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集镇位于
聊城市旅游度假区、
阳谷县、
东阿县三县区交界处,属革命老区和引黄入卫沉沙池区,地处山东省聊城市南部,胡锦涛总书记曾至于集镇视察三农问题,现题“世纪潮”石碑一塑。
历史沿革
1999年12月撤乡设镇。
1950年9月,成立于集镇公社,1984年7月成立
于集乡。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于集镇位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阳谷、东阿三县区交界处,属革命老区和引黄入卫沉沙池区,地处山东省聊城市南郊,镇域面积70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4.1万人,5.2万亩耕地。2003年12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于集镇视察三农问题时,对该镇因地制宜搞调整、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被授予“
山东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聊城市文明乡镇”、“聊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聊城市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聊城市招商引资明星乡镇”、“聊城市农业结构调整明星乡镇”“聊城市农田水利建设先进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水文
东临一条美丽的河流“四新河”,它静静地自南向北涓涓流至聊城橡胶大坝;该河流的起源已无从知晓,只知已经养育数辈聊城儿女,每当春秋灌溉田间急需大量用水之际,
黄河便会通过四新河流淌至周边各地弯弯曲曲绵延数百公里,轻轻松松解决了灌溉问题,为经济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政区划
下辖
经济
于集镇以蔬菜、畜牧、水产、林果为主的农业支柱产业可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越冬蔬菜面积3万亩,大牲畜存栏1万余头,水产养殖3000亩,
凯特杏、
中华寿桃、黑红提葡萄等优质果品栽植5000余亩。尤以“江北
小松菜第一镇”闻名北方各大城市。镇龙头民营企业----昌鲁公司以生产草坪割草机、小拖主机、汽拖配件为主,年销售收入一亿元以上,是国家大型
二级企业。镇办民营工业园一期规划1000亩,水、电、路设施齐全,入园企业已有8家,投资额8000余万元。
越冬蔬菜是于集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支柱,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之多。尤以“江北小油菜第一镇”闻名北方各大城市。主要种植菠菜,油菜,青梗菜,香菜等绿叶蔬菜品种。现还在积极发展一些蔬菜新品种。每年的11月中旬至来年的
清明节前。全国各地的蔬菜收购商云集于此。
西瓜在于集镇的种植面积也非常大。种植的品种主要有京欣,无籽,黑皮等西瓜。清明前后开始种植,5月中旬开始采收。另外,于集镇还种有棉花,
玉蜀黍属,小麦等农作物。是
聊城市较有名气的种植大镇。
社会
教育
于集镇中学原名于集镇第一中学,始建于1971年,是一所具有30多年辉煌历史的老校,其中由董梁中国国学大师参与创办~于集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董红阳的故乡。它地处于集镇政府驻地东首,学校占地面积26640m,校舍建筑面积8059m,生均12m,操场占地面积3990m,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670人,是一所区级规范化学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2人,专任教师69人,其中本科学历教师50人以上,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教学设施和
生活服务设施齐全,新建了容纳24个教学班的教学楼和科技楼,配有先进的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教室。图书室藏书18000余册,文体设施、器材先进齐全。
学校一贯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始终把握“规范加特色”的办学理念。先后被评为“特级校园经济学校”、“区、市级文明单位”、“电教示范学校”、“电教工作先进单位”、“职教先进单位”、“
聊城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指定为“国防教育基地”。
多年来,于集镇中学全体教职员工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他们正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在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于集镇中学以她光荣的历史、辉煌的业绩、一流的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她正以崭新的姿态,踏着坚实的步伐,昂首阔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于集第二中心幼儿园座落在于集第二中心小学院内,环境幽雅,场地开阔,是幼儿生活生长的美好天地。本园于2006年9月正式招生,招生范围为服务区内的3—5周岁儿童。园内有教室6间,办公室1间,配有开发学生智力的玩具若干宗,游乐场有
滑梯、转椅等玩具。园内有大、中班两个班,大班为学前一年儿童28人,中班为3—4周岁的适龄儿童18人,共计46人。现有专职幼儿教师3人,为
专科学历,学历达标率为100%。
基础设施
于集镇交通条件优越,基础设施齐全。距
京九铁路、
邯济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乘车只有十分钟路程,1小时上天(经100公路高速公路至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4小时
下海(经400公里高速公司至
青岛港),4小时进京、26小时达
香港特别行政区(经京九铁路)。辖区位于引
