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陵园许慎墓位于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镇许庄村东。墓冢高5米,底径16米,墓前立清康熙、光绪年间
碑刻二通,墓后苍柏林立。当地文物部门征地12亩,建许慎陵园。光绪二十五年,
东阿县周世专程至墓地祭墓,并在城东北隅购地三亩,建
许南阁祠,内设“太尉南阁
祭酒讳
许慎字叔重之位”,上悬“五经无双”匾额,现为
郾城县许慎纪念馆。1986年许慎墓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许慎陵园占地12亩,位于许庄东头,周长49米。正中是
清代康熙十六年
郾城区知县温德裕立的“汉孝廉许公之墓”;右为光绪二年城知县王凤森立的“许夫子从祀
孔子庙记”;1985年由中国训研究会、
河南省语言学会和郾城县人民政府共同重立的“许慎墓碑记”一通,并建碑楼、石祭案、神道。墓四周植
松柏,使墓区显得清幽而恬静。1986年许慎墓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慎对中国文字学和训古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著作很多,特别是《
说文解字》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也是书面语言、文字、音韵、训诂学研究方面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它成稿于
东汉刘肇永元十二年。
司马德宗建光元年,许慎生病在家期间将书稿修订完毕,并派遣儿子许冲将书献于朝臣。《说文解字》全书正文14篇,叙目一篇,工程之大,亘古罕见。这是许慎对中国文字学研究方面所作的一个极为重大的贡献。它不仅保存了先秦的字体和东汉以前的文字音义,而且反映了我国汉语词汇的面貌,总结了我国
古文字学的发展历史,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文字学的“六书说”理论。可以说,如果没有
许慎的《
说文解字》,我们将无法认识先秦的甲骨文和钟鼎文以及战国时期的
文言文。因此,历代学者称他为“文宗字祖”、“文化宗师”、“字圣”等。
最佳出游时间:
漯河市属于温暖性季风气候,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4.6℃,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降水适中,气候温暖,最佳出游时间在秋季。
陵园墓碑
康熙四十六年的三月,百花盛开。在这令人陶醉的季节里,
郾城区知县温德裕去郾城东部老窝、
召陵区一带查看民情,当他走到姬石西边的时候,不知道是道路坑洼不平抑或是抬轿的轿夫贪看景色,一不小心,打个趄,把温德裕从轿内颠了出来。轿夫们马上把他搀扶到轿内,接着打躬作揖请温大人原谅。温德裕摆摆手说,算了,走这么远的路哪能没个闪失。他并不怪罪轿夫,不过他却问一个年长的轿夫:这一带有没有古圣先贤?这位轿夫用手往西边一指说道:“大人你看,西南高岗上有一大土冢,那就是许圣人的坟墓。”“许圣人?哪个许圣人?”“就是
许慎呀!”是不是著《
说文解字》那个许慎?“是啊!就是他。”温德裕一听,恍然大悟,可不是吗,这里是召陵,正是许慎的故乡。想到这里他慌忙下轿,和轿夫一块步行来到许慎墓前,跪倒在地磕头作揖,并惭愧地说道:后生小子温德裕不知道许老夫子在此长眠,我路过此处本该来此拜,不但不拜,反而坐到轿内自高自大冒犯圣贤,唐突古人,实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违背了孔孟之道。接着他给许老夫子培土添坟。回去以后,又在墓前立了一通碑。
温德裕立的碑是他亲自撰写的碑文。碑的右边沿用真楷摘录《后汉书·许慎传》几句并略有更改:“公讳慎、字叔重,
召陵区人,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交长。卒于家。所著有《五经异义》及《
说文解字》十四篇传于世祀乡贤。”中间突出“汉孝廉许公之墓”七个大字。后边落款是:
