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Zeng Fanzhi),男,1964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市,毕业于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当代艺术家、画家。
1987年,23岁的曾梵志成为湖北美院油画系8名新生之一。1990年,曾梵志在
湖北美术馆举办生平第一个个展“曾梵志油画个展”。1991年,毕业后的曾梵志创作了《协和三联画》系列作品,并以2000美元完成了他的首次画作交易。1994年,曾梵志创作了《面具》系列作品,成为“面具画家”的代表人物。自1999年起,曾梵志创作了《肖像》系列作品,他的作品开始出现几种不同的风格,成为一个拥有更多种面貌的艺术家。2000年,曾梵志的作品中开始出现纯粹抽象的类型,他尝试用狂乱的线条完全改变了面具时代的谨慎和精致,创造“乱笔”风格。2003年,曾梵志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个展“我,我们”,他成为少数能够在国家级别美术馆举办个展的艺术家之一。
2004年,他的风格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始刻画荒凉景观中居住的孤独生物。2011年6月,在
香港佳士得有限公司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春季拍卖会,曾梵志的作品《自画像》拍出3762万港元,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高价之一。2014年,曾梵志作品《从1830年至今》在
卢浮宫展出,同年3月,曾梵志作品以总成交额9亿元位列《2014雅昌·胡润艺术榜》榜首,首次成为“最贵在世国宝艺术家”。2020年,曾梵志的《面具系列 1996 NO.6》以1.61亿元成交,创造了
中原地区当代艺术品专场的最高拍卖价格。
曾梵志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第二代非常成功的艺术家,是一个艺术与时尚的桥梁式的人物,他的作品包括了如“医院”系列、“肉”系列、怪异的肖像、自画像等各种系列,擅于通过凸出的眼珠、嶙峋的大手、鲜艳的红唇等特点描绘,模式化的夸张变形
隐喻现代社会中没有个性和真我的驱壳。1993年,曾梵志作品《协和三联画》获“九十年代广州双年展”
优秀奖。2022年6月,曾梵志位列《2022胡润中国艺术榜》第2位。2023年6月,曾梵志位列《2023胡润中国艺术榜》第1位。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4年,曾梵志生于中国湖北武汉市,他父母都是一家印刷厂的工人。年少的曾梵志性格内向,经常回答不上来老师的提问,班上仅有的三位没有加入少先队的学生,他是其中一个。日后,他将这一伤痛带入作品《
面具》系列当中。
16岁时,初中毕业的曾梵志选择远离学校,寻求进入社会的机会。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在印刷厂找到了一份工作。之后曾梵志结识了一位比他大十多岁的邻居大哥,这位邻居大哥因为没有考上
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的研究生,闲来无事,就教曾梵志画画。他们几乎天天在一起画画,没过几年,曾梵志便不再去印刷厂。后来,曾梵志跟着邻居大哥第一次来到湖北美院,这次经历坚定了他报考湖北美院的决心,为此曾梵志参加了高考补习班。接下来5年,曾梵志每年都报考湖北美院,在父母的支持下,终于,1987年,23岁的曾梵志如愿成为湖北美院油画系8名新生之一,而当年油画系的教师则有12位。这份荣耀令他父母邀请了所有街坊来庆祝。
进入大学后,曾梵志有感于当时美院教学是受
苏联单一创作思想的影响,他更想有所发挥。受德国
表现主义的影响,曾梵志与苏派教学渐行渐远,课余创作那些日后被评价为“带有启示性表现主义色彩”的画作。到了大学三年级,他直接将课余创作带进课堂,遭到了两极化的评价,年纪大的老师表示反对,给他打了68分,但是年轻老师给他打了98分。
1990年曾梵志在
湖北美术馆举办生平第一个个展“曾梵志油画个展”。个展上的40几件作品,都是曾梵志挤出课余时间创作的,他迷恋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因此作品大多是类似
让·杜布菲、
