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图( 1583-1645)字研文,一字
王子猷,号斋,大行高氏九世三股一,字子、研文,号硁斋,配宋氏,赠一品夫人,生子一。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进士。历任
中书舍人、
陕西省监察御史、
兵部尚书、
户部尚书、
礼部尚书兼
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兼
文渊阁大学士,并加封为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给予四世封,荫其孙高为中书舍人。
胶州市史上文职最高者。
简介
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高宏图考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当时朝廷内爆发了
李康妃谋害熹宗案,出现派系斗争。高弘图主张稳妥平和处置,被指为包庇而夺俸两年。
后来,高宏图任陕西监察御史,严厉处置西安秦王府太监张清欺压百姓案,他不听从说情,奏请斩杀张清,但被权臣包庇下来,气愤之下,他称病隐退。
人物生平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春,
魏忠贤如高宏图复官。高入都会,不依附魏,仍坚持自己的宽刑狱等主张,终惹怒魏,高被削籍。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魏忠贤自杀,高复原职,继续同魏党士较量,获胜立功,任太仆寺少卿。后任右部
御史,升左
都御史,改任工部右侍郎。宦官
张彝宪企图联络高为私党,被高弘图婉言相拒,有时称病缺席侍郎议事,建背圣旨,又称削职,闲居长达10年。
清代攻至
胶州市,高宏图变卖家产筹资招义兵抗衡,协助
知州郭文祥登城坚守,不计昼夜,力保城池不丢。崇祯获悉,次年召高任南京
兵部侍郎,继升
户部尚书。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
李自成攻破北京,
弘光帝朱由在南京被拥立为皇帝,高任
礼部尚书兼
东阁大学士。
当时宦官当政,腐败横行,高宏图焦虑万分,上疏言是,力主兴利除弊,但没被采纳。高宏图心灰意懒,上疏乞休,不得批准反得加封,还给予四世封诰,荫其孙为
中书舍人。高力辞不受,4次上疏乞休。
马士英、
阮大铖从中赞可,准奏。他又拒福王的馈赠。
南明形势紧急,高宏图渡钱塘江,计划约被逐大臣
刘宗周为外援,在江浙一带据守。后南京陷落,南明终结。高宏图于
会稽郡绝食而亡。墓葬王台镇田家窑阁老山。
高宏图有著有《太古堂集》、《奏疏》、《易经著解》、《史记论事》、《纲目别见》、《论史》、《
老子解》、《高宏图杂著》、《高宏图尺》、《血衣记》等。高宏图墓在
王台镇田家窑阁老山。《
明史稿》、《明史》、《
国榷》、《
山东通志》均有传。等著作传世,其书法作品也流传至今。
万历四十八年(1620),他因上疏开脱
左光斗、
杨涟等人罪名,触怒
朱由校,被夺俸两年。不久又针对当时局势,上疏陈述“时政八患”,并请求朝廷起用
邹元标、
赵南星等人。明天启初年,高宏图升任
陕西省监察御史,依法将欺压百姓的王府太监张清收捕下狱。
天启六年(1626),
魏忠贤欲将高宏图收入
势力范围,而他决不趋炎附势。魏忠贤矫旨逮捕
都御史周宗建和
吏部主事周顺昌,他立即上疏,洞指其奸,从而触怒了魏忠贤,被削籍归里。
崇祯元年(1628),魏忠贤畏罪自缢,高宏图官复原职。崇祯三年(1630),高宏图为太仆寺卿,迁左副都御史。崇祯五年(1632),高宏图被擢升为
工部侍郎,当时太监
张彝宪奉旨督察部事,高宏图忠坚持不与太监共事,七次上疏乞休,终因旨,再被削籍归里。高宏图回到家乡后,杜门不出,潜心著述。他的“别业”在池子崖村(今属南关街道办事处),亭台池,花木扶疏,藤荫草缘,百禽汇集,可谓意境清幽之地。在家乡期间,高宏图还买下赵任在