黄河上游,水利条件优越,地下优质煤、天然气和矿泉水的贮藏量极为丰富。3150KVA变电站、5000门程控电话的装机容量、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中国联通的通讯站以及金融文都卫生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旅游
王庙
王庙。位于西董村的正南,曾名王官寺、王官镇、梁王城,为梁王城旧址,系
唐朝后
五代十国时梁王
朱温所建,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古梁王城有四门四寺:东门为胥寺、西门为高寺、南门为赵寺、北门为清凉寺(在沙店集村,也叫青龙寺,青龙镇,是
宋朝一百单八镇之一),四门相距5公里。
王庙寺院旧址座北朝南,南北约80米,东西约140米,总面积约12000㎡。在1937年以前有72会神,古寺院并列分为五部分:
玉皇阁(亦称玉皇皋)。为重檐高翘,斗拱承托的二层楼阁,楼三面环廊,南面有石柱凸棚相连。下层正中是
玉皇大帝塑像,两旁为十二师塑像,上层为三清塑像。阁前有两道山门。第一山门内有四大天王塑像。院里偏东有
城隍庙一座,庙后有钟楼一座,悬有
大钟一口。在路西与城隍庙相对为
土地庙。第二山门内有
青龙、
白虎塑像。在二山门院里路东有香池一座。在玉皇阁后面有奶奶庙一座。
大雄宝殿(亦称佛爷殿)。是明朝万历19年(公元1591年)重修,此碑尚存。为飞檐翘角、斗拱承托的古代建筑。殿内中间有
如来佛祖塑像,佛主头上有万仙人子。两旁为
十八罗汉塑像。佛爷殿前有两道山门:第一山门内有四大金刚塑像。院里路东、路西各有喇嘛僧庙1座。第二山门内有千手千眼塑像。佛爷殿后有二层楼一座,为和尚住房。
天齐殿。是明朝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重修(此碑尚在)。殿中有天齐塑像(即
黄飞虎像,是阴间的皇帝,为逍遥王)。殿前有一道山门,门前有
哼哈二将塑像。第一山门院内路西有姑娘庙一座,路东有石碑数通。二门为普通门,院里即天齐殿前东西为两座
阎王殿各五间,殿内有十殿阎君
塑像,并有形像逼真,神态各异的泥塑。如:锯解恶人、油炸坏人、过金银桥,开膛挖心等塑像。阎王殿内墙壁上,四周绘画着全车杨家将,从归宋到征西。天齐殿后有娃娃殿一座,殿内有观音菩萨塑像,菩萨坐台上塑有形态逼真的泥娃娃数百个。
圣人殿(亦称大成殿、
孔子庙,此殿尚在)(原样是出厦的,前面是木格板隔)。殿内中间有
孔子塑像,两旁有
颜回,
曾子、
孔伋、孟柯四个塑像。殿前有并列石碑四通,并建有碑楼。
汉口龙王庙。王庙东临
黄河,在此修建龙王庙以镇之,发生旱灾时也向龙王求雨。庙内有龙王
塑像,庙前有东西配房。
另外,寺院南有大广场,有戏楼一座,戏楼前檐有“
海市蜃楼”四个大字,舞台上方悬挂清朝
任克溥写的“遏云”匾额。馗星楼位于戏楼西北60米。楼内有右手执笔,左手提斗的“钟馗”塑像。西有万神坑。王官庙是当时方圆百里内面积最大,塑像最多的寺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庙会,北至德州,东至
泰安市,南至
梁山县,
斑鸠店镇,西至
馆陶县等地客商云集王庙,是当时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王庙的大部分建筑已在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现仅存圣人殿一座,屋脊上精美的浅浮雕依然栩栩如生,清晰可见,屋顶有一部分已经损坏。1951年拆除玉皇阁,其砖与木料修建于集区公社;
碑石大部分被运至牛王村西南部四新河修建水利大闸一座;
东阿县赵寺村运走部分石碑;
西东村某商铺的仓库墙根内还存有部分石碑;圣人殿前仅残留五通石碑。于集镇是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王庙就是其中的重要标志。结合王庙社区开发建设,修复王庙,对于提升本地区形象,凝聚民心,增强对外吸引力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西董村东部是
黄河,
赵祯年间,因黄河常在此决口,故又增修龙王庙镇之,发生旱灾时,官民也在此求雨。庙内戏楼前檐有“
海市蜃楼”四个大字,舞台上方悬挂
清代朝廷命官
任克溥书写的“遏云”匾额。当时
西董村是
聊城市一带方圆近百里面积最大、
塑像最多的寺院。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前来赶赴庙会、进香拜神的人们络绎不绝。
王庙大部分建筑已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拆除,八十年代因南部修建沉沙池大量石碑被毁坏敲碎运至当地被用作建筑材料,现仅存圣人殿一座和石碑三十余通﹐深埋地下石碑数量未知,希望考古工作者早日发掘维护。
无名山
无名山位于连海村后绿色原野上。旧时万顷碧波中,一巨型青石突兀而立,如天外飞来。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无名山”。
据当地老人回忆,在50年多前,“无名山”高约两米,周围二、三人合搂不过来,后来不断下陷。今天地表能看到的无名山,仅是一块重约百多公斤的青石。“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无名山虽小,但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流传至今。
传清
康熙,朝中一位大臣名
任克溥,山东聊城人。任克溥有一副爱民心肠,视百姓为父母,为人清正耿直。康熙十八年(1679年),任克溥被除职回乡。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山东省一带洪水泛滥,良田被水淹没,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许多人背井离乡,四处逃难。然而官府无视灾民苦难,依然强征
税赋,稍有怠慢,便遭酷刑毒打,一时民怨四起。睹此情景,任克溥对百姓寄予了深深地同情。
这年夏天,
康熙帝驾舟南巡,途经
聊城市。任克溥闻知,遂悄悄将一块巨石安放于连海村后,并在周围百姓中传播
民俗音乐:“无名山占地千顷,牛耳洼万年不干。”民谣很快传到
康熙耳中,康熙帝便召见赋闲在家的
任克溥问明究竟。为救百姓于水火,任克溥便将聊城百姓遭受水害之苦、民不聊生的真情一一陈述于康熙。康熙帝立即颁诏免除了
山东省一带的皇粮赋税,使百姓幸免于难。
后来,人们以为是无名山给老百姓带来了吉祥,便把无名山当作神灵予以供奉,乞求祛病消灾、赐福保佑。民国期间,无名山香火鼎盛,前来供奉朝拜者络绎不绝。1960年代“文革”时期,各地破除封建迷信、拆掉寺庙
佛塔,曾有人组织民工在无名山下深挖10余米,仍未见根底。据分析,无名山可能是古代的巨大山石。由于历代洪水泛滥淤积,沧海桑田,人们今天所见的,仅为地表的一小段青石而已。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