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艺宗(越:Trần Nghệ Tông,1321年-1395年),名陈(
越南语:Trần Phủ),
中原地区明代典籍作陈叔明,
陈朝第九位君主,
陈明宗之子,初封恭定王。1370年,朝臣废黜
昏德公,拥立陈暊即位。1372年,让位于其弟
李旦,成为太上皇。
当时,
越南政局困难重重,内有朝中重臣离心及叛乱,外受
占城入侵。为此,陈暊为帝时曾肃清叛乱者,其后亦采取相应措施,以适应时局。而他的外戚
胡季嫠(日后的胡朝皇帝)在此时逐渐掌握大权。
陈暊支撑了
南陈政局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综观这段时期里,陈朝处于快速衰落的状态。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陈暊是陈明宗的第三子,出生于1321年(陈明宗大庆八年)农历十二月,
封号恭定王。1338年(
陈宪宗开十年),陈暊出任骠骑
上将军领宣光镇一职,时年十八岁。其后,陈暊在朝廷里地位日渐攀升。1353年(
陈日煃绍丰十三年),陈暊获任为右
相国;陈裕宗大治十年(1367年),获任为左相国加封大王。
陈暊在他历事几朝皇帝期间,其政绩可以说是不过不失。史称“恭定忠信诚确,事君与亲,谨慎毫发,人无间言,接物不亲不疏,临政无咎无誉。明王弃世,居丧三年,泪不干睫,服除,衣无彩色,食不重味,庵萝果、
海豚鱼,是南方珍味,自此绝不到口。”虽然他在这些日子里“无咎无誉”,而且又并非太子,并无继任权,但后来他却碰上难得的机遇。
出逃避祸
1369年(
陈日煃大治十二年),陈裕宗驾崩,因无后嗣,便立
昏德公继位。(据《大越史记全书·陈裕宗纪》所载,杨日礼名义上是陈明宗之孙,恭肃王
陈元昱之子,但其实是优伶杨姜之子。杨日礼的母亲怀孕时,陈元昱“悦其艳色纳之,及生,以为己子”。)杨日礼登位后,任命陈暊为
太师。杨日礼的表现甚为不济,《
大越史记全书》说他“纵酒淫逸,日事宴游,好为杂技之戏”,而且“欲复姓杨,宗室百官皆失望”。
1370年(杨日礼
大定二年)农历九月,太宰恭靖王陈元力抗而败,最终遇害。十月,陈暊获悉大难临头,出逃避难。
继承帝位
在出逃期间,陈暊曾感到沮丧,“意欲自尽”,幸好“左右持之”,阻止了其自杀念头。后来,陈氏宗室群臣相会,迎立陈暊为皇帝。陈暊最初尚有犹疑,但看见群臣“再三恳切上书,誓死无易”,便于当年(
昏德公大定二年)的十一月率众回都。十三日,废杨日礼为昏德公。十五日,陈暊即皇帝位,改年号为绍庆,称为义皇。陈艺宗即位后,很快便肃清杨日礼的余党叛臣。如大臣陈日核,因曾劝杨日礼杀害陈氏宗室,被判以“倾危社稷罪”而伏诛。
退为上皇
1372年(绍庆三年)农历十一月九日,陈暊禅位于太子
陈睿宗(陈明宗第十一子,亦即陈艺宗之弟),是为陈睿宗。1373年(陈睿宗
隆庆元年)正月,上皇陈暊被尊称为光华英哲太上皇帝。其后,当陈晛(即
陈伯宗,陈睿宗长子)继位以及陈颙(即陈顺宗,陈暊幼子)继位时,陈暊都曾参与决定继嗣者的事宜,并且在每一朝中一直身居上皇之位,发挥影响力。
在陈暊退为上皇期间,国内名镇变乱频生。如在清化有阮清自称“灵德王”,作乱于梁江;又有阮忌自称“鲁王”,作乱于农贡。最严重的一次是1389年(陈顺宗光泰二年)农历十二月时,僧人范师温起事,一度攻陷
