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术记遗
汉代徐岳所撰的算法书籍
数术记遗一卷,传本作“汉徐岳撰,北周汉中市郡守、前司隶注”。书中载有命数法和算筹、心算以及其他各种计算共十四种。经我国著名数学史家钱宝琮先生考证,它是甄鸾假托徐岳之名,自撰自注的,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目前尚无定论。现传本为南宋鲍瀚之刻本(公元1212年),保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数术记遗简介
《数术记遗》介绍了我国古代14种算法,除第14种“计数”为心算,无须算具外,其余13种均有计算工具,分别是:积算(即筹算)、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和珠算。“珠算”之名,首见于此。
古算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唐宋以后,《数术记遗》中所述13种算具,除珠算沿用至今外,所有算具均相继失传,而此书只有文字介绍,并无算具图样,其历史原貌,无人知晓,在我国的古算史上留下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的谜。
为解开此谜,中外学者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1875-1950年)、户谷清一,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中国学者许莼舫余介石、李迪、周全中、李培业等均抱着科学缜密的态度,绘制出了各自的“推想图”,试图破译13种古代算具之谜。
李培业推想图
在众多的“推想图”中,“李培业推想图”最引人注目,在国内外影响最大,得到学术界公认。
李培业简介
李培业,青海乐都人,陕西经贸学院教授,西北大学研究生导师,当代著名的数学史、珠算史家,现任中国珠算史研究会副会长。
对《数术记遗》中13种算具的研究,是李教授众多学术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
李培业的研究成果
李培业早在1976年就完成了“我国古代14种算法”的论文。
1991年,经补充完善,在《陕西财专学报》第二、三期上连载发表了《〈数术记遗〉中算器研究》论文,全面、系统、详细地阐述了“李培业推想图”。“李培业推想图”虽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1976年提出后,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被制作成型。
程文茂与李培业
2001年,曾长期师从李培业教授进行珠算研究的工行汉中分行经济师程文茂,决心把“李培业推想图”变成现实,使失传的我国古代13种计算工具重见天日。
1992年,程文茂率先破译了失传一千多年的“太乙算”,并发明出“太乙算棋”,使一般学龄前儿童使用10课时就能单独掌握小学二年级才学会的万以内加减法。
1999年,又发明了“世界算盘”,在该盘上不仅能随意拼装俄罗斯日本及中国的10珠、5珠和7珠算盘,而且可将失传的“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和“珠算”四种古算具一一再现。
一次,程文茂在陪朋友参观“石门十三品”时突发灵感:汉中市石门十三品在全国是书法一绝,而同样和汉中有着渊源较深的《数术记遗》中失传的13种古代算具,难道不能成为全国古算一绝吗?他将这一想法告诉了李教授,得到赞同,同时程文茂找到汉中木工名匠赵连富,运用上等木材——楠木和樟木进行制作。其间,李教授绘制了《汉中甄鸾古算十三品草图》,并亲自到汉中予以指导。不知经过了多少次奔波辛劳,多少次反复、失败,程文茂的“古算十三品”终于在2002年5月下旬制作完成。
李培业教授介绍:此前,国内曾出现过《数术记遗》中13种计算工具的示意模型,但相当粗糙简单,许多地方出现明显错误,“古算十三品”的制作完成是国内第一个完整、系统、科学地将我国古代13种计算工具恢复旧制,是数学史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发现“九宫算”为世界上唯一的动位算法,更具较高的学术价值。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数术记遗简介
古算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李培业推想图
李培业简介
李培业的研究成果
程文茂与李培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