威廉·德·库宁或者贝克曼风格的作品。然而,展览开幕不久便遭到了举报,导致被当局查封。举报者怀疑曾梵志的作品过多地使用了红色颜料,并指责其具有血腥倾向。好在学校为了维护名誉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学校老师们一致支持曾梵志,并积极维护他的权益,最终使得展览得以保全。
协和时代
1991年,毕业后的曾梵志被分到武汉一家广告公司,理由是油画专业正好与广告公司所需的“去大街上画画”对口。曾梵志认为进体制并不是好事,会把他的专业荒废掉,于是曾梵志继续坚持从大学开始的自由创作。当时曾梵志住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隔壁,由于他住的房子没有洗手间,因此他每天都要去借用协和医院的洗手间,于是那里焦急又茫然的病人们,手术台、人体、
肌肉痉挛的躯体,逐渐成为曾梵志每日所见。手术台、和肉一起横陈的人体、痉挛的眼神,这些元素在曾梵志91年到94年的作品中呈现出来,让他一下子就摆脱了模仿状态一步跨入成熟。
一次,来自美国《艺术新闻》的艺术评论家在武汉进行考察后,他在杂志上发表了对曾梵志《协和三联画》系列作品的评论。这一消息让曾梵志兴奋不已,他渴望将这本杂志展示给每个人看。随后,《江苏画刊》也跟着刊登了该系列作品。1991年夏季,知名艺术评论家
栗宪庭要求曾梵志寄送一些作品图片,并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刊物《21世纪》为其撰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栗宪庭第二次拜访曾梵志时,还带来了香港汉雅轩的老板
张颂仁。这次拜访中,曾梵志完成了他的首次画作交易,价格达到2000美元,相当于许多普通
工薪族数年的收入。1993年,曾梵志的作品《协和三联画》荣获了“九十年代
广州市双年展”的
优秀奖。同年,他的作品参加了在英国伦敦玛勃洛画廊举办的“中国新艺术展”。
面具时代
1994年,曾梵志在中国美术馆参加“首届批评家提名展”。同年,他的参加了在香港
冯平山博物馆举办的“
中原地区油画现状展”。之后,他创作了戴面具的人像作品,并向朋友展示他的作品。
栗宪庭看过作品后未发表评论,但
张颂仁却购买了他这一系列超过20件的作品。这批被张颂仁购买的作品全部在1995年曾梵志在香港汉雅轩画廊举办的个展“假面”中展出。曾梵志亲自前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了展览,并在回国后购置了一套高档西装。这些面具作品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利益,也使他成为了“面具画家”的代表人物。
1995年,曾梵志在巴塞罗纳圣莫尼卡艺术中心参加“1979年以来中国前卫艺术展”。同年,他在德国汉堡国际前卫文化中心参加了“从国家意识形态走出-中国新艺术”艺术展。1996年,曾梵志又先后参加了在德国波恩艺术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展”,以及在北京国际艺苑举办的“现实:今天与明天-九六中国当代艺术”画展;并受邀出席了在北京
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
1997年,曾梵志参加了在香港SCHONEI画廊举办的“8+8-1-十五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和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引号’-中国当代艺术展”。1998年,他参加了在北京太庙举办的“IT IS ME”,以及在德国柏森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同年,他的个展“曾梵志:1993-1998”分别在北京中央美术院画廊、四合画廊、上海香格纳画廊展出。他的作品多为
瑞士、
德国、中国香港及中国大陆收藏家收藏。
面具之后
自1999年起,曾梵志不再将自己的作品划分为“协和时代”或者“面具时代”,而是呈现多种不同的风格。其中包括除去面具的肖像系列“面具之后”,以及从2000年开始出现的纯粹抽象的线条绘画,还有一种被线圈状的图案覆盖的近景头像作品“我”,这三种风格作品的发展,让曾梵志在告别面具之后,成为一个拥有更多种面貌的艺术家。
1999年,曾梵志的作品同时参加了多个重要展览,包括“开启通道”在沈阳东宇当代美术博物馆的展览,“
中原地区现代艺术”在美国