首都升龙,当时适值占城进攻大越国,幸好将领黄奉世平定范师温的乱事,化险为夷。
宠信黎季犛
陈暊对于外戚黎季犛(陈暊的母亲是黎季犛的
姑母)一直十分倚重。1371年(绍庆二年)农历五月,委任黎季犛为
枢密院大使。
1380年(
陈伯宗昌符四年)农历五月,黎季犛因击退占人之功,得以“专领元戎,行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统制”。
1387年(昌符十一年)农历三月,上皇命黎季犛同平章事,赐剑一把、旗一只,还题字说“文武全才,君臣同德”,以表示上皇毫不怀疑黎季犛的才能与忠诚。
1388年(昌符十二年)农历八月,陈废帝感到
胡季嫠弄权的威胁,便对大臣说:“上皇宠爱外戚季犛,肆意任用,若不先为之虑,后必难制矣。”此言却泄漏到黎季犛耳中,黎季犛与亲信商量,知道上皇自身“正嫡众多”,而
陈伯宗只不过是上皇侄儿,因而向上皇说:“臣闻里谚曰:‘未有卖子而养侄,惟见卖侄而养子’”,用这番话煸惑上皇。果然,上皇不分就里,下诏称“官家(指陈废帝)践位以来,童心益甚,秉德不常,亲昵群小”,以致“扇摇社稷”,因而废为灵德大王,改立自己的幼子陈颙为帝。而废帝陈晛最终亦被
胡季嫠杀害,大臣被牵连而死及受罚者甚众。不过,在上皇的身边,亦有人关注黎季犛权力过盛的问题,并提醒上皇小心。如
司徒姓陈元旦曾作《十禽诗》说:“人言寄子与老鸦,不识老鸦怜爱不”,就是讽谕上皇把儿子
陈顺宗付托给黎季犛,不知是否万无一失。虽然如此,但上皇仍没有产生戒心。
1395年(陈顺宗光泰七年)农历二月,上皇命画工画
中国历史里的周公辅
姬诵、
霍光辅
刘弗陵、诸葛亮辅
刘禅,以及
越南历史里的
苏宪诚辅
李龙翰的故事,名为《四辅图》,以赐给
胡季嫠,希望他效法周公、霍光等人。四月,上皇召黎季犛入宫,向季犛从容地提到:“平章亲族,国家事务,一以委之,今国势衰弱,朕方老,即世之后,官家(指
南陈王室)可辅则辅之,庸暗则自取之。”黎季犛连忙答以“臣不能尽忠戮力辅官家,传之后裔,天其厌之”;“纵糜身碎骨,未能报答万一,敢有异图!”上皇至去世为止,也没有作出对黎季犛不利的事情。
去世
1395年(陈顺宗光泰七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上皇陈暊去世,葬于安生原陵,庙号艺宗,谥曰光尧英哲皇帝。
上皇陈暊去世后,外戚
胡季嫠成为新任君主陈顺宗的辅政
太师,把持朝政。至此,黎季犛准备篡夺皇位,陈朝步上灭亡之路。
为政举措
陈暊在皇位仅仅两年,其后的二十余年他以太上皇的身份掌权。在他任皇帝的短短两年间,恢复了
陈明宗时的旧制,但凡一应事务,都依照陈明宗开泰年间(1324年至1329年)旧例,他曾为此说:“先朝立国,自有法度,不遵宋制,盖以南(指越南)北(指
中原地区)各帝其国,不相袭也。大治间,白面书生用事,不达立法,微意乃举祖宗旧法,恰向北俗上安排,若衣服乐章之类,不可枚举,故初政一遵开泰年间例。”
经济
据
越南近代学者
陈仲金所说,在陈暊统治的时期里,由于战事频繁,以致财政日益困难,只好增加赋税。在以往的太平时期里,一般平民只按定额纳税,有田土者纳钱,无者不纳,而当兵者则
