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庙水域
江西省都昌县与星子县之间的水域
老爷庙水域,被称作“中国百慕大”,由江西省境内的赣江抚河鄱江信江修河等五大河流汇聚而成。
老爷庙水域位于江西省都昌县星子县之间,南起松门山,北至星子县城,全长24公里,是鄱阳湖连接赣江出口的狭长水域,有“拒五水一湖于咽喉”之说。自古以来,老爷庙水域就是鄱阳湖最为险要之处,水流湍急,沉船事故常常发生,而且无从打捞。千百年来,在该水域神秘失踪的船只不计其数。仅在近60年的时间里,就有100多艘船只在此沉没和失踪。
1984年,为研究老爷庙水域船损灾害的成因,江西省气象局成立 “老爷庙大风及其对航运的影响科研小组”。在1985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气象观测。期间还进行了三次短期加密考察,取得了20余万个原始数据。为期1年的观测数据表明,老爷庙水域年平均风速可达7米/秒,为内陆罕见。这里特殊的地形对风场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老爷庙水域的北部,是与长江相连的狭长的水道,长40余公里,宽3公里至5公里。西北面是和水道平行、连绵起伏的庐山诸峰,东南面是荒凉的沙丘。从每年的9月到来年的5月,当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因庐山和湖口水道的共同作用,冷空气通过狭长的湖口水道,产生狭管效应,风速猛增,在老爷庙水域风速达到最大。而江西省境内的赣江抚河鄱江信江修河五大河流,均在这里汇入长江。鄱阳湖有250公里宽,老爷庙水域的宽度紧缩为15公里,这造成水域紊乱,形成了水流的狭管效应,从而使老爷庙成为中国内陆湖中最凶险的水域。
命名
老爷庙水域位于鄱阳湖区的江西都昌县,在湖东岸山边有一座庙宇称作老爷庙,水域由此得名。
位置境域
老爷庙水域南接赣江、修河之水,扼鄱阳湖之咽喉,北经庐山市长江
流域特征
老爷庙水域全长24千米,最宽处为15千米,最窄处仅有3千米,这3千米的水面就位于老爷庙附近。并且老爷庙水域的西北面,就是最高海拔1474米、傲然耸立着“奇秀甲天下”的庐山,其走向与老爷庙北部的湖口水道平行,离鄱阳湖平均距离仅5公里。此外,鄱阳湖南湖,湖面开阔,除主槽外,流速均在0.3米/秒以下,但是到了老爷庙水域后骤然狭窄,使流速逐步增大到1.54~2米/秒,并且在主槽带还产生涡流。江西省境内的赣江抚河鄱江信江修河等五大河流汇聚老爷庙水域,大量的泥沙冲击这一狭窄地形,沉没船只陷入松软的泥沙,新的泥沙又不断将其覆盖。
流域地理环境
气候
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春季进入春雨期和梅雨期,夏秋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热少雨,偶有台风侵袭;年平均日照时数1750~2105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46~284天;多年平均风速3.01米每秒,历年最大风速34米每秒,夏季多南风或偏南风,冬季和春秋季多北风或偏北风,全年以北风出现频率最高。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的一个少有的大风区,一年365天中就有163个大风日,也就是说每3天就会发生一次8级狂风;而且都昌县年平均风速在2级左右,老爷庙水域的风速却达到5级左右。
人类活动
城镇建设
都昌县人民政府多次对“老爷庙”作了修缮,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1996年,经政府批准,为开放道教活动场所。设立“显应宫道院”。
科考活动
1946年夏天,美国著名的潜水打捞专家爱德华·波尔顿博士应邀专程来到老爷庙水域打捞“神户”号,历时数月,耗资上百万元,不仅一无所获,还失踪了几名队员。在近100年时间里,有上千艘船只在此沉没或离奇失踪,仅1985年8月3日,就有13艘船在此接连失事。
2011年起,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调查队,启动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水下文物的专项探测工作。联合调查队对老爷庙水域上、下游各3公里、约合15平方公里的水域进行大范围的普查,共发现9个磁异常区、16个磁异常点。考古专家分析后认为,其中6个磁异常点很可能存在古代沉船。联合调查队此前还对老爷庙周边水域展开地毯式的文物调查,采集到大量的明代中晚期的青花瓷和仿龙泉窑青瓷。
2012年8月起,联合调查队抓住鄱阳湖处于丰水季的时机,邀请专业团队,采用“浅地层剖面声纳探测技术”对去年发现的16个磁异常点进行验证,以查清这些磁异常点是否存在沉船遗址。一旦发现沉船遗址,将通过勘探,确定沉船的体量大小、精确位置及其水深,为下一步制定沉船的打捞发掘计划提供数据资料。通过初步排查,确定了2个沉船疑点。
