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战役
抗战时中国发起的滇西反攻作战中战役之一
腾冲战役(1944年5月11日-9月14日),是中国远征军第11、20集团军在云南腾冲对日军第56师团发起的一场反攻作战。腾冲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滇西战场的主战场之一,揭开了缅北滇西战役的序幕,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为了实现对中国战场的东西夹击和全面封锁,日军于1942年初向缅甸发起大规模进攻。中国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不利,日军尾随追击,于1942年5月10日占领腾冲市,同时切断了中国的运输线滇缅公路。为重新控制滇缅公路,中国驻印军于1943年发起缅北收复战。为配合缅北作战,中国政府在滇西重组远征军相机组织滇西大反攻。经过一系列战役准备以后,1944年4月,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拟定了反攻作战计划,以右翼第20集团军为攻击集团,自双虹桥以北各渡口渡过怒江,攻击高黎贡山一线日军,以收复腾冲;另以左翼第11集团军为防守集团,新编第28师掩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集团军渡江,并编组加强团作为助攻,牵制日军。
1944年5月11日,中国守军第20集团军第54军第198师和第36师分别从栗柴坝至双虹桥间的各渡口强渡怒江,第11集团军各军抽调4个加强团渡江,策应第20集团军的攻击。成功渡江后,第20集团军在日军坚固设防的高黎贡山防线展开激战,在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的支援下,第20集团军于6月16日全面突破了日军高黎贡山的防线,继续向腾冲方向推进,沿路清扫外围据点,至7月12日第20集团军推进至腾冲城东门外,同时切断了缅北日军队腾冲的支援路线龙陵县一腾冲公路。7月28日,第20集团军攻克了来凤山,完成了对日军在腾冲城外围主要据点的清除。8月2日,中国远征军对腾冲城发起总攻击,日军据城顽固抵抗,为攻克该城,远征军每天出动五十架次飞机对城内反复轰炸,并施放凝固汽油弹,经过40多天的巷战白刃战,于9月13日全歼守城日军。9月14日,腾冲城宣告光复。
腾冲战役历时127天,所历大小战役40余次,成功收复腾冲县城,使得腾冲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县城。据国民政府国防部史政局及战史会档案显示,该战中国守军俘获日军军官4人,士兵60余名,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及藏重大佐联队长以下军官100余名,士兵6000余名。缴获日军野山炮7门,步兵炮6门,迫击炮10门,重机枪19挺,轻机枪47挺,步骑枪千余支,汽车十余辆,有、无线电机25部。中国远征军军官伤亡134名,士兵17275名。腾冲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抗日战争中首个中国军队全歼日军的战例,粉碎了日本妄图长期占领滇西,威胁中国抗战大后方的企图,奠定了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基础。此后,中国远征军接连取得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最终进入缅甸与中国驻印军会师,重新打通滇缅公路,加速了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的溃败。
