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
抗日队伍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是由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以下简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组建的,以大刀近战作为作战方式的部队。
大刀队所属的29军,成立于1931年6月,由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改编而来,因部队改编后不受蒋介石的重视,29军的装备物资极度缺乏,29军高层遂锻造一些大刀给士兵装备,由此形成了一支以大刀作为主要作战手段的队伍。1933年3月9日-12日期间,大刀队利用夜晚的掩护,成功突袭日军位于喜峰口的营地,获得了喜峰口战役的胜利,使大刀队一战成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29军大刀队在卢沟桥和宛平城下奋力反击侵华日军,同年10月,29军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原各支所属师旅级部队也分别扩充为军级规模。
学者侯杰认为,29军大刀队在长城事变及之后的卢沟桥抗战中的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社会各界人士,坚定了人们抗日杀敌、抵御外侮的信心和决心。艰苦抗战、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大刀队成为了中国军人在抗战正面战场上的典型形象。学者朱芮瑶认为,在十四年抗日战争中,以29军大刀队为代表的原西北军旧部,活跃在抗日战争的前线,给予侵华日军沉痛打击,展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成立背景
西北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的前身是西北军,由爱国将领冯玉祥统辖的军队,由北洋军第十六混成旅改编而来。1924年北京政变后改称国民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任副司今兼第二军军长,孙岳任副司今兼第三军军长,分驻北京、察哈尔省绥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等地区。次年,北京政府令其取消国民军名义,改称西北边防军。1926年9月冯玉祥于五原会师后改称为国民联军,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参加北伐战争,全军5~6 万人,总司令为冯玉祥。1927 年4 月,被武汉国民政府编为第二集团军,部队发展到40万人。1930年中原大战后,西北军遭遇惨败,随后解体,其主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人们仍习惯于称之为西北军
抗战爆发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许,日军自行炸毁沈阳市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而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遂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七八百人的日军便能轻松击溃10倍于己的北大营官兵,日军在短短几个小时就占领了北大营、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沈阳城。随后日军长驱直入,不到半年时间就占领了远大于日本本土的中国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也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历史沿革
成立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自改编成立后就长期不受国民政府重视,部队粮饷严重不足,武器装备落后。据29军第37师111旅副旅长何基回忆称,29军全军约有三分之一的枪械,是西北军在蒋阎冯大战溃败后遗留下来的,多数是汉阳兵工厂三八式步枪。还有约三分之一的枪械是由甘肃省调出来参加中原大战的地方部队所携用的,大都是老毛瑟枪。再有约三分之一的枪械,其中一部分是第29军在编军以后,由自己的修械所陆续制造的,另一部分是从孙殿英那里买来的土造枪。全军装备枪械陈旧且种类繁杂,且口径各异,弹药补充非常困难,有些直接无法补充,全军只有野、山炮十几门,重机枪不过百挺,后来从北平市领到一些轻机枪,每连配备了两挺。步枪上没有刺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自身无法制造,于是29军官兵就利用西北军原有的特点,锻造了一些大刀给士兵装备。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29军才会出现以大刀为主要武器的大刀队。
扩充
1933年1月,29军由山西省察哈尔省移驻河北三河、香河县玉田县、蓟县、宝纸一带,防守自冷口(不含)经董家口、喜峰口、罗文峪至马兰峪镇约300余里的长城段。3月,日军进攻喜峰口,29军及其所属大刀队在喜峰口和罗文峪抗击日军。歼灭日军6000余人,取得喜峰口、罗文峪大捷,29军大刀队在此战中一战成名,战后返回山西、察哈尔等地,收编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4月,增编暂编2师。6月,增辖第132 师。
1935年6月28日,第37师由张家口市开赴北平市。10月,军部由张家口移驻北平。该军(欠暂编第2师)驻防北平、天津市以及固安县任丘市(今任丘)河间地区。1936 年3月,暂编第2师改称第143师。12月增编骑兵第9师、独立第25、第26、第27、第28、第29、第39、第40旅、特务旅、骑兵第13旅,1937年1月,增辖独立第31旅,总兵力约10万人。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29军在第37、第38、第132师参加平津作战(1937年7月28日至8月4日),第143 师在察哈尔省作战。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扩充的同时,29军所属各部队的大刀队也随之扩充。
最终去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29军所属第37师奋起反抗,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同年10月,29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属第六战区,宋哲元任集团军总司令,万福麟、冯治安任集团军副总司今。原29军所属各师及独立旅分别扩充为第59、第68、第77军和骑兵第3军。
29军扩编后,原各部队被派遣去驻守津浦路沿线,随后转战冀南、豫北等地,坚持对日作战。原29军38师,在北平市失陷后,张自忠率部冒险突围,随后38师扩编为59军,经冯玉祥、宋哲元力保,张自忠暂代五十九军军长,先后与日军血战于临沂、台儿庄、潢川、襄河等地。屡次重创日军。
