?’我们说:‘不知道。’他说:‘有一件顶重要的大事。’接着,他给我们传达了同盟会关于在29日拂晓举行起义的决定,并告诉李成林,在29日早上六点钟以前务必把新南门打开,
起义军进城时,不要让他的部下和起义军发生冲突。最后,老杨还再三嘱咐我们,严守秘密。﹝10﹞”
3. 起义过程细节
10月28日夜,李成林选好四名亲信,掌握了
新南门钥匙,登上城楼,并将白布条分给四人缠在左臂作为标志,拂晓几人走下太原新南门打开城门,让革命军入城。
李成林之子李应瑞记述“李成林于28日深夜两点多钟选好四名亲信,对他们说:‘今晚随我出去巡视,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听我的命令!’四人均表示:‘老爷待我们恩重如山,请放心,我们听老爷吩咐!’家严率领他们到新南门掌握了钥匙(那时规定夜间锁城门后钥匙要送巡警道保管)。之后便率领他们登上新南门城楼,家严将带来的白布撕成几条分给他们缠在左臂上,并告他们说:‘今晚要参加革命军起义,你们愿意不愿意?’他们都表示‘要跟随大人走’。拂晓天色茫茫,五点钟时,家严派二人下城去开城门。这时,城里城外上下火车的旅客及小商贩一如常日熙熙攘攘出入城门,革命军也开始入城。﹝11﹞”
10月29日(辛亥九月初八日)上午8时许,经过3个多小时激战,
起义军成功攻取抚署、警署及满营等要点,击毙
巡抚陆钟琦,推翻了清政府在
太原市的统治。
4. 山西军政府成立
随即,起义领导成员在后小河阎锡山八十六标本部召开会议,商讨善后事宜。参加会议的有
温寿泉、
姚以价、乔熙、张瑜、
常樾、李成林、杨沛霖、张煌、
张树帜、
周玳等10余人﹝12﹞。后经咨议局推选,
阎锡山为
山西省都督,并比照
武昌起义的先例,成立山西军政府。李成林出任军政府外交部次长。因其信奉
天主教,与省城教会中的外国传教士都有交情,遂借此打通正太铁路(时由法国人管理)方面的关节,交涉运送武器、弹药,以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等事宜﹝13﹞。并受阎锡山委派秘密赴京,邀请侧身于《国风》《国光》《爱国》诸报,从事舆论宣传的同志回晋协助工作﹝14﹞。
为民除害
辛亥革命胜利太原光复后,
朔州市一带经常过往军队,大多名为革命军,实则鱼龙混杂,名不副实。其间,李成林曾赴朔州执行公务,发现一伙冒充革命军为非作歹、祸害百姓的匪帮,随即进行围剿,亲率骑兵追至朔州城南南河湾,一举将其打散,杀死匪首任得胜,为地方除去一害﹝15﹞。
第二次歃血盟誓
1911年11月初,清廷调集重兵进攻
山西省,革命军寡不敌众,被迫撤离
太原市,兵分两路转战南北。李成林随
阎锡山转战北路,取道保德、
河曲县,进兵
绥远省,光复
包头市,继攻归绥。
1911年11月24日清兵占领包头,李成林与丁致中、
李文治、李德、
赵三成、田芝、
杨沛霖、刘殿魁、
张树帜、
张培梅、于凤山、魏德新、倪德薰13位战友深相结纳,意志愈坚,歃血注酒结为金兰之好,共誓齐心团结,为革命献身﹝16﹞。
这件“兰谱”记于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17〕十一月二十六日(公历1912.1.14),署名丁致中、
李文治、李德懋、赵三成、田芝、李成林、杨沛霖、刘殿魁、张树帜、张培梅、于凤山、魏德新、倪德薰,系山西同盟会员、时任忻代宁公团参谋长赵三成次子赵子泽(现名林雪枫)珍藏的一件
辛亥革命历史文物。原件用白布制成,按年龄大小排列名次,并注明结盟人及其三代的姓名、别字、年龄、籍贯等项。末尾附书“盟曰”:“我辈离乡背井,为民请命,东西凑集,聚首军前,缘意气之相投,结异姓之昆弟。自盟之后,务各协力同心,为革命先导,尸山血海,誓不退避。早晚有不幸,或被害,或阵亡,在世兄弟必须共敌其仇,成其未竟之志;并所遗父母妻子,共为抚养,如母者母之,如子者子之。山枯海烂,毋渝此盟,皇天后土,实式凭之。”
沿途警卫
1912年2月12日,清廷发布退位诏书。
阎锡山闻讯后,即率北上民军返回山西忻州。3月10日,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4日,阎锡山重返
太原市,仍任
山西省都督,并着手组建都督府。都督府成立后,李成林就任巡警道督察长。
1912年9月17日,
孙中山莅临太原视察时,孙中山乘
专车由
北京市抵并,李成林随
景梅九等赴
