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区(Duanzhou Distric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肇庆市下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肇庆市东南部,是肇庆市中心城区,
西江中下游北岸,南临西江,北靠北岭山,东邻鼎湖山,西与
高要区小湘镇接壤。截至2022年,该区下辖4个街道,常住人口为605615人,辖区面积为154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地为城东街道古塔中路15号。
端州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区,雨量丰富,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境内最大的河流是西江,区内西江干流河长16.7千米。端州区历史悠久,约14万年前境内就有
人类活动,秦时,今端州属
南海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
杨坚废郡设端州,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为肇庆府,1988年3月,
肇庆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肇庆市端州区,此后未有变动。
端州区是肇庆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一产业以农业产品为主,第二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2020年端州地区GDP排在全市第二名,2022年,该区的GDP为468.9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05:28.97:70.98。端州区是大湾区通往大西南的门户枢纽,境内有广佛肇高速和321国道、
广佛肇城际铁路和
三茂铁路穿境而过。
端州区是
肇庆市中心城区,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有包公文化、宋文化、古建筑文化、摩崖石刻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
端砚石是端州特有的工艺观赏石矿产,端现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唐武德年间著称于世,列中国"四大名砚"之首,人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端砚文化和端州文化是
广东省首批25个"珠江文化星座"之一。截至2022年,端州区拥有肇庆裹蒸制作技艺、端砚制作技艺(国家级)等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拥有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
梅庵等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端州区是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境内
肇庆市星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肇庆北岭山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包公文化园等5个景区入选国家AAA级景区。
名称由来
端州地区之名始于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端州,今城区为州治,当时
西江称端水,端水旁设州,故名“端州”。1988年,县级肇庆市升格为地级市,新设区时以古端州命名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
14万年前,地处
亚热带的端州区域就有人类繁衍生活,肇庆古称端州,春秋战国时期属百越地。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设置
南海郡,今
肇庆市属南海郡,秦末汉初属
南越国。汉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苍梧王
赵光降汉。朝廷设置高要县,隶
苍梧郡,属交州县,行政机构设端州区。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设置
广州市,苍梧郡改属广州。南北朝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设置
高要郡,行政中心设于今端州城区。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
杨坚废郡设端州,下辖
高要区等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信安郡复为
肇庆市。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北海
知府李邕游
七星岩篆刻《端州石室记》,为七星岩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端州为高要郡。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日本人
唐僧人荣睿病故于端州龙兴寺(《据日僧荣睿大事记》碑)。唐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
高要郡为端州。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
宋徽宗(宋徽宗)登帝位升端州为节度州,设兴庆军,节度使郑敦义为兴庆军节度使。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
肇庆市升格为兴庆府。同年郑敦义筑砖城墙随后建披云楼。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改兴庆府为肇庆府,意为“开始吉庆”。宋徽宗书“肇庆府”横额,
知府古革筑高台于肇庆府署前称“御书楼”。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同知广南西道宣慰使
朱国宝率军占领肇庆。改肇庆府为
肇庆路隶湖广行中书省广南西道。
明清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朱元璋谴赣州卫指挥使
陆仲亨由韶州攻至肇庆。改肇庆路为肇庆府。明至清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一直设肇庆府;高要县城历为上述郡、州、府、路的治所。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高要县分为九个区,今端州区范围属第一区(附城区)。附城区10个乡都级单位8个属今端州区范围(除大湘都和南岸围)。
中华民国
民国时期,端州区先后隶属粤海道、西区、西北区、第三区、第十一区。民国初属今区辖范围有高要县一区的内厢都、东厢都、西厢都、景福围东屯、中电、西屯、小湘都。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5月,都改为乡,同年东厢乡分出十四社乡。民国一十四年(公元1925年)11月,以共产党叶挺为团长的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成立,为中共领导下的第一支正规军队。翌年1月,改为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5月,叶挺率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7月,在东厢乡创立肇市镇。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3月,高要县政府直辖附城,包括肇市镇、三十三社乡、十四社乡、西厢乡(包括二十四社村和
沙街村)。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1年)10-12月,第六区并回第五区,肇市镇改称为肇庆镇,附城3个乡升格为镇。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10月,属今端州区范围有古端乡、东社乡、东文乡、桂湘乡和北桂乡。古端乡管辖原肇庆镇、十三社镇、西厢镇。东社乡包括原十四社镇、城东乡。东文乡包括原东屯乡、文园乡。桂湘乡包括原西屯乡(另有小湘口、大湘乡不属今端州区管辖范围)。北桂乡包括原城北乡、八桂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肇庆镇升格为县级建制,建立
肇庆市。肇庆市管辖范围包括城区和郊区,即原高要县古端乡(南岸除外)、东社乡、东文乡、桂湘乡(大湘除外)、北桂乡5乡。1950年3月,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决定撤销肇庆市并入高要县易名城关区。同年9月,高要政府决定城关区改称高要县肇庆镇。1958年4月,肇庆镇正式改为肇庆市,属
县级市建制隶属
高要专区。12月6日,肇庆县撤销恢复肇庆镇归高要县管辖。1960年8月16日,肇庆镇升格为县级镇属江门专署(翌年改为肇庆专属)领导。1961年4月,肇庆镇改为
肇庆市。肇庆市人民委员会管辖整个景福围防范区外加苏村。1965年11月,双东、二桂合并为郊区公社。1971年2月,渔业公社与交通合作社、木帆船社合并为水上公社。1972年4月,撤销城市人民公社制度。镇南、狮山、宝月公社分别改为东区、西区和北区水上公社撤销按合并前分开三个单位。1974年1月,郊区公社分为睦岗公社和下黄岗公社。1976年9月,肇庆地区机关、肇庆市、高要县共5.1万人,在
西江体育场举行追悼毛泽东主席大会。
唐山地震发生后,全市开展防地震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88年,端州区先后属
西江专区、
粤中行政区和
高要区、
江门市、肇庆专区及肇庆地区。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