中国国民党各军队内部派系斗争激烈,中央军地方部队之间嫡庶之分盛行,原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的各部队,尽管已经扩充了建制,也各自吸纳、整编了其他部队,仍然被国民党当局认为是“杂牌军”,因而遭受了国民党当局的排挤,各部队的编制不断缩小,仅仅靠着喜峰口卢沟桥等早期的荣誉才勉强保留下番号。抗战结束后,由原二十九军主力部队扩编的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于1945年10月奉命驻守徐州市。因该部队官兵长期不满国民党派系斗争与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该部队此后长期在徐州地区消极避战,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前,第33集团军下属的第59军和第77军大部官兵进行起义,投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参加战役
长城抗战
1933年3月9日,日军2000余人进攻喜峰口,中午时分占领喜峰口口门,黄昏时分,29军37师109旅217团团长王长海率部抵达喜峰口,与日军展开激战,但此时日军已经占领喜峰口,兵力、装备和地形均占劣势的29军士兵难以攻下。3月11日夜晚,赵登禹提出发挥自身优势,放弃与日军硬拼,转而利用夜晚与日军进行突袭和近战,在获得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同意后,赵登禹趁夜率领士兵身背大刀、短枪和手榴弹,由樵夫带路,翻山越岭夜行军140里绕到敌后,进了日军的宿营地,700多名熟睡中的日军被手榴弹炸死,偶尔逃窜出来的日本兵也被大刀队尽数砍杀,此役,两路夜袭部队毙敌近千名,夺回了喜峰口阵地。喜峰口战役是29军大刀队的成名之战。
喜峰口战役结束后,二十九军获知日军意图从防守较为薄弱的罗文峪突破长城防线进攻北平市,宋哲元随即调遣刘汝明率领的暂编第2师防守罗文峪,1933年3月16日,日军,日军第八师团第三旅团第三十一联队及其骑兵第三旅团第八联队,在内军协同下,进攻罗文峪,刘汝明率部与日军激战,数次击退日军进攻,17日傍晚,李金田率领部下的一个旅前来罗文峪支援。18日深夜,李金田旅兵分两路,攻击日军侧翼及背后,刘汝明师从正面出击。日军受到夹击,伤亡者甚多,遂向北撤退。日军放弃进攻,将主力调回承德市。此战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伤亡超过五千余人,但同时也重创了日军。
1933年5月25日,何应钦派军使至密云区向日军求和,双方停止军事行动。31日与日方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停战协定》,在事实上承认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使广大中国军民所进行的长城事变终致失败。
卢沟桥抗战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国民政府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协助守卫桥头的第3营预备队10连排长沈忠明,在制止日军越过警戒线时被日军开枪击中,当场牺牲。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7月8日,日军连续3次进攻宛平城,均遭到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守军第110旅旅长何基沣发出“誓死与桥共存亡”的命令,并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守军与日军浴血搏斗,29军大刀队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其中年仅19岁的战士陈永德挥动大刀,一人就击杀日军9名,缴获13支枪,守军两个排80余位官兵,最后全部战死在桥头阵地。遭到顽强抵抗的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7月9、11、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3次与冀察当局达成停火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为日军赢得了增兵时间。被蒙蔽双眼的冀察当局,迟缓了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应战准备。至7月25日,集结到平津地区的日军达到6万余人。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市发动全面进攻。在5个多小时的惨烈战斗中,中国守军伤亡2000余人,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市失守。
装备与战术
装备
大刀队真实名称为手枪队,因其背负一把大刀而被俗称为大刀队,根据记载,大刀队队员的主要武器是以短兵器为主的手枪和大刀,其装备包括:7.62毫米“驳壳枪”手枪一支,对应子弹200发,7.92毫米中正式步骑枪(或晋造6.5毫米步枪)1支、对应子弹100发,6.5毫米勃郎宁手枪1 柄、子弹50粒和2kg重的大刀1把。
在大刀队的一众武器装备中,最为显眼的就是那一柄大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收藏有一把29军大刀队使用过的大刀。29军大刀队使用的大刀具有切合实用的形制特点,西北军大刀的刀身较宽,刀头前锐后方,近似宋代《武经总要》中的手刀,但刀柄加长,而且似汉环首刀的刀环。所以,西北军大刀是环首刀、手刀,双手长刀等传统刀的综合,其次,大刀的重量在2kg左右,是既能保证有效地砍杀敌人、又不致于过分消耗官兵体力的合适重量。
“破锋八刀”
1925年,在当时西北军二号人物物张之江的主持下,沧州市籍武术家马凤图、马英图等人编创成简便易学的 “破锋八刀” ,取代了旧有的刀术教材。1926年初,张之江代替冯玉祥主持西北军全局,这一易学而实用的刀法迅速推广到西北军各部,形成了西北军自成风格的大刀术。
“破锋八刀”还有对应的口诀,即为破锋刀歌,全歌共八句,一句一刀:“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破锋八刀是典型的双手刀法,融会了明代戚继光《辛酉刀法》、程宗献《单刀法选》和清代吴殳《单刀图说》等古典刀法的精华,动作动作简捷精炼,大劈大砍,迅猛剽悍,具有明显的军旅实用特色。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卢沟桥:见证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3-09-12
抗日战歌《大刀进行曲》.中国军网.2023-09-12
大刀进行曲的海报.豆瓣电影.2023-09-12
碧血狮魂.阅读.2023-09-12
目录
概述
成立背景
西北军
抗战爆发
历史沿革
成立
扩充
最终去向
参加战役
长城抗战
卢沟桥抗战
装备与战术
装备
“破锋八刀”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