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5战斗机(俄文:Микоян МиГ-15,英文:Mikoyan MiG-15,北约代号:Faggot,译文:柴捆),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苏联
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第一代
喷气式战斗机。米格-15战斗机的动力装置为一台BK-1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2700
千克。装备有三门
航空机炮,一门H-37型37毫米机炮,两门HC-23KM型23毫米机炮,可带弹200发。 它的
最大平飞速度1076千米/小时(海平面),实用升限15500米,爬升率3000米/分。最大航程1782千米(10000米高空),继航时间3小时。缺点是飞机不装备雷达,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米格-15战斗机是一种高亚音速
喷气式战斗机,1946年开始设计,1947年6月首次试飞,由于第一架原型机制作粗糙,第一次着陆就机毁人亡。第二架原型机重新设计,12月首次试飞成功。1948年6月投入生产,并成为
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斗机。
米格-15战斗机的各类型总共生产了18000多架,被广泛装备于包括前苏联、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中国、保加利亚、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在内的38个国家。它是前苏联制造的数量最多的喷气式战斗机之一。
历史沿革
研制背景
在1938年,苏联飞机设计师
米哈伊尔·古列维奇在波利卡尔波夫的设计局工作时,遇到了同为飞机设计师的阿尔乔姆·米高扬。
1939年,
约瑟夫·斯大林任命米高扬来领导一家新的试验性飞机设计局,米高扬同意了,但要求调格列维奇来做他的助手。在米高扬的坚持下,新的飞机设计局以两人的名字,命名为
米格战斗机,这就是米格设计局的由来。
在1939年的那个时候,米格设计局推出了他们的首款作品,也就是所谓的
米格-1战斗机。然而,米格-1还有后来改良过的米格-3,尽管它们确实拥有很出色的高空高速表现,但却也因为飞行
稳定度不足、地面高度下的性能非常糟糕以及存在很多设计上的缺陷而受到批评。如此一来,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段时期里面,相较于
苏联国内的其他像是拉沃契金和雅克夫列夫等设计局来说,米格设计局的声望自然就显得有些逊色了。
米格-15战斗机是苏联
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一种高亚音速喷气战斗机。该型1946年开始设计时,受到苏军缴获的
纳粹德国Ta183(代号:乌鸦)型喷气式飞机的影响很深,但总体设计还是苏联设计师完成。
在二战期间,
德国就已经开始在喷气式战机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只不过在战败之后,这些技术成果和很多专家都被苏联和美国瓜分。特别是苏联,在设计本国第一款
喷气式战斗机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并使用了德国技术成果。在战机最关键的
发动机部分,
米高扬设计局就直接参照
德国空军He.162战斗机的发动机版本,仿制出BMW-003涡轮喷气发动机。
研制过程
1947年6月2日,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试飞成功。它与当时的美国喷气式战斗机相比,有多方面的优势。它穿透力强,可打穿当时飞机上使用的所有装甲。苏联的克利莫夫发动机中心很快仿制出推力更大的"尼恩Nene"发动机,定名为RD-45型发动机,为米格-15战斗机的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1948年底,米格-15战斗机开始大量装备
苏联空军,最初集中部署在莫斯科周围,并迅速成为
苏联红军的主力
歼击机,主要用来对付
美国军队的轰炸机。