2013年3月12日至3月24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水下考古调查队调查工作顺利结束。本次调查队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山东省福建省广东省以及江西本省抽调具有水下考古专业资质的潜水员组成。此次水下专项调查目的是对此前两年利用磁力仪、浅地层剖面仪、旁侧声纳等探测设备发现的多处水下可疑点进行潜水探摸确认工作。从此次调查结果分析,目前所发现的12处可疑点深度从5米~12米不等,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临近航道区域水流湍急,湖底表面淤泥深厚。
相关推测
在朱、陈大战之前,这里早已建有龙王庙。因为这片水域行船凶险,水流莫测,古代科学水平低,江河湖海传说统属龙王管辖,所以建庙祭祀龙王,以求平安。熊永亮记也称:“其上早有龙王庙,(后)并祠元将军”。清同治《南康府志》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知县曾王孙以行舟过此往往风涛叵测,用土人议,建庙三楹,以妥其神,患乃息”。一百多年后的南康知府狄尚絅,也在其《元将军庙记》中称:(行船)“猝遇风涛,长年莫措其手,一祷于神,即安然得泊”。狄尚絅还奏请上级,加封老爷庙那只大鳖为“显应元将军”。
老爷庙水域行舟危险是由这里的地理位置、天气、水文等诸多因素决定的。老爷庙水域的西北面,傲然耸立着庐山。当气流自北南下,即刮北风时,庐山的东南面峰峦使气流受到压缩,气流的加速由此开始。当流向仅宽3千米的老爷庙处时,风速加快。由于风大浪大,波浪就会形成强大的冲击力,从而导致船毁人亡。另外,研究人员以后又在老爷庙水域的红外航空照片上发现湖底存在一个巨大的沙坝。可能正是因为沙坝的存在,阻挡了席卷而来的水流,在湖水底部形成巨大的漩涡,而这些漩涡,很有可能就是给船只造成了致命一击的元凶。最近,科研人员又提出一项新的见解:整个地球迄今还有在地球形成期所具有的原始气体,这是造成鄱阳湖沉船的“元凶”。据研究,这些原始气体,会因为地壳运动、火山爆发、地震等活动释放出来,形成湖底水化天然气。
江西省地下水开发高级工程师韩礼贤,经勘察都昌镇、吉山、老爷庙湖口县一带地下均为石灰岩,其岩性钙质多、易溶、有形成地下大型溶洞群及暗河的自然条件,而每个溶洞每条暗河的正上方都有自己形成的奇变电磁场。1998年洪水期间,韩礼贤工程师用电磁技术测试老爷庙南边5公里处,结果是奇变电磁场杂乱无章。这种状况能影响人空降兵大脑思维,而且会诱发阴电阳电接触产生雷电。这沿湖一带多次发生遭雷击事件而沉船人亡。
江西省气象科技人员1985年初组成了专门的科研小组,在老爷庙附近设立了3座气象观察站,对该水域的气象进行了一年的观察研究。从搜集到的20多万个原始气象数据看,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乃至江西省的一个少有大风区,最大风力达16级,风速可达每小时200公里,全年平均两天中就有一天属大风日,也就是说每两天就有一天风力达到6级。这里的大风是怎样形成的呢?科研考察证明风景秀丽的庐山充当了大风的“罪魁祸首”。
环境问题和保护
截至2020年,基本建立鄱阳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制度体系,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达到28.06%,全省国家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85.3%,国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1%以上,全面消灭国控、省控、县界断面Ⅴ类及劣Ⅴ类水体,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河湖岸线进一步美化,水域面积保有率7.7%,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下降,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湿地面积不低于91.01万公顷;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6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降低28%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消减4.3%、3.8%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以上,社会公众对生态鄱阳湖流域保护意识普遍提升。
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