旧金山LIMN画廊的展览,“中国油画五十年”在中国北京的展览,以及“财富论坛画展”在中国上海的展览。
乱笔风格
2000年,曾梵志的作品参加了在澳门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展览“未来”。在这一年,曾梵志的作品中开始出现纯粹抽象的类型,他尝试用狂乱的线条完全改变了面具时代的谨慎和精致。2002年,一张绿色的抽象风格的作品诞生,在创作这幅作品的过程中,曾梵志的右手受伤,不得不改用左手画画。左手的运笔难以达到右手的控制能力,他在创造新方向的同时不断出现错误并破坏画面。曾梵志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破坏的力量,决定彻底用这种方式来创作,即后来被称为“乱笔”风格。
2003年,曾梵志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个展“我,我们”。他成为少数能够在国家级别美术馆举办个展的艺术家之一。此外,有多位重量级评论家为他撰写了评论文章和展览前言,展览呈现了曾梵志从1991年到2003年间的作品,这次展览的借展经历让曾梵志认识到了有意识地保留作品的重要性。自此之后,他开始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收藏自己的作品,成为最善于把握作品主导权的艺术家之一。
曾梵志的乱笔风格从2004年起逐渐成熟,借助画笔的随意性和控制性两方面的相互抵制,乱笔系列抓住了力量、自由度于一体的特征。曾梵志在香格纳个展“太平有象”,乱笔风景与物结合,画面集中而紧密,是为此系列作品中典型。2007年,曾梵志在
新加坡美术馆举办个展“曾梵志:理想主义”。同年,他在法国圣艾蒂安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曾梵志”。2009年,他的个展“曾梵志”由巴塞罗那弗朗西斯科·高迪基金会举办。同年,曾梵志的作品入选群展“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创造世界”。
2010年,曾梵志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个展“2010:曾梵志”。2011年6月,在
香港佳士得有限公司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春季拍卖会,曾梵志的作品《自画像》拍出3762万港元,位居该夜场十大榜单的第三位,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高价之一。他将拍卖收益全部捐赠给
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一幅作品《豹》。
2011至2012年,曾梵志的个展“世界属于你”在
意大利威尼斯格拉西宫举行。2013年10月5日,在香港
苏富比亚洲四十周年晚间拍卖中,曾梵志的《
最后的晚餐》以1.8044亿港元,刷新他个人拍卖成交的最高纪录,打破了此前由
张晓刚三联作《生生息息之爱》保持的7906万港元的中国当代艺术品纪录,也打破了日本艺术家
村上隆《我的寂寞牛仔》雕塑在2008年拍出的1510万美元的最高亚洲当代艺术品的价格纪录,将亚洲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推向新高。
2013年11月23日,
香港佳士得有限公司2013秋季拍卖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槌,当日的“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曾梵志作品《协和医院系列之三》三联画拍出1.1324亿
港元,成为继《
最后的晚餐》后又一破亿港元作品。2013-2014,曾梵志的个展“水墨:借古说今中国当代艺术”在纽约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行。2014年2月,在巴黎市立当代美术馆举办的曾梵志首个
法国回顾展落幕。39件作品用倒叙的方式给西方提供了一次了解“完整曾梵志”的机会,为期4个月的展览迎来超过5万观众。同年,曾梵志受法国卢浮宫特别委托创作的作品《从1830至今No.4》与
欧仁·德拉克罗瓦的名作《
自由引导人民》并列展出。
2014年3月,胡润研究院与