肇庆市地区,1988年3月,肇庆市升格为地级市肇庆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以原肇庆市为基础设立肇庆市端州区(县级)。原肇庆地区改称肇庆市,原肇庆市改为端州区。原县级肇庆市行政区划为端州区管辖范围(除东蕉园、迪村、苏村3个村以及鼎湖风景区和坑口地段之外)。1989年5月,郊区2个镇行政村改为管理区管理区,管辖区域不变。1991年,东区、水上、西区、北区易名为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截至2005年12月,端州区管辖4个街道(城东、城西、城南、城北)、2个镇(黄岗、睦岗)。2010年10月,撤销黄岗镇、睦岗镇,设立黄岗街道、睦岗街道。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端州区位于
广东省中部偏西,
肇庆市东南部,
西江中下游北岸,属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之内,介于东经112°23′~112°34′,北纬23°2′~23°11′之间,南临西江,北靠
肇庆北岭山森林公园,东邻鼎湖山,西与高要市
小湘镇接壤。境域面积154平方千米。
气候
端州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雨量丰富,阳光充足,气候温暖,雨量、温度、日照均随冬夏季风的交替、进退的变化而变化。位于大陆和海洋之间的边缘地带,由于海陆之间及其温度的差异,产生了独特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冬夏季风环流。夏季吹偏南风冬季吹偏北风。境内3~5月冬季风向夏季风交替的过渡时期,南方暖空气迅速增强,北方冷空气逐渐减弱,在冬夏季风进退的拉锯过程中,高空小槽小涡活动频繁,地面低压锋面活跃,降水量增多,温度逐渐回升。6~8月盛行湿热的东南或西面气流,易出现高温和暴雨两种
极端天气。9~11月是夏季风向冬季风交替的时期降水量会逐渐减少。12月至次年2月盛行干冷的偏北气流,常有
寒潮侵袭引起急剧降温或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多年平均气温为22.1℃,最冷1月平均气温14.2℃,极端最低气温-1℃(1955年1月11日),最热8月平均气温29.0℃,极端最高气温38.7℃(1990年8月17日),年平均积温7989.3℃。年平均降雨量达1613.7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56.3天,极端年最大雨量2245.7毫米(195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8月,6月出现第一个降雨高峰,8月出现第二个降雨高峰。年平均日照为1815.72小时,无霜期年平均356.5天,年有霜日数平均不到10天。
地质
地质构造
晚
古生代以来,
肇庆市境内地质经历多次构造变动,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影响下产生一系列褶皱和断裂。在
第四纪更新世初期新构造运动影响下,产生多种
地质变化,形成
羚羊峡省级森林公园和
七星岩石山多层
溶洞以及
石灰岩、泥
板岩等非金属矿产。古生代泥盆纪时期今端州区域属
海湾式地区以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为主。到
石炭纪,海水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浅海中沉积了石灰岩。在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受到构造运动影响,原古生代沉积的
地层,上升为陆地,并形成一系列褶皱断裂和倒转,不但使
泥盆纪地层反压在石炭纪地层之上,而且变成受侵蚀地区,造成自古生代末期的二迭纪起,经中生代至
新生代第三纪的
沉积岩地层全部缺失。
第四纪更新世初期,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区境出现第二次大面积缓慢上升,
古生代地层的断裂亦继续活动,局部低洼地带接受堆积。更新世中期,气候变暖有利于岩溶发育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褶皱总体是东西向延伸,断裂以压冲性断裂为主纵横交错呈现棋盘式构造。褶皱有北岭
背斜断陷复式
向斜和羚羊山背斜。
地层
端州区地层主要分为沉积岩和岩浆岩,以沉积岩为主。沉积岩分为
泥盆纪、石炭系和第四系地层。泥盆系的中泥盆统桂头组出露于北岭山、龟顶山。由
砾岩、砂砾岩、中粗粒
石英砂岩、细沙岩夹砂质
页岩组成,厚度225米-703米。上泥盆统天子岭组分布于西部
云路村及大岗头一带。地表无出露,下部为钙质页岩、砂岩和泥质页岩,上部为泥
大理石灰岩及泥质页岩等。厚度大于170米,岩溶不发育。石炭系主要有
粉砂岩、页岩及灰岩等。其中下石炭统大塘阶在狮岗、凤岗一带零星出露。由灰色灰岩、碳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碳质页岩等组成,厚度大于244米,质纯且岩溶发育;在西蕉园、森村一带多为碳质页岩,岩溶发育差。上中石炭统壶天群主要由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组成,厚度大于180米灰岩质纯岩溶普遍发育主要出露于七星岩。其余为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第四系按成因类型有冲积层洪积层、冲洪积层。
地形地貌
肇庆市城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构造剥蚀地,中部为
冲积平原,南有
西江环抱。地貌按形态类型可分为山地、丘陵、残丘、石山峰林、二级洪积阶地、一级洪积阶地、冲洪积扇、冲积平原和
河漫滩9种。地貌按成因分为构造剥蚀地貌、岩溶地貌、山麓堆积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4类。北岭山地以东西走向为主体,东南还有羚羊山,它同北岭山隔旱峡相对峙立。北岭山,山体雄伟,高度挺拔,最高主峰鸡笼山海拔1000.3米,区内最低点在黄岗河旁村,海拔约6米,南北高差994米,山上沟谷深切,悬崖绝壁众多,水蚀地形显著发育;山前的冲积阶地、
冲积扇、洪积锥、沿山麓展布,各冲积阶地和冲积扇相互连接,组成山麓倾斜平原,其顶部高达100米,坡度自上而下逐步变缓。中部
冲积平原地势较平坦,海拔多在3~10米之间,是
西江的一级堆积阶地,由江边向平原中部倾斜,坡度小于一度;中部大小湖塘呈串珠状分布,石山岩溶出露在星湖北部,丘陵被侵蚀成低矮的残丘,散布在平原之上,除
龟顶山外高度均在100米以下,南部堤外江岸的
河漫滩,呈狭长的带状分布,地势较堤内平原略高。
水文水利
水文
肇庆市境内水域面积约占辖境面积15%。主要有西江、湖泊、山地水三部分,湖溪涧水均注入西江。另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主要河流为西江(一江绕城),端州区西江干流河长16.7千米,有1个湖泊,名为星湖,星湖面积6.49平方千米。
河流
端州城区境内最大的河流是
西江,该河属于雨源河,流量与降雨量紧密相关。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是珠江流域的第一大水系,自西向东流经云南、
贵州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在
珠海市磨刀门注入
南海。西江干流河长2087千米,流域面积352331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0.51%。
肇庆市境内河长183.4千米,一般河面宽度为1000米左右,端州区西江干流河长16.7千米。
湖泊
早在40年代,端州区境内就分布有大量
洼地,其中,星岩一带的小湖、洼地、被统称为沥湖。之后,沥湖被逐渐扩建成了星湖。该湖水面面积6.49平方千米,整个湖面被蜿蜒交错的湖堤划分为五个湖:仙女湖(又称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又称红莲湖),湖堤总长20余千米。星湖是一座人工湖,集雨面积为32.5平方千米,总库容1798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123万立方米。
地下水
端州区境内地下水赋存的地质条件较好,雨量丰富,山地渗入补给水源也多,低山区的基层风化裂隙发育,植被繁茂,由
降水滞留下渗。裂隙潜水的水量达中等至丰富水平。
水利
截至2022年,端州区共有星湖水库、欧田水库2个水库,以及北岭排洪渠,一、二、三级电站等水利设施。
星湖水库
星湖水库位于
西江流域,是一座蓄洪、旅游、城市景观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人工湖泊,中等规模,七星岩水域统称为星湖水库,集雨面积为32.5平方千米,总库容1798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123万立方米。湖面面积约5.82平方千米,大小和
西湖相近。其中湖面积6.49平方千米。主坝全长10594米,原设计高程7.5米(珠基),实际主坝坝顶高程为6.5~7.3米。水库正常水位4.8米,相应库容800万立方米,设计总库容为21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9.33千米。主要建筑物有:9条主坝、7个放水
涵管(或涵洞)、1个溢流闸、1个非常土溢洪道。
欧田水库
欧田水库位于肇庆市北岭山欧田村,处在北岭山和鼎湖山交汇处,距离肇庆市区约20千米。水库集雨面积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0.2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降雨量1620毫米。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顶高程228.8米,防浪墙高程230米,坝顶长89米,坝高48米。总库容174.97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33.36万立方米,死库容5.24万立方米,正常水位225米,设计洪水位227.37米,校核洪水位227.91米,属小型水库。溢洪道为开敞式,宽20米,底板高程225米,最大下泄流量160.43立方米每秒。坝后有一、二、三级电站,总装机容量1260千瓦。欧田水库是一个集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
北岭排洪渠
北岭排洪渠位于肇庆市城区北面的
肇庆北岭山森林公园,南侧山坡50~30米高程之间,自东向西流,东起北岭二级水基电站,西至三榕峡出水口直接排出
