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菜
菊科东风菜属植物
东风菜(Aster scaber,学名:Doellingeria scabra Thunb.),又名紫菀,是菊科紫菀属的植物。根状茎粗壮,茎直立,高100-150厘米,上部分枝斜生,被微毛。叶基部的叶片在花期枯萎,茎上的叶片呈心形。头状花序圆锥伞房状排列,径18-24毫米,花序梗长9-30毫米。瘦果椭圆形,长3-4毫米,一面有2脉,另一面有1-2脉,无毛。冠毛黄色,长3.5-4毫米,有较多微糙毛。花期6-10月,果期8-10月。 东风菜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亞东部。在中国,它广泛分布于东北部、北部、中部、东南部至南部各省,生长于山谷坡地、草地上和灌丛中。东风菜的根和全草具有辛、甘、性寒的特点,味辛、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咳、行气活血等功效。主治疾病包括毒蛇咬伤、风寒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和咽喉肿痛等。 东风菜的幼苗、嫩茎叶可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形态特征
边缘有具小尖头的齿,顶端尖,基部急狭成长约10-15厘米被微毛的柄;中部叶较小,卵状三角形,基部圆形或稍截形,有具翅的短柄;上部叶小,矩圆披针形或条形;全部叶两面被微糙毛,下面浅色,有三或五出脉,网脉显明。
头状花序径18-24毫米,圆锥伞房状排列;花序梗长9-30毫米。总苞半球形,宽4-5毫米;总苞片约3层,无毛,边缘宽膜质,有微缘毛,顶端尖或钝,覆瓦状排列,外层长1.5毫米。舌状花约10个,舌片白色,条状矩圆形,长11-15毫米,管部长3-3.5毫米;管状花长5.5毫米,檐部钟状,有线状披针形裂片,管部急狭,长3毫米。
生长习性
东风菜在东北地区每年4月下旬开始萌发,5月长出茎叶,6-7月为花期,花期基部叶开始枯萎脱落,8月果熟,9月果后营养期,10月初植物体开始枯黄,生育期比较长。东风菜为典型的中生地面芽草本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也刁;严格。
作为伴生种,东风菜喜生于落叶阔叶林下、灌丛及林缘草地。在森林带与草原带连接的林地草甸、沟谷坡地及低洼的草匈中也常见。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部、北部、中部、东部至南部各省,生于山谷坡地、草地和灌丛中,极常见。也分布于朝鲜日本、苏联西伯利亚东部。
栽培技术
种植管理
东风菜喜肥,故宜选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质壤土种植为佳,排水不良的洼地和粘重土壤不宜栽培。每1000平方米施农家肥6000公斤,深翻耙平,作成1.3米宽的平。
东风菜用根状茎繁殖,春、秋两季栽植,春栽于4月上旬,秋栽于10月下旬进行,实际生产上多采用秋栽,在北方寒冷地区防止种苗冬季在地里冻死,只能春天栽,在刨收时,选择粗壮节密的根状茎,色白较嫩带有紫红色,无虫伤斑痕,接近地面的根状茎作种栽,不采用芦头部的根状茎作种栽,因这样的根状茎栽植后容易抽开花,影响根的产量和质量。种栽于秋栽时随创随栽,若春栽需行窖藏,栽前将选好的根状茎剪成6.7-10厘米长的小段,每段带有芽眼2-3个,以根状茎新鲜、芽眼明显的发芽力强,按行距33厘米开6.7-8.3厘米的浅沟,把剪好的种栽按株距16.5厘米平放于沟内,每撮摆放2-3根,盖土后轻轻镇压并浇水,每公顷需用根状茎150-225千克,栽后2周左右出苗,苗未出齐前注意保保苗。
中耕除草:早春和初夏地里禾本科杂草较多,应勤除草,苗出齐后,应及时中耕除草,初期宜浅锄,夏季封行后,只宜用手拔草。
灌溉:苗期需适量水,生长期间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尤其在北方干旱地区栽种应注意灌水,无论秋栽或春栽,在苗期均应适当的灌水,但地面不能过于潮湿,以免影响根系生根。6月份是叶片生长茂盛时期,需要大量水分,也是北方的旱季,应注意多灌水勤松土保持水分,7-8月间北方雨季,紫薇紫薇喜湿但不能积水,应加强排水,9月间雨季过后,正值根系发育期需适当的灌水,总之东风菜的灌排水应根据生长发育期和地区不同而异。
追肥:一般要进行二次,第一次在6月间,第二次在7月上、中旬,每次每1000平方米沟施人畜粪水3000千克4000公斤,并配施25公斤-30公斤过磷酸钙。此外,东风菜开花后,影响根部生长,6-7月开花前应将花薹打掉,勿用手扯,以免带动根部影响生长。以促进地下部生长。
防治方法
叶枯病:夏季多发,尤以高温、高湿季节发病严重,主要为害叶片。防治方法;轮作;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1:1:120波尔多液或200倍液多抗霉素喷雾。
红粉病:6-10月发生,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同上。
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为害。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每100克东风菜含水分76克,蛋白质2.7克,粗纤维2.8克,胡萝卜素4.69毫克,尼克酸0.8毫克,维生素c28毫克。东风菜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东风菜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使人健康少病。东风菜还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现代科学发现,东风菜含有某些物质,具有解热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东风菜凉拌食用过量有可能导致腹泻;另中焦虚寒者慎食。
饲用价值
东风菜的株体高大,适口性差,在春季幼苗时期,牛、马、羊等家畜微量采食。到了夏季其他牧草丰盛时,牲畜基本不采食,只有当其它其它缺乏时,家畜才逐渐开始采食,秋季枯萎后,各种家畜均喜食。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其化。东风菜富含无氮浸出物,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粗纤维较少。东风菜的植物体夏季时有异味,故家畜不食,但可调制成青贮饲料,到了秋季,植物体异味消除,可收割作为家畜的越冬饲草。
药用价值
以东风菜根或全草人药。东风菜根味辛、甘,性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行血活血的功效。主治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感冒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肠炎、腹痛,外用治疮及毒蛇咬伤川。东风菜根主治曾有风毒童热、头痛目眩、肝热目赤,祛热解毒、祛风、活血、消肿,疏风、行气、活血、止痛,疏风、祛湿行气、健脾消食等记载。民间将其作为抗癌药物使用,并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毒蛇咬伤。
化学成分
采用提取分离方法从东风菜根中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①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菠植物固醇;②α-菠甾醇-3-氧-β-D-葡萄糖;③α-菠甾醇;④胡萝卜甙;⑤β-谷甾醇。5种化合物均为幽甾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东风菜的二次代谢产物,其中a-菠幽醇-3-氧-β-D-葡萄糖甙有利尿作用,利尿强度为氯噻的70%。
参考资料
东风菜 Aster scaber|iPlant .植物智.2024-08-2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
分布范围
栽培技术
种植管理
防治方法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饲用价值
药用价值
化学成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