战役背景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相继侵占了东南亚各国。为了截断中国滇缅公路国际通道,实现对中国战场的东西夹击和全面封锁,日军于1942年初派大军越过中南半岛,向中国西南后方出海通道——缅甸发起大规模进攻。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中原地区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但由于中英配合不力,入缅远征行动以失败告终,缅甸全境在短期内被日军迅速占领。日军先头部队乘虚而入,于1942年5月3日攻入中国滇西边境门户——畹町镇,又沿滇缅公路一路东侵,夺占了包括腾冲市在内的中国怒江以西大片国土。滇缅公路运输线被切断,外援物资供应中断,中国军队依托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天险与日军形成隔江对峙的态势。
腾冲的战略位置
腾冲史称腾越街道,东连黔桂,西邻缅甸,北靠川渝,南望越南老挝,为西南边防重镇,是中国大陆通往南亚、东南亚,前出印度洋的枢纽和大通道。其四周城墙为明代所建,全用巨石筑成,既高又厚。城外为山地,北为高良山,东为飞凤山,南有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西临宝凤山,南侧来凤山可直接俯瞰腾冲城。作为滇西战略要地,腾冲与缅甸接壤,有148.075公里的边境线,历来是中国兵家必争之地。1942年日军占据此城后,曾派第56师团第148联队3000余人长期驻守,利用该地外围的有利地形和城区的坚固城墙构筑层层工事,增加防御设施,使之成为坚固设防城市。
中国军民的抗争
腾冲市沦陷后,以张问德、刘楚湘为代表的腾冲爱国人士先后组成临时县务委员会和腾冲抗日县政府,长期坚守腾北曲石、界头等地,组织民众配合远征军游击队开展敌后斗争。同时,中、美、英国三国政府在退回印度云南省以后也在积极地做反攻计划。1942年7月,中缅印战区美国军队总司令约瑟夫·史迪威拟定了“安纳吉姆”反攻计划,得到中美政府的肯定并着手实施。1943年4月,中国政府重组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以陈诚为司令长官(后改任卫立煌),调集原驻川、滇、黔各地的宋希濂11集团军及霍彰20集团军16万人及相关支援部队4万多人,移驻滇西地区的大理、保山、怒江、临沧等地,积极展开训练,伺机准备缅北滇西战役。作为日军在滇西防御体系的重要支撑点,腾冲市可直达缅甸重镇密支那,攻取腾冲,中国远征军便可迅速与中国驻印军会师,故腾冲为滇西反攻战的首要夺取目标。
战役部署
战前准备
中国方面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原在滇中楚雄的司令长官部移至紧靠怒江前线的保山马王屯,并在诸葛营设立了前方指挥部,以便就近了解掌握敌情和指挥调度部队。同时,立煌还争取美国盟军总指挥约瑟夫·史迪威的支持,从印度等地调来大批美国军队教官,指导部队开展大规模的战前培训演练,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促进各部官兵对美式装备的掌握与应用。此外,卫立煌还安排制作新的地形图,仔细研究每条进攻路线。他从新图上找到了一条隐蔽的由怒江通腾冲市的小路,部队由此路可直插腾冲日军背后。中国远征军还成立了怒江渡河工程处,至战役之前,制造好了能载一排人的大木船和载一班人的竹筏数百只。由美国援助的渡河器材也装备到工兵部队
日军方面
日军第56师团从监听云南省境内中国军队的无线电通讯的情况,掌握了远征军动态,据此进行了战役准备工作。日军加强了腊猛、平戛、滚弄、腾冲、瓦甸、冷水沟等地要冲方面的防御设施,将龙陵县经腾冲至瓦甸的道路改修成公路,在这条道路和滇缅公路上的主要渡河点架设了备用桥墩,还储存了可供整座桥梁使用的修补材料和辅助渡河器材。从1944年4月初开始,日军根据作战部署,对全师团进行了1个月的强化训练。为了长期防守,日军在腊猛、腾冲市、龙陵、平戛、芒市、滚弄储存了3个月份的预备军需品。为防备补给线被切断,军司令部要求师团就地征集一年的备用粮。第56师团制定了征集供人畜用粮3万吨的计划,并派部队就地强征。
作战方针
中国方面
1944年4月19日,中国中国远征军统帅部下达作战指导方案,作战方针为:“远征军以策应驻印军攻击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为目的”,要求远征军“除以第一线部队固守原阵地外,另以强有力之部队组成渡河攻击军,由栗柴坝、双虹桥间一带地区强渡怒江,攻击当面之敌,向固东街、江苴街之线进出,并相机攻略腾冲而占领之”。