康熙帝丁亥三月、三原后学温德裕立。温德裕是
陕西省三原县人,自幼好学,熟读经书,
进士出身,他对
许慎尊崇有加也是很自然的了。
康熙丁亥是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到2007年这通碑恰好三百周年。
另一通碑是光绪二年
郾城区知县王凤森所立。碑顶横书“百世之师”。碑文为《许夫子从祀文庙碑记》,全文记述了许慎的功绩。落款为“
清代光绪二年岁次丙子某月谷旦立、赐进士出身受奉宪大夫同衔知郾城县事王凤森撰并书、县教谕王宗舆篆额”。
护碑行动
1946年冬季,不知因为什么,传言有人要毁掉许慎墓前的两通碑。这令许庄的老少爷儿们忧心忡忡坐卧不安,许发祥、许贵法等几个人到墓地一看,果然碑后有破坏的痕迹。他们认为这碑不仅是对老祖宗
许慎的纪念,也是他的后代整个许庄人的光荣,村庄上有识之士特别是几个上点岁数的人下定决心要把这无价之宝保护起来。在临近冬季的一天夜里,许贵发、许发祥、许德正几个人,手拿麻绳,还有两颗
手榴弹,许贵法让年龄最小的许德正(他当时才12岁)观风瞭望,他们把绳子和手榴弹连接起来,埋到碑的东西两头。过了三天,没啥动静,再看看碑也没有毁坏的痕迹。原来,不知道谁放出风声,说许慎墓碑前埋有手榴弹,吓得谁也不敢去了。又隔几天,许贵法他们认为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和万全之策,就把两通碑抬到了许长建家牲口院里保护起来,这一放就是近四十年。1985年,
中原地区首届纪念
许慎学术讨论会,才又把这两通碑重新竖立在许慎墓前。
墓地面积
许庄的老人们说,许慎墓可大了。有多大呢?站在漯河万庄万大庙沙河堤上就可以看到它,占地大约是一亩三分。黑龙潭乡土城王村有一个人名叫王世明,现年66岁,1959年他在黑龙潭乡供销社当营业员,经常从河沿李过河到康洼、黄集、大周一带送货并收鸡蛋,也经常路过许慎墓。这年的三月初三,他有个想法,想看看许慎墓究竟有多大。他把挑子一放,用步丈量一下:周围72步(当地习惯,一小步为一造,两造为一步,约一米多点),也就是周围72米。约六人高,也就是说高约三丈,合10米。墓上面长满了淮草和
酸枣树,墓顶雾气腾腾。罗庄80岁的罗根老先生说,他年轻的时候,常到
许慎墓上逮蚰子,那墓比现在大多了。王世明还说,民国年间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潭乡名叫叔重乡,远在国外和外省的黑龙潭人往家寄信都写“城东二十五里叔重乡某某村”,和姬石分开是没几年的事(1997年黑龙潭乡与
姬石镇分设)。2005年11月,许慎铜像揭幕式,王世明又来到许慎墓查看,他这一看心里很不是滋味,墓咋会这么小呢?原来,文化大革命期间,某单位来了一个姓杨的住队干部,他到墓地一看说,谁家的坟这么大?占这么多好地?便一声令下:犁了!这一犁,好像犁在了许庄人的心上。于是,白天有人犁,晚上有人添(土),同时村上流传出这样的话:许圣人显灵啦!并流行一首顺口溜:“许圣人坟墓座龙脊,地下有一股好风水。脚蹬大沙河,头枕蔡(
上蔡县)和襄(邓襄),白天犁一犁,夜里添两筐,任凭人毁暴雨冲,年年月月不断长!”说是这样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许慎墓还是被平去大半。去年的12月12日,王世明把他1959年丈量的草图画出来,用玻璃框镶起来,写上当年墓的大体情况,送到了许慎陵园。他还带来了皮尺,由我和许志乾把墓重新量一下,现在的墓围是48.5米。
书画龙牌
58岁的守墓人许志乾说:他老太爷的老太爷许安民也是个有学问的人。清朝
乾隆、
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江苏
嘉定区是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地区,在这个地方出了不少研究
许慎和许学的人,这些人大都来过召陵许庄。他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主要是景仰许慎的学问和人品,一方面是在许慎墓前拜谒祭奠;另一方面把他们的著作和字画捐赠给许安民留作纪念。我看了一下光绪六年的《
嘉定县志》和民国十七年的《嘉定续县志》,那里研究《说文解字》的人和“