米格-15战斗机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第一代战斗机中的优秀机型。
苏联专家吸收了
德国技术,完善了后掠翼设计,并应用于米格-15战斗机。它采用了半硬壳结构,为全金属(铝合金)机身,机翼为后掠中
单翼,尾翼很大,带后掠角向后倾斜,水平尾翼高高装在垂尾上,成为米格-15战斗机的显著标志。
MiG-15原型机初期发展并不顺利,但受限于发动机技术始终无法试飞,直至
英国工党政府同意出售英国制的两款离心式喷射发动机之后,始有突破。1947年6月首次试飞。由于第一架原型机制作粗糙,第一次着陆就机毁人亡。第二架原型机重新设计,1947年12月首次试飞成功。1948年6月投入生产,并成为
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机。早期生产批次采用英国的尼恩发动机,中后期则改用自制仿尼恩的RD-45发动机。
米格-15战斗机于1948年6月投入生产,成为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早期批产型采用英国罗.罗公司的RD-45型"Nene"喷气发动机,中后期批次则采用
苏联仿制改进的克里莫夫VK-1型发动机。
实战应用
苏军实战
1950年11月8日是苏联空军在朝鲜战场上首次亮相,苏联飞行员谢戈列夫驾驶米格-15
喷气式战斗机,在安东地区击落
美国军队F-51野马侦察机一架,由于双方在速度上存在悬殊差距,谢戈列夫回忆说“这次战斗轻松得像猎火鸡一样”。9日,苏联空军又在同一地区击落美军
F-80战斗机和F-47雷电战斗机各一架。10日,两架米格-15在安东对岸的
新义州特别行政区上空以奇袭方式击落号称“空中堡垒”的美军
B-29轰炸机一架,吓得美军一度停止在
鸭绿江沿线的战斗飞行。
在1951年4月12日的星期四,一场苏美两国空军之间的激战上演。美军派出了由72架B-29轰炸机组成的队伍,他们将对安东鸭绿江铁桥以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战略性的轰炸任务。除此之外,
美国军队还派遣了32架F-80流星战斗机来护航这次行动。面对这一情况,苏联空军做出了紧急回应,派遣了三个飞行团共60架飞机加入战斗。在这次战斗中,
苏联使用的米格-15战机被证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是世界上首款配备有37毫米
航空机炮的战斗机,拥有高速度和强大的穿透力,足以击穿
B-29轰炸机坚固的装甲。而苏联飞行员则充分利用米格-15战斗机卓越的爬升和俯冲性能,犹如一阵阵狂风般从侧边和后方对B-29发起猛烈的攻击。这场战斗无疑成为了一场展示苏联空军实力的舞台。空战持续了40分钟,苏军击落16架B-29轰炸机和10多架
F-80战斗机,而自己毫无损失
在1951年7月11日这一天,佩佩利亚耶夫驾驶米格-15战斗机在近距交火的情况下成功击落了一架F-86战斗机,并且飞行员被
中国人民志愿军捕获。通过对这名美国飞行员的审问,他们获取了一些关于F-86战斗机的重要弱点,例如它有着较低的爬升率,同时当飞机高度超过一万米时,它的引擎推力和操控性能也会显著下降等关键信息。这些情报对于苏军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制定新的战术策略来对抗F-86战斗机。凭借这些新战术,苏军得以有效地抑制住F-86战斗机的优势,并最终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在1951年10月6日那天,佩佩利亚耶夫上校带领一支由10架米格-15战斗机组成的飞行编队与美国第4战斗机联队的16架F-86战斗机展开了一场空中激战。此次战斗发生在一个海拔高达8000米的地方,佩佩利亚耶夫首先确保自己的队伍井然有序,然后亲自率领队伍朝着敌人发起进攻。在这场战斗中,佩佩利亚耶夫非常精准地瞄准了最前方的一架F-86战斗机,并在其距离约550米的时候开枪射击。佩佩利亚耶夫成功地击中了敌机的座舱稍后的位置,导致敌机驾驶员——
美国空军上尉加瑞特身受重伤。
大部分参与
朝鲜战争的
苏联飞行员在此之前都已经参加过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之中有很多人都获得了“苏联英雄”的荣誉并且是一名出色的“王牌”飞行员。虽然航空师长阔日杜布并没有亲自参与到空战当中,但他所领导的部队依然成功击落了258架美国飞机,表现出色。在1951年的10月份,一名叫做克拉马连科的
