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史前文化是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中国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期以及
青铜时代。
考古学上的中国史前社会从发现古人类开始,下限为发现甲骨文的
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
盘庚迁殷之前的历史时期;
历史学所指的中国史前社会是有了文献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即
西周有了共和纪年之前的阶段。
介绍
中国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期以及青铜时代。史前考古学着重从史前
文化遗址的地质、器物、古人类、古生物遗存来研究,历史考古学则通过文字、铭刻、古建筑等方面考察古人类的历史。
列表
原始人遗存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猿人、
河套平原人、山顶洞人、马坝人丁村人、柳江人、大荔人
旧石器至新石器早期
裴李岗文化、
贾湖遗址、
薛家岗遗址、辛店文化马家滨文化
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
半坡遗址文化、马家窑文化、
大溪文化遗址氏族社会
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
夏家店文化、文家岭文化、下川文化
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城子崖文化、李家村文化、湖熟文化老官台文化
大洞文化、庙底沟文化安阳殷墟周原遗址、
半镐遗址、
新化县、屈乐遗址、仙人洞文化、大地湾文化、磁山文化金牛山文化、下川文化、
三星堆遗址文化
按年代分:
传说的蛇族双帝时代,蛇族双帝指
伏羲和
女娲,公元前约78到77世纪他们建立伏羲罗奉政权,成为
黄河下游地区的氏族首领。
这个年代的文化: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猿人、大洞文化、金牛山文化、
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柳江人、
河套平原人、下川文化、山顶洞人
中原地区在该阶段已经出现了国家的萌芽,该时间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这一时期对应传说中神农时期。
这个年代的文化:大地湾文化、
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文化、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早期、
半坡遗址文化
庙底沟遗址文化
大溪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
城子崖文化、屈家岭文化
中国在该阶段已经出现邦国、刻骨文等城市国家和成熟文字。这一时期对应传说中的
五方上帝时期。
仰韶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晚期、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
三星堆遗址文化、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四坝文化安阳殷墟、
周原遗址、
半镐遗址、
夏家店文化 各国各地区史前时代
中国台湾
旧石器时代--金取遗迹、和米ヶ森遗迹等
旧石器时代--高敞、和顺、江华支石墓遗址
新石器时代--栉目文土器时代、无文土器时代等
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文化是
中原地区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来源之一。位于
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
五营镇邵店村。是中国黄河中游最早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旧石器文化和
新石器时代,存在于约距今60000年至4800、年。
第1-3文化层形成于距今60000至20000年,
地层中仅发现
石英砸击技术产品,如石英石片、碎片等;第4文化层距今20000至13000年,细石器技术产品和大地湾一期陶片开始出现,但在遗物总体数量上处于从属地位;第5文化层距今13000--7000年以细石器和
大地湾遗址一期陶片为主;第6文化层距今7000--约5000年,主要文化遗物为
半坡遗址和仰韶晚期陶片。对这些遗物的研究显示,古人依次经历了原始狩猎采集、发达狩猎采集大地湾遗址、大地湾一期原始农业和仰韶早晚期成熟的农业四个经济发展阶段。大地湾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既是
中原地区率先使用
软陶泥的史前先民,又是
西北最早产生的农业文化。因其属于
新石器时代早期,所以处处显露出原始的特征。
四万到一万年前
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表明,大约距今40000—10000年前,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代人类即
晚期智人(或称新人),其脑容量、体质状况、语言能力与现代人已没有多少区别了,在欧洲、
亚洲、澳洲都已发现了他们制作在岩壁、洞穴、石头、
陶土和牙、角、骨器上的刻画图案或雕塑,其中涉及人物、动植物、天象及各种带有一定规律性的由点、线组成的图案,这意味着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用符号、记号、图案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创造了,当然人类书面语言也开始产生了。
一万四千到一万年前
距今14000——10000年前,
中原地区境内的农业已经开始起源,至少距今8000年左右,中国南北方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种植农业已经成熟了,这意味着古人对天象、气候、季节、年周期的认识和分割已较为熟知,原始的天象观测、天文历法知识应已粗具雏形。这一点与恩格斯所言“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和顺序的发展。首先是
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自然辩证法》)恰相吻合;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伏羲画卦、神农作稼而有文明的传说指的也应该是这一时期。
中原地区和西亚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两个地区,而
软陶泥也是这两个地区起源最早、最发达。这些现象显然并非偶然。
200年前
自近代考古学产生以来约200年时间,人们一直都没有对以彩陶图案为代表的史前人类刻画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当然更谈不上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美术史家和传统考古家都从外观感觉或以西方原始文化理论去看待和理解史前人类刻画,故以美术和图腾释之,实际二者都流于形式、表面、感觉、主观臆断,用今人的眼光简单类比而缺乏理性分析。西方原始文化理论来源于对现、当代地球上仍然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的考察,与发掘出土的史前文化各是一回事。三个农业起源中心
