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口镇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下辖镇
尤溪口镇位于尤溪县境东北部境,北纬26°23′~26°24′、东经118°24′~118°27′之间,尤溪河闽江汇合处。1972年设镇,全镇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1个行政村。共423户,1057人,其中,男性人口583人,女性人口474人。该镇交通便利,有峰福铁路(原外福铁路),316国道和闽江航运,为尤溪县对外交通枢纽。
行政区域
尤溪口镇位于尤溪县的东北隅,全镇幅员12平方公里,辖一个村委会,五个村民小组319户(其中移民户238户),全镇总人口1039人。
[邮编]365105
[代码]350426107:~001尤墩居委会。
历史沿革
1959年属西洋公社,1972年5月划出尤墩大队设立尤溪口镇。1985年,面积6平方千米,辖尤墩1个村(尤溪口、丘墩、渡船头、喷田、竹峡5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尤溪口自然村。1997年,面积6平方千米,人口0.1万,辖尤墩居委会。
交通
该镇交通便捷,地处闽江中游南岸的尤溪河与闽江交汇口,316国道边,距县城56公里,南平市46公里,福州市118公里。铁路外福线、316国道、闽江航运纵贯境内。
文化
历史文化
尤溪口镇成立于1972年,原名叫溪尾、溪口尾,是一个江边小村落,作为船只停泊点,只有二、三十户人家,属南平县管辖。20世纪四五十年代,闽江发展了汽船航运,在此设站,并有专班轮船往返尤溪口福州间,尤溪县出入货物,多在此转驳吞吐,成为一个小码头,遂有尤溪口之名。地位日形重要,政治上地理上同尤溪县的关系,日益密切。尤溪人民乃于一九四六年向国民党中央政府行政院申请批准将该处方圆约二十平方公里的地域划为尤溪县辖,至此,才成为名符其实的尤溪口,因而得名。
解放初属县第三区(西洋区),土地改革时和附近几个自然村合称尤墩乡。公社化时成立尤墩大队,属卫星人民公社(即今西滨镇)。1959年后,尤溪县城至尤溪口公路干线建成;鹰厦铁路来福支支线在闽江北岸经过,普通列车在此有停点上下旅客;闽江客货运轮船往返南平福州,此处为一大站。因此,人口不断增长,住宅区、商业区,不断扩大。于一九七二年五月经省政府批准划设省内河港口城镇。
文物古迹
尤溪口镇是国家重点工程,水口水电站库区全淹没区,水域面积4.6平方公里,库岸线10公里,1989年水库蓄水镇区被淹,1991年基本完成搬迁复建任务。居民房屋均是砖混结构,立面装修,背依吾峰山,面朝闽江水,风景秀丽。镇内有郑氏和周氏祖祠各一座,道教活动场所──三福堂一座。
地理环境
气候特征
全镇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9.8度,无霜期310天,年降水量1445毫米以上,年日照时间1762.8小时。山地面积3059亩,林地面积2949亩。淡水鱼类丰富,年产量可达230吨以上。水果品质优越,苦柑、脐橙、枇杷远近闻名。
社会
基础设施
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现有日产700吨水厂和日产350吨饮用水机井2口;有10KV电力线路,已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316国道穿境而过,铁路外福线隔岸而行,尤溪口火车站已建成交付使用。航运上接南平市、下至福州马尾港,拥有500吨级、300吨级客运、石油、木材专用码头。通讯已有程控电话300多门,移动通讯、联通、小灵通已全面入网。广播电视与用县并网,卫生排污系统基本形成,达到城镇排污标准。镇区道路100%硬化,区内绿化面积达到80%以上,2000年被省绿化委授予“省级园林式乡镇”。2006年被县委授予县新农村建设优胜示范区。
经济
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786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556万元,工业总产值6313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6503万元;财政总收入达156.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31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基本形成团结有序的发展环境;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农民增收路子日益拓宽。逐步形成了“山上种果树,树下养鸡猪”的立体种养模式,宽域库面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水产品养殖空前发展,农民的增收路子相对稳定。目前,全镇麻鸡饲养大户共有7户,年可出栏肉鸡18万只以上;网箱养鱼1258箱,库湾养鱼21亩,生猪养殖场6个,年可出栏肉猪13000头以上,绿竹、小径竹总面积达200多亩。