西江,全长19.167千米,集雨面积23.12平方千米,工程建筑物级别为3级。
土壤
端州境内耕地的主要土壤是水稻土类,主要分布在平原,又分为育型水稻土亚类,渗育型水稻土亚类,潜育型水稻土业类和沼泽型水稻土业类,8个土属,22个土种。在平原和海拔50米以下的山麓倾斜平原(即山麓堆积阶地),自然土壤为冲积土、冲洪积土和河流堆积土等,土质为砂质、砂泥质、黏土质局部混有石砾
土层一般比较深厚。耕作土壤在平原为水稻土,山麓海拔50米以下的堆积阶地主要是耕作型赤红壤,多属旱地性质。端州区山地丘陵的自然土壤主要有赤红壤、红壤、黄壤三大类。其中赤红壤可分为赤红壤、粗骨赤红壤、水化赤红壤等3个业类。黄壤分为黄壤和粗骨黄壤。各类型土壤在山地丘陵中呈垂直分布。赤红壤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包括残丘)地带在沟谷中多为水化赤红壤,在丘陵和陡峻坡面由于受地形和侵蚀的影响,石砾含量增加,黏粒减少,
土层浅薄,杂有石块。红壤分布在赤红壤之上即在海拔400米~600米之间,黄壤分布在600米以上的山地上。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9年12月,全区耕地190.87公顷(0.29万亩)。其中水田58.45公顷(0.09万亩)占30.62%;水浇地132.04公顷(0.20万亩)占69.18%;旱地0.38公顷(5.70亩)占0.2%。全区园地112.1公顷(0.17万亩)。全区林地7037.32公顷(10.56万亩)。全区草地152.12公顷(0.23万亩)。全区湿地84.61公顷(0.13万亩)。全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203.57公顷(9.31万亩)。其中城市用地6071.87公顷(9.11万亩)占97.87%;建制镇用地0.05公顷(0.75亩)占比不足0.01%;村庄用地78.95公顷(0.12万亩)占1.27%;采矿用地11.12公顷(0.02万亩)占0.18%;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41.58公顷(0.06万亩)占0.67%。全区交通运输用地300.28公顷(0.45万亩)。全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02.51公顷(1.95万亩)。
矿产资源
截至2019年,端州区境内矿产资源较为贫乏,矿产种类少,规模小,资源较为分散,工业价值不大。发现矿种(亚矿种)共有13种,其中金属矿有铜、铅、锌,非金属矿有硫、磷、泥炭、砚石、水泥用
大理石、建筑用灰岩、建筑用
砂岩、水泥用黏土、砖瓦用黏土、
天然石英砂等。探明储量的矿种(亚矿种)有8种:硫、磷、泥炭、砚石、水泥用灰岩、水泥用黏土、砖瓦用黏土、天然石英砂等。已开发利用矿种有水泥用灰岩、砚石、天然石英砂、水泥用黏土、建筑用砂岩、建筑用灰岩、砖瓦用黏土等7种。硫铁矿赋存在羚羊山蓝塘工业园内硫及伴生的铜、铅、锌品位不高。石灰岩主要分布在
七星岩、兰龙、凤岗一带辖区内的端砚石产于北岭山和羚羊峡西岸一带主要采坑有北岭山的宋坑梅花坑、外坑陈坑羚羊峡西岸的有洞岩白线岩保有资源量约26万吨。自然资源有铅、锌、铜、黄铁矿石灰石储量丰富。粘板岩石为制作端砚的材料。
水资源
2021年,端州区水资源总量为1.11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18%,排名第二。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0.33亿立方米,地表与地下不重复量0.01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395.5毫米,折合年降水量2.1亿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于全市最低,仅为163立方米。端州区本地水资源相对用水较为不足,但是辖区有过境水,可以满足用水需求。
森林资源
2023年,端州区的森林面积68.7333平方千米,森林蓄积55.2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4.62%。种植乔木有4463株、灌木1319株,草本植物约6.8万平方米。龟顶山的绿美建设实施0.4平方千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分优化工程,其中已完成迹地造林186.07亩,已完成套种补植413.93亩。境内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沟谷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等自然林或半自然林,另有果树林等人工植被。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端州区辖境内鸟类有178种和
亚种,分属于17目40科,拥有画眉、鸬鹚、
松鼠鸡、
白鹇、杜鹃等。兽类有岩栖动物蝙蝠(又称“五彩蝙蝠”)、
鳞甲目、
白面狸、
小家鼠和野猪等。
爬行纲有红龟、六目龟、
平胸龟、
鳖科(俗称水鱼)、
蟒蛇、
眼镜蛇属、
金环蛇、
银环蛇、水蛇和
大壁虎等20余种。两栖类动物有
青蛙、山蛙。
植物
端州区的野生植物多在星湖
湿地公园中,区内植物共有604种,分属141科419属,共有360种野生植物,栽培植物约200种,常见水生植物24种。园内植物成分以
热带松树为主的热带-
亚热带分布型。园区内存有古树
泸州桂圆、
鸡蛋花属、
雅榕等,灌木有
干花豆、
马缨丹、
黄荆等;攀缘植物或附生植物有
霸王鞭、
麒麟叶、
球兰等。主要植物有
凤凰木、
台湾相思、桉树、
湿地松、鸡蛋花、小叶榕、
高山榕、
光海红豆、
苦情花、
落羽杉、
龙眼、枇杷和
剑花等。端州区内野生植物特点是松多杉少;中林多成熟林少;小材多大材少;低产林多且比较稀疏。按自然植被类型分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沟谷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与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河岸林、稀树灌丛、灌木草丛和峭壁森林等。端州区园林中心负责养护城区43棵古树,其中有二级古树5棵,三级古树38棵。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端州区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2个。
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肇庆大道
七星岩风景区内,园区共有鸟类15目54科151种,蛙类5个科12种。
爬行纲有
鬣蜥科1种,为
变色树蜥;石龙子科2种,分别是
四线石龙子和
蓝尾石龙子。还有蛇类有3个科12种。鱼类有45种,其中,
鲤形目种类最多,共19种。园区内的
丹顶鹤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火烈鸟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苍鹭、
池鹭、
夜鹭、
白鹭等23种为国家三有保护鸟类,此外,还有
虎纹蛙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二类保护两栖类动物。园区内的植物属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兼有的混合型。石山上的树木最早为人工栽培,有野生树种混交,古树经数百年自然繁衍更新,所以林型呈半野生状态的峭壁森林。古树有
龙眼、
鸡蛋花属、
雅榕等。
自然灾害
端州区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水、暴雨、台风、
龙卷风、低温
霜冻等。每年影响区境的
热带气旋有3个~4个,一年中以7—10月为最多。最严重的一次发生1989年5月,受3号
强台风影响,全区普降大暴雨,过程雨量319.8毫米,其中22日达196.5毫米。21日大风持续5个多小时,最大瞬间风速达每秒22米。境内出现内涝、
山洪,受浸水稻214500亩,经济作物82270.05亩,鱼塘漫顶15139.95亩,倒塌房屋3102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449万元人员死亡4人。
龙卷风灾害区内每年平均有1次~2次。受灾较严重的是1995年4月肇庆西江船厂厂房被龙卷风掀翻,半个小时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
2023年9月8日,受台风“海葵”外围残留云系影响,导致连续大雨,端州区部分路段出现积水现象,导致途经车辆熄火抛锚被困路中,部分路段出现拥挤情况,端州区城管工作人员临时指挥交通,确保道路交通顺畅。此外,交警、城管等部门在端州区建设路清理路面倒伏树木,疏导指挥交通。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端州区共管辖四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城东街道古塔中路15号。
端州区行政区划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05615人,城镇化率100%。年末户籍人口45.51万人,比上年增加1.03万人,其中四个街道户籍人口分别为,城东街道15.63万人、城西13.82万人、黄岗11.26万人、
睦岗街道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292人出生率8.78%;死亡人口2515人死亡率5.14%;自然增长人口1777人,自然增长率3.63%。出生人口性别比115(女性为100)。常住人口较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增加3213人,七普时端州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04417人,占50.53%;女性人口为297985人,占49.4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02402人,占100%。0-14岁人口为111922人,占18.58%;15-59岁人口为405814人,占67.37%;60岁及以上人口为84666人,占14.0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112人,占9.98%。
民族
端州区人口以
