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20战术通用直升机
中国研制的多用途直升机
直-20战术通用直升机是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体设计,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生产制造,数百家单位参与研制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代号“入云龙”“神雕”-20,是中国最新一代战术通用直升机。2013年,在哈尔滨市首飞成功,这是中国直升机科技创新和装备研制新的里程碑。
直-20战术通用直升机采用单旋翼尾桨、低位后置平尾构型,采用低阻气动外形、高性能旋翼气动布局总体设计,配装两台国产的先进涡轴发动机,应用了电传飞控、旋翼防/冰等新技术,能在昼、夜复杂气象条件下,遂行机降和运输等多样化任务,具备全域、全时、全复杂气候环境出动能力,同时具有较大的扩展兼容性,能够满足现代化国防、应急救援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2019年10月,直-20先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70周年阅兵仪式和第五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公开亮相。直-20直升机的研制成功,进一步完善了直升机产品谱系,为中国陆军实现“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战略转型提供了重要装备支撑,实现了中国直升机装备的跨代发展和专业技术的跨越提升,取得了诸多开创性成果。
研发历程
研发背景
1983年,为了解决边防部队,特别是驻高原一线哨所补给困难的问题,中央军委决定引进一型适应青藏高原恶劣气候环境的先进运输直升机。项目由总参装备部负责,保利科技公司组织国际招标,空军进行技术评估。
1983年,各竞标厂商的产品被空运到拉萨贡嘎机场,在拉萨、羊八井甘巴拉等地进行高原性能试飞。西科斯基飞机公司的一架注册号为N3124B的UH-60通用直升机以其6000米升限、600公斤载重和600公里航程的卓越性能脱颖而出。次年6月,中美双方签订了购买二十四架黑鹰直升机的协议。合同包括24架单价600万美元的黑鹰直升机、3套单价78万美元的外挂式副油箱系统、1套古德曼公司的机载飞行测试系统和地面处理设备,以及维护直升机所需的工具备件等,总价1.5亿美元。这批直升机让中国充分领略了美国航空技术的领先。在20世纪80年代,“黑鹰”是中国唯一能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域使用的直升机。在长期不通公路的墨脱县,“黑鹰”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空运作用。
后来由于中美交恶, 1991年之后中国转而从而俄罗斯引进大批米-17系列直升机的各种改进型。中国装备的米-17升级型——米-171直升机在换装了高原用大功率发动机和牺牲部分载重的前提下,也能满足在青藏高原空运的需求。但米171的定位是重型运输机比通用型黑鹰直升机更大更重,属于排级运输机,对起降场地的要求较班组级的黑鹰直升机苛刻,也无法像黑鹰那样装进中型运输机内空运,大大制约了它的战略机动能力和应用范围。由此,为填补直9和米17之间的运力空缺,直20应运而生。
发展历程
直20在“九五”至“十一五”计划期间进行了预研和先期攻关,形成了总体概念、旋翼系统、飞控 系统等技术储备和研究成果。随后,直20直升机获批立项研制。为打造精品工程,航空工业在直20研制中全面采用基于模型定义的(MBD)数字化设计手段,构建大规模异地数字化协同的全新研发模式,实施以六棵技术状态树为典型特点的体系化技术状态管理,并对研制全过程和全系统进行连续性的质量控制,先后突破了直升机电传飞控、旋翼防/除冰等诸多新技术,使型号具备全疆域、全天候使用能力。在试飞阶段,直20先后四上高原、四进高寒,辗转全国多地进行作战性能考核,并在中国直升机研制史上首次开展了真实环境下的高风险自然结冰试飞,累计飞行数千小时,全面验证了其优异的全疆域使用能力,最终以无遗留问题通过设计定型审查。
2013年12月23日,直20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的机场首飞成功。从2013年末首飞到2014年中旬,直20的20001号原型机一直在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本场试飞测试。2014年中旬转场中国航空试飞院进行试飞。2015年直20的632号原型机在漠河机场执行高寒试飞实验。2016年10月初直20的633号原型曝光,除装备了前视红外系统之外还配备了北斗/GPS接收器、卫星通信等设备。与632号原型机相比,633号还至少配备三种主动电子干扰设备,例如激光告警、导弹告警和主动红外干扰装置,是首架全状态的直20原型机。
基本设计
机型结构
直-20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研制,总设计师为邓景辉。直-20机体采用了复合材料,其直升机斜梁首次以国产T800碳纤维制造。 飞控方面,直-20采用电传操纵系统,乃中国之首款电传飞控直升机。 直-20的飞行仪表采用有五个多功能液晶显示器的玻璃驾驶舱代替了传统式指针仪表,机头下则安装了激光防撞雷达。自卫方面,直-20机身两侧装有雷达预警接收器导弹逼近预警器,及共四个箔条/曳光弹发射器,提供全方位覆盖,没有盲区。