崂山区筑的别墅,改称太古堂,在此完成了他的诗文集《太古堂集》。
崇祯十五年,清兵南下攻
胶州市,高宏图闻警后,与在籍参将谈震采等人,协助
知州郭文祥昼夜巡城坚守。崇祯帝得知后,于第二年(1643),召高宏图为南京
兵部侍郎,不久又升迁为
户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
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缢。是时,阉党余孽
马士英等人,在南京拥立平庸无志的
弘光帝朱由崧为皇帝。马士英等慑于高宏图系三朝重臣,众望所归,改宏图为
礼部尚书兼
东阁大学士。
南明建立之初,高宏图力挽狂澜,上疏“新政”八事:勤圣学,睦亲藩,议祀庙,收人心,禁奸小人借端妄言等,涉及内政、外交诸多方面,但遗憾的是,阉党马士英,
阮大铖等结为死党,与高宏图的政见形同水火,竭力排斥,“新政八事”未能付诸实施。马士英、阮大把持朝政,专权误国,上下离心,高宏图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听幕僚史学家
谈迁的建议,不作误国之臣,几次上疏乞休。
高宏图致仕后仍心系社稷,不顾年老体弱,渡过
钱塘江,欲约逐臣
刘宗周为外援,闻听南京被
清代攻破,
南明已亡,只好作罢。满清
爱新觉罗·多尼爱新觉罗·多铎,慕宏图名望,写书以钱币召降,皆被高宏图拒绝。高宏图国亡无家,最后流寓会稽野寺中,九日不食,于
顺治二年(1645)绝食殉国,享年62岁。寡媳及孤孙高璪,扶柩归葬故里。
万斯同《
明史稿》认为,高宏图曾向皇帝推荐
赵南星,后来赵南星却弹劾高弘图去职,故高宏图不能无怨望,复起弹劾赵南星,今考高宏图《奏疏》,全无弹劾赵南星之事。万斯同作为
历史学名家,不是听信误传,就是以量窄之心去推测一代名臣。此事有关忠臣名节,不得不在此一提
明末清初史学家
谈迁,《
国榷》作者原为
大学士高宏图幕僚﹐为高宏图和张慎言所器重﹐荐为
中书舍人﹑
礼部司务﹐参与
修史。
1644年农历三月,
李自成攻占北京,
崇祯在
煤山遗址上吊自杀。这年农历五月,南京
兵部尚书史可法与吏部尚书高宏图商议,在南京另立皇帝以恢复大明社稷,并认为非贤主不足挽狂澜。然而,
凤阳县总督马士英贪占拥立之功,率军拥福王世子朱由崧来到南京。这朱由崧吃喝嫖赌样样在行,就是无治国之才。史可法和高弘图措手不及,群臣怆促间只好拥戴朱由崧为
南明皇帝,建都南京,年号宏光。宏光皇帝以高弘图为元老,授
礼部尚书兼
东阁大学士,一时朝廷大议多出高宏图之手。但是,马士英以拥载功任
大学士大臣,交结左右擅权纳贿,百官争走其门。当时朝中敢与马士英抗衡的只有史、高两人。
史可法手握兵权,马士英便唆使
弘光皇帝派其赴江北巡视四镇,剩下高宏图虽在权力中枢,却孤掌难鸣,所提建议不得落实。南明王朝建立两个多月,
弘光帝荒淫无度,不理朝政,
马士英排挤忠良,朝廷内外人心涣散,满清虎视南下,南明弘光朝廷朝不保夕。高宏图目睹社稷危状,在多次力谏无效情况下,只好愤而辞职。
且说高宏图上疏辞职,鉴于他是三朝元老,弘光皇帝没有批准,只好请假在家养病。这年农历五月的一天,弘光又派太监请高宏图入朝议事,高宏图再次向皇帝引疾乞休。
弘光皇帝说:“国事刚刚有个眉目,先生何忍心离朕而去呀!”
高相国过江记
南明弘光五月,高宏图闻满清南下,自
苏州市来到
杭州市的北关,刚住下,忽闻
镇江市被满清攻陷,更加忧愤。浙江巡抚桐城人
张秉贞口不言兵,逡巡如平日,其意可知也。浙直总督堂邑人张凤翔停泊在钱塘江上,高宏图带着幕僚
谈迁登上其船。谈话间,高宏图语及谈迁有经世奇才,可以参与计事,张总督命人请谈迁入室,问迎驾之计。谈迁回答:“迎驾是做臣子的职责,今国势方危,
马士英之恶路人皆知,中外共愤,乘时密奏,可以清君侧。”张
总督说:“谈先生的计虽好,可是如何去抵抗
清代南下呢?”谈迁答道:“
南宋把盛着韩 胄首级的匣子送给金兵,换回了
金朝的退兵。先前遣使通好,受阻于马士英,今借其脑袋向满清请罪,或许事有转机,且事已急矣。”张总督又问:“如果秘奏时,从驾的人多怎么办?”
