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蜓蜥(
学名:Sphenomorphus indicus),又名印度蜓蜥,是
石龙子科蜓蜥属的
爬行纲。分布于
印度、
锡金王国、缅甸、
泰国、台湾、
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中国大陆的多个省份。主要生活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以昆虫及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胎生,每次可产下4到11只幼蜥。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IUCN的《物种红色名录》中,评估为近危(NT)物种。
铜蜓蜥体长约12.5公分,最大全长可达24公分。体背古铜色,背中央有一条断断续续的黑纹;体侧有一条宽黑褐色纵带。腹部为白色或微黄,后腿内侧股部之鳞片排列规则。
鼓膜小,卵圆形,下陷,无瓣突;吻鳞突出,后缘与单枚额鼻鳞相接;上鼻鳞、后鼻鳞缺;左、右前额鳞不相遇;颊鳞2枚;眶上鳞4枚;鳞2枚,较大,重叠排列;上唇鳞7枚,下唇鳞7枚;体鳞平滑,环体巾段鳞34-38枚;肛前鳞4枚,巾问两枚较大;尾部腹面正中一行鳞片扩大;股后外侧无一团大鳞;四肢较发达,前肢与后肢贴体相向时,后肢趾端达掌部;掌部、部粒鳞大小不一。
铜蜓蜥以昆虫及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主要
捕食鞘翅目同、
鳞翅目等昆虫。
胎生,每次可产下4到11只幼蜥。尾巴极易自割。喜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和午后活动。在安徽7-8月产仔;在
杭州市产仔期为6月下旬至7月产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