世袭从军。即使偶有战事,也按人民的田亩、渔潭等资产情况缴交粟、钱及布匹,以供军费。但到了陈暊统治时代,与占城间常有战乱(详见下),所以在陈废帝昌符二年(1378年),开始行
人头税,每丁每年出钱三贯。这反映了陈暊统治期间时务艰难的状态。
文化
据
黎澄《
南翁梦录》所载,陈暊八九岁时,有一回与父亲陈明宗一起,陈明宗命他以
竹夫人为主题作诗,艺宗随即占口说:“有伟此君,中空外功,削汝为奴,恐伤天性。”父亲也感诧异。
《
大越史记全书》亦载他十一岁时,有一回在宫中遇大风雨,便赋诗说:“安得壮士力盖世,可御大屋之颓风”,得到陈明宗(时为上皇)的赏识,赏金十两。
他的诗文作品,部份收录在《南翁梦录》和《大越史记全书》等
越南历史古籍中。另外,据《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所载,他的著作有《葆和殿余笔》八卷及《诗集》一卷。
外交
虽然陈艺宗于1370年即位,但据中国史籍《
明实录》所载,1371年(明洪武四年)时,安南国仍以“国王陈日”(前朝国君
昏德公)的名义向明入贡。到1372年(明洪武五年)二月,才用
陈叔明之名,派员到明。但明廷礼部主管者认为“前王乃陈日熞,今表曰
徐学谟,必有以也”,怀疑其国君的合法地位。
朱元璋更表示:“
台湾岛何狡如是!”于是被“却其贡不受”。次年(1373年,明洪武六年)春正月,明廷才让陈叔明(陈暊)“以前王印视事”。
由于明廷认为陈叔明(陈暊)政权来历不明,所以至死后仍不得明人的吊慰。《
明实录》载,1396年(
洪武二十九年)二月,
安南遣使“以其前王陈叔明卒,遣其臣来告哀。”明太祖认为“安南自
陈叔明逼逐其陈日熞,使不得其死,因篡位,废置相,仍未来告。叔明怀奸挟诈,残灭其王,以图富贵,不义如此,庸可与乎?今
徐学谟之死若遣使吊慰,是抚乱臣而与贼子也。异日
四夷闻之,岂不效尤,狂谋踵发,亦非中怀怃外夷之道也。尔
礼部咨其国知之。”简言之,陈暊的对明关系,处于甚为尴尬的状态。
陈暊任皇帝和上皇的时期,正值是占城雄主
制蓬峨在位,越占两国势成水火,兵衅时起,
首都升龙更数度被占军攻陷。
• 1371年(绍庆二年)农历闰三月,占城入寇国都。事缘
昏德公被废黜时,其母出逃占城,诱使入寇,以替杨日礼雪恨。占军从大安海门直攻国都,艺宗逃到东岸江(在古法亭的榜村)躲避。该月二十七日,占军攻陷国都,焚毁宫殿,虏掠女子玉帛而回。《
大越史记全书》认为这是国防松懈所致,并谓战乱将接踵有来,“时
承平日久,边城无备,寇至无兵可御,贼烧焚宫室,图籍为之扫空,国家自此多事矣。”
• 1376年(
陈睿宗隆庆四年)农历五月,占城入寇大越边地,陈睿宗遂决定亲征。结果次年正月,
陈睿宗在
占城境内被
制蓬峨的军队击毙。上皇陈暊便于农历五月十三日,立陈晛为帝,是为
陈伯宗。该年六月,占城再入寇大越,上皇闻悉后,便派将到大安
海口市布防,占军知上皇已有戒备,改由神符海口(在今越南
宁平省)掳掠升龙,数天后才离去。
• 1378年(陈废帝昌符二年)农历五月,占城出兵入寇乂安府,并于六月入大黄江,击败越军,又一次进犯
京师,掳掠而还。
• 1380年(陈废帝昌符四年)农历二月,占军入寇大越国的乂安、清化等地。上皇派
胡季嫠、杜子平等率军,在虞江(在今越南
清化省)迎战占军。五月,黎季犛在虞江得胜,占王
制蓬峨战败遁归。
• 1382年(
