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汴京城扩建后,该桥就变成了闹市中心,连接皇宫和南城门的南北御道与横贯城市的
汴河交汇处的水陆交通枢纽。明朝时,周王将州桥改建为
拱桥。“州桥明月”为明清“汴京八景”之一。
崇祯十五年(1642年),
李自成攻打开封时,
黄河淹没开封城,州桥被淤埋于地下4.3米处。目前州桥埋于开封闹市中心中山路与大纸坊街交叉口南侧,1984年考古挖掘,发现了宽达30米的完整的古桥梁。此外,州桥仍用于地名,有州桥街道、州桥派出所。
州桥,唐时叫“汴州桥”,
五代称“汴桥”,
北宋时改名“州桥”,也称“天汉桥”。由
唐朝开封市节度使
李勉所建。据《
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于大内御街,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笋?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牙、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由此可见,当年的州桥,是一座镌刻精美、构造坚固的纯石结构的平桥。
宋代
汴河流经
东京汴梁的里外城,河上有桥十三座,其中以州桥最为壮观。当年州桥“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每当月明之夜,晴空月正,登桥观月的人群,纷至沓来,熙熙攘攘。人们俯瞰河面,银波泛泛,皎月沉底,一时“州桥明月”被誉为一景。清人无名氏题咏:
据记载,州桥在今南熏门正北,县角十字口南,桥之东接袁宅街,桥故迹不可见,有坐东朝西
关林,其庙因建在古州桥旧址之上,遂称为“州桥关帝庙”。相传关帝庙殿前旧有八角亭,高丈余,下砌砖洞,洞下有水一泓,可照见月影,俗谓之“州桥明月”。其实,这完全是牵强附会之说。
州桥是
北宋时
北宋东京城遗址内横跨
通济渠的一座大桥,也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桥下
汴水奔流,浪声滔滔,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两岸商业十分繁荣,笙声连成一片。站在桥上,南望朱雀门,北望
宣德楼,中间是天街。《
水浒传》里杨志卖刀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唐宋州桥的样式,由于没有留下当时的画图,现在只能从描写它的诗中去想象。今天,我们见到的“州桥明月图”,是清人模仿送人的画图。这这幅画面中,可以看出,当年州桥横跨汴水,直贯天街,临流玩月,风景绝佳。在州桥南街东首,曾建有明月楼,供人凭眺。
由于州桥久负盛名,骚人墨客,往往形诸吟咏,如宋代著名诗人
梅尧臣的“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据鞍衰意尽,倚坎艳歌留……”,
王安石的“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惴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岳话州桥。”
南宋爱国诗人
范成大,于
赵昚乾道六年出使
金朝,途中登上州桥时,写下“州桥南北时
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
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的可歌可泣的名诗,表现了爱国诗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愿望,传达了
北宋遗民藏在内心的爱国心情。但州桥也记载着亡国的耻辱。据传说,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
东京陷落,徽、钦二帝被俘,就是经过州桥到北国去的。
《如梦录》记载:“州桥下即
汴河,其桥脚北过县角,南到小纸坊街口,……桥高水深,舟过皆不去桅。”与州桥有关的诗词甚多,例如北宋诗人
梅尧臣的诗作:
石桥高踞浚仪沟,月色如银冷浸秋。背负山银阙涌,虹光横海玉梁浮。香车已尽花间市,红袖歌残水上楼。几度有人吹凤管,
开封市风景胜
杭州市。
在《
水浒传》中,描写
杨志在
东京因花光了钱财,无奈在州桥当街叫卖祖传宝刀。却在卖刀之时与泼皮
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
2021年6月24日,
北宋首都开封的标志性建筑——
州桥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确定州桥为砖石结构的单孔大桥,桥体规模宏大,南北跨度25.4米,宽近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