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众多,居住历史悠久有
回族、
壮族、
土家族、
黎族、
满族、
苗族、
瑶族、
藏族、
蒙古族等38个少数民族。2020年底,全区少数民族人口约8400人,占全区人口的1.7%。其中端州城市户籍的少数民族人口4200人。回族在端州区有近400年的居住史,2020年约有世居回族160户,700人主要生活在城西街道。在外来经商、务工和学习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4200人。
语言
端州方言主要有白话与客家话两种。端州白话保留一些古代百越语词汇,保留古汉语词汇亦较多。至当代逐步向广州话靠拢与广州话差别缩小,年轻一代基本使用广州话,但不少用语与广州话仍有差异。端州话原是
粤语“祖先”,是“罗广方言”的代表音。肇庆话在语言学分类上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粤语-罗广片,是罗广片的代表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肇庆市区内(端州、
鼎湖区、
高要区三区),肇庆话实际上是肇庆市区话,即是通行于上述地区的粤语方言。肇庆话可进一步细分为端州、鼎湖、高要三种口音,三者之间语音语调基本相同,只是语感上略有差异。
宗教信仰
端州区主要有五个宗教: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
基督教。截至2020年底,端州区有6个宗教场所(城东清真寺、城西清真寺、勒竹围天主堂、基督教端州堂、护龙祖庙、
白沙龙母庙),宗教团体3个(区佛教协会、区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及区基督教协会、区伊斯兰教协会)。信众约2600人(佛教300人、道教500人、伊斯兰教700人、天主教500人、基督教600人),民间信仰场所4间(河旁天后宫、
盘古祖殿、镇龙祖庙、伍丁祠)。
肇庆市佛教文化始于
唐朝,佛教六祖惠能开创禅宗南派,曾在肇庆驻足一段时间,在区内城西驻锡并插梅为标,其后便有
梅庵,端州人
石头希迁(本姓陈,世称石头和尚或石头希迁),曾以惠能为师,成为佛教洞山宗创始人。区内寺院遗址有峡山寺(羚山寺),
天宁寺等。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
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
利玛窦到端州居留6年,成为沟通中西文化使者。
经济
综述
端州区第一产业以农业产品为主,以无公害优质蔬菜种植为重点,第二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企业为主,在此基础上推动全区旅游业,其中,城东街道是具有“商旅创”融合特色的街道,集聚了全市近50%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20年,端州地区生产总值为428.02亿元,排为全市第二名,2022年,端州区GDP完成总值468.9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113元。第一产业增加值0.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5.8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2.8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05:28.97:70.98。
第一产业
端州区第一产业以农业产品为主,其中以预制菜、鸡心黄皮果等一系列的农产品较为出众,以无公害优质蔬菜种植为重点,其中肇庆蓝带啤酒有限公司和肇庆供销优农科技有限公司为该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端州区2022年全年蔬菜种植面积2407亩,水果种植面积950亩与去年持平。全年蔬菜产量5102吨;水果产量764吨。全年水产品产量149吨。
2022年端州区第一产业增加值0.26亿元;粮食消费价格占比为-0.4%,食用油消费价格占比为7.0%,鲜菜消费价格占比为-1.2%,畜肉类消费价格占比为-9.6%,禽肉类消费价格占比为5.6%,水产品消费价格占比为5.7%,蛋类消费价格占比为7.9%。
第二产业
端州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导,先进装备制造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全区以实体经济为本,拥有俊富、双龙、祥和三大工业产业园区。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5%、达74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8家,实现5亿元以上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00%全覆盖。2021年风华高科片式
电容器月产能新增450亿只/月,新增年产值约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300个,MLCC产能排名将上升至全球第五。2021年端州区企业在“
肇庆市企业100强”名单中占据21个席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50%,以双龙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2022年经济开发区累计新引进72个项目,大中型企业下降6.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3%。其中
医药制造业增长21.1%,高济医疗·广东邦健总部综合体项目是第一家进驻俊富产业园的项目,也是端州区第一个真正意义的产业总部项目,该项目占地约80亩,总投资23亿元是
华南地区较为出众的区域医药集散中心。
2022年端州区第二产业增加值135.83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0%,其中国有及
国有控股企业下降1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0.5%。轻工业下降1.2%,重工业下降6.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6.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0%。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7.1%,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26.6%,先进装备制造业下降14.9%,先进轻纺制造业下降16.4%,新材料制造业下降27.8%,石油化工业下降2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7.2%。
第三产业
端州区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在此基础上推动全区旅游业。其中,城东街道是具有“商旅创”融合特色的街道,集聚了全市近50%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曾荣获“
广东省现代服务业专业镇”称号,入驻了星湖国际广场、凯德广场、碧湖广场、星城广场、海湾城等商圈平台,同时在星湖沿线发展特色民宿30家,酒吧18家,共引进旅游酒店服务业企业3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有奥威斯酒店和星湖大酒店2家,此外,还拥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5个。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1132万人次,实现全年旅游综合收入69亿元。
2022年,端州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4.5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6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6.73亿元;
金融业增加值53.15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8.08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涉及的10个门类营业收入: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8.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2.5%,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0.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7%,教育增长7.1%;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下降23.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1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0.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下降31.8%、体育和娱乐业下降0.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98亿元;利润总额8.25亿元。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3年,端州区拥有双龙现代产业园、祥和工业园、俊富产业园等工业园区。
肇庆端州双龙现代产业园
双龙现代产业园位于
肇庆市端州区
睦岗街道大龙、兰龙社区,西边依靠321国道,北临高要
小湘镇,由三榕片区和双龙片区两个区块组成。园区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2022年园区规上企业74家,规上总产值为150.8亿元,税收为1.14亿元。肇庆端州双龙现代产业园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是端州制造业发展主战场,截至2021年端州投入了21.3亿元用于完善园区的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2021年10月,
