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园全称为刘园·古徽州文化园,是位于中国
蜀山区国家电子产业园内的景点。
刘园建于2012年,2016年9月28日通过AAA级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定,2016年7月12日安徽省文物局关于刘园“安徽省徽厨博物馆““
安徽省中医秘笈博物馆”设立备案确认。2017年2月10日经
安徽省旅游局评定,刘园获评为第二批“安徽省研学旅行基地”。
刘园致力于打造安徽省首家集“文化、旅游、教育、体育”于一体的文化交流平台。截止到2021年2月1日,刘园已完成异地整体搬迁修复明清古民居近20栋,并完成安徽省中医秘博物馆、安徽省徽厨博物馆、孔子礼仪文化学校、书画苑、中国传统文化大讲堂、
六尺巷、儒宴厅、明德殿、留缘
客栈修身驿馆等16处景点的建设。
地理环境
刘园·古徽州文化园背依蜀山,依托便捷的立体式交通网络,紧邻绕城高速、
机场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距市中心15公里,距离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23公里,距离合肥高铁南站22.9公里。整体规划占地200亩,位于风景秀丽的
大蜀山西北角。园区围绕“古建筑+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按照长期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民居迁移"和“园林造景”的方式进行建设。形成独具一格的
徽派建筑庭院式园林。园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以情景式体验传达“小而美”的新时代生活方式。
刘园·古徽州文化园先后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社会组织AAAA单位”、“安徽省第二批研学旅行基地”、“
合肥市第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合肥市全民终生学习体验基地”、
安徽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安徽旅游诚信品质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
刘园·古徽州文化园已完成异地整体搬迁修复明清古民居近20栋,并完成“
安徽省中医秘笈博物馆、安徽省徽厨博物馆、孔子礼仪文化学校、书画苑、中国传统文化大讲堂、
六尺巷、儒宴厅、明德殿、留缘客栈修身驿馆等16处景点的建设。园区致力于打造安徽省首家集“文化、旅游、教育、体育”于一体的文化交流平台。
展厅信息
安徽省中医秘籍博物馆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对保障我国人民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但先人留下的经口头相传或文字记载的治病调养的古方古法至今散落民间无人问津。
馆品分中国中医历史、九大
逐风草属、中草药
植物标本、新安医学、名医
华佗等内容,以历史与艺术并重,是集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展示了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民族历史的记忆增加了一道绚丽的色彩。
展区分布:
人物展区:展示历代名医风采轶事。
药典展区:中医古籍善本、图片、招牌。
样本展区:动植物各类入药标本。
医疗用具展区:制药器具、针灸及外科器械、医用、药用器皿等。
情景再造:以实物再现过去药房等场景。
新安医学展区:新安名医介绍、名医著作、用品展示。
安徽省徽厨博物馆
民以食为天,安徽省徽厨博物馆将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以徽文化为主线,将
徽州人的个性化需求及饮食方式和思维方式,将收藏的约800件与
厨房文化相关的藏品划分为厨房祭祀、厨房器具、徽州
名菜、徽州名厨、徽州商号等五大展区分门别类加以展示,使观众能通过横向比较更为了解徽州饮食文化的昨天和今天。
博物馆内展示的物品大多为清末、民国时期的厨房用品,这其中饱含着寻常老百姓家的油盐酱醋和喜怒哀乐,也是庶民生活风貌真实的体现。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说,徽州厨房博物馆是一个充满回忆、展现前人智慧与技能的文化空间。
安徽省徽厨博物馆,将不予余力的向广大市民传播悠久的传统
厨房文化,展示
徽州的民风民俗。现阶段我馆的展厅等硬件设施都已具备,各种安全措施、安全设备已安装到位,工作人员也正在有条不紊的培训学习中。
展区分布:
厨房祭祀:展示古徽州厨房祭祀灶王爷的传统习俗。
厨房器具:主要展示古徽州清末、民国时期的厨房用具。包含有瓷器、锡器、青铜器、以及厨房徽州三雕(砖雕、木雕、石雕)
徽州
名菜:主要展示徽州代表性特色菜品模型及原材料展示。
徽州名厨:徽州历代名厨人物故事。
徽州商号:主要展示徽州时期与徽菜及
厨房文化相关的楹联、匾额、商号等。
异地重建保护古村落群
现异地搬迁抢救性修复明清古民居14栋,经修复、防腐、补缺等一系列复杂程序,这些原先险遭破坏的传统建筑得以保存,重绽光彩。
徽州古民居建筑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
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
