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教-5是
航空工业成飞在
歼-5甲的基础上试制和生产的一种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是空军航校的
高教机。该机型研制工作始于1964年初,于1966年5月进行了首次试飞,1966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定型投产,至1983年底共生产974架,是中国第一型批量生产和装备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教练机,除装备空军、海军之外,还援助或出口到
第三世界国家。
歼教-5机长11.5米,翼长9.6米,机高3.8米,最大平飞速度(高度4000米)1050千米/小时。其操纵系统为教员和学员都可以操纵,但教员可控制学员的操纵,动力装置为一台涡喷5丁不带加力的
涡轮喷气发动机,额定
推力2400千克力,最大推力2700千克力。该机装一门23-1
航空机炮,备弹40发。翼下
外挂梁上可挂两枚250
千克的炸弹。
歼教-5型飞机早期用于
作战部队战斗机飞行员高级训练使用,后期主要用于飞行学校培养新飞行员,此外,还曾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专用飞机,为中国空军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喷气式教练机是与
米格-15战斗机飞机一同引进的乌雅克-17型教练机,该机使用不长时间后就被由米格-15飞机改成的乌米格-15飞机所取代。此后,中国空军又引进了乌米格-15比斯飞机。无论是乌米格-15飞机还是乌米格-15比斯飞机,经长期使用之后,消耗都较大,原装的РД-45发动机也逐渐到使用寿命。空军曾将部分米格-15比斯飞机换装苏制ВК-1А或国产涡喷-5乙发动机,并改装成双座教练机。
在
歼-5飞机大批装备部队之后,空军急需更多的喷气式教练机,于是中国决定在
歼-5甲基础上改型设计歼教-5全天候双座喷气教练机,由132厂(现
航空工业成飞)负责。而在
苏联,
米格-17战斗机、
米格-19战斗机没有教练型,飞行员要在
米格-15战斗机的教练型上训练。
研制历程
在中国空军实施米格-15单座改双座的同时,国内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也开始考虑为空军研制一种与乌米格-15类似的专用喷气教练机,这就是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种
军用飞机歼教-1。该机的主要研制目的是为满足当时装备的米格-15、米格-17以及
歼-5的飞行员培训和部分训练,并逐步取代引进的
乌米格-15教练机。
歼教-1实现首飞后的3个多月,先后完成了3000米以下的大部分试飞科目,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装备喷发-1A
发动机的
歼教-1在试飞中的高空最大速度达到了780千米/小时,低空、低速性、操纵性和安全性较当时空军装备的乌
米格-15战斗机要好。不过,由于空军训练体制的变化(由三级训练改为了两级训练),歼教-1部分设备还存在一些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发动机质量不稳定以及寿命较短),加之空军已装备了大量的
乌米格-15教练机以及“单改双”计划的实施,对歼教-1这种基础喷气式教练机的需求压力已大为减轻,最终歼教-1没能继续研制完善并投入批量生产。
研制经过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空军的战斗教练机主要是引进的乌米格-15和由米格-15单座战斗机改装的双座教练型。但由于飞行性能和使用寿命等原因,这两种机型已很难继续满足60年代后中国海、空军国产
歼-5、
歼-6的训练要求。
屠基达提出了以
歼-5甲为基础,改型设计歼击教练机。他提出改用
伊尔-28轰炸机的
发动机和减少
航空机炮来增加储油空间,将大量闲置起来的
工艺装备用在教练机上。这一建议得到时任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部部长孙志远肯定。于是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在歼-5甲单座战斗机的基础上改型设计一种类似于乌米格-15的双座教练型,即歼教-5。该机一方面作为中国海、空军的基础喷气教练机,取代进口的乌
米格-15战斗机,同时也是训练性能更好的
歼-6飞行员的最主要机种,满足了早期中国海、空军歼-6战斗机的训练和作战要求。
在
歼-5甲基础上研制新型教练机的工作始于1964年初,空军提出改型的战术技术要求,1965年初第三机械工业部(简称:三机部)正式下达歼教-5的研制任务。1965年1月28日,三机部和空军批准了132厂上报的改型设计总方案。1965年上半年完成了全部改型设计,下半年完成了操纵、电气、燃油、