经多方调查研究,卫立煌拟定了反攻作战计划,兵力部署为:以右翼第20集团军为攻击集团,自双虹桥以北各渡口渡过怒江,攻击高黎贡山一线日军,以收复腾冲为目标。另以左翼第11集团军为防守集团,以新编第28师掩护自双虹桥渡江的第20集团军渡江,以第2军第76师、新编第33师,第6军新编第39师,第71军第88师各编组一个加强团,从打黑渡和七道河渡口渡江,作为助攻,以牵制芒市、龙陵方面的日军,不让其向腾冲方向增援。
作战计划还对分别负责攻击和防守的两个集团军的各军、师乃至团、营进行了具体部署。如,令担任攻击集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集团军,以第53军为第一线,第54军为第二线;令原隶属第11集团军的第36师归54军兼军长方天指挥;以第53军、第54军归霍揆彰总司令统一指挥;令第二线兵团第54军集结于云南省云龙县漕涧镇、瓦窑间地区,准备随第一线兵团第53军作战进展参加作战。
日军方面
日军根据情报,判断“中国远征军将于5月10日开始反攻,主攻方向大致在惠仁桥以北、六库渡以南地区”。据此,日军第56师团长松山三于1944年5月5日,与远征军在同一天召开最高级军事会议,对作战方针、防御部署作了研究。会议由56师团长松山祐三、参谋长川道富士雄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师团所辖56步兵团长水上源藏、113联队长松井秀治、146联队长今冈宗四郎、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师团直属炮兵、工兵、搜索、重等各特种兵联队长,及以上各部大队长以上指挥官。会议决定首先在怒江西岸地区实施反击,而后转移兵力至高黎贡山区,再在龙川江河谷对突入到高黎贡西侧的中国远征军实行各个击破。根据前期的判断,日军已事先将师团主力配置在了惠仁桥以北地区,这次只做了小范围的调整,就完成了针对性的防御反击部署。
战役过程
强渡怒江
1944年5月11日早,中国远征军2万多人按原定计划在怒江东岸三百里地分十二处强渡怒江,顺利过江。第20集团军第54军经过激烈战斗后,攻占了灰坡、北斋公房,向马面关、瓦甸方向攻击前进;第53军攻占了大塘子,向林家铺、江苴街方向攻击前进,各部伤亡较大。第11集团军主要在红木树、平达两地与日军激战,先后攻占了红木树东北地区各高地、平达外围据点。6月25日,第54军和第53军分别自龙川江西岸、清水河南岸向腾冲市推进。至29日,各部队均进至腾冲外围。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在攻破高黎贡山和龙川江日军防线后,就派兵切断了日军撤退的腾龙公路,对据守腾冲的日军形成了包围之势。
清扫外围据点
突破众据点
围攻腾冲城之前必须先扫除腾冲城外围的所有日军据点。这些据点包括飞凤山、毗卢寺、老草坡、英国领事馆、税务司衙门、拐角楼、龙光台、来凤山等10余个据点。远征军第20集团军决定以第54军于西、南,第53军于东、北,包围攻击腾冲市,第198师为预备队。1944年6月26日,中国远征军第54军预备2师奉命攻打宝凤山,27日击溃了日军的警戒部队,28日中午将宝凤山完全占领,并迅速占领宝峰寺、石平村,挺进到距离腾冲北门不远的大盈江一线。7月2日拂晓,第53军116师借着大雨浓雾的掩护,对腾冲城东的飞凤山日军阵地发起奇袭,用了3个小时占领了飞凤山阵地,瓦解了日军在县城东隅部署的坚固防线。116师主力以此为突破口,迅速向县城方向进击,击溃了大董、胡家湾、倪家铺、罗汉冲、上猛连一线的日军,于7月12日兵临腾冲东门城下。与此同时,临时调右翼作战的第54军36师已于6月25日渡过龙川江,全速向西南急进,与第198师会合,于7月2日夜向蜚凤山日军阵地发起攻击,在此激战至7月5日中午终将该阵地完全拿下。两师将士趁势追歼溃逃回城的日军,并迅速占领娘娘庙、观音堂、丁家寨、何家寨等日军战略要地,于7月8日黄昏兵临腾冲西城垣下。至此,腾冲市县城外围仅剩下城南天然屏障来凤山。
攻克来凤山