雅昌艺术网联合发布了《2014雅昌·胡润艺术榜》,榜单内容为前100位中国在世“国宝”艺术家按照2013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的排名,50岁的曾梵志作品总成交额9亿元,首次成为“最贵在世国宝艺术家”。2015年,曾梵志的个展“油画、纸上作品及雕塑”在纽约高古轩画廊举行。同年1月,曾梵志参加了在卓尔书店艺元空间开幕的“不似之似——当代水墨展”,其参展作品《无题》引起广泛关注。同年3月9日,曾梵志个展“卢浮宫计划”在北京开幕。开幕式没有艺术家讲话,还在展厅门口架起炉子烤串。
2016年 ,“散步”曾梵志个展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2019年3月6日,曾梵志的巨幅油画作品《无题》获
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2020年8月26日,前奏·永乐拍卖2020夏季拍卖会拍后媒体分享会在北京
四季酒店举办。曾梵志的《面具系列 1996 No.6》以1.61亿元成交,刷新艺术家的个人拍卖纪录,也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最高拍卖纪录。同年10月,《曾梵志作品全集1984-2004》在武汉举办全球首发式。
2021年6月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1胡润中国艺术榜》,曾梵志以27072万元排名第2位。11月,曾梵志以2.7亿元人民币的总成交额位列2021上海国拍·
胡润全球艺术榜第十位。2023年,曾梵志以成交额1.4亿元时隔八年再次成为《胡润中国艺术榜》中国最成功在世艺术家。
人物关系
个人生活
校园生活
曾梵志的画作《
最后的晚餐》灵感源自他大一
平安夜在湖美食堂参加的一次
圣诞节表演,表演场景仿佛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此次表演引起轰动,照片登上了学校墙报。几年后,曾梵志将这一场景描绘进了自己的作品。这幅画的创作中,曾梵志与他欣赏的导师之间出现了裂痕,许多人认为这种情感成为了作品的灵感来源。在画中,每个人物都戴着一条红领巾。这被视为曾梵志少年时期的一个象征,因为小时候他从未有机会戴上红领巾,这成了他内心的痛点。同时,红色一直是曾梵志喜欢使用的颜色,被认为是他的图腾。
画室装摄像头
曾梵志被同学们公认为是同一届基本功最好的学生。1990年,当时还在上大三的曾梵志在
湖北美术馆办了首次个人油画展,并借了1000元,精心制作了一本画册,并附上了双语简历。然而,这次展览原计划展出7天,却在3天内被意外勒令封馆。有人向宣传部门举报,称展出的画面主题不健康,充满血腥和扭曲的画面。当时正在汉的美术评论家栗宪庭对封馆事件产生了兴趣,并前来观展。他对曾梵志的作品赞不绝口,并将其推荐给了台湾画商
张颂仁。张颂仁是汉雅轩画廊的老板,他以5000美元的价格买走了曾梵志的三联画。随后,曾梵志前往北京,并与汉雅轩画廊签约,成为专职画家。根据合同,他每月需要提交一幅作品,而画廊的收购价格为3000美元。此外,画廊还为他提供了住房。为了追求油画色彩的准确性,曾梵志常常连夜不休地作画。他还在自己的画室墙上安装了摄像头,以证实作品是由他独自完成的。
曾经是穷学生
曾梵志初次见到尤伦斯夫妇时,他驾驶着一辆宝马,并为男主人画了一幅画,画中的皮鞋特别闪亮。这次相遇似乎标志着曾梵志的经济状况的改变,从此不再是那个每天穿过医院的贫穷学生。曾梵志时常向周围的朋友夸耀他的着装,其中包括一件亚洲唯一的衬衫,以及一副价值不菲的墨镜。在回到武汉后,曾梵志喜欢与同学们聚会,并在豪华酒店预订房间,组织大型扑克牌比赛。据何兵透露,有一次当一位同学进门时,曾梵志忘记了他的名字,只能用手指着他询问:“你是那个跳霹雳舞的吧?”这一失礼之举让对方感到不悦,反唇相讥:“你只记得我跳舞,却忘记我是你的同学?”曾梵志因此感到尴尬不已。
个人作品
绘画作品
以上信息来源:
雕塑作品
出版书籍
创作特点
创作题材方面
曾梵志的作品既包括与社会现实直接相关的面具系列,也涵盖了与中国传统艺术相联系的乱笔系列。曾梵志创作艺术历程中一共经历过几次大得转型,成就了四个成熟系列的作品系列:从最初的“医院系列”“面具系列”到“面具之后”再到“乱笔”创作。曾梵志的画作给人留下丰富多彩的印象,其题材与历史、政治、个人情感、记忆、心理和幻想等因素紧密相连。他不同题材的作品不仅具有轶事化的风格和教诲的味道,还使其成为一个讲述故事和评论的人。曾梵志作品最真实的特质是他作为画家本身集结了多方面题材的刺激与影响,并通过独特的创作过程完成了作品。
作品主题方面
曾梵志的有意识地经营画面意义的同时,并不陷入创作的问题或道德角度去确定形象的身份。他将全心投入绘画,审视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其笔触鲜活大胆,率真而真切。他的作品包括了各种系列,如“医院”系列、