陈废帝昌符六年)农历二月,占城入寇清化,前进至神投津(在今越南
宁平省)时,被越将阮多方击败。阮多方乘胜追击,至三月,追到乂安城而还。
• 1383年(
陈伯宗昌符七年),在大越上皇陈暊及占王制蓬峨的领导下,双方互有攻守。该年正月,上皇命黎季犛率舟师攻占城,但行军至吏部娘湾(在今越南
河静省奇英县)时,战船遭风涛折坏而回。六月,占王制蓬峨领军到广威镇,向越都升龙进逼。上皇派军抵御,不利,便命阮多方留守
首都,自己却离京逃到东岸江(在古法亭的榜村)。当时有士人阮梦华“衣冠下水,牵挽御舟,请留讨贼”,上皇却畏惧不从。此举被
后黎朝史官吴士连猛烈抨击:“艺皇无勇,贼未至而先避,其如国人何?”到该年十二月,占军才撤退。
• 1389年(陈顺宗光泰二年)农历十月,占军入寇清化等地,
胡季嫠等率兵抵抗,但都不敌而退。十一月,上皇命将
陈渴真领兵抵御。此时,上皇感到绝望,看见陈渴真“慷慨涕泣拜辞”,自己“亦泣,下目送之”。与此同时,十二月,大越国内又有僧人范师温的作乱,并曾一度攻陷
首都升龙,上皇与
陈顺宗皇帝弃京出逃,瞬即遣将军黄奉世讨平。
1390年(
光泰三年)正月二十三日,陈渴真部队于海潮江(在今越南
太平省与
兴安省境内)遇上占军,用火击毙
制蓬峨,越军将其首级割下。捷报传来时,正在熟睡的上皇还虚怯得以为是占军攻到,但当看到制蓬峨的首级后大喜,说:“我与蓬相持久矣,今日始得相见,
何异汉高祖见
项羽首!天下定矣。”
占城将领
罗皑则带着制蓬峨的尸身与余众落荒而回。陈暊与占城之间的连年大战,虽然最终获胜,但亦使
南陈元气大伤,秩序大乱,国内投向占城的民众甚多。《
大越史记全书》载,“是时,乂安人怀贰,新平、顺化多叛从占,故土哩之人四散游击,莫之能御,朝廷虽以黎可铸为两路安抚使,但在京遥镇,未尝到郡”,就只有少数的地方土豪愿意归降陈氏朝廷,可见当时管治上的困难。经过连年混战后的乱局后,朝廷上亦出现厌弃战争,要求和平的声音。司徒陈元旦便向上皇忠告:“愿
皇帝敬明国如父,爱占城如子,则国家无事,臣虽死且不朽。”
家族成员
父母
母亲
黎姓,1371年(绍庆二年)正月,追尊为慈皇太妃。
兄弟
陈元晫,陈明宗次子。
恭肃王陈昱。
恭信王陈泽。
后宫
惠懿夫人,1370年(绍庆元年)农历十一月,追册为淑德皇后。
子女
庄定王陈,重光帝之父
人物评价
越南后黎朝时期的
史官,认为陈艺宗虽曾为
陈朝化解危机,但性格优柔寡断,终究未能防止外戚篡位之祸。《
大越史记全书》的编著者评道:“帝削平内难,光复洪图,规恢功烈,炳彪
宇宙,然恭俭有余,而明断不足,外寇侵犯京,内奸觊觎神器,社稷消剥,以至于亡。”
吴士连更直接地抨击他用人失当,“乃委政外戚,使陈氏社稷驯致危亡,所谓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者也。”
出身自陈末时期外戚一族的
黎澄,则形容陈艺王能齐家治国,是“贤君”典范,“然戚里,盎若春和。国人化之,俗渐淳厚。此土之君,斯其贤者!
近代学者
陈仲金对陈艺宗评价亦甚低,说他“是一位平庸的君主,胸无大志,智力低下,致受奸臣蒙骗,尽杀同族子孙,远弃忠臣义士;而一味宠爱和任用季犛一人,使其掌权得势,达到推翻陈氏社稷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