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国殇[shāng]墓园,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为了纪念1944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
腾冲国殇墓园,始建于1944年冬,1945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周年纪念日)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是抗战中全国建立最早的一座陵园。全园占地面积37884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大门、忠烈祠、烈士墓冢纪念塔、盟军碑、
中国远征军纪念广场、碑廊等组成。刻录有蒋中正、
于右任、
李根源、
卫立煌、
霍揆彰[huò kuí zhāng]军事将领及地方爱国人士的题额、楹联、挽诗、悼词和《
答田岛书》《告滇西父老书》《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等重要碑记。园内立有3346块
腾冲战役阵亡将士及19名盟军将士墓碑,另外还安葬有从缅甸南坎芒友等地迁于此的远征军将士遗骸。新建有长60米高4米的大型浮雕石墙一座、铜雕像10组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一座。2023年12月,一则“
云南省导游建议游客为烈士买菊花”的短视频引发网友关注并登上
新浪微博热搜。视频中导游提到的地方正是
腾冲市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
1996年,腾冲国殇墓园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2日,该陵园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历史沿革
1942年5月,日军侵犯滇西边境,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落入敌手,中国抗战后方唯一的一条国际通道——
滇缅公路被彻底截断。1944年5月,为了收复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国际运输大动 脉——滇缅公路,使盟国的援华物资顺利进入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远征军右翼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含远征军直属部队)强渡怒江,仰攻
高黎贡山,血战南、北斋公房。接着又在盟军配合下,围攻
腾冲市城,于1944年9月14日将
日寇全部歼灭,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池—腾冲。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6000余名,远征军官兵阵亡9168名,盟军(美)官兵阵亡19名。
腾冲光复后的1944年,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时任
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提出“理应丰碑伟,以祭英灵,状形绘声传之史志”倡议兴建陵园。工程于1944,年冬动工,1945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周年)落成。
“文革”期间,国殇墓园遭到严重破坏,大量墓碑、墓穴被捣毁。1982年,原属县体委的墓园田径场被移交给腾冲县城乡建设局用作苗圃。1984年9月1日,被党校占用的国殇墓园由腾冲县城建局接管,重新恢复为其专有功能;10月初,腾冲县政府组建了国殇墓园复修筹备组,对原有建筑及烈士塔、墓加以复原,增设展览馆。1988年8月1日,国殇墓园在一期复修工程
烈士纪念塔和其他附属工程照原样修复基础上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至1989年,
云南省文化厅拨款5万元,并派专家指导第二期复修工程,完成了小团坡塌方的挡土工程、3346方阵亡烈士墓碑及“
倭冢”的修复工程。
2009年7月,经
云南省文化厅批准实施了
忠烈祠全面维修工程,更换了腐朽的木构件,还按始建风貌,恢复了阵亡将士名录
碑刻及抗日将领、名人题刻等组件,工程于2010年2月竣工。
2004年,在忠烈祠旁增设盟军墓地。2008年9月14日,实行了对外免费开放。
2010年在国殇墓园东侧选址修建滇西抗战纪念馆,2013年8月15日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22.02亩,建筑面积9492平方米,馆藏文物10万多件,展出2万件。
建筑布局
国殇墓园主体建筑为中轴对称,由展览厅、忠烈祠、烈士墓群、纪念塔等组成。
忠烈祠为仿清祠祀建筑,系供奉我阵亡将士英灵的殿堂,其中最上方的祠名匾为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写;那块“河岳英灵”匾是由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题写的。石刻上的“碧血千秋”四个大字,是国殇墓园落成时由蒋介石电题,腾冲民国元老李根源书写,为整个
两周王陵的主题词。“忠烈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
重要建筑
滇西抗战纪念馆
滇西抗战纪念馆占地面积14677平方米,建筑面积9492平方米,展陈面积5000平方米,2013年8月15日落成开放。是集展览、收藏、研究、瞻仰、宣传教育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抗战专题纪念馆。纪念馆依托
腾冲市国殇墓园建立,墓园由大门、
、烈士墓冢、纪念塔、盟军碑、中国远征军纪念广场、碑廊等组成,纪念馆内收藏抗战实物10万余件,展出实物18000件,图片1500多张。展厅采用多空间立体布展的办法,以抗战实物为主、兼顾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凸显了陈展效果和感染力。展厅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七个部分。在纪念馆西侧建有