戏剧性的“肉”系列、怪异的肖像、富有自我探索意义的自画像,以及包含社会意识的面具系列等,这些作品充满了强大的动力。据曾梵志自述,他每幅作品实际上都提出了一个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涵盖了从生到死的一系列问题。他的创作方向是直指人所面临的所有困境,体现在作品中的“空洞的眼神,苍白的面具,遒劲的大手,纷乱的笔触”等元素之中。
表现手法方面
曾梵志对诸多西方艺术大师的吸纳是构造其艺术技巧与理念的重要基础,典型如马克思·贝克曼、弗朗西斯·培根和鲁西安·弗洛伊德。曾梵志分别从三人身上吸纳了笔触线条、人体风格和批判精神。
在形象塑造上,曾梵志笔下的人物都是凸出的眼珠、嶙峋的大手、鲜艳的红唇。通过这些特点描绘,模式化的夸张变形
隐喻了现代社会中没有个性和真我的驱壳,去除了面部的标识,消灭了个性的标签。
在视觉营造上,曾梵志的作品色彩多样,构图丰富,擅于营造一种近乎虚幻的视觉效果,激发人们去思考他作为一个当代艺术探索者的创作论述。在曾梵志的近作中,他所描绘的形象既鲜活、坚实、灵动又丰沛有力,具有模糊的、抽象的特质,给人不断幻化的感觉。观赏者无法确定或明确地定位这些形象,因为它们处于变动的状态,仿佛一个不断变化的故事。曾梵志的作品展现出多层次的视觉成果,通过相互交织的技巧,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内容。
在思想表达上,曾梵志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想法。他借鉴西方的一些东西比较自如。注重作品的绘画性,不断在绘画性进行深入的挖掘。
在风格创新上,曾梵志他在一种风格获得认可后,还在追求突变,从“协和”系列、“面具”系列、“肖像”系列到抽象的“乱笔”系列,再到雕塑和装置作品,一直在求新求变的努力。每五年左右,就会突破原来的作品风格,以一个新的艺术面貌示人。
主要成就
曾梵志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8年4月8日,他的作品《面具系列No.6》在香港
苏富比春拍会上以7536万
港元成交,创下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从而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最贵”艺术家。其后,他在Artprice 2010/2011年度当代艺术市场报告中名列世界当代艺术家第二,仅次于
美国已故
涂鸦艺术家让· 米歇尔·巴斯奎特,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之首。
2013年10月5日,曾梵志的《
最后的晚餐》以1.8044亿港元成交,刷新了他个人拍卖成交的最高纪录,也将
亚洲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推向了新高。同年11月,在
香港佳士得有限公司2013秋季拍卖中,他的作品《协和医院系列之三》三联画拍出1.1324亿
港元,成为继《最后的晚餐》后又一破亿港元作品。
截至2013年秋季,曾梵志的作品共上拍465件,总成交额约17.48亿元,成交率达89.04%。从1998年开始,他的作品逐渐受到关注,如《面具系列No.6》于10年后以650倍的涨幅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再次创下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在Artprice公布的2011年拍卖额前500名艺术家中,曾梵志位列世界第24名。2023年,曾梵志以成交额1.4亿元再次成为《胡润中国艺术榜》中国最成功在世艺术家。
人物影响
曾梵志是一个艺术与时尚的桥梁式的人物,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代表着后89时代的精神风貌。曾梵志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他极具
张力的绘画作品使其声名远播,而他在过去20年间不断演变的风格也使他成为国内外学者、批评家和收藏家持续研究、跟踪的对象。他的作品以简明的呈现胜过了最繁复的叙事,为当下急功近利、推诿掩饰、脆弱敏感又日渐疏远的时代描绘了一个最直接的意象。这种意象本身充满感染力,甚至具有煽动性的美艳,深深吸引着观者的眼球和心灵。