谈迁回答:“驾出仓猝,估计随从不会很多,即使随从多也会在半道上散亡。昔
李隆基到达蜀地,从官六军,跟随的仅 1300人。今厚犒所属大军,何愁计谋不胜?”张总督以手中无兵推辞。谈迁说:“镇江溃兵纷纷南逃,若出片纸招之,岂不都成了我们的兵马?”张
总督又以无军饷推辞。谈迁回答:“先尽其所有犒劳之,慢慢再计议军饷问题,也不为迟呀!”张总督叹道:“你的计策很好,然而如不幸被皇上严旨拿问怎么办?”如是者再三,总督虽然认为此计很好,却始终不敢领命。
翌日,高宏图无奈,带
谈迁渡江,宿
清西陵。派家人去郡城,而自己与谈迁又赴
杭州市。
高相国托孤
谈迁曾为
相国高宏图的幕僚,深受高宏图器重。高宏图官至
南明吏部尚书兼
东阁大学士,又出身于望族,家境本来相当富有,明亡后荡然无存。清
清代渡江前后,谈迁又随高相国奔走于杭州和钱江南岸之间,共商国事,求救国之
良法。当时,高宏图身边只携一幼孙(子
高朗之早逝),后来赶到
会稽郡,清帅
爱新觉罗·多铎闻其名,以书币招之。高宏图见国事无望,决定以死报效明朝,多铎给他的劝降信,他根本不拆封。南明弘光朝灭亡后,高宏图逃到会稽城外竹林中的一座破庙中,绝食九日而殉国。当高相国临终前,特地将爱孙高 璪 托付给
谈迁,从而使相国的后裔得免于越东之难。
义仆祝曰三
祝曰三的名字失传了,他是
大学士高宏图的家僮。明亡,高宏图寓居会稽破庙中,闻国变悲愤绝食。家人围着他哭泣哀求,他根本不回应。三日后,高宏图睁眼要水喝,当时祝曰三才 12岁,在一旁侍奉,端着水说:“大人幸又食饮了,可惜白白的饿过三日。”高宏图听了点了点头,遂闭目绝食,九日而殉国。高宏图族侄
高文熠未发达前与祝曰三是拜把的兄弟,命儿子高秀才呼祝为丈,往来侍酒,跪起如子侄。
家庭成员
高弘图的弟弟是光禄丞高弘商。他的孙子是
中书舍人、尚宝丞高璪。
人物评价
《明史》:“严格自律,不依附权贵。”同时评价高弘图和
姜曰广:“都怀有忠诚的谋略,齐心协力,但被权奸所阻,不能安稳地处于其职位。大概明朝的国运衰颓,本来就不是区区一两个人所能挽救的。”
《南疆绎史》:“虽然不是特别有才能之人,假如他有幸生在太平之世,本来会是一位贤能的宰相。”并指出他在金陵建立国家时,与小人同朝为官,但“不偏激也不随波逐流,坚持正直,有值得称道之处。”然而,也批评他“不能通晓古今的变化、洞察存亡的形势。”例如,在讨论使用礼仪时,他仍然坚持过去的旧例,这被质疑是将礼仪当作空洞的条文,还是想让礼仪对国家事务有用。
史可法曾担心四镇的强横,并认为最初建议封四镇是高弘图的误国之罪,但《南疆绎史》认为这不是高弘图的错,而是因为君主和宰相不够英明,朝廷缺乏良策。书中还提到,自从
马士英、
阮大铖出现后,纲纪混乱,他们对外勾结强援,遏制正直之士,导致贤能的人无法安稳地处于其职位。因此,四镇的强横是马士英、阮大铖招来的,与高弘图无关。
钱海岳:“不偏激也不随波逐流,坚持正直,恪守正道,尚有古代大臣的风范,在朝廷为官仅五个月。”他指出,高弘图在任时,奸邪之人尚且有所牵制,但高弘图离开后,事情就变得无所不为。钱海岳用比喻说明正直之士对国家的重要性,认为保护
食用野菜的一定是
食肉目,驱逐
益鸟的一定是鹰鸺,孔父在朝为官,没有人敢制造祸难,正直之士对国家如此重要。
轶事典故
时任大理寺评事的
胶州市人赵任,在
崂山区华阴有一别墅,名为“皆山楼”,建筑十分精美,高宏图罢官后游崂山时,甚爱此楼,正值赵任年老思归故里胶州,遂将这座别墅赠于高弘图,高弘图为其更名“太古堂”,徜徉于崂山之山水间。
崇祯十二年(1639年)夏,高宏图与友人一起,历时15天,游览了崂山九处风光山色,撰写了《崂山九游记》,对崂山之风景、轶闻、掌故多有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