航空机炮供排弹和弹射座椅等5项地面模拟试验。1966年3至4月,试制的歼教-5飞机01架在132厂进行静力试验,加载到设计载荷的104%时机体破坏。1966年5月8日,02架飞机出厂并在132厂试飞站由程荣生首飞,到1967年第三季度共完成75架次、51小时21分钟的试飞。
歼-5系列中产量最大的为教练型歼教-5,在全面掌握歼-5制造技术后,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始承担更先进的
歼-6的研制任务,落后一些的歼-5便不再大量生产,转而改进设计,研制出歼教-5教练机。
自1966年12月国家批准歼教-5定型投产,1967年11月30日,第一架歼教-5交付部队使用,到1984年底共生产1087架,除装备空军、海军之外,还援助或出口到其他第三世界国家。
技术特点
气动总体
歼教-5的主要系统与
歼-5甲相同,操纵系统改为教员和学员都可以操纵,但教员可控制学员的操纵。在由单座舱改为双座舱时,对舱盖的外形和结构、弹射座椅、双操纵系统以及
发动机的操纵系统等的设计,借鉴了乌米格-15飞机的设计,甚至成品,因此节省了大量的研制时间。歼教-5的前风挡加高,座舱盖尺寸加大,前座舱盖为向右折返式,后座舱盖为前后滑动式。由于歼教-5是在歼-5甲基础上设计的,所以保留了歼-5甲的头部唇边,但尺寸缩小了。进气道中央隔板上的球形中罩也取消了。但机尾罩加长21毫米。
机载设备
歼教-5的教员和学员都有操纵装置,但教员可超越学员接管操纵。机上液压系统分为主液压系统和助力操纵系统。翼下带两个
副油箱,容量为2×400升。主要机载设备包括由WL-5双控制自动
无线电罗盘,XS-5A
无线电指向标机,WG-2A
无线电高度表等组成的盲目着陆设备,可实现全天候盲目着陆。机上还装有CT-1超短波电台和一部JT-4A机内通话器。其它设备与
歼-5甲基本相同。
机载武器
歼教-5飞机机内装有一门23-1型23毫米
航空机炮,备弹40发,比歼-5甲少了两门机炮和260发炮弹。翼下可挂两枚250
千克的炸弹。在歼教-5研制中,首次实现航炮
弹壳机内收集。
动力航电
歼教-5的
发动机更换为涡喷5丁型发动机,最大状态
推力为2700千克力。
歼教-5飞机装有由WL-5双控制的自动
无线电罗盘、XS-5A
无线电指向标机和WG-2A
无线电高度表等组成的1套盲目着陆(盲降①)设备,可以实现全天候盲目着陆。机上还装有CT-1超短波电台和1部JT-4A机内通话器,其他仪表与
歼-5甲基本相同。歼教-5飞机装备罗盘、
无线电信标和高度计,而且在全昼-夜天气状况能够仪表降落。飞机也可以用于其它用途,如监视、炮兵观测和侦察。
性能数据
歼教-5歼击教练机参考数据:
服役动态
表演用机
歼教-5曾经是解放军空军"八一”表演队选用机。
1966年12月24日
中航集团工业部正式召开了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简称:航定委),
航空工业成飞的
屠基达做了歼教-5飞机的改型汇报。1966年12月27日在北京南苑机场,上千人参观了飞机,观看了飞行表演,除空军、海军及工业部门的领导外,总参
彭绍辉副总长、总政傅钟副主任、国防科委唐延杰副主任等领导都去了。1966年12月28日举行歼教-5定型签字仪式,
航空工业成飞的屠基达代表工厂签了字。航定委给工厂发了贺信。
在
歼-5甲试制和小批生产中钻空子研制出来的歼教-5飞机,在生产工艺定型也走了一些曲折的路。最终歼教-5教练机在1978年获得了
全国科学大会奖,前后还几次国飞行表演。1979年歼教-5被选为表演用机,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飞行表演队。
歼教-5飞机研制一共只花了国家195万元的试制费,达到了改型设计预期的节省目的。歼教-5造价低廉,为空军的训练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装备部队后,歼教-5飞机的
总产值已超过5亿元,可建4个半成都飞机制造厂。
出口国外
歼教-5飞机以FT-5教练机的外贸名称,出口到
巴基斯坦、
阿尔巴尼亚、
斯里兰卡等国家。
总体评价
歼教-5飞机是在成功
测绘学仿制
歼-5甲飞机的基础上,中国第一架自行改型设计和制造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教练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直到21世纪初,歼教5飞机一直是航校和
作战部队最主要的教练机,培养了第一代航空人才队伍。其次,作为自行改型研制的中国第一代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歼教-5飞机提供的性能参数也为其后机型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