从学术角度来看,曾梵志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第二代非常成功的艺术家,若将85思潮视为第一代艺术家的话。他的成功在于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深刻的情感体验,或进行了充分的精神表达。他的作品承载着不同阶段、不同精神形象下的中国
改革开放历程,因此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获得荣誉
社会活动
曾梵志一直很热衷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曾梵志在参加时尚界的慈善拍卖时,就曾捐出过一米七的大画,让主办方感激不尽。此外,曾梵志每年还拿出12万,在母校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每年拿出10万美金,资助
北京大学现代艺术档案的研究工作。
2008年5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
保利集团举行“情系灾区,倾情奉献——中国当代艺术家为地震灾区捐献作品义拍”大型公益活动,曾梵志为本次义拍创作的作品《希望的天空》(180×260cm),表达了重建家园的信心,最终以高出起拍价10多倍的672万元成交。
2009年5月7日,由华西都市报和周春芽共同举办的“明天——5·12特别画展”正式揭幕。作为当天慈善晚宴上的明星嘉宾之一,曾梵志为“艺术助残计划”捐出35万人民币,这是“五彩基金”成立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单人捐赠。
2012年9月,芭莎明星慈善夜十周年庆典在北京举行,
成龙、王菲、
李亚鹏、
刘嘉玲、
黄晓明、
章子怡、
冯小刚等明星齐聚一堂,共同为慈善事业助阵。晚会上,曾梵志携手冯小刚创作的油画作品《一念》成为当晚的压轴作品,拍出1800万的天价,这幅作品是专门为芭莎慈善夜准备的拍品。
2022年9月10日
教师节,
湖北美术学院收到建校以来最大额度捐赠。曾梵志捐赠1000万元支持母校建设发展。这笔款项用于支持奖学金“
昙华林之路”,并在学校美术馆构建一个
冥想与艺术实验空间。
人物事件
2011年6月,
香港佳士得有限公司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春季拍卖收槌,夜场总成交额高达4.84亿港元,创下该拍卖单场成交价最高纪录。备受瞩目的曾梵志作品《自画像》以3762万港元成交,位居当晚十大榜单第三位。尽管价格未超过张晓刚1988年作品《生生息息之爱》,但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品中的高价之一。曾梵志将拍卖收益全部捐赠给
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作品《豹》,最终以3600万港元成交。起拍价为400万港元,经过激烈竞拍后,最终由中国企业家赵志军以3600万港元竞得。然而,该作品在成交后引发诸多质疑,被指抄袭
美国摄影师斯蒂夫·温特的作品《风雪之豹》。温特的作品曾获得
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2008年度大奖,并在2009年在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展出。对此,曾梵志声称,《豹》的创作只是受到了《风雪之豹》的灵感启发。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杭春晓在微博中指出,将曾梵志《豹》的行为等同于当代艺术中常见的“挪用”是不准确的,因为当代艺术的“挪用”是将对象转化为新的观念表述,而曾梵志的《豹》显然不符合此定义,而是简单的“借用”。
2012年11月17日,艺术家曾梵志个展在伦敦高古轩画廊开幕,展出的新作《兔子》尚未在国内亮相便因挪用了
阿尔布雷特·丢勒创作的兔子形象,在网络广受争议。曾梵志在位于北京的工作室接受《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时称,这是他以自己的方式向大师致敬。
2013年10月,曾梵志的作品《
最后的晚餐》在拍卖会上以1.8亿港元的天价成交,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争议,一些人怀疑是否存在炒作。有人指出,作品的卖家和买家存在利益关联,可能涉及操控。然而,也有人表示拍卖是瞬间的行为,不太可能在如此高额的金额上进行炒作。他们认为,现场的竞价过程紧凑而火爆,表明这并非炒作。