少校在顺川大桥上方的天空中遭遇了三架美国飞机的围攻。在这种危机情况下,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与勇敢,连续执行了数十个螺旋翻滚和极端超重跟斗的逃脱动作。最终,他成功摆脱了敌机的围攻,并且把握住了机会反击,成功将其中一架敌机(由一名美军
上校驾驶)击落并炸成碎片。在整个
朝鲜战争期间,他创下了个人击落23架美国飞机的记录,成为了那个时期表现最为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之一。
据战后统计,朝鲜战争中
苏联飞行员共击落美机1097架,苏军损失飞机345架,200多名飞行员在战斗中阵亡。
中国实战
1朝鲜战争空战中,中国空军驾驶米格-15战斗机击落美机330架,击伤美机95架;同时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共被敌机击落231架,牺牲飞行人员116名,其中有正副团长8名,空勤主任3名,正副大队长9名,正副中队长14名,其他空勤人员82名。
中美空军首次空战。
1951年1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
抗美援朝战争战争中与
美国空军的第一次空战。当日上午,美国空军出动F-84型战斗轰炸机20架,沿朝鲜平壤至新安州一线对铁路进行轰炸,阻滞中国后勤供应。中国志愿军空军第4师师长方子翼令第10团28大队大队长李汉率6架米格-15型歼击机起飞迎击。
李汉等驾机接近安州时,发现美F-84型战斗轰炸机正在1000米高度上对清川江桥进行俯冲轰炸。李汉遂率队向美机发起攻击。此时,一批美机从志愿军空军编队上方对头冲过,另一批于右前方向南飞去。李汉迂回到4架美机左后侧400米处,瞄准
长机开炮,将其击伤。3号机李宪刚、4号机张洪清向其他美机开炮,未能命中。6号机赵志财被美机击伤,跳伞时因高度过低而牺牲。此战,志愿军空军与
美国空军第一次空战,击伤美机1架。中方被击落一架,牺牲飞行员一名。
中国首次击落美国飞机
1951年1月29日,美国空军16架
F-84战斗机,在新安州地区上空活动,企图袭击清川江大桥。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4师第10团大队长李汉率2个中队共8架米格-15战斗机起飞迎战。在地面指挥所的指挥引导下,他们利用阳光,隐蔽迅速地迂回至美机后方,抢占高度和有利位置。乘美机尚未发现时,李汉令第2中队掩护,率第1中队进行攻击。
李汉咬住美机1架,逼近至400米开炮,当即将其击落。在追击中,他又击伤美机1架。此战,中国空军首开击落美机的纪录,自己无伤亡。
大规模空战
1951年9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安州地区与
美国空军进行了激烈空战。当天下午,美国空军出动了112架飞机,袭击了
朝鲜的铁路。志愿军空军第4师32架飞机迅速起飞迎击。副团长
李文模率领16架米格-15型歼击机,在
苏联空军的配合下,直飞安州。 在安州上空,李文模编队遭遇了20余架美机。李永泰率领的1大队立即攻击左下方的8架
美国军队F-84型战斗轰炸机,但因射击角度不当未获战果。随后,8架美军F-86型战斗机从左右后方偷袭,李永泰左转上升占位准备反击时被美机击中,
僚机权太万随即将美机驱逐。李永泰迂回到美军2号机尾后实施攻击,因
航空机炮已被打坏,攻击未成,左转弯退出后,遭4架美军F-86型战斗机围攻。李永泰沉着应付,上升高度至12300米摆脱美机,驾驶中弹30余发、受伤56处的飞机安全返回基地。另一位飞行员
刘涌新在掩护李永泰、权太万的过程中,击落了1架
美国军队F-86型战斗机,后飞机被美机击中,因跳伞高度过低而牺牲。此战是志愿军空军首次参加100余架飞机的大规模空战,也是首次击落
美国空军F-86战斗机型战斗机的记录。
清川江桥空战
1951年10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与美国空军在朝鲜清川江桥上空的空战。当日9时42分~10时9分,132架美机活动于朝鲜新安州、
顺川市、永柔等地区上空,其中一批
F-80战斗机轰炸扫射清川江桥。10时11分,志愿军空军第4师第10团团长阮济舟率领20架米格-15型
歼击机,在
苏联空军98架歼击机协同下,前往清川江桥上空打击