广东省端州产业园成功申报双龙片区纳入
肇庆市大型产业集聚区。
端州祥和工业园
祥和工业园前身是祥洲鞋厂,位于肇庆市端州区
睦岗街道端州八路棠下工业区。2019年端州区从祥洲鞋厂手中收回约189亩低效产业用地作为产业发展储备用地。2020年祥和工业园变电容量只有3200千伏,难以满足新项目发展电力需求。端州区决定在工业园旁建设5万千伏变电站,专供风华高科,满足其未来3至5年用地需求。2020年3月,肇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网上拍卖祥和工业园地块,风华高科竞购成功。随后,为保障风华高科及其上下游企业未来发展,端州区变更祥和工业园周边9块地块近300亩土地的规划用途,将其作为支持风华高科产业发展的储备用地。
俊富产业园
俊富产业园于2018年开始建设,占地共357亩,这里原本是一片零散分布着各类小工厂的低效产业用地,端州区通过整合盘活俊富产业园周边低效用地,投资超6000万元用于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打造,于2023年占地约525亩,用以承载18家优质企业的工业园。2023年俊富产业园的投资强度已达到每亩1043万元的较高水平,全部项目达标达产后,预计总年产值超98亿元,年创税可超5亿元,亩产值大幅提升。
重要企业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1996年上市,2008年
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入主。该企业以聚焦电子元器件为主业,成为了中国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新型元器件及电子信息基础产品科研、生产和出口基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产品关键技术,具有完整与成熟的产品链,具备为通讯类、消费类、计算机类、汽车电子类、照明电器类等电子整机整合配套供货的大规模生产能力。曾连续24年入选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其中,2019年位列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第十一名,片容和片阻分别位居全球前八和前三。2021年7月,其高端电容基地一期项目投产仪式在端州祥和工业园举行,全部达产后公司片式电容器月产能达到650亿只/月,新增年产值约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300个,MLCC产能排名将上升至全球第五。其
电容产能位居中国第一,全世界6000多种不同品类的电容,风华高新便能生产其中4000多种。2022年,风华高科祥和工业园高端
电容器生产基地获批省首批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示范项目。2023年3月,风华高科成为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为
广东省两家入选企业之一;获得
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成为电子元器件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0年,端州区有40所公立学校和幼儿园。公办幼儿园3所,公办小学21所,公办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端州区特色学校1所(
肇庆市端州青少年军校),特殊教育学校1所。区属公办中小学、含幼儿园学生人数66289人。2020年端州区高考上重点线人数594人比去年增加142人。重点上线率20.22%。
2022年,端州区各级各类教育(不含非学历培训不含技工学校)招生数34288人;在校生131698人;毕业生31534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招生76人,在校生342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0806人。端州区境内有
肇庆学院,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肇庆学院星湖校区
肇庆学院位于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55号,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28人。有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办学涵盖
经济学、法学、
教育学、文学、
历史学、理学、工学、
农学、
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省级的特色重点学科2个、优势重点学科1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重点扶持学科1个,“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3个,市重点学科3个,
机械工程学科为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拥有教育、电子信息、设计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校有主校区、星湖校区两个校区,设有20个学院,占地面积约1279亩(约8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23万平方米。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星湖校区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拥有星湖和
大旺两个校区,星湖校区坐落在肇庆七星岩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大旺校区坐落在肇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占地面积1745亩,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多人,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有26268人。学科专业形成了工、管双轮驱动,工、管、经、文、艺、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建有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
商学院等15个教学单位。开设22个本科专业、53个专科专业。现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平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基地1个,市级特色专业1个。
卫生健康
2022年末,端州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2个(含
村卫生室),其中医院2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个妇幼保健机构,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其它医疗卫生机构339个。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在岗职工1006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
执业助理医师2797人,注册护士4117人;拥有医疗床位7073张,其中医院5987张。全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9人,床位75张;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2人,1家卫生监督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3人。全年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2745例,死亡5人,发病率449.09/10万,死亡率0.82/10万。
媒体
2020年,端州区拥有广播电视中心、端州区新闻中心、“端州发布”等多个媒体中心共同实现对报纸、电视、“两微一端”(
新浪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区属媒体的统一管理指挥。区融媒体中心主要负责端州电视宣传平台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专题专栏、大型活动的生产播出《端州新闻》报纸的编辑出版、新闻客户端App和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等的编辑发布。端州区新闻工作者在《
南方日报》《
西江日报》等省、市纸媒发表新闻作品逾200篇。
端州区融媒体中心
端州区融媒体中心于2019年11月8日挂牌,2020年8月21日正式成立主要以“报、台、端、微”为媒介平台。截至2022年3月18日前,“魅力端州”APP累计发送信息7237条,阅读量为3570293人次;“端州发布”微信公众号累计发送稿件9564篇,总阅读量1128.2万人次,总订阅用户数达141099人,影响力长期位居全市各县(市、区)前列;“端州发布”
抖音号推送作品281条,粉丝4160个,获赞8808个,点击播放量1012751次;“端州发布”视频号推送作品213条,阅读量1026767人次。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端州区高新技术企业存量289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新增省级工程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3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53家。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1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6家。全年专利授权量124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60件,增长8.8%,《
