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进行曲
音乐家麦新在1937年创作的抗日救亡歌曲
《大刀进行曲》,是1937年由音乐家麦新创作而成的一首抗日救亡歌曲。
《大刀进行曲》是由音乐家麦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而作,虽然只有短短的 11 句旋律,90 多字的歌词,但简洁明快、掷地有声,采用了自由体乐段,首尾呼应的结构形式,打破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使曲调流畅、节奏铿锵有力,如同战斗号角一样让人热血沸腾。1937年8月8日,《大刀进行曲》首次唱响;9月初,《大刀进行曲》刊登在麦新与孟波合编的《大众歌声》第二集,之后百代唱片公司录制成唱片,成为抗战时期家喻户晓、名副其实的著名战歌。
《大刀进行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1938年,巴黎举行42个国家的反法西斯大会,音乐家任光指挥旅欧华侨在会上演唱《大刀进行曲》。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的时候,《大刀进行曲》被评为“我最喜爱的十首抗战歌曲”。2023年7月,黑龙江省东北烈士纪念馆推出了“战歌日记—麦新与《大刀进行曲》”展览,以此缅怀英烈。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933年3月,日军进犯华北地区一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鉴于当时有兵无枪、有枪缺弹的情况,组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自造大刀,全军习武,并聘请北平市武术名家李尧臣为教练。之后,二十九军500人的大刀队趁夜分左右两翼突袭日军炮兵阵地,经过浴血奋战,斩杀了1000余日军,大刀队也仅余30余人。很快,二十九军大刀队英勇悲壮的事迹就传遍全国,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大刀队在保卫卢沟桥的战斗中再次立下大功。7月12日《世界日报》以《二十九军大刀杀日贼》的大标题报道:“日军二百余名……被宋部大刀队迎头痛击……被斩首者占三分之一。”7月28日,在与日军战斗的过程中,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壮烈牺牲,师长赵登禹也为国捐躯,二十九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的英雄事迹再次传遍各地。
个人背景
1936年,爱国青年麦新参加了音乐革命组织“歌曲作者协会”“歌曲研究会”,结识了音乐冼星海同志,向他学习作曲和指挥,并且在他的指导下,麦新开始创作革命救亡歌曲,代表作品有《保卫马德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只怕不抵抗》《九一八纪念歌》《女工救国歌》《妇女进行曲》等。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大刀队”的英勇事迹传到上海市,让麦新深受震撼,他到处搜集和采访有关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的抗战事迹,准备为二十九军创作一首能够反映“大刀精神”的歌曲。
创作过程
1937年7月底的一天晚上,麦新从职业救国会的集会场所回家,他熬夜读着萧红的《生死场》,直到清晨时,突然自言自语地重复说着“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句话,接着,他流畅地唱了下去:“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顺着这个思路,他一挥而就,写下了后面的歌词:“前面有东北地区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一首代表了千百万抗战军民心声的歌曲诞生了。
歌曲歌词
原版歌词
《大刀进行曲》
副标题:“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喊:冲啊!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喊:杀!)
传唱修改版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或者“全国武装的同胞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地区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喊: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喊:杀!)