美国军队战斗轰炸机。在清川江桥东南上空,该团1大队发现20余架美军F-80型战斗轰炸机。激战中,副大队长
李宪刚击落美机1架;中队长
褚福田在吴奇掩护下击落美机1架;中队长赵明在张洪清掩护下击伤美机1架;飞行员吴奇击伤美机1架。随后,该团2大队发现另1批美机。副大队长侯书军在何有珍的掩护和配合下,击落美机1架。此战,基本保持双机、四机作战,长
僚机配合密切,取得击落美军
F-80战斗机型战斗轰炸机3架、击伤2架的战果。中国空军被击落飞机1架,飞行员孙悦昆跳伞成功。
永柔空战
1951年11月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与
美国空军在朝鲜永柔地区上空的空战。当日10~11时,发现6批128架美机向朝鲜清川江、定州、博川地区进袭,其中2批50余架美机在介川、宁边方向策应。10时26分,志愿军空军第3师第7团副团长孟进率领22架米格-15型歼击机,在
苏联空军掩护下,打击活动于介川地区上空的20余架美空军
F-80战斗机、F-84型战斗轰炸机。在师指挥所引导下,该团编队飞至朔州上空,团长机孟进令2大队为攻击队,在6000米高度搜索前进;3大队为掩护队,保持高度7000米。编队进入战区后,左转弯进行搜索,因美机群向南飞离,团长机决定不予追击。3大队未听到团编队左转弯的命令,脱离团编队向南前进,于顺川上空发现10余架(实际是24架)F-84型战斗轰炸机,高度4000米。大队长机牟敦康向团长机报告后,率领大队占据高度优势,从美机群右侧上方突然展开攻击,打乱了美机队形。此时,团长机奉师指挥所命令率1、2大队返航。3大队乘美机群混乱之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英勇作战,大队长牟敦康双机与4架美机格斗,击落美机1架;副大队长赵宝桐击落美机2架。此战,共击落美机3架。
朝鲜肃川空战
1952年2月2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与
美国空军在朝鲜肃川地区上空进行的空中作战。当日10时33分,在朝鲜平壤以南
大同江一带发现8架
美国军队F-80型战斗轰炸机,高度6500米;另有28架F-86型战斗机向昌城一带进犯,其中6架经定州至宜川后,转向朔州地区活动。13时39分,志愿军空军第4师第10团出动22架米格-15型歼击机,以团“品”字形编队,高度7000~8000米,时速800千米,经铁山沿朝鲜西海岸飞往
平壤以南地区,打击美军F-80型战斗轰炸机小机群。编队至清川江上空时发现12架
F-86战斗机型战斗机北犯。
为执行打敌
歼击轰炸机小机群任务,置这群敌机于不顾,领队长机吉世堂率队下降高度向目标区继续前进。至肃川上空时,3大队大队长邹炎发现美机企图尾随攻击志愿军空军机群,随即右转率6号机周永宽追击4架F-86型飞机,至大馆洞地区时又发现6架F-86型飞机,从其右后上方追来,企图袭击志愿军空军的机群。空战中,2架美机咬住邹炎的飞机,邹炎即上升至7000米,摆脱美机,安全返航。2号机胡树和发现右前方有2架F-86型飞机向其逼近,即一面报告
长机一面右转脱离,但仍被美机击伤,后摆脱返航。
3号机
褚福田见2号机胡树和被美机攻击,遂率
僚机赵计良右转迎击,褚福田连续3次攻击,将美长机击落。4号机赵计良在长机褚福田追击美机的同时,发现右前方高度5000米有2架F-86型飞机,一面报告长机一面左转切半径,向美机射击,击落1架。6号机周永宽见2架F-86型飞机由尾后攻来,向右脱离时左机翼中弹。赵计良即左转加大油门追击美机,在600米距离上开炮,将美机击伤。此时,2大队在顺川上空发现20余架
美国军队F-86型飞机企图尾随攻击,遂急右转投入攻击。
长机郑刚与6架F-86型飞机格斗,击伤美机1架,自己被美机击中,跳伞成功。此战,击落美军
F-86战斗机型战斗机2架、击伤2架,己方被击落1架、击伤2架。
朝鲜镇南浦空战
1952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空军在朝鲜镇南浦地区上空进行的空中作战。当日10时30分,英军飞机在朝鲜平壤以南地区活动。10时45分,志愿军空军第3师技术检查主任林虎率领第9团2、3大队米格-15型歼击机8架,经铁山沿西海岸利用云层隐蔽出航,直插镇南浦地区,采取迂回战术打击敌机。编队飞至镇南浦上空,开始左转弯向北搜索敌机。带队长机林虎利用地面
高射炮射击敌机的硝烟,判断敌机位置,率领编队右转弯,利用云层发现英军FMK-5型飞机4架,立即投入攻击。英军飞机企图利用云层脱离,第9团以双机为单位紧追不舍。战斗中,3号机张守兰、4号机朱志敏各击落英机1架。5号机刘志田见敌机钻入云层欲脱离,在
