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东
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王沂东,男,(1955-)山东人。1972年进入山东省美术学校,曾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科。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留校任教,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沂东对家乡沂蒙山有着浓厚的感情,山村的人物和景色成为他绘画的主题。其作品曾在新加坡法国意大利日本和美国展出。1987年在纽约哈夫纳画廊举办个展。作品《古老的山村》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20年6月4日,王沂东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807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58位。
人物简介
1955年5月11日出生于山东蓬莱区,1968年入临沂市第一中学,1970年在山东沂源柴油机厂当车工,参加工厂演出队的演出,绘制厂内的宣传画、演出队的舞台背景,1972年十二月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科,开始系统学习绘画。在山东盐湖区李集公社参加劳动锻炼一年,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期间曾先后赴山东大渔岛、承德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山东蒙阴、费县沂水县沂源县沂南县等地写生采风。198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沂东是当今中国最具实力的油画艺术家之一。他游刃有余地将西方古典油画的精湛技法与中原地区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蕴融于一体,成功地再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笔法精细严谨、造型线条分明、形体结构准确并擅长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古朴凝重而又俏丽灵动的艺术魅力扣人心弦。王沂东出生于民风纯朴、山川如画的鲁南乡村。故乡的山水赋予了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刻精神内涵的艺术气质。他的作品深情地辉映着他所深深眷恋的那片热土。
王沂东对古典主义大师的表现技法兼收并蓄,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语言,将油画创作的基本技巧与作品的情致结合起来,以金色、白色、黑色和红色等几种主要的对比与渗透,实现了画面凝重而不呆滞,强烈而不生硬的艺术效果,具有一种含蓄而动人的内在美。
王沂东的画于静态中展现动态,在稳重中挥洒灵秀,从色彩中寄托内涵,犹如一坛陈年佳酿,洋溢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采的醇厚,回味着中原地区宋代工笔流韵的清香。
1977年8月作品《沂蒙新春》《笑看纸老虎》参加全国“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50周年美术作品展”。
1984年“法国第十届世界艺术节”。
日本“第六届亚洲美展”。
“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馆)。《农家母女》获优秀奖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
1985年“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馆)。《古老的山村》获二等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6年“国际艺苑第一届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第七届亚洲美展”(印度新德里)。
作品《妻子的肖像》参加中国美术馆“现代油画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7年同王怀庆艾轩中国美术家协会领导赴美国纽约参加“中国当代油画大展”开幕式,并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
9月,“王沂东油画展”(纽约哈夫纳画廊)。
“国际艺术博览会”(美国纽约卡卫斯中心)。
“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家作品展”(美国加里弗尼亚SantaAna市现代艺术博物馆)。
1988年5月《二妞的早晨》参加英国苏富比拍卖行援助长城—威尼斯北京拍卖会(北京太庙)。同年,作者的名字刻上慕田峪长城纪念碑。
“油画人体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
1990年2月作品在美国达拉斯城达拉斯艺术博物馆展出。
5月,芝加哥“世界画廊邀请展”。
10月,“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雕塑展览”(新加坡)。
1991年7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王沂东油画》。
9月,作品《风停了》参加香港佳士得有限公司拍卖。
1992年1月,中央美术学院“二十世纪中国”回顾展,作品《蒙山雨》获新作优秀奖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香港)。
1993年3月,“少励画廊创业展”(香港)。
5月,“具象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9月,“王沂东油画作品展”(香港少励画廊)。10月,“新加坡亚洲艺术节”(新加坡国际贸易中心)。
11月,“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香港会展中心)。