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新兴工业县的要求,大力实施项目追赶带动战略,坚定不移地执行“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采取超常规的办法,解决和突破发展瓶颈,克服了该镇生产资源缺乏、工业用地不足等问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引资措施,用活“飞地企业”政策,工业经济在项目推动中不断突破。目前,全镇新上各类企业9家,固定资产达11245万元以上,解决就业270多人。其中兴荣纺织有限公司、福优细木工板厂固定资产投资达500万元以上,落户在县经济开发区红土地工业园的富润塑胶有限公司固定资产首期投资达1000万元以上,首次实现规模企业零的突破。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深入,健身器材和场所进一步完善,集老人活动中心于一体的居委会综合楼建成使用,并新建一处灯光球场。2003年取得全县乡镇篮球赛第一名,2003年在本镇承办了“沈溪杯”乡镇篮球赛,已连续三年进入该赛的前三名。民间音艺队和舞龙队活动不断,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大力开展文明乡镇、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不断弘扬扶贫帮困、助人为乐的精神,组织广大干部群众为受灾地区、困难群众捐款达1.45万元,2006年尤墩的胡礼明同志荣获全县“十佳公德人物”,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健康向上的社会文明风气逐步形成。
乡镇建设
尤溪口镇位于尤溪汇入闽江处的西侧。民国14年(1925)建成仅能容3艘轮船停靠的小码头。1955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在闽江河床中礁石上建外码头,并砌一条块石与混凝土混合的大道与内码头相通。1957年,闽江北岸的外(洋)福(州)铁路修通;1959年,县城至尤溪口的公路修通,这里便成为本县水陆交通枢纽。1973年,外码头进行大整修,同时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售票、候船室,扩建2条混凝土车道与岸相通,顺岸坡建成一条地面牵引索道与外码头车道相接。1985年12月,横贯闽江南北两岸可通汽车的尤溪口钢索吊桥建成,使南岸的公路和北岸的铁路直接相通。
民国初期,这里是仅有二三十户居民的小村落。从民国11年兴建第一幢公用楼房厘金局起到1949年,还建有闽江上游轮船站等4幢公共楼房,及四五家私人店房。新中国建立后,从1957到1972年,建有商业、交通、运输、供销、金融、林业、二轻、外贸、邮电、卫生等部门的公用楼房29幢、大小仓库12座,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1972年,尤溪口建制为镇,到1985年止,各企事业单位又建楼房20多幢、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其中较大的外贸仓库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镇招待所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1949年,民房39幢,建筑面积1780平方米,多是单层木结构建筑。从1950到1985年,新建民房94幢,建筑面积20180平方米(其中1978年后新建的占60%)。新建房多是土木和砖木结构的双层楼房。
1970至1985年建成大小货场6处,面积1.2万多平方米;混凝土道路5条,长3000多米;混凝土街道一条,宽12米、长114米。
旅游
自然景观的景点主要有: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天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闽湖景区、明山湖游览区和枕头山、伏虎岩、倒排岩、蓬莱山、白岩山、秀峰山等自然景区;
人文景观的景点主要有:朱熹故居(沈郎樟公园)、洋中桂峰古民居、双鲤卢兴邦故居、西滨厚丰郑氏大、中仙西华聚奎堡、西城后山渡民居、以及县城金鱼井、白鹤楼、孔子庙、福星塔、天后宫、保安寺、锦云亭、龙凤亭、灵源院、福明宫等。
南溪书院
尤溪县城南的公山之麓,原为邑人郑义斋馆舍。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朱熹之父朱松任尤溪县尉,去官后寓居于此。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在此诞生。朱熹逝世后,县令李修于嘉熙元年(1237年)捐资在此修建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祀朱家父子。宝?元年(1253年),赵昀赐额“南溪书院”。元至正元年(1341年),分建二祠,明清后屡有修缮扩建。
书院古朴庄严,现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有韦斋祠、观书第、秀坊、毓秀亭等建筑。正堂当中立朱熹石膏塑像,两旁是朱熹手书板联四幅:“读书起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四壁高悬其上溯八代列祖列宗画像。
书院内的方塘,为朱熹幼年读书处。朱熹《观书有感》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中的“半亩方塘”即指此处。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知县方溥主持,把半亩方塘扩大浚深,并建亭于塘上,通以石桥,取名“活水亭”,今皆修复。
书院左侧有古樟2株,枝干参天,高30多米,树围分别为10.8米和7.8米,相传为朱熹幼时所植,人称“沈郎樟”(沈郎为朱熹乳名)。1987年,将此地辟为公园,面积1600多平方米。
附近还存有朱熹于宋乾道七年(1171年)回尤溪县时手书、民国初年翻刻的“韦斋旧治”石碑,碑长约2米,宽0.7米,笔力雄劲,笔势飞逸。明、清两代都修有《南溪书院志》。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行政区域
历史沿革
交通
文化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地理环境
气候特征
社会
基础设施
经济
旅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