中原地区、西亚、美洲,其古代文化都有
软陶泥和发达的天文历法与之相伴,而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文化更与中国远古文化息息相关。西方人类学家所考察的现、当代仍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除了
美洲原住民外,都没有发达的农业生产和起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恰恰是美洲古印第安人,既有发达的农业,又有发达的天文历法及数学知识,其工程建筑、
冶炼和社会组织都有较高的成就,可见科学文化和文明的起源是与农业生产、天文观测分不开的。换一句话说,如果有发达的农业生产,则必然会有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文化的起源,随之便有文明的起源,反之则反。这个规律用之于中国、西亚、
埃及、
印度以及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无不相符;
欧洲则是一个例外,它的科学文化和文明起源受到西亚的影响。故西方原始文化理论不适用于考古发掘出土的史前文化和史前人类刻画。
人类思想感情、文化文明的传承和表达,其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的产生是有先后顺序的:姿体语言和口语是最早的,刻画图案、符号、记号次之,文字再次之,电讯、光盘、磁盘等再次之。文字只是文化传承方式之一,而且只是全部人类史、文化史发展到某个阶段才产生的,因而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没有错讹的古代文献记载,对事物起源、
文化起源而言,它也只是一种路标,而不是终决和裁判,它只证明即时而不证明源起或者未来,更何况大量的事物和文化起源可能不被文献、文字记载。故传统的历史学研究和文献考证是有很大局限的。中国文化、文明的起源、脉络和面貌的揭示,必然有赖于中国史前文化的全面破译,而中国史前文化的全面破译,必然有赖于中国史前人类刻画纹饰的科学解读和破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关于
中原地区古代
文化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两件事特别值得关注:一是
刘尧汉、
陈久金、
卢央等对
彝族十月太阳历的重新发现和研究以及陈久金对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河图洛书起源问题的研究,二是
庞朴、郑慧生等对远古时代火历的研究。通过对一些典型器物纹饰和遗迹的形态、结构分析并追溯其来源和本义,我们发现并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前——4000年前)器物纹饰就其主体而言,它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有效的文化传播、传承系统,其性质和功用类似于文字,而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它们是原始人类的美术作品或图腾。就其内涵表达而言,它主要涉及原始人类有关天象观测、天文历法的知识、观念和信仰,而太极八卦、阴阳五行、河图洛书所结构的易学基本框架与远古天文历法正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二者合二而一的关系。这种释读大体上印证了伏羲画卦、《
连山》易、《
归藏》易、河图洛书有关神话传说及古代文献中某些记载的真实性,并与传统考古学研究、易学研究的一些结论相衔接、吻合(参见拙著《伏羲画卦》)。我们认为,沿着这一思路,需要并可以对
中原地区史前器物纹饰(含某些遗迹和器物造型)以及
夏商周、秦汉时期的器物纹饰作全面的以及分区分类分时段的和个案的分析研究。亟需投入力量的研究对象和课题,主要是
新石器时代以考古学文化、类型、遗址为单位的器物纹饰研究。
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和基础研究,已大体上形成了自新石器时代初至秦汉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体系,已具备了作器物纹饰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文物考古部门的大部分人力特别是各省市及其以下的部分基本上只能应付由于基建而产生的文物考古发掘、清理和保护,因此研究力量严重不足。除了看得见的遗迹、遗物以外,我们对中国史前文化特别是新石器时代长达六、七千年的精神文化、科学文化的起源、面貌、发展状况所知不多,因此我们呼吁一切有志于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研究的学者,特别是
历史学、易学研究者加入考古研究和史前
文化研究的队伍;相比之下,易学家们可能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更快地切入以象意、象数、数理为基本思维方式和传承、表达方式的中国古代文化(指其精神文化、科学文化部分而言。
对日本的影响
中日学者认为中国史前文化7000年前就已影响日本
中日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距今8000多年前的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兴隆洼遗址和
日本列岛7000多年前的绳纹时代遗址有着相同的玉文化因素,玉器的造型和组合十分相似,从而成为中日史前文化交流的直接见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王巍提出,中国史前文化对日本列岛的影响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其传播路线除了已知的从
长江下游至日本九州、
本州岛地区外,可能存在另外一条传播路径:分布于
西辽河上游地区的兴隆洼文化是
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文化之一,它可能从
东北地区途经现今
俄罗斯沿海传到
北海道和本州。
日本著名
古玉专家藤田富士夫说,世界上最古老的
耳环——玉在
内蒙古自治区兴隆洼出现后1000年,
日本列岛也有同样的环形玉饰出现,有学者认为那是日本列岛土生土长的玉饰品。但是,那里还同时出现了与兴隆洼文化相同的另外两种玉饰。多种玉器同时在另外一个地方偶然产生的可能性极少,因此可以推测兴隆洼文化已影响到了日本列岛。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文大者都相信,在绳纹时代,日本作为孤立的岛屿未与外界交流,他们不认为那里出现的史前玉玦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而是各自产生的,然而,继中国北方兴隆洼文化地区在8000多年前出现玉玦后,日本在1000多年后出现了同样的器物,中国长江流域也在1000多年后产生了同样的玉玦,
俄罗斯北纬50度左右也有玉玦出现,这样看来不可能每个地方都分别出现相同质地、形状和雕工的器物,从而佐证了玉玦起源“
一元论”的说法,即
东北地区兴隆洼产生玉玦后,逐渐向东亚大陆其它地区传播。
内蒙古自治区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有100余件,包括玉玦、长条形或弯条形玉坠饰和玉管等,是
中原地区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