澳门“苏斋”出版社出版油画集《王沂东》。
1994年11月,“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大会学术活动。
香港少励画廊举办“第一届女性形象展”(香港会展中心)。
1995年“中国视点—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太平洋城市俱乐部(泰国曼谷)。
“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香港会展中心)。
台北市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国际贸易中心)。
“第二届女性形象展”(香港少励画廊)。
瑞士雷达画廊收藏一幅作品。
1996年“第三届女性形象展”(香港少励画廊)。
“中国当代油画大展—从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欧洲共同体和少励画廊共同举办(布鲁塞尔)。
7月,应雷达画廊邀请赴瑞士参加“王沂东油画作品入藏雷达画廊仪式”。
中国油画学会油画大展”(中国美术馆)。
1997年“少励画廊五周年纪念展”(香港少励画廊)。
“第四届女性形象展”(香港少励画廊)。
3月,同艾轩罗中立曹力赴美国参加赛巴斯提安·哈夫纳收藏中国油画十周年“开放的中国”油画回顾展开幕仪式。
11月,应澳门市政厅之邀同艾轩一起赴澳门参加“乡土情怀—王沂东、艾轩油画展”开幕仪式。
1998年“夏季画展”(香港少励画廊)。
10月,德国柏林“东西方写实派”油画汇展。
王沂东的风格(wangyidong.com)
王沂东油画的风格是立意纯净,色彩强烈,内涵深厚,情调古朴,且非常中国化。
王沂东对其描绘的对象,都给予十分纯净的立意,让欣赏者一下子就能感到作品中内在的美好。他的画作中有很多美丽的乡村女子,无论是朴实无华的《王玉贞》、古典俏丽的《清代女子肖像》,还是披红重彩下的新娘,都给人一种不敢触摸的纯洁感。从1992年的《春姑》到后来的《梳妆》、《雪落无声》、《烛光》、《寂寞的夜》、《静静的河谷》和《小媳妇》,无不洋溢着这种浮动其中的意蕴。人们看过这些画作后往往都对作者抱有一定的感激之情,因为他给人显示了美好。
这一风格,在王沂东最近新作《闹房》和《旷野的回声》中得到了更为生动的体现。前者描绘了乡村传统婚姻中闹洞房的霎那情境。在这里,新娘子纯朴的资质给人无限爱怜的心理主动。而《旷野的回声》中的姑娘和她坐的石头,都给人一种璞玉般的净化感。
纯净的东西最忌单薄,而王沂东的画却让人感到厚实,丝毫没有飘荡浮躁的印象,人们可以在《新娘》中读出了浪漫的期望,在《秋风》和《秋风掠过山梁》中读出悲伤,在《江南女子》中读出了造物者赋予人的善良,在《蒙山雨》中读到沉静。这些复杂的感受与作者纯净立意形成层次不同效果,给人一潭春水的艺术享受。王沂东的这一画风是靠两种因素融合而成的,一是画家赋予描写对象以深厚的内在情绪,二是给予作品广阔的时空背景和哲学思考。
在王沂东的人物肖像画里,大都有一只飞翔在画面之外的思绪之鸟。在这只看不见的鸟儿身上,寄托着作者的弦外之音。从那些人物的整体情绪中,读者能够发现王玉贞的紧张、春姑的向往和洞房新娘的担忧。那种产生于画面但不存在于画面的空冥之象,给读者提供了附加思维的巨大空间。读者可以用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将面前的人物形象按照自己的意愿丰富起来,从而使人物拥有更为广阔的艺术张力。时空背景的确定,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素材的思考深度和艺术立意,有时甚至决定了作品本身的艺术含量。王沂东的作品在时间的确定上没有采取照相手法,也没有过分强调具体细节的真实,而是给予作品广阔的、甚至是不十分确定的时间背景。在《旷野的回声》中,作者有意将老树的枯枝、背景的荒山和春装的姑娘组合在一起,以便给读者留出一条宽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更加突出了描述重点。在《闹房》中,我们可以从坦率说笑的人群中发现新娘的心事。她来自另一个村子,对周围的人感到陌生,宁静的烛光反衬了她略为不安的心情。这种内在语言的表达,显然是在与空间背景的对比中产生出来的。
以上两点,形成了王沂东画作的既古朴凝重又俏丽灵动的情调。王沂东的画既像一坛子醇厚的美酒,读者可以借此寄托喜悦与哀愁,又像是旷野的清风,可以让人借助这清风散发平日积压的烦躁与焦灼。终日面对一地鸡毛的人,在读到王沂东画作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质朴的清爽。这是一种融合了青铜器、小树林、线装书和原木家具的感觉,这也是诗歌与哲学化合而成的意境。
所有的艺术企图都需要具体的体现手段。从王沂东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构图、色彩与光线语言运用上的功夫。古典主义绘画大师伦勃朗·范赖恩曾因在《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中巧妙地运用了光线语言而被世人称道,王沂东的油画在这方面表现出同样浓厚的兴趣。王沂东善于将油画创作的基本技巧与作品的情致结合起来,在静态中体现动态,在稳重中寻找灵动,在外部色彩中寄托内涵,从而在艺术上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力。他很多的画作在构图上都极为单纯,单纯地叫人捏一把汗,而在色彩的运用上又常走险步。在《融雪》中用那么多白色,在《酱豆腐》中用那么深的黑色,在《缝》和《新娘》中用那么重的红色,有时让肥大的裤腿支撑很大的三角,有时让整个画面的重心置于一块没角没棱的滑石上,那都是十分大胆的。正是这种艺高胆大的劲头,让读者看到作者的艺术功力以及基于这种能力之上的轻松。读者在他的冒险中得到震动,同时也就得到了艺术创造的享受。
读王沂东的画,读者会感受到古典名画所折射出的光芒,其中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气氛,也有宋代工笔的中原地区流韵,这说明作者充分吸收了中外艺术传统之优秀成份,并在原汤原味的吸收后消化吸收而营业了自己的才华。以《母与女》和《歇晌》这两幅画为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才华已完全变成王沂东本人的艺术素质。在《母与女》中,母亲的弯腰用力与女儿的挺腰上推所构成的力的交点,极为巧妙地烘托出感人至深的血缘亲情;后者的构图里,故意隐去歇息的主妇而用洗澡玩水的孩子烘托歇息的主题和生活的情趣。这里寄托着作者对于劳动者多么深沉的热爱,多么强烈的歌颂!