歌曲鉴赏
《大刀进行曲》虽然只有短短的 11 句旋律,90 多字的歌词,但简洁明快、字字千斤、掷地有声。歌词第一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开门见山点出主题,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富有感染力,号召所有爱国的中国人民,不要再对日寇有任何的幻想,抗战的时期已经到来,必须拿起武器,准备战斗,与敌人拼搏到底;“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表达了全民皆兵的场面,振奋人心;“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冲啊”“杀”等歌词,则使将士们士气倍增,让敌人听到后闻风丧胆。
在旋律上,作者一开始就使用了切分节奏,打破了正常的强弱关系。重心放在"刀"字上,形象地描绘出将士们迅速从腰间抽出大刀的情景。"砍"字拖长了一拍,表示大刀高高举向空中。"去"字的旋律上升了一度,表现出大刀奋力地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决心。紧接着,乐曲以豪迈的进行曲速度,一字一腔地激励人们,奔向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勇敢地与敌人战斗。全曲采用了自由体乐段,首尾呼应的结构形式,打破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以及旧的一套ABC等段落结构,使曲调流畅、节奏铿锵有力,如同战斗号角一样让人热血沸腾。
作者介绍
麦新(公元1914年-公元1947年),原名孙麦新,曾用名孙默心、孙克、铁克、孙培元,祖籍为常熟市,出生在上海。麦新早年家境良好,父亲在交易所的经纪局中工作,母亲为丝厂女工,曾经在自励公学、钢山小学、南离公学、格致公学读书。1925年,麦新的父亲身故,家境逐渐落魄,1929年因为母亲无法负担麦新的学费而辍学,由亲戚介绍到一家美商美亚保险公司当练习生、职员。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学校的宣传队与募捐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5月,麦新参加了上海“民众歌咏会”及“业余合唱队”,主要工作是推广民众救亡歌咏活动,提高音乐技术水平,创作歌曲,训练干部;1936年,参加了“上海职业界救国会”以及由著名音乐家吕骥、冼星海创办的“歌曲研究会”和“中国歌曲作者协会”。1937年“七七事迹”爆发后,创作了著名的《大刀进行曲》,迅速传遍全国。1937年9月25日,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1946年至1947年,提任中共热河省开鲁县(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县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等职。次年6月,在下乡工作途中遭土匪袭击,壮烈牺牲,年仅33岁。
麦新的作品众多,代表作品除了《大刀进行曲》之外,还有《只怕不抵抗》(冼星海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孟波曲)、《保卫马德里》(吕骥曲)、《中国妇女抗敌歌》(郭沫若词)、《红色的军队前去》(贺敬之词)、《挽歌》(艾青词)等,并撰写了《音乐的本质是为战争与反战争》《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等论文。
社会影响
1937年8月8日,“国民救亡歌咏协会”在上海文庙成立,麦新创作并指挥的《大刀进行曲》由合唱队首次唱响,坚决果断的节奏,流利易唱的曲调,使得这首歌曲很快传播开来。淞沪会战爆发后,手无寸铁的学生面对日本宪兵,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走向街头发起募捐,全国各地的群众不但打造大刀捐给前线将士,甚至在后方组织妇女儿童积极操练,武馆更是广收门徒。9月初,《大刀进行曲》刊登在麦新与孟波合编的《大众歌声》第二集,之后田汉通过百代唱片公司录制成唱片,在中华大地风靡一时,成为抗战时期家喻户晓、名副其实的著名战歌。
《大刀进行曲》不仅在中国大地上广为传唱,而且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1938年,世界反法西斯阵线42个国家曾在巴黎举行反法西斯大会,音乐家任光指挥旅欧华侨在会上演唱《大刀进行曲》,激越澎湃的旋律,引起各国代表的强烈共鸣。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的时候,《大刀进行曲》被评为“我最喜爱的十首抗战歌曲”。
2023年7月,黑龙江东北烈士纪念馆推出了“战歌日记—麦新与《大刀进行曲》”展览,展出包括东北烈士纪念馆馆藏文物麦新日记、《大刀进行曲》手稿原件、麦新相关事迹以及线上视频展,向观众介绍麦新事迹与《大刀进行曲》的创作历程,以此缅怀英烈。
歌曲评价
“整首歌短小精悍,旋律听来铿锵有力,在歌曲结构上十分符合一般民众的传唱习惯。尤其是开头一上来就表达了那种高昂的情绪,开门见山,不留任何余地。最后加入了人们呼喊的声音‘杀’‘冲啊’,十分振奋人心。”(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李音蓓评价)
“一直到七七事变之前,二十九军是很让人崇敬的,特别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所以麦新是在上海写的这首歌,题献给二十九军。这首歌是麦新自己写词、自己写曲,是通过报纸和新闻媒体传到中国北方,在当时非常鼓舞人心。”(音乐理论家汪毓和评价)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个人背景
创作过程
歌曲歌词
原版歌词
传唱修改版
歌曲鉴赏
作者介绍
社会影响
歌曲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