鄱阳县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的鄱阳、庐山市都昌县等县水域,包括老爷庙小区和龙口小区。保护区于2004年4月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成立,总面积68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2700平方公里、实验区4100平方公里。保护对象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鄱阳湖水域的长江江豚曾经这个独立的淡水亚种,是全世界唯一已知的江豚淡水种群,2018年4月11日被升级为独立物种。全国目前仅存江豚1000头左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列为“极度濒危(CR)"级,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濒危物种。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已经成为长江江豚不可缺少的栖息环境。
风景名胜
老爷庙
显应宫,曾名“鼋将军之庙”“显应鼋将军之庙”“定江王庙”,民间习惯称“老爷庙”。老爷庙位于都昌县落星山东南5千里的湖岸山坡上,呈三棱形,宛如航标灯塔,背靠青山,面对湖泊。过往船只在方圆10千米内,无论从哪个角度,始终正对着老爷庙。老爷庙正建在落星山东西线上下正中,三棱形庙宇的三个菱角米和平面锥度相等
老爷庙庙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庙前有高大四柱石牌坊,沿三十多级花岗石石阶登大殿,主庙高九米,前殿供奉显鼋将军神像,后殿供奉大王爷、二王爷、三王爷神像,东侧有龙王殿、同仁堂观音殿、大小客堂,还有朱元璋“插剑池”和手书“水面天心”梵文摩崖石刻,西侧有朱元璋“点将台”。
相关传说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有一次朱元璋败退湖边,湖水挡住去路,无船难行。险急关头,忽有一只巨鼋游来,搭救朱元璋渡湖。朱元璋得天下后,不忘旧恩,封巨鼋为“元将军”,在湖边建“定江王庙”,百姓称为“老爷庙”。如今民间传说就是这只鼋精兴妖作怪。为此,船行至此,船老大都要上岸焚香烧纸,杀牲畜祭奠。
在江西九江的都昌县老爷庙旁的鄱阳湖水域,因频繁发生的船只失事而被称作“百慕大”。尽管香火鼎盛的老爷庙未能完全阻止悲剧的发生,但命运似乎在此刻孕育了希望。传说中周善人受定江王菩萨之托,在庙旁开设药店,研制出神奇的“济生水”,能救活落水之人。一次偶然,他获赠一双特殊的草鞋,鞋尖缀有大红花球。这双鞋竟赋予了他神奇的力量,无论寒暑,穿着它总能带来好运。一日黄昏,周善人乘船出诊时遇险。危急关头,草鞋变作大木船,红花球化作红灯,照亮湖面,引领迷途的船只安全归航。自此,“救生红船”的美名传遍鄱阳湖康熙帝曾亲赐封号,并下令保护。至民国时期,蒋介石亦拨款修缮,确保其传承不息。
20世纪70年代中期,某天黄昏曾有人在鄱阳湖西部地区目睹一块呈圆盘状的发光体在天空游动,长达八九分钟之久。当地曾将此情况报告上级有关部门,而有关部门亦未能作出清楚的解释。有人猜测,是因为“UFO”降临了老爷庙水域,像密灵般在湖底运动,导致沉船不断。
相关事件
老爷庙水域位于鄱阳湖咽喉要道,中等水位时,水域上方是宽仅3至5公里的挟长水道,而东西两旁及南部,为高低起伏的沙丘,湖面开阔,老爷庙水域好似一个喇叭口,每年9月至翌年5月,这里经常出现8级以上大风,将路过船只卷起十多米高,出现船毁人亡的惨剧。
老爷庙水域翻沉了无数船只,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无法理解的现象。1945年4月16日,载满在中国掠夺的金银珠宝等物品的运输船“神户九号”,船行至老爷庙水域时下沉,船上200多人无一生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与美国合作,试图在都昌老爷庙水域打捞1945年4月6日神秘消失的“神户5丸”。负责打捞的是美国潜水专家爱德华.皮尔和国民政府的一位高官。打捞数月,失踪数人,耗资数万,却一无所获。1973年10月14日,星子船舶修造厂机动货船在老爷庙水域沉没,死亡13人;1985年3月15日,一艘载重25吨,编号“饶机41838”号船舶,凌晨6点30分在老爷庙以南约三公里处沉没。同年8月3日,江西进贤县航运公司的两艘各为20吨的船只,也在老爷庙处先后莫名地葬身湖底。同一天中,同在此处遭此厄运的还有另外12条船只。同年9月,一艘来自安徽省的运载竹木的机动船在老爷庙以北附近突然笛熄船沉,岸上行人目睹船手们抱着竹木狂呼救命,一个个逃到岸上后吓得魂不附体。转身望去,湖面上浊浪翻翻滚。1988年,据都昌县航监站负责人透露,又有10条以上的船只在此水域沉没。
参考资料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2024-03-13
气象科研助力江西老爷庙风能资源开发.国际太阳能光伏网.2024-03-13
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厅.2024-08-09
..2023-08-04
鄱阳湖气候特征.江西文明网.2023-08-01
也说老爷庙.都昌县人民政府.2024-08-14
九江图书馆.九江图书馆.2024-08-14
地理中国丨鄱阳湖的魔鬼三角之谜.国家旅游地理.2024-08-14
目录
概述
命名
位置境域
流域特征
流域地理环境
气候
人类活动
城镇建设
科考活动
相关推测
环境问题和保护
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
老爷庙
相关传说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