油画是美术中的交响乐。它的独特形式不仅依赖一般美术作品中的基本语言,如构图、色彩、立意,等等,同时它还特别要求质感。这种质感是综合了各种美术创作语言而最终形成的统一和谐的结果。王沂东的画作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凝重浑厚的感受,和他丰富的绘画语言密切相关。以其新作《旷野的回声》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其在构图、色彩和墨点几个方面的功力。巨石上的线条和少女小腿的倾斜趋向是从左下向右上发展的,扶摇飘曳,在画外形成了灵动的诗意,而巨大的枯树则是从左上向右下压过来的,与前一种线条交叉,从而稳定了画面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摇曳的诗情不至于浮浅,背景的浓重也不至于形成塌陷。在色彩的处理上,王沂东使用的是金色、黑色和白色,很少使用中间色。主要几种色彩的对比与渗透,造成了画面凝重而不呆滞,强烈而不尖锐的艺术效果。
在《旷野的回声》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有意运用了中国画的墨点技巧,而且运用得非常好。在枯树和山野的描述上,我们很容易看到油画和国画在着墨上的技巧上的美妙结合。如果我们将该作品从近到远分成几个层次,它们依次是少女及坐下的山石、盘根错节的大树、远处的山谷与雾气。在这三个层次中,作者不仅良好的运用了油画与国画的综合技巧,而且特别细致地处理了各种因素的矛盾关系。雨后的石头得人沉甸甸的感觉,而少女的形象是轻盈美丽的;古老的大树给人经磨历劫的沧桑感,而少女是年轻浪漫的;山地显示的是荒凉,但山谷间蒸腾的雾气则平衡了浓墨造成的压迫感。这些手法的运用,造成了作品特别丰富的质感。看着那位背靠在古老风景上的年轻而单纯的少女,真叫人为她的美丽纯朴动心!
浓重的色彩是王沂东的特点之一。画家借此突出了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强烈的第一感受。作者运用这种手法,大刀阔斧地将丰富的台词分出层次。当然,这种手法同时也带有艺术上的危险性,因为单一颜色一旦弄不好就会影响内容的丰富与和谐。王沂东既使用了强烈的单一,又避免了单薄,显示出高超的技巧,熟练的基本功和对艺术的创新勇气。
王沂东的审美和创作虽然存在着两方面的追求:一是在发掘传统文化美感的同时,努力解读现代生活在人们精神领域形成的波澜;一是不断吸收新手法,努力将油画创作的语言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他可能不是最勇敢的先锋,但却堪称是处变不惊的将军。他的兴趣主要不在于飞鸿一瞥,而在于挖掘和开采。
先锋艺术家的痛苦是经常遭受传统眼光的误解,因为历史上往往不存在成功的参照;像王沂东这样的画家所遭受的刺激往往是读者的挑剔,因为历史上已经存在着太多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作品在那里悄悄地给现代艺术家较着劲,一个个都是难以逾越的山峰。面对这种艺术生活的结构,王沂东的勇气在于问诸自我。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描述对象静默观察,一点都未曾含糊。为此,他甚至要某种程度地避开喧闹,潜到自己的艺术世界去默默耕耘,并期望拿出来的东西既对得起读者也对得起自己。
艺术史的大路上已经积累了无数成功者的脚印,所有的风光好象都被人占有了,今天的艺术家要想有自己的立足点,就只有创造新的风景,必须在前人已经完成的地方开始,在别人已经止步的地方开掘。从王沂东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表现方法上如何努力吸收各种流派的精华,如何以虚怀若谷的精神千锤百炼自己的技法。一棵树不能在另一棵树的下面长大,王沂东是在自己的地面上成长的。
王沂东的土地在哪里?