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件。
文化事业
2020年,端州区文化馆送戏演出55场,受惠群众逾10万人次,包括举办端州区文化馆42届2020年迎春书画摄影展,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11场。
广东省第六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
肇庆市选拔赛节目乐器合奏《登山》获
一等奖,音乐《这是我故乡》获得
二等奖、音乐《四月》获
三等奖。2020年端州区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挖掘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感人形象和典型事迹,推出《这是我故乡》《向你致敬》《天使集结号》3首歌曲。推出了全国首部全景式大型原创廉政音乐剧《青天之端》和《七星岩》《星湖荡舟》《烟雨丹青》本土原创音乐文化作品。
截至2022年末,端州区共有文化馆1个,县级以上
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5个(其中国有博物馆4个非国有博物馆1个)。
体育事业
截至2020年底,端州区属公共体育场馆2个,端州体育馆占地面积100587平方米,建筑面积2311平方米,看台座位数量2424个;端州游泳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98平方米。区内建成社区
体育公园22个面积近6.5万平方米。各街道均设置5个以上晨晚练体育活动点,各个社区均配置有小型的体育健身点,满足社区居民15分钟生活圈体育健身需求。有各类公共健身步道总长77千米。有游泳池37个,合计34544平方米。
2022年,端州区举办各级体育比赛活动8次其中县级以上8次;竞技类参赛运动员68人次;全区拥有规模体育场馆2个。全年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省市区比赛奖牌5块,其中第一名4人;区体校向上级输送人才1人。
人居环境
2022年,端州区全年平均灰霾天气日数17天,与上年持平,年日照时数1716.9小时,比上年减少136.2小时,全年平均气温21.8℃,降雨天数150天,降雨量1804.5毫米。全年生活垃圾清运总量共23.02万吨,已建成城区和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厂3座,城区污水日处理量为21.9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9.49%。端州区开展工业源污染治理工程推进
挥发性有机物的减排,开展VOCs重点企业深度治理,从企业生产的源头、过程、末端等环节减少VOCs产生与排放;端州区7家燃煤或生物质锅炉清洁能源化都进行了改造,截至2020年底,端州区完成“十三五”蓝天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状况拿下5个全市第一。2022年,端州区推进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围绕“抑尘、控车、治源、禁烧、减煤”五大领域精准治污,推动端州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向好。端州区致力于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防治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端州区水污染防治行动效果良好水体环境质量状况保护良好维持稳定西江黄岗、后沥断面达到Ⅱ类地表水质标准;三榕、狮山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到Ⅱ类地表水质水质达标率100%。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
肇庆市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11.64万人;参加
失业保险7.47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10万人;参加
工伤保险8.7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8.6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9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9.41万人。2022全年全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10.23亿元。全年城镇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616人,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为740户1359人;特困供养人员168人;孤儿55人。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4家,合计养老床位数2088张,其中公办1家、床位370张;民办13家、床位1718张。全区建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家,建有新建小区老年人服务中心17家。
交通
综述
端州区是
肇庆市中心城区,地处
粤港澳大湾区的西北部,是大湾区通往大西南的门户枢纽。交通便利立体,交通网络“内优外联”,境内有广佛肇高速和321国道贯穿而过,
广佛肇城际铁路和
三茂铁路穿境而过。2019年,端州区内部道路总里程约为460千米。2022年末,端州区公路通车里程176.13千米,比上年末减少0.34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9.29千米。
公路
2019年,端州区内部道路总里程约为460千米,密度为1.0千米/平方千米(低于国家标准1.2-1.4之间),且路网主干、次干改造建设跟不上,不利于消化主干道车辆通行,截至2000年,端州区东西向主干道有
端州路、建设路、宋城路、江滨提路、肇庆大道、迎宾大道、星湖大道。南北向主干道有
天宁路、人民路、西江路、工农路、古塔路、二塔路等10余条。截至2022年,端州区拥有的50条市政“瓶颈路”全部通车,共完成113条“瓶颈路”征拆建设工作,建成通车总长约86.48千米。全年公路和水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5亿吨千米,比上年下降6%。全年公路和水路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26亿人千米,下降37%。公路通车里程176.13千米,比上年减少0.34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9.29千米。有
广州—成都公路和广佛肇高速公路贯穿而过。
铁路
端州区境内设有肇庆站、端州站2个火车站,拥有
广佛肇城际铁路和
三茂铁路2条铁路穿境而过。肇庆火车站位于肇庆市端州区站北路。端州站位于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广佛肇城际轨道始建于2016年,起于肇庆站,经佛山西站,引入广州火车站,沿线共设12个客运业务办理车站,全长111千米。广佛肇城轨使用的动车组车型为CRH6A型动车组,每趟列车由8节二等座车厢组成。每列车设有557个座席,超员载客量可达1488人,而肇庆站为城际客运专线大型站,候车室按照高铁站要求设计,候车室面积达2600平方米。至2021年,可从
肇庆市搭乘高铁30分钟到广州,1小时到深圳,1小时20分钟到香港,4小时可通达周边5个省会城市。
三茂铁路位于
广东省西南部,东起三水市,途经肇庆、阳江到茂名,跨越北江、西江和粤西山区。1987年5月,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广东省三茂铁路公司,受广东省人民政府领导,委托广州铁路局进行管理,实行广东省特殊政策、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三茂铁路从三水站至茂名站(含
云浮市、三水南支线),全长358.605千米,共有车站36个。
航运
肇庆市临近
西江,水路客运也较为发达。西江黄金水道3000-5000吨级集装箱码头
大通江达海。2020年,区内共有108艘渔业船舶。2022年,全年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45.8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8万标准箱。波海游船码头位于端州区波海公园,临近肇庆火车站综合体和
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旅游港,码头长度20米、宽6米,最高处为6.5米。波海码头连接七星岩牌坊码头、岩前码头,此外,端州区还有星湖西堤码头,牌坊广场码头、南门新码头、海事码头等。
公共交通
端州区内有
肇庆粤运汽车总站、肇庆城东客运站、肇庆长途汽车客运站三个客运站。截至2019年1月,城区2家公交公司共有公交车557辆公交线路45条。公交线路少站场数量不足班次和运力不够。端州区摩托车保有量为9.6万辆。
人文
综述
端州区是
肇庆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伍丁诞、包公诞、甩火球等习俗,有肇庆裹蒸制作技艺、家糕制作技艺、包公传说、端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酱油酿造技艺、伍丁诞6个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梅庵、七星岩摩崖石刻、肇庆古城墙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端州区的“端砚文化”“端州文化”被列入
广东省首批“珠江文化