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
聂氏宗祠、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
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
丹顶鹤、猛虎、雄狮、
大象、
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
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安徽省民居博物馆将这一件件艺术瑰宝保存下来,让
合肥市市民不出家门就可以观赏到家门口的
宏村……
重要事件
2015年11月1日山东儒源文化集团创始人、
孔子礼仪文化学校校长
金辉女士为安徽分校授牌并进行传统文化经典课程分享,安徽首家孔子礼仪文化学校落户刘园。
2016年1月16日首届
刘姓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国·合肥刘园·古徽州文化园圆满举办。
2016年7月2日首届双创企业领袖演讲峰会暨《乐嘉创业与演讲大讲堂》在安徽刘园开幕。
2016年6月25日中国国画院华东分院刘园艺术馆举办隆重揭牌仪式。
2016年8月15日,与
蜀山区旅游局合作的,“醉美山水,心有所蜀”大型亲子非遗体验活动。
2016年9月22刘园作为2016年文博会蜀山区参展单位之一,不仅在主会场设立200平米的展区,其位于蜀山区电商园旁的整个刘园景区还将作为本届文博会的分会场之一,迎接市民参观。
2016年9月28日,备受关注的“雪花纯生匠心营造”
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户安徽\u0026苏北分赛区”颁奖典礼暨名师公开课在刘园隆重举行。
文化活动
园长信息
刘克权,
汉族,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安徽省餐饮协会副会长、
合肥市优秀企业家、
阜阳市青年联合会理事等多项荣誉称号。
1966年8月出生于安徽广德,1986年应征到省城当兵,1990年退伍后留在合肥芳草牙膏厂从事驾驶、销售等多个岗位,1996年从事金融行业,2003年下海经商,2006年投资创办的栖巢咖啡连锁成立,建立起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特色咖啡馆,“栖巢”品牌已先后荣获合肥市知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等。2007年,为了弘扬拯救渐行渐远的
徽派建筑文化,
刘克权先生在原有的酒店基础上投资改建了“雪霁山庄”、“紫桐山庄”将园林、古建、西式文化、美食、戏曲文化、木雕、石雕等多方元素融合一起。2010年开始,刘克权先生开始从事于旅游及中医产业的探索,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推广,亲力打造占地500余亩的集古中医、传统文化教育、养心、养生、养老为一体的刘园·古徽州文化园。
旅游信息
当地住宿
留缘客栈是刘园专设的多功能休息区,客栈内设有栖巢低碳咖啡吧和客房住宿。
客栈整体打造低碳、文艺、怀旧的装修风格。并且在一楼和二楼设有标准间、六人间、八人间等,方便游客在园内小住休息,全身心体验
徽州文化气息所带来的内心静虑。
当地美食
徽菜:
臭鳜鱼、黄山红烧肉、石老鸡汤、皖南烧冬笋、清汤笋衣、
简餐:
三杯鸡饭、
红烧狮子头饭、牛肉炒饭、半筋半肉面、
对牛谈芹:纯手工制作
牛肉酱,搭配新鲜采摘
芹菜,入口清脆爽口。
特色活动
园区根据中国传统节日策划主题活动,相继开展的有:
母亲节《孝悌之道与母恩似海》,
中秋节开展“醉美山水,心有所蜀”非遗传承类活动等。曾多次和学校及培训机构以国学、国艺为主题,合作特色研学游、冬夏令营,开展课程有:国学类《
弟子规》《
论语》《大学》,国艺类捏面人、画脸谱、
陶艺。打造出一座体验加好玩的博物馆。
游览路线
老子厅——敬香斋——接青云——徽厨博物馆——友贤居——中医秘籍博物馆——古戏台——缘中园——
孔子礼仪文化学校——六尺巷——传统文化大讲堂——留缘客栈——老子厅
参观指南
1、每票限一人一次当日有效,副券自行撕下无效;
2、未成年人,60周岁以上老人,军人、残疾人、教师、导游,凭国家有效证件免票入园;
3、在校全日制大学生(不含研究生和成人教育)凭借有效证件半票;
4、入园游览者请注意保管好个人物品,照顾好随行的老人和小孩的安全,发生意外后果自负;
5、要爱护园内的花草树木,不得采摘,不得携带宠物,不得在建(构)筑物及公共设施上刻画、涂写,凡损坏园内绿化及公共设施的,均需按价赔偿。
6、园内非指定位置禁止吸烟,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要注意保持园内公共卫生,不得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
7、未经许可,禁止在园内拍摄影视作品及广告作为商业使用,如涉及拍摄版权归刘园所有;
交通路线
导航:
高德地图/腾讯地图搜索“刘园·古徽州文化园”
自驾车:
本地:下长江西路高架(即合六路)直行至
枫林路右转至湖光路交口左转,”刘园“即在千丈路(原沁源路)和湖光路交汇处向北200米
外地:
合肥市绕城高速公路从合肥‘
长江西路‘出口(G312)下,靠右‘
六安市’方向,直行进入
合六路,
创新大道右转行至湖光路右转。”刘园“即在湖光路与千丈路(原沁源路)交口(向北200m)
公交:地铁2号线“振兴路”C1出口,可骑共享单车导航前往;56路公交车“振汶路口”站下,步行约1km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