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龙母庙
广东肇庆市端州区的历史遗迹
白沙龙母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龟顶山东侧的西江岸边,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该庙原以龙母殿为中心,前有广荫坊,后有后殿,东有龙母亭,西有戏台等,现仅存清代建筑广荫石牌坊、龙母亭和后殿。广荫坊是清光绪八年(1882年)加封而建的石牌坊,正面匾额阴刻着“圣旨”两字,两侧及上方雕刻人物、龙、狮,宝珠、花篮等。龙母亭用花岗石石柱,盖琉璃瓦顶,内砌有石凳。后殿为单檐硬山顶,柱为花岗岩石。1984年11月19日,白沙龙母庙被公布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历史上,白沙龙母庙曾被占用为广东省第三监狱和高要区犯人的看守所,所内人员用庙内花岗岩石板做墙基,拆庙内青砖建哨所,戏台被拆毁。白沙龙母镇庙是珠江人民为纪念战国时期南方百越民族女首领“龙母”而兴建的庙宇,珠江流域沿江各地均建有,尤以梧州市龙母庙和广东德庆龙母庙为祖庭,享誉海内外。
建筑历史
白沙龙母庙在端州区西郊龟顶山东侧,南临西江,因庙址面临西江北岸的白沙滩,故名白沙龙母庙。
白沙龙母庙始建于南宋咸淳年(1265-1274年),后历代有修,是众多的龙母行宫中,规模最大,也是唯一一间皇帝赐封的行宫。
建筑结构
龙母亭建筑面积28平方米,蓝色琉璃瓦歇山顶,柱上刻有“书赐龙章恩承上国;碑铭母德泽沛神州”的对联;大殿仅存东厢,残存面积56平方米。该庙1984年被列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龙母庙于2004年开始复原,复原设计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程建军教授承担。复原后的龙母祖庙坐北向南,三进三路,整个建筑群采用砖木结构,大殿、后殿、五龙子殿、七姐妹殿一起,共为九开间,以中轴线贯穿整个建筑群,正门石碑坊建筑成五开间,从石牌坊进入,空地通道之旁,东有龙母亭,西有戏台,通道直达山门,内为朝厅,耳房设在两侧,再往前走,是大殿和龙母后殿,大殿两旁各有青云巷,东西配殿、庙舍,客厅位于巷的外侧。建筑的四周,是宽广深的庭院花园,其间古树苍葱挺拔,益鸟啼鸣,花香扑鼻,香烟袅绕,环境清幽。
主要景观
该庙现仅存牌坊、龙母亭及大殿的一部分,肇庆八景中的“龟顶松荫”和“白沙夜月”离庙不远。
白沙龙母庙现存较好的是"广荫坊",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清代古观石牌坊。广荫坊立在500毫米高的精雕花岗石石须弥座上,面宽17M,高6.5M(庙面宽33.33M),约为庙宽1/2,六柱开间,全为花岗岩石精雕而成的冲天柱石牌坊。上镶一块前后两面刻着刚劲有力的宋体"圣旨"的匾额,下额枋板的匾额中刻有稳健,庄重的"加封广荫"与背面历代帝皇的八大封号,两则边上配以人物花卉。左右额枋板上前后以一种风韵雅趣的构图刻出玉龙戏水与雄狮下山的精雕石刻。稍间的额枋板上的匾额也刻有"永济市","孝道"的雄健大字,边上各有花卉相配,柱上刻有稳健的楷书楹联及记事。
旅游信息
最佳时间:肇庆市位于北回归线南侧,气候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地区,雨水充沛,温度适宜,年平均气温22.1℃。9月份秋高气爽,适宜出游。
参考资料
历史文化.端州区人民政府.2023-11-08
目录
概述
建筑历史
建筑结构
主要景观
旅游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