星座”。端砚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唐武德年间著称于世,列中国“四大名砚”之首。黄岗街道以端砚制作技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文物古迹
截至2020年端州区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
梅庵
梅庵位于广东省
肇庆市端州区城西梅庵路。
五代十国梁时智远和尚为纪念先祖在
六祖慧能插梅处草创茅庵。宋
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建成砖木结构的庵堂取名梅庵。现存主体建筑有山门、
大雄宝殿、六祖殿三部分附属建筑有六祖井、常光亭、六云亭等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六祖殿为明建清修建筑。大殿前后为天井天井两廊墙上镶嵌有《重修梅庵碑》《平岭西纪略》等
碑刻。梅庵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研究中国宋代木构建筑提供实物资料。196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部旧址在阅江楼里是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
南明永历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光绪年间,
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1925年11月21日,以叶挺为团长的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正式成立选择驻守在地理位置优越、水上交通便利的阅江楼。驻守
肇庆市期间阅江楼前广场乃练兵场所之一。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1959年阅江楼重修并开辟“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朱德元帅亲自题写“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匾额。1962年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被列为
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12月,端州区共有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5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肇庆裹蒸制作技艺、疍家糕制作技艺、
包拯传说、伍丁诞、酱油酿造技艺),7个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3个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端砚工艺
端砚形制与雕刻艺术流派历代各有不同,大体可以分为自然端砚、粗刻端砚与精刻端砚三种。粗刻与精刻端砚多以天象、山水、人物、动植物为题材,融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技巧于雕刻艺术,具有精析汇总见豪放的岭南特色。端砚再
天宝初只用于研墨的简单形制,到了
宋朝,端砚便开始逐渐注重实用与欣赏,
清代时,“以工制胜”融雕刻、绘画、诗词、篆刻于一体,由此,端砚实现了由粗糙到精美、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变化。端砚的制作过程复杂,主要有采石、选料制璞、设计、雕刻、打磨、配盒、
上蜡等工序。
端砚石大多不抗震所以一直以来端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为手工制作,“端砚制作技艺”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酱油酿造技艺
肇庆端州酱油以原粒黄豆、高筋小麦粉、西江水、食用盐和
米曲霉等为原材料,采用传统的高盐稀态常温发酵酿造工艺。工艺流程包括选料、原料处理、制曲、天然晒制发酵、回窖陈酿、过滤、沉淀、调配、灭菌、包装10道工序,关键工艺为制曲、天然晒制发酵、回窖陈酿等。制曲时,将经100℃蒸煮灭菌后蛋白质适度变性、淀粉糊化的黄豆快速冷却至40℃,按黄豆与小麦粉以7:3比例,米曲霉0.15%占比接入小麦粉和米曲霉,搅拌均匀。天然晒制发酵阶段,将原料入曲室自然发酵48小时后,调制然浓度为16-19波美的盐水,将豆曲与盐水按1:1.5的比例于晒池内混合,置室外日晒夜露,采用自然浸出法淋油。经90至120天的晒制,抽出第一道酱汁为头抽。再次加入盐水晒制,出第二道酱汁为二油,出第三道酱汁为三油,至此
酱油成分就基本提取出来。回窖陈酿指将晒制好的酱汁放到地窖进行7至28天不等的静止式发酵,得到不同级别产品。酱油酿造技艺于2023年第八批入选省级非文化遗产。
包公传说
包公传说是
肇庆市地方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具有突出的民间文学和历史文化价值。
北宋名臣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不阿而著称,后人敬称其为“包公”,
庆历元年至三年(1041-1043)包公任职端州,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至今仍广泛流传于肇庆市端州区以及周边的
高要区、
鼎湖区。 端州时期的包公在当地民众的口头传承中,不断神化,被赋予了各种神奇的事迹。这些传说口耳相承,代代流传,其中有些被整理、编辑和出版成书籍,有的被改编成
粤剧搬上舞台。在
肇庆市,至今仍有许多遗迹、遗址和纪念物等与
包拯轶事典故和传说有关。如遗迹有龙顶岗
包公井、米仓巷包公井以及
七星岩包拯题字;遗址有包公曾工作过的端州州署,包公任职端州期间修建的广储仓、台驿、星岩书院、宝光寺、文昌宫,以及其他五口井等等;与包公有关的还有
包公园、
肇庆包公祠以及
砚洲岛、黄布沙等。包公传说于2018年第六批入选省级非文化遗产。
传统民俗艺术活动
“伍丁宝诞”是“端砚之乡”肇庆市端州区黄岗一带的传统民间节日,是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是一项省级非遗项目。伍丁是传说中先秦时期的石艺鼻祖石工的先师是端砚行业的祖师爷。端砚自问世后,端砚艺人就逐渐形成祭拜伍丁先师宝诞活动,砚乡的传统是新人行的砚工都要行“拜师礼”,先拜“伍丁先师”再拜授艺之师。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黄岗
白石村、宾日村的端砚艺人都会以传统方式纪念伍丁先师宝诞,形成一种民间的传统习俗。2020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历四月初八当天由白石村、宾日村各自在伍丁祠举行传统的祭拜仪式。
甩火球是端州区非遗项目,又叫“点火圈”,是黄岗白石村民
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活动。当地村民把晒干的
榕树枝和荔枝、
龙眼树枝扎成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圆球,由青壮年点燃并舞动燃烧的火球,表演时以人为轴心不停地转动火球,与其他人的“甩火球”比高低,燃烧中的树枝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如同放鞭炮(古时村民以此代替鞭炮声),寓意“驱逐瘟神祈求国泰民安”“祈求去掉污秽迎来红火的生活”。2020年10月1日是中秋节,白石村男女老少共享团圆晚饭后聚集景福围(子堤)举行传统民俗活动“甩火球”。
肇庆市包拯诞的诞期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民俗内容包括神像巡游、包公送福、盖印沾福、文运昌盛等内容与环节,其中神像巡游包和包公送福为区别于其他包公民俗活动之最大特色。“包公诞”始于公元1467年,距今已550多年历史,属于为数不多的民众自发性大型民俗活动,参与民众少则数千,多则近万。“包公诞”主要分布在肇庆市端州区、
鼎湖区。
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包公升任端州知军州事,在其主政端州的三年岁月中,包公勤政为民、公正廉明,百姓呼之为青天。在他去世不久后,
肇庆市百姓即建祠以纪念,
肇庆市地区先后共建有九座
肇庆包公祠,位于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厂排街大菜园村旁有一座包公文化园。
饮食
端州区饮食以
喜米、蔬菜、猪肉、家禽为主。有
糖莲藕、疍家糕、裹蒸、
西江河鲜、河蚌浸鸡、七星剑花煲猪骨等地方特色食材。其中裹蒸跟疍家糕较为出名是端州区的两大小吃、甜点。在街头巷尾中还有生滚粥、
云吞面、糖水等美食。
裹蒸
裹蒸是端州地区的传统特产系历史久远的
春节食物。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糯米、磨绿豆、洗冬叶包裹蒸。裹蒸的制作、食用主要在春节期间,其传统工艺包括浸洗冬叶、淘洗糯米、去绿豆衣、腌制肉馅、包扎裹蒸、烧煮裹蒸等步骤。腌制肉馅的五香调味料是用适量的精盐、曲酒、
花生油、白芝麻和
五香粉等调配而成的直接影响到裹蒸的味道。裹蒸有多种吃法既可以煮好后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入切碎的
芫荽、葱、炒香的芝麻粉以及适量花生油和
酱油,还可以蘸上蛋浆后用
猪油煎至金黄再食。
疍家糕
疍家糕又叫大船糕、
千层糕它有咸和甜两种味道,是
肇庆市疍家人独特的传统美食,咸糕以
粘米、芝麻、花生、虾仁、猪肉为材料,甜糕则以粘米、白砂糖为材料。其口感甘爽香滑,层次分明,色香味俱佳,“高”与“糕”谐音,有“步步高”的吉祥之意。每逢新春佳节,西江水上人家都习惯蒸上一盘
疍家糕,增添喜庆气氛。其特点是层层相叠,疍家糕甜咸兼具,以
粘米粉加
白糖等配料一层层地蒸制,做工精细虚拟为“千层”,其制作反映了端州水上人家的生活习俗和特有文化,疍家糕工艺繁杂,包括选米、洗米、浸泡、磨浆、调浆、蒸炊、冷却等一系列的步骤,其中选米需要选用隔一年的早米,且采用本地的带弱碱性的山泉水,蒸炊出来的疍家糕就会更加爽滑。做疍家糕者一年比一年少,为了抢救、保护和传承肇庆疍家糕的制作技艺,2009年肇庆市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2月该项制作技艺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色产品