僚机罗沧海掩护下,绕其后方,击落敌机1架,接着又将迎面飞来的1架敌机击伤。此战,志愿军空军第3师第9团击落英军飞机3架,击伤1架。
美获米格
朝鲜战争的空战中米格-15战斗机显示出的优良性能,使
美国军队千方百计想弄到一架完整的米格-15战斗机,以揭开它的秘密。美军先采取“空中围捕迫降”,没能得手。后来,又用俄、中、朝3种文字印了100多万张传单,声明驾驶米格-15飞机“投诚”,可得到100万美元的重奖,仍无所获。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两个月后,
朝鲜人民军的一架米格-15战斗机误入
韩国境内,美国才如获至宝,立即将米格-15战斗机运往美国,反复研究,但价值已经不大。
基本设计
气动布局
米格-15战斗机采用机头进气模式。机身上方为水泡形座舱盖,内容弹射座椅。气流在机头由进气道内的隔板分为左右两股。机翼位于机身中部靠前,后掠角35度,带4校翼刀,翼下可挂两只副油箱或炸弹。因此,米格-15战斗机是苏联第一种实用的后掠翼飞机,已初具现代喷气式飞机的雏形。机翼穿透机身,与进气道内的
隔板总计将气流分为4股。在机翼前缘放有一定量的铅,以降低机翼对扭曲刚性的需求。
动力系统
米格-15战斗机的动力装置为一台BK-1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2700千克。
武器系统
米格-15战斗机有三门机炮:一门H-37型机炮,两门HC-23KM型机炮,能携带200发炮弹。
航电系统
米格-15战斗机不装备雷达,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机载设备有
瞄准具、无线电台、无线电罗盘、高度表、信标接收机等。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1076千米/小时(海平面),实用升限15500米,爬升率3000米/分。最大航程1782千米(10000米高空),继航时间3小时。
性能数据
米格-15战斗机参考数据:
参考资料
衍生型号
米格-15比斯
米格-15战斗机最主要的一种改型是米格-15比斯(MIИГ-15BIС),它使用了BK-1型引擎来提升飞机的推力至2700
千克,因此相较于之前提升了飞行性能,同时也增加了重量,不过机身尺寸并未改变。外观上的一个明显区别在于,这款机型在翼刀部分多了一个切口,而原版的米格-15则是平整的。
米格-15比斯从1949年开始投入生产,到1950年底已经发展为
苏联空军的主战机种。此外,很多其他国家也开始仿制这款战斗机,其中包括
波兰和捷克。直到1954年停止生产为止,各种型号的米格-15总共制造的数量超过了16500架,这也使得它成为了历史上产量最大的
喷气式战斗机系列。
乌米格-15
米格-15双座教练型,又称“乌米格-15”(уMИГ-15,MiG-15UTI)。
型别概览
米格-15战斗机
I-310:米格-15原型机研制编号
米格-15:第一型量产单座战斗机
米格-15P:米格-15bis的单座全天候拦截机,为安装雷达而拆除37
航空机炮,仅保留2门23毫米口径航炮。
米格-15SP-5:米格-15UTI的双座全天候
截击机米格-15bis:改进型单座战斗机
米格-15战斗机
米格-15bisS:单座护航机
米格-15bisT:单座拖靶训练机(机上拖机枪射击用的练习靶)
米格-15UTI:双座教练机
中国米格15:中国仿制的米格-15,单座战斗机
中国米格15教练机:中国仿制的米格-15UTI,双座教练机
Lim-1A:波兰生产的米格-15侦察机,装有AFA-21摄影机
Lim-2:波兰生产的米格-15bis
Lim-2R:波兰生产的米格-15bis对地攻击侦察机,摄影机装在座舱罩内前端
Lim-2A:波兰生产的改进对地攻击侦察机
SB Lim-1:波兰生产的米格-15UTI训练机,装有RD-45引擎
SB Lim-2:波兰生产的米格-15UTI训练机,装有VK-1引擎
S-103: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米格-15bis战斗机
SB Lim-2(米格-15UTI)
参考资料
服役动态
各型米格-15战斗机曾装备的国家
阿富汗、
阿尔巴尼亚、
阿尔及利亚、
安哥拉、
亚美尼亚、
保加利亚、
柬埔寨、中国、
刚果、
