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本书作为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的系统研究成果,以系列论述和实证分析相交叉的形式。概述了人口经济学的形成过程和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说明该学科研究的对象和特点以及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研究方法;系统介绍了生育率和死亡率的经济理论,并对其转变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人口的数量、质量、迁移、投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论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中国人口经济和世界人口经济等人口经济问题。就方法论而言,在论述人口经济学上采用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短期到长期,从静态到动态,从统计的实证分析到计量的经济分析等综合方法。
全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力求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在新兴的边缘学科——人口
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供人口经济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学生和实际工作者学习参考。
李仲生,男,1951年7月生于
北京市。日本千叶大学经济学博士,
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早年在
内蒙古自治区牧区插队。1986年赴
日本自费留学,1992年毕业于日本城西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
学士。同年考入日本城西大学经济学研究科,1995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年4月就读于日本千叶大学,2000年3月获
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兼任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特约研究员、日该国际亚洲文化学会亚洲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研究,出版专著《人口经济学》等4部,合著1部,代表性
日语专著《中国的人口变动──从人口经济学角度分析》在2002年荣获首届
日本“
华人学术奖”。日本人口学会高度评价了这部学术专著,国内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共中央统战部等数十家媒体和部门报道他的研究成果。日本著名人口学家佐佐木阳一郎指出:“这部专著以推行世界上最强有效的人口控制政策的中国人口问题为题,意义深远,内容丰富,具有独创性,正因为如此,他荣获千叶大学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第一号
经济学博士的荣誉。”回国后主持教育部留学基金项目《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该研究成果2004年在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人民日报、《
前线》杂志以及
欧美同学会通讯等都为此作了书评。在人民日报理论版、《
求实》、《
经济与管理研究》、《
中国统计》、《
中国人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人口与经济》、日本《亚洲文化研究》以及日本《东瀛求索》等中外核心刊物和一般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人口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变化》等近80篇,代表性论文《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因素》获国际优秀论文奖,总研究成果达220多万字。在
日本留学14年期间,曾参加过30多次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和日本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多次提交论文发表演讲。其留学经历及拼搏精神自大型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之我的太阳》在全国播出后,在国内引起轰动,感动和震撼了亿万观众,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中国新闻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日本
富士电视台和美国侨报等数百家中外媒体进行了报道。传记著作《没有播出的故事──半生博士梦》作为畅销书在中国、
香港电台地区、
美国以及
加拿大等国发行,有较大的社会影响。自2000年回国以来在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十余所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部门进行30多次专题演讲,还在各种不同场合同数千名听众、观众、读者谈话或进行短暂的交流,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平民明星”。媒介认为“李仲生精神”已在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心中被认同,深深感动了年轻的一代。用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
陈汉元先生话说:“
李仲生这种精神,值得中华民族、
日本民族以及全世界所有的民族思考”。2001年成为北京青年报跟踪报道过的年度新闻人物,2002年被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推荐为“中国人生科学”讲演团副团长。其奋斗精神和学术研究还受到国外关注,2005年5月,
诺贝尔奖获得者
罗伯特·福格尔教授在北京饭店他的住所接见了李仲生,并表示把李仲生的奋斗精神和科研成果介绍给
芝加哥大学和他的学生们。日本人口学会和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也报道了其研究成果。传略和学术贡献被《
世界名人录》、《
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国情报告成功人士风采卷》、《伟大的复兴 中国优秀经济学家篇》(全国共88名优秀经济学家,人民画报社,2003年)以及《中华骄子》等三十余部辞书收集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