许学”专著确实不少,主要有:
钱大昕的《说文答问》,他弟弟
钱大昭的《说文统释》,钱肇的《说文分韵》,
吴凌云的《说文形声会元》,毛际盛的《说文解字述谊》,诸
吴宓的《说文述略》等好几十家,可以说嘉定人研究
许慎和《说文解字》者蔚然成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肯定来过
召陵区的许庄并捐赠过字画。许志乾说,有一个人我还是记住了,这个人名叫
段玉裁。“段玉裁?你知道他是谁吗?”我打断他的话说。“不知道。”“这也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大师,他是
乾隆的
举人,当过四川
巫山县知县,他著的《
说文解字注》对后世影响巨大,是研究许学的必读之书。《
辞海》有他的条目和他的画像。不过,他不是
嘉定区人,是
金坛区人。“你是怎么知道他的?”许志乾长叹一口气说道:“这一类的字画还有古版书俺家原有两大捆,许安民把这些字画传给他的儿子许广全,许广全是清朝
同治、光绪年间人,现在,许慎墓东边的那座光绪二年
孔子庙祭祀碑就是许广全立的。他又把这些字画传给他的儿子许德芳,就是我的
曾祖父。这是一位老秀才,他更加珍视这些字画。许德芳又传给他的儿子许长明,也就是我的爷爷。我爷爷又传给我的父亲许海滨。到了俺父子这一代这些字画和古书可遭大殃了,因为碰上了文化大革命。俺家是富农,红卫兵抄俺三次家,目的就是要搜这些字画,要是真搜出来那可是弥天大罪。我和父亲把这些字画藏到麦秸里,又篷到棚子上。一次次的抄家,使全家人担惊受怕。有一天深夜,母亲说,这些字画,老鼠啃的啃,尿的尿,破烂不堪,保存一二百年了,也没见给咱家添啥福,现在又赶上文化大革命,天天为它担惊受怕,成了罪孽,还不如把它烧了算啦!母亲这么一说,全家人也都同意,只有父亲好像心思很沉重一言不发。大家都等他说话,他长叹一声,看样子他很有点舍不得。但当天夜里还是把这些字画烧了。烧到最后一幅书法,我看到落款是‘
段玉裁’三个字,所以至今记忆犹新。”我说:“恁家几代人为了保存这些珍贵的书画付出了艰辛和心血,也历尽了酸甜苦辣,真值得尊敬,要是保管到现在那价值可大了。”许志乾说:“有一件文物还是保存下来了,那就是神主龙牌。龙牌的形状高约二尺、宽约一尺、厚约一厘米,木质,底色红,上写‘汉先儒
许慎之位’七个金字,字体为颜体。更为珍贵的是木牌的两边雕刻有两条金龙,顶端有核桃大的珠子一颗,标准的二龙戏珠。是老祖先哪一代传下来的说不清了。我父亲说,啥毁也不能把龙牌毁了。但真要保管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龙牌藏到哪里都不放心,因为它不像字画易折叠。万般无奈把两边的龙锯下来
博山烧锅了,光剩带字的木牌了。我用黄胶泥把木牌抹上一层,放到门顶过木上,由于天热,泥干得很快,与过木浑然一体,全家人这才放心。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木牌才又重见天日。”
1982年,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提出要召开全国性纪念
许慎学术讨论会,要求尽快修复许慎墓和
许南阁祠,收集有关资料,筹建许慎纪念馆。1983年的夏天,
郾城区文化局干部张汝鲤来到许庄,他是为筹建许慎纪念馆收集资料来的。经打听得知许志乾家放有许慎的龙牌,张汝鲤一听喜出望外,立马到了许家,经“说明来意”,许家无私地把龙牌贡献出来,但又有点依恋不舍,毕竟是许家几代人的传家之宝。许家要求,全家人围着龙牌照一张合影留作纪念。张汝鲤当即满口答应,让他们祖孙三代摆好姿势,许海滨老两口坐着怀抱龙牌,许志乾和他的三个妹妹、儿子女儿站着,张汝鲤的司机取出
照相机很精心地给他们全家照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2005年11月召开
许慎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时候,登在《
漯河日报》头版,许志乾还作为特邀代表列席会议,并作了发言,与会代表和嘉宾给予热烈的掌声。龙牌现保存在
郾城区许南阁祠内(现为
河南省社科院郾城许慎研究所)。
许慎简介
许慎是