王沂东出生于鲁南乡村,当地民风纯朴,山川秀丽,生活方式洋溢着传统的情趣。王沂东自小生活其中,必定深受感染。作为一位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艺术家,这些素材都显得极为宝贵。他说,故乡的山水经常启发他童年的回忆,给他创作的灵感。他还说,越是那些贫苦的地方,人们越要创造美好的事物以便寄托自己的希望。王沂东将那些美丽的少女看成生活之美,看成百姓的希望。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现实主义画派的浪漫主义实质。
王沂东的素材和理想同时存在于在乡村,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美感之中。那里的小河、草屋、石头、少女、孩子、老人给他带来温暖的感受,连那里的鸡鸣狗叫都让他感到亲切。创作资源对于任何艺术家都是弥足珍贵的,然而生活的原始素材并不主动地给艺术家提高资源。艺术家的感受主动来自他们的感情。一般意义上的经历只能算是一棵含水量很大的蔬菜,晒干了没有多少东西。要品尝地道的滋味,还需要有目的地寻找浓度较高的汤。艺术活动的序幕在于生活,只有在开场前就进入角色的艺术家才能在创作过程与创作结果中与欣赏者进行最好的交流。
为了真切地感受生活与生命,保持与生活原生相的联系,王沂东始终珍惜与故乡农村的联系,其向往之热烈,其咀嚼之细致,不仅平衡了中国艺术界目前对乡村资源的某种程度的忽视,也为王沂东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王沂东经常去沂蒙山写生,去领会那里的人文精神。他一直关注那片土地,并非单为取得作画的素材,同时也有感情的寄托。他将乡村与都市的巨大反差作为感情震荡的发生地,作品仅仅是这种感情的载体。
著名画家让·米勒曾经说过:“我生来就是个农民,我愿意到死也是一个农民,我要描绘我所感受到的东西。”这种热情中反映出一种坚定性,那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同时这也透露出一种恐惧,那就是害怕失去冲击其感情的人群,害怕失去艺术的矿藏。所有的宗教教义都带有恐惧的内涵,真正的艺术大家多少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宗教情结,因此也有恐惧。王沂东说过,“生活感受的干枯是最可怕的”。艺术家不能长期离别自己的根据地。离开故国故园而继续获得创作成就的艺术家中,大概只有萧邦是个例外,他在流浪几国后创作了大批好作品,但是要知道,这些音乐作品绝大多都和思想有关。
二十世纪初期传入中原地区现实主义,开始是作为对传统中国画的反动介绍过来的,目的在于激发中国绘画艺术的生命力。由于几十年的动荡,这种目的没有达到。后来的浪漫主义写实画风简单地演变为革命现实主义,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写实主义的发展。近二十年来,中国画家在接受西方写实主义风格的同时,努力探讨能够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语言。这个被称为中国新写实主义油画运动的主力,就是包括王沂东在内的一批中年画家。西方评论家曾用这样的话评价这一现象:西方古典绘画传统,正在被年轻的中国画家所继承。王沂东在这方面堪称现实主义大师。
王沂东本人对自己的创作十分清醒,并以谦逊平和的心情恪守着自己的追求。他用这样的话表达了自己的目标:我将继续以北方农村作为创作源泉;在画面的构思和意念的发展方面来看,我对象征主义和浪漫主义绘画兴趣浓厚;我努力用具象的手法表现客观对象中的抽象概念;我将学习各家之长,特别是吸收中原地区本民族的绘画语言与艺术思想,充分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华而又不失自我,才能完成自己的风格。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4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王沂东以807万元的成交额排名第58位。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度画家100人”。
2021年6月,位列《2021胡润中国艺术榜》第54位。
2023年6月,王沂东位列《2023胡润中国艺术榜》第36位。
人物评价
新浪评:1983年后,王沂东一面继续走古典油画之路,一面大胆开拓表现题材,寻求更完美的艺术形式,创作了大量人物肖像、人体和静物画。王沂东这时期的肖像作品,试图以古典主义的形式来表现现代人的风貌、心理和意识。画面往往光线柔和、笔触细腻,尽量舍弃多余的层次,力图使古典油画方法与中国的平面装饰法相法合,特别是有些肖像画上夜的处理,吸收了传统画工笔重彩的装饰手法,与人物精神气质融合,透出东方式的内在,温润的美感。
参考资料
2020年度画家100人.硅谷动力.2021-01-13
2023胡润中国艺术榜.胡润百富.2023-06-27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