在所有日军设置的外围据点中,来凤山是最大的据点。来凤山位于腾冲城南面,是紧接腾冲城的唯一制高点,易守难攻。从1944年7月2日开始,远征军预2师开始对来凤山周围的数个拱卫阵地发动攻击,激战10日,先后攻克毗卢寺、龙光台、白衣阁、东营、小山脚等日军阵地。7月12日至15日,预2师向来凤山之主阵地日军发动攻势。由于日军占据有利地形地物,筑有相互连通、明暗结合的坚固堡垒。中国远征军虽猛烈攻击,终未攻下。第20集团军总司令部根据战情,决定调整方案,集中预2师、第36师、第116师兵力并炮兵部队一部,于7月26日至28日,在盟军空军数十架轻重轰炸机群的配合下,向日军发动大规模的、全方位猛烈攻击。经连续3日的搏击,终将来凤山攻克。至此,中国远征军已将日军设置拱卫在腾冲城北、西、南三面的飞凤山、宝峰山、来凤山等外围据点全部攻破。
围攻腾冲城
拿下凤山后,中国远征军一鼓作气,准备围攻腾冲城。1944年7月27日,中国第20集团军下达攻城命令。7月29日,远征军围攻腾冲城的战事正式展开。远征军制定了攻城方案:以空军和炮兵对城墙上的日军堡和城四角进行摧毁性打击,并压制日军城头火力,支援步兵登城作战;地面进攻部队根据不同任务划分为爬城队、掩护队、爆破队和控制部队,登上城池后沿城墙扩充战果,并炸开城门,支援主力进城。
8月2日,远征军开始攻城,先以云梯作工具,攀登上城。由于日军在城墙上配置了猛烈的火力,中国官兵无法立足,后以飞机火炮轮番轰击和组织工兵掘壕爆破,炸塌10余个缺口,从缺口强行登城。经数个昼夜的激烈战斗,城墙上的堡垒被逐次摧毁。8月9日,第198师俘获由城内逃出的日军军曹井一郎,了解了日军城内守备情况,第54军遂于12日调整部署。8月13日,美军第14航空队出动18架战机对城中心大堡垒群俯冲投弹,日军守备队队长第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及其手下32名官兵被炸死,日军腾越(腾冲)守备队指挥层整体倾灭。中国远征军各部纷纷突入城中,转入城内巷战。8月14日,第20集团军命令各部队于15日4时发动总攻。腾冲市城内街巷稠密,房屋相连,日军利用民房设防筑堡,拼死顽抗。突击队伤亡极大,进展甚缓。
8月30日下午,攻城部队发动大规模攻击,日军仅剩的城墙东南角阵地被攻占。代理守备队长太田通知残部销毁重要文件和主要兵器。9月1日以后,日军守备队乘此集中残兵350名,固守东门南100米至西北角南100米线以北城内不足一半的地区,重点置于城中正面。9月5日拂晓,中国远征军在炮、空火力支援下,再次攻击日军阵地。至激战至9日,日军残部被压缩至城东北角联队部周围。至9月11日,日军守备队仅存70人。9月12日,太田向师团长发出诀别电,烧掉密码,破坏了无线电机。9月13日,太田将联队军旗焚毁后,率残存兵力从东北角进行最后突围,包括太田在内的大部人员被击毙。至此,腾冲战斗结束。经40多天的拼搏,终于在9月14日上午10时光复腾冲市县城。
战役结果
腾冲战役中中国在首轮渡河攻击的部队为7.2万名,反攻腾冲投入总兵力为46294名。日军滇西战场投入总兵力为11000名,腾冲城内守备队共有兵力2025人。腾冲战役历时127天,所历大小战役40余次,中国守军成功收复腾冲县城,使得腾冲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县城。据国民政府国防部史政局及战史会档案显示,该战中国守军俘获日军军官4人,士兵60余名,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及藏重大佐联队长以下军官100余名,士兵6000余名。缴获日军野山炮7门,步兵炮6门,迫击炮10门,重机枪19挺,轻机枪47挺,步骑枪千余支,汽车十余辆,有、无线电机25部。中国远征军军官伤亡134名,士兵17275名。
腾冲战役的胜利,创造了中国抗日战争中首个中国军队全歼日军的战例,粉碎了日本妄图长期占领滇西,威胁中国抗战大后方的企图,奠定了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基础。此后,中国远征军接连取得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最终进入缅甸与中国驻印军会师,重新打通滇缅公路,加速了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的溃败。
战争评价
1944年10月17日,云南日报评:“腾冲市一仗,打得真痛快。这是百分之百的歼灭,我军愈战愈强,这是值得夸耀的......我军攻略了一个重要城市,将敌全部歼灭,这次是首创纪录。”