石家庄市迎接,并负责沿途的警卫工作。在石家庄执行任务过铁道时扭伤了脚腕,一直坚持到孙中山先生离晋后,才就医治疗,但因治疗不及时而留下了后遗症,每当劳累过度,脚腕和小腿肿痛难忍,始终未愈。〔18﹞
第三次歃血为盟
1912年10月14日,李成林感愤于军阀政客争权夺利、有违起义初衷的混乱时局,与李德懋、刘廷森、
弓富魁等20名老同盟会员再次结拜盟誓,订立“兰谱”,以明心志〔19〕。
兰谱——歃血盟誓
“兰谱”上方为刘廷森作序(誓言),全文如下:
兰谱序
自满清政府推倒,中华民国成立,为民请命者寡,争权夺利者多,因疑生忌,因忌生垢,假和衷共济之名义,而实行自相残杀之毒手!时势如此,大局何堪设想乎!同人有鉴于此,将军界中革命卓著之二十人,结一异性兄弟之坚固团体,同心协力,生死以之,将民国造至完善地步,使我团体与民国前途相驱并进,永垂不朽。夫然后为意,大利之三人:不愧为
商周之十人,不愧为黄花之七十二人,不愧为梁山泊之一百零八人。所以互相缔造,互相辅助,以及追踪于彼美然。目的究能达到与否,则全视我同人思想如何,毅力如何,耳愿与同人共勉焉。是为序。
民国元年十月十四日
刘廷森谨序
“兰谱”下方按照20位结盟兄弟的年龄大小排列名次,并注明本人及其三代的姓名、别字、年龄、籍贯等项。
民国革命政府工作
19112年~1936年李成林历任山西巡警督察长、山西第一混成旅二团一营营长、山西军事政治速成科总队长、
天津市人民政府督察长和天津特别第二区主任、太原绥晋公署
中将参议兼山西大麦郊保安队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
太原市失守,
阎锡山、
张培梅、
赵戴文率军政幕僚到大麦郊指挥战局,李成林参与了商讨战局事宜。不久阎锡山转移到
临汾市,李成林、张培梅、赵戴文率部撤至
隰县,所属保安部队除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皆交日伪统治时期绥署派人带领撤至
吉县。
1938年日军进攻隰县以北石口镇时,
王靖国战败转移,日军趁虚南下,逼近隰县城郊,李成林速催赵戴文偕张培梅撤往
大宁县。
遇害而亡
1939年,年逾花甲的李成林因体弱多病,积蓄亦经战争损失尽,生活无着,携眷返回
太原市居住。日军代表与伪省长王骧多次请他出任要职,李成林坚辞不就。〔20〕
1944年9月,李成林因腿部宿疾复发,就医于桐旭医院。在治疗中,日军特务与医生相互勾结,暗下毒手,打了一针,使其病情急剧恶化,全身溃烂而死,享年66岁。〔21〕
历任职务
清政府军队供职
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李成林以五品顶戴出身委充山西巡警总局帮密巡(侦探长帮办)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二十七日(1907年3月11日),清朝政府饬令各省裁撤省城巡警总局,改设巡警道主持全省警务。
宣统二年(1911)七月,山西巡警道在警务公所设立缉探所,李成林出任该所密查委员(侦探长)﹝2﹞
阎锡山军政府供职
1911年10月29日山西辛亥革命后,李成林出任山西军政府外交部次长。
民国政府供职
1912年(民国初年)任山西巡警督察长。
1917年(民国六年)任山西第一混成旅二团一营营长。
1927年(民国十六年)任山西军事政治速成科总队长。
1929年(民国十八年)任
天津市人民政府督察长和天津特别第二区主任。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任太原绥晋公署
中将参议兼山西大麦郊保安队队长。
主要功绩
1.1909年李成林成功营救革命党人李嵩山逃出
太原市。
2.1910年李成林参加辛亥革命起义,负责向各部队秘密传达起义命令,并率部打开太原城新南门接应革命军入城起义,当日推翻清政府统治。
3.1911年清军反扑太原,李成林在随后的辛亥革命运动中随
阎锡山转战
绥远省包头市。
4.1912年1月14日李成林与李德懋、杨沛霖、丁致中、
张培梅等13人歃血,盟誓,齐心团结,为革命献身。
5.1912年9月17日
孙中山由北京抵并,李成林率部队随
景梅九赴
石家庄市迎接,负责沿途警卫等工作。
6.1913年~1937年李成林在任职岗位为民国革命政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