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家,他所撰著的《
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汉语大字典。许慎生于约公元54年,卒于约公元149年,故居
召陵区姬石镇许庄村。东汉时称万岁里,当时属于
汝南郡召陵县,所以,《后汉书·儒林传》上说:“
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也。”
许慎生于公元54年,入学读书的年龄应该是在公元61年,此年许慎刚好满8岁,查考古籍,先秦两汉的学生入学年龄大致都在八岁左右,汉代学生入小学,以识字为主兼学六书,当时许慎读到的字书,应该是
李斯的《
仓颉篇》、
赵高的《爱历篇》、
胡毋敬的《
博学篇》、
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可识字5000余;读完字书,在他10—12岁这几年,又接着读《
论语》、《
孝经》,从13岁开始读《五经》、周秦诸子百家学说和天文、数学、医学、
历史学等书。《后汉书·许慎传》上说许慎“少博学经籍”。这里的经籍,即指:“五经”和诸子百家、医药、天文、历算等。当时不少人专治一经,而
许慎却兼学五经,并且有较深的研究,所以,当时的人们就称许慎“五经无双
许文叔重”。许慎的少年博学为他将来的著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岁那年加冠礼,取字叔重。由于他才学过人,公元75年,被
汝南郡的郡守选拔为郡功曹,协助郡守办理全郡公务。许慎任职功曹,其工作是相当严肃认真的,据《汝南先贤传》记载:“许慎任职功曹,勤于政事,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因此,公元79年,许慎便因为品德高尚又被推举为孝廉之士。许慎举孝廉之年,正值朝廷下诏,严加考核,选取贤能之时,许慎能够被察举,证明他有智能干,品学兼优。公元83年,
许慎被召入京城,分配到太尉府,任职南阁
祭酒,从事文书一类的工作。
东汉时期,太尉、
司徒、
司空并称三公,三公是天子之股肱(比喻辅助得力的人),许慎身居太尉府南阁祭酒要职,就足以说明他的才干和品德在当时都是非常过人的。许慎入京后,就从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师
贾逵为师,受读古文经,从此学业大进。他在公事和学业之间,就开始研究学问了。
交通指南
公交铁路路线 从北京、
上海市、
广州市、
郑州市、
厦门市、
西安市、
太原市、
重庆市、
成都市、武汉、
长沙市、
石家庄市、
宜昌市、
怀化市、
银川市、贵阳、无锡、南京、
苏州市等地均有列车经停
漯河站,在汽车站乘坐至临或
许昌市的班车,在
商桥镇下车即到景区。
郑州、
安阳市、
鹤壁市、
新乡市、许昌到漯河市小商桥景区行驶路线
G4→临颍出口下→县城方向行驶约8.9公里→临颍县城→沿
北京—香港公路向南直行15公里→商桥镇 注:许昌可以走107国道行驶约35公里到达景区
南阳市、
平顶山市到漯河市小商桥景区行驶路线
兰南高速公路→宁洛高速(南京、漯河方向)→漯河西下→107国道向北行驶约20公里到达景区
驻马店市、信阳到漯河市小商桥景区行驶路线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在漯河转)→漯河西下高速→向北沿107国道行驶约20公里到达景区
济源市、
洛阳市、
三门峡市方向到
漯河市小商桥景区行驶路线
连霍高速(
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
G4→临颍下高速→经县城向南沿
北京—香港公路行驶约15公里到达景区
阳到漯河市小商桥景区行驶路线
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南兰高速(
许昌市、
南阳市方向)→京港澳高速(
珠海市、漯河方向)→
临颍县出口下→县城方向行驶约8.9公里→临颍县城→沿107国道向南直行15公里到达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