名录墙,全长133米,镌刻着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姓名。
中国远征军名录墙
2013年8月,
腾冲市于滇西抗战纪念馆西侧修建了一条全长129米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名录墙上镌刻了103141名参与
缅北滇西战役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的姓名。2013年之后,滇西抗战纪念馆持续向社会征集
中国远征军名录,并根据征集情况分期镌刻上墙。在2020年
清明节之际,该馆已将新近征集到的298名中国远征军名录增补上墙。至此,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上总计镌刻中国远征军老兵名录115231人。2022年4月清明假期,位于
云南省著名侨乡
腾冲市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开展第六次增刻名录工作。从滇西抗战纪念馆获悉,本次一共增刻了87名中国远征军参战人员的名字。
忠烈祠
忠烈祠为重檐歇山顶仿清建筑,是墓园的中心建筑,门楣上高悬着
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牌匾。祠内正面镶嵌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及总理遗嘱,祠堂两侧墙壁上镶嵌着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
小团坡
小团坡自下而上排列着3346块小石碑,代表着在腾冲城最后攻坚战牺牲的3000多名将士。整个小团坡以最上方的纪念塔为中心呈四面八方放射状排列,以中轴对称线排列,左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三军阵亡将士;右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四军阵亡将士。按当时作战序列呈
纵队排列,越往上走军衔越高,一直排列到尉官。
倭冢
“倭冢”,里面葬有侵华日军148联队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副队长太田大尉和桑弘大尉,他们面对小团坡,长年行跪拜请罪。
石碑
答田岛书
墓园的《
答田岛书》石碑,是时任
云南省腾冲市县长张问德回侵略腾冲日军行政班本部长田岛的书信,信中严斥
日本人在腾冲犯下的种种罪行,告诉他们只有退回日本才是他们最好的出路。
告滇西父老书
《告滇西父老书》石碑,是1942年5月,
日寇突破我
畹町镇[wǎn dīng]国门,继而侵占滇西重镇腾冲、
龙陵县,日军长驱直入,
怒江防线岌岌可危,
保山市告急。63岁的
云贵高原监察使
李根源急电中央,力主以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防线坚守保山,并不顾年老体弱,请缨出征。
滇西抗战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滇西抗战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在收复腾冲的战役中和
中国远征军并肩作战的美国盟军阵亡将士。他们先后在
高黎贡山、
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及
腾冲市城内,摧毁日军大量堡垒。
中将碑
中将碑为陆军中将抗日烈士寸性奇将军之墓。寸性奇,腾冲人,是抗战期间阵亡的高级将领之一。1989年寸将军遗骨迁回腾冲国殇园安葬。
英烈碑
英烈碑是为了纪念两名腾冲籍的谍报员
王树荣和李生芬,于1994年12月建成的。
盟军碑
盟军碑墓碑由一个主碑和19个附碑组成。主碑上刻有原墓碑上中英文对照的碑文,附碑上刻有19名盟军烈士的英名及军衔,主要是为纪念60年前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而牺牲在
腾冲市的美籍军人,告慰异国之魂。
开发与保护
80年代,腾冲政府对国殇墓园进行保护性修缮,1984年6月,国殇墓园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成立“腾冲县国殇墓园管理所”管理机构; 1987年2月,国殇墓园被公布为“
云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国殇墓园被中宣部命名为“滇西抗战纪念馆”; 1996年11月国殇墓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8月,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设施、遗址”。2017年12月,国殇墓园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价值意义
腾冲市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位于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全园(馆)面积53300平方米。年接待观众均达140多万人,是广大人民群众参观、凭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众多专家学者了解抗战文化、从事抗战研究的重要载体,社会影响较大。国殇墓园是在全国建立最早的抗战烈士
两周王陵,也是滇缅战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抗日战争陵园。这座用烈士鲜血铸就的丰碑就像是一部物化了的中华民族抗战的血泪史和奋斗史,用铁的事实向人们诉说着那悲壮惨烈的历史,警示、教育和鞭策着后人。
重要事件
2023年12月,一则“
云南省导游建议游客为烈士买菊花”的短视频引发网友关注并登上
新浪微博热搜。视频中,在一辆旅游大巴上导游动情地表示:“如果可以的话请你们准备5块钱的人民币,明天买上一朵菊花,去献给这些最亲最爱的人。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视频中导游提到的地方正是
腾冲市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