端州区有端砚、裹蒸、
芡实(
鸡头果)、
莲藕、七星剑花、
鸡蛋花属、疍家糕等特色产品。
七星剑花
端州区七星岩内,有剑花,属
仙人掌科,多年生攀沿植物,每朵剑花长约30厘米。肇庆剑花以野生为主,部分是人工栽培,主产地是七星岩,其次是鼎湖山,尤以七星岩的剑花最负盛名。它生长在七星岩的岩壁上和石缝中,特别以石室岩、仙掌岩、玉屏岩、
蟾蜍岩最多。其状如鞭其色深绿,沿岩壁攀援,身上开花状若银盏,大都植根于土壤之中。剑花生长在水份少、土壤少的七星岩悬崖峭壁之上,向四处蔓延一节一节地向上攀登,所以又称量天尺、
霸王鞭。七星剑花有祛痰火和止咳的功用多用以
煲汤味清香、汤甜滑乃佐膳之美食。
剑花是百姓日常煲汤的汤料需求量大,尤其在夏季无论酒楼、饭店都有
剑花猪骨汤供应,因这种汤有清热润肺功效。由于剑花市场广阔、不少农户彻墙种剑花用以出售。但广东剑花出名的还是产自端州七星岩,“七星剑花吸收岩内清泉,花开芳香,煲汤后食用味道甘美。剑花除供应本省之外主要销往港澳和东南亚等地。
莲藕
端州区莲藕有脆爽香甜细嫩柔润等特点。莲藕产量高多用来泡制成
糖莲藕。其中星湖及其周边的池塘和低洼地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给莲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星湖生产的莲藕粗壮、肥厚、浑圆,外皮呈黄褐色,肉白色微甜而质脆。端州莲藕种植于
清明节前后,八、九月可收获。莲藕的主产地是肇庆郊区下瑶乡。其中又以下瑶乡的“圆头白花”为优良品种,其次是城郊的东岗、大冲、岩前、沙街、景山岗等地。肇庆端州莲藕用
糖蜜饯,称为“肇庆糖莲藕”,其香口柔韧色泽红润,味道酥嫩香甜。“肇庆糖莲藕”除供应本地之外主要销往港澳。
莲藕是
肇庆市出口创汇的蔬菜品种之一。
端砚
端州是端砚的故乡。端砚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
端砚石以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和宋坑四地砚石为最佳,其中属佳品者多伴有冰纹、胭脂晕、金银线等石品或兼而有之。端州的端砚既保持了传统工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时在造型、构图、题材、立意上有新的突破,使端砚在其实用价值之外创造了新的
艺术意境。端砚主要开采于肇庆的斧柯山、端州区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其中端砚石产于
广东省肇庆市东南
烂柯山西麓的端溪水一带而得名,开采于唐武德(618)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肇庆端砚和
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
绛县的澄泥砚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端砚位列四大名砚之首主要因为其石质滋润细腻,发墨不损毫,贮水不耗,呵气研墨研出的墨汁书写流畅,虫蚁不蛀,字体颜色经久不变等特点。
风景名胜
综述
2020年6月12日端州区被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同年北岭山森林公园、香满园酱油坊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智联梦工场完成国家AAA级景区申报工作。端州主要旅游景点有七星岩景区、将军山旅游风景区、环星湖绿道、牌坊公园、波海公园、东门广场公园、江滨堤公园、羚山涌碧道公园、大榄岗长者公园、
肇庆北岭山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肇庆古城墙、肇庆府学宫、
崇禧塔、阅江楼、丽谯楼、
梅庵、端砚文化村、包公文化园、星湖湿地公园等。
截至2022年端州区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级旅游景区5个。
重要景区
肇庆市星湖旅游景区
肇庆市星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肇庆端州区内,分为七星岩和鼎湖山两个片区,七星岩内的
摩岩石刻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19.527平方千米。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中国第一批世界
生物圈保护区。其中七星岩片区有七星岩、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星湖绿道。鼎湖山片区有鼎湖山。七星岩内主要有水月岩云、星岩春晓、天柱摘星、星岩烟雨、玉屏叠翠、千年诗廊、水中林趣、卧佛含丹、
丹顶鹤呈祥、石洞古庙等景点。星湖
中国湿地公园始建于2003年,于2004年12月被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2007年4月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3年10月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正式成为“
中国国家湿地公园”,是
广东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湿地公园,2019年获批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并先后被命名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十大最美湿地”“中国最美湿地场馆”“广东自然学院试点学校”“广东十佳观鸟胜地”。
肇庆市包公文化园
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肇庆市包公文化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馆址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厂排街大菜园村旁,是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属下的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是由广东省纪委与肇庆市委、市政府共建的省级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是集“廉政教育、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三位一体的综合文化项目。该项目以原包公祠为基础扩建而成,占地面积66000多平方米,由包公祠、清心园、文化广场、仿古文化街和沿江景观平台五部分组成。于2014年5月动工建设,2015年5月27日建成并免费向社会开放。
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先后被评为
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荣获全国人居经典综合大奖、首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十佳精品奖、2019年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集体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奖、2020年广东博物馆开放服务最佳做法推介最佳社区服务奖等荣誉称号。
肇庆市阅江楼景区
肇庆市阅江楼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肇庆市端州区江滨路,在阅江楼里有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是红色旅游景区。该楼为四合院式古建筑,其中院庭面积248平方米,占地面积约8100平方米。南楼檐下挂着两广总督
劳崇光书的“阅江楼”木匾和朱德题写的“独立团团部旧址”牌匾。阅江楼是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
南明永历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光绪年间
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1925年11月21日以叶挺为团长的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正式成立,选择驻守在地理位置优越、水上交通便利的阅江楼,驻守
肇庆市期间阅江楼前广场乃练兵场所之一。
对外交流
端州区于2016年6月7日与
禅城区签署缔结友好城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促进两地经济社会交流,拓展合作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协同发展。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4年肇庆市端州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2018-2020年度端州区
黄岗街道以端砚制作技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2020年度
肇庆市端州区获得省级健康促进县(市、区)
2020年端州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
2020年端州区入选第二批
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1年端州区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端州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区)名单
2023年端州区入选首批自然资源示范县(市)名单
参考资料
端州地名.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11-06
学校简介.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