直-20的机身和尾梁的连接处与原版黑鹰不同,有较明显的瘦腰过渡结构;直-20后起落架位于尾旋翼下部,并且增加了整流罩,与武直-10布置相似,而黑鹰的后起落架则位于尾梁靠后、尾旋翼前部位置;尾梁和背部增加了天线和中国卫通装置;机头部位采用两片式风挡,黑鹰则为三片式。直-20的油箱是抗坠毁油箱,油箱位于座舱后部,并留有内部辅助油箱、外挂辅助油箱和空中加油的管路以及接口,以进一步增大直升机的航程。
动力系统
直-20机体略放大,内部空间比黑鹰更富裕;主旋翼采用五桨叶,黑鹰为四桨叶,气动外形优化,减阻,对机头外形进行了优化,线条过度更平滑;桨毂顶部、主旋翼与机身连接处增加了整流罩。直-20直升机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动力系统,其发动机需要依赖进口。因为国产的直升机发动机功重比低、油耗大,难以适应直-20的使用需要。在使用进口发动机的同时,军用型直-20在发动机排气口安装了红外抑制器,以增强直升机的低可探测性。
直-20采用最先进的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取消了传统的机械仪表,取而代之的是大屏幕高清晰度主动矩阵液晶显示器。驾驶员可以很方便地从仪表台的显示器上看到各种信息。包括飞行参数、导航和数字地图、动力系统信息、报警信号以及各种战术信息等。并且,这些信息可以在多个显示器之间互相切换显示,直升机的4轴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大气数据系统、雷达测距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和发动机管理系统等通过总线与两台中央计算机相连。这种总线型模块式结构使该机能够很好地利用先进的“外挂物管理系统”,并保证直升机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昼夜飞行。
座舱设计
直-20采用了双侧门设计,侧门宽度达到了四人宽,可以同时供两名士兵进行索降,同时侧舱门设计还可以使步兵在作战时能更加快速地离开机舱,比从尾部舱门进出快了3倍。直升机的前部为全玻璃驾驶舱,舱内并排放置着正副驾驶员座椅,驾驶舱的风挡为两片式,可使驾驶员获得清晰的视野。驾驶舱后面是座舱,座舱可装载12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中部两侧各有一扇较大的滑动舱门,便于人员迅速登机和离机。两侧舱壁从前到后安装了两对大块方形舷窗和一对圆形观察窗,便于机上人员观察窗外情况,增强了乘坐的舒适性。
衍生型号
直-20反潜直升机
反潜版直-20是在陆军直-20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涂装换成了海军灰。而在具体的反潜手段上,在机头下面有一部对海搜索雷达,可以发现浮出水面的潜艇,同时机身中部有一个圆形开口,可以吊放声呐,通过声音搜索潜艇。在攻潜手段上,它在机身两侧安装了武器挂架,可以挂载轻型的反潜鱼雷甚至是反舰导弹。另外呢,海军版直-20在机身上也装了各种通信设备,可以作为海上中继通讯平台,甚至可以为远程防空导弹和反舰导弹提供中继制导。
空军直-20
空降兵除了运用运-20运-9战略运输机实施大兵团、重装备远程空投作战之外,其小分队特种作战、渗透突袭,则有赖于直升机作为载机平台。空突旅没有坚甲重炮,更侧重机动性。直-20除了运载兵员,还可以吊装轻巧的山猫全地形车,可以在武装直升机掩护下,快速投送士兵着陆,执行蛙跳式的纵深突击,以及点穴式的渗透歼敌。士兵与武器着陆后,高效开展机动作战,从而真正体现了空突部队全域机动的优势。
陆军版直-20
陆军版直-20是墨绿色涂装,具有较大的功率及运载能力,以及优良的机动性、适应性,实现了平原、高原、海洋等不同地区全域全天候应用,执行运输投送、机降作战、火力突击、反潜巡逻、搜索救援等任务。
武警版直-20
武警版直-20除外观涂装差异外,布局性能也与陆航运输机基本相同。武警在军改中组建了第一、第二机动总队,属于集团军级的作战力量,下辖直升机支队,负责执行全域机动的特勤任务。另外,还有一些省武警总队,编设有直升机大队。武警海警部队亦有专门的直升机部队。直-20的服役,极大提升武警反恐、维稳、处置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
实际运用
参加活动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中的阅兵式上出现了6架直-20,这是直-20首次在阅兵中亮相。10月10至13日,直-20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直升机博览会。
2024年11月7日,由陆军航空兵飞行员徐枫灿驾驶的直-20直升机抵达珠海金湾机场参加珠海航展。11日7日下午4点,陆军的直-20等四个型号共计6架直升机平稳落地珠海国际航展中心机坪。
参与救援
2021年,河南省大雨引发的洪水造成多地受灾,中部战区下令,多架直-20型直升机紧急飞赴新乡市等受灾最严重的地域,执行空中侦察和空投运输救援物资任务,这是直20自服役以来首次参与的救灾任务。
目录
概述
研发历程
研发背景
发展历程
基本设计
机型结构
动力系统
座舱设计
衍生型号
直-20反潜直升机
空军直-20
陆军版直-20
武警版直-20
实际运用
参加活动
参与救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