美国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将军(George Catlett Marshall)曾在一次报告中说,腾(冲)龙(陵)之役是中国有价值的一役。
中共腾冲市委宣传部编著《腾冲史话》中评价腾冲战役:牺牲之大、损失之惨,为腾冲旷古未有,真是焦土抗战。
兵力与战斗序列
中国军队
中国远征军班底为:司令长官卫立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参谋长萧毅肃,辖宋希濂11集团军所部第71军、第6军、第2军及霍揆彰20集团军所部第53军、第54军等16万人及相关的工兵、炮兵、通讯兵、运输兵和野战医院等支援部队4万多人。其中以第20集团军为攻击军,攻取腾冲市;以第11集团军为防守军,主力沿江固守,以4个加强团的少量兵力渡江攻击,策应第20集团军的作战。此外,远征军渡江反攻以来,美国军队第14航空队及第10航空队对第20集团军地面部队直接协助攻击35日次、空投补给41日次。
日方军队
后世纪念
腾冲国殇墓园
腾冲光复后,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倡议兴建陵园。这座陵园,始建于1944年冬,落成于1945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周年纪念日。全园占地80多亩,紧邻县城西南来凤山北麓,其地形如一口巨钟,寓意“警钟长鸣”。此园以小团坡为起点,在其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建有“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腾冲战区抗日烈士墓”“忠烈祠”及墓园大门等。墓园内有李根生借楚辞《国殇》之精神题词的“国殇墓园”(匾额)及“民族英雄”两额。有蒋中正题“碧血千秋”“河岳英灵”两额,于右任题“忠烈祠”一额。另外,还有何应钦卫立煌霍揆彰阙汉骞、周福臣、顾葆裕等将领的题联以及腾冲市抗战战史文迹等。1994年,经中宣部批准在此成立“滇西抗战纪念馆”,1996年,国务院公布此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忠烈祠后的小团坡顶上矗立的是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纪念塔。烈士们的墓碑以塔为中心,成辐射状沿山坡按原有的战斗序列排列。纪念塔的外形像一把出鞘的长剑,塔正面有李根源题书的“民族英雄”四个大写,其余三面镌刻的是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撰写的《第二十集团军腾冲会战概要》,塔身上方有霍揆彰题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字样。
滇西抗战纪念馆
滇西抗战纪念馆位于腾冲国殇墓园东侧,馆舍建筑采取框架结构,成“V”字形,寓为胜利之意。展馆分地下一层、地上两层,馆内收藏抗战实物10万余件。在纪念馆西侧建有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全长133米,镌刻着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姓名;在纪念馆东侧建设了警钟广场。该馆于2013年8月15日落成并对外免费开放。滇西抗战纪念馆是集展览、收藏、研究、瞻仰、宣传教育等多重功能的抗战专题纪念馆,与原腾冲国殇墓园融为一体,全面的再现了滇西抗战历史。
参考资料
国殇墓园简介.滇西抗战纪念馆.2024-02-28
国殇墓园-大门.滇西抗战纪念馆.2024-02-28
陵园.滇西抗战纪念馆.2024-02-28
目录
概述
战役背景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
腾冲的战略位置
中国军民的抗争
战役部署
战前准备
中国方面
日军方面
作战方针
中国方面
日军方面
战役过程
强渡怒江
清扫外围据点
突破众据点
攻克来凤山
围攻腾冲城
战役结果
战争评价
兵力与战斗序列
中国军队
日方军队
后世纪念
腾冲国殇墓园
滇西抗战纪念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