古巴、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
埃及、
芬兰、
几内亚比绍、
匈牙利、
印度尼西亚、
以色列(缴获埃及米格-15战斗机)、
伊拉克、
利比亚、
马达加斯加、马里、蒙古、
摩洛哥、莫桑比克、
尼日利亚、越南(北)、
巴基斯坦、朝鲜、波兰、
罗马尼亚、索
马里、
苏联、
斯里兰卡、
苏丹、
叙利亚、
坦桑尼亚、
乌干达。米格-15战斗机的足迹遍布东欧、
亚洲、非洲、南美、
中东地区的38个国家。
中国装备
1950年10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拥有了米格-15战斗机。当时,为了协助中国的空中防御工作,苏联的巴季茨基部队在中国
华东地区驻扎,就在准备返回苏联之际,他们向中国出售了曾经使用的38架米格-15战斗机以及其他的一些
军用飞机。此后不久,位于
东北地区的另一支名为别洛夫的
苏联军队也向中国移交了122架米格-15战斗机。
1950年10月13日,苏联驻上海防空部队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混合旅移交给38架米格-15战斗机作为礼物,仅收运输费。在接下来的几年间,中国继续从苏联进口大量的米格-15系列飞机。1950年至1951年间,中国共从苏联进口了654架米格-15;1951年2月,周恩来致电
约瑟夫·斯大林,表示希望增购5架米格-15,加上原有的米格-15战斗机,组成4个
米格-15歼击机团参加
朝鲜战争。而此前苏方大力推销给中国的
米格-9战斗机性能落后,无法在朝鲜与
美国军队战斗机抗衡,数量虽然多却只能用于训练和华南东南方向防空任务,我方对此相当不满。当时美军已经在朝鲜投入了F-80、F-84、
F-86战斗机等先进的战斗机或
歼击轰炸机,其中F-86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
喷气式战斗机,其性能比米格-15基型明显高出一筹,与米格-15比斯改型相当。
约瑟夫·斯大林为此两次致歉,并立即无偿援助中国372架米格-15战斗机。
1951年至1958年间,又从
苏联进口了357架乌米格-15。而在1951年,中国收到了372架赠予的米格-15战斗机,其中有12架是乌米格-15。这些飞机于7月18日至31日期间抵达
中原地区。
1952年8月开始,中国开始购买更为先进的改良版米格-15"比斯"战斗机。到当年年底,中国已经拥有了六个由这种型号的战斗机组成的战队。然而不幸的是,随着和平协议的签署逐渐接近,这款新型战斗机的实际作用便显得有限。
1952年,中国开始进口米格-15比斯,第一批次共有348架。这批飞机于8月23日至10月17日经
满洲里市和
绥芬河口岸进入中国。第二批次的134架则是在次年也就是1953年的5月至10月到达中国。总体来看,从1952年至1955年,中国共从
苏联进口了1460架米格-15比斯飞机。到了1953年12月23日,前苏联政府与中国签订了正式文件,同意授权中国自主制造喷气式米格-15“比斯”战斗机及其引擎。然而,后来这个计划又被更改为中国接受制造
米格-17战斗机的技术转让。
1959年后,一部分的米格-15比斯被改造成了双座位教练机,到了1986年,最后一架米格-15比斯退役。
总体评价
1950年11月至1952年1月,
苏联红军击落的美机与自己损失飞机的比例为7.9∶1;1952年为2.2∶1;1953年为1.9∶1。在美苏喷气战斗机的较量中,米格-15战斗机一直占上风。(
苏联国家档案资料记载)
米格-15战斗机在第一代喷气战斗机中性能优异,它的飞行速度、火力、机动性远远优于美国的F-80和F-84,只有
美国军队的
F-86战斗机性能相当。在
朝鲜战争2年8个月的作战中,米格-15战斗机的战绩是击落美国战机330架,击伤美国战机160架。志愿军借此有力地打击了
美国空军,对改善志愿军后方运输状况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奠定了我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胜局。(人民网 评)
参考资料
米格15.南昌航空大学航模博览厅.2023-11-12
空中武器. 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20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