2015年10月,
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了2015年秋拍,共斩获26.69亿元
港元的成交额。其中,曾梵志与
马云合作的油画作品《桃花源》以3600万元的价格成交。这件作品的画面引起了一些艺术界人士的嘲讽,因其类似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苏富比拍卖行称赞了这幅作品,认为它让人想起宋代的作品,并描述了两人创作过程中采用的技法。然而,一些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马云的涉足艺术界可能会给困苦的艺术家带来竞争压力。
2018年12月,曾梵志被
刘德华特邀为演唱会创作主题海报,引起了娱乐圈和艺术圈的轩然大波,刘德华粉丝说曾梵志用落后100年的印象派手法表现当代流行文化,犯了常识性错误。
人物评价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曾梵志的创作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敏锐的社会批判,受到评论界广泛的赞誉,也得到社会民众的持续关注。——(凤凰网文化评)
他是最具有艺术表现力、艺术风格多变的
中原地区画家之一。与其它众多画家不同,他的画作关注人类精神世界而非政治。——(荆楚网-楚天金报评)
他的技术很好,又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觉形象。也许他内心根本就是一个灾难的世界,但是他通过画面处理将情感宣泄完美地平衡和节制住,使得内心世界的动荡脆弱和外在收敛华丽相互抵制。这是他成熟的根本。——(艺术评论家
栗宪庭评)
曾梵志在读书的时候是专业很扎实的一个学生,非常注重表达,已经很早就脱离了单纯的技法这样的表达,更加注重思想性的表达。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想法。他借鉴西方的一些东西比较自如,他没有什么负担,个人还是有艺术上的天分和领悟。所以做的比较轻松,他后来能够有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的。——(艺术评论家
皮道坚评)
梵志是一个艺术与时尚的桥梁式的人物,他是后89时代的代表性人物,所谓的后89就是面对商业社会之后一批心态失衡的人群的,曾的作品恰当的反映了这些年轻人当时的想法和心态,这个从他的面具系列和
北京协和医院细类就能够看得出来。——(艺术评论家伍劲评)
曾梵志是同龄艺术家中的特例。他的艺术纯度很高,并不是依靠一个图式化的东西来回复制。他在一种风格获得认可后,还在追求突变,这可以看出他的勇气,但他不是为变化而变。从理想的角度看,他在为成为一个好的画家而努力。曾梵志脱离了同龄的政治波普的风格,成为一个特例。如他的乱笔系列,能深化到内心的一些感受,和
中原地区传统文人性的东西有关联。
亚洲藏家也比较关注曾梵志的作品,这应该和这种文化上的共鸣有一定关系。——(艺术评论家林松评)
从学术来定位,他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第二代非常成功的艺术家,如果把85思潮作为第一代艺术家的话。他的成功的在于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深刻的情感体验,或者进行了充分的精神表达。他都是在中国
改革开放的不同的阶段的不同的精神形象。这一点他是成功的。他被国外人看中,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他的画用纯观念的话来说,他还有传统的手法在里面。他的作品能够带来一些解读的乐趣。作品的可读性很强。——(艺术评论家
皮道坚评)
曾梵志早期的作品,比如《协和医院系列》等比较有特色,《协和医院》画面夸张,具有荒诞性。《面具系列》实际上是他水平较低的作品,《
最后的晚餐》在国外只是画插图的水平,《最后的晚餐》是抄袭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经典之作,所以拍出如此高的价格简直是在侮辱中国人的智商。——(艺术评论家
朱其评)
个人展览
以上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