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喀尔巴阡战役(Eastern Carpathians, Battle of the),1944年9月8日—10月28日,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苏德战争中,
苏联红军乌克兰第1、第4方面军为粉碎东喀尔巴阡山的
德军和援助反抗德军占领的
斯洛伐克人民,而实施的进攻战役,与
贝尔格莱德战役、
布达佩斯战役一起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九次打击。
战争概述
9月8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第4方面军右翼从
喀尔巴阡山脉山前地带的奥杰孔和萨诺克向杜克拉山口方向发起进攻,
乌克兰第4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由斯科列、科索夫一线向乌日哥罗德方向发起进攻。最初进展顺利,后因地形条件不利和德军增援,前进受阻。经调整部署和增强突击力量后,向杜克拉山口方向进攻的
苏联红军于9月30日进抵喀尔巴阡山主脉各分水岭地区,并在数处越过主脉,10月1日在杜克拉山口西北5公里处越过波捷边界。6日,苏军和
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攻占杜克拉山口,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至28日,苏捷军队向山口以西和西南推进15~20公里。向乌日哥罗德方向进攻的苏军于10月18日攻占乌若克和韦列茨基两山口,26日攻占
穆卡切沃,27日攻占乌日哥罗德。
战争背景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计划于1915年初经东普鲁士对
柏林实施主要突击,
西南方面军担任助攻。但是,西南方面军司令
谢尔盖·鲍里索维奇·伊万诺夫将军制定了一项进袭
匈牙利的战略性战役计划,并获准执行。
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将军的第8集团军承担主要任务。其所属4个军在杜克拉—巴利格鲁德地段集结,受命向胡门内方向进攻。德军统帅部获悉
喀尔巴阡战役的准备情况,急速派军驰援盟国,同时计划由喀尔巴阡山向利沃夫和由东普鲁土向南实施夹击,以期歼灭
波兰的俄军。新编南集团军(司令为林辛根)辖6个步兵师(其中
德军3个师)在
穆卡切沃(蒙卡奇)、乌日哥罗德地域展开,受命向斯特雷、利沃夫方向实施突击。奥匈帝国抽调第5和第3集团军参加作战。
战争过程
1944年8月29日,
斯洛伐克在共产党领导下爆发了
斯洛伐克民族起义。
苏联根据
捷克斯洛伐克党中央秘政府的请求,决定援助斯洛伐克起义。9月2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指示
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
伊万·科涅夫)和
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为彼得罗夫大将)实施东喀尔巴阡战役。战役企图规定在乌克兰第1、第4方面军接合部向
普雷绍夫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突破
德军在东喀尔巴阡山的防御,通过各山口,与斯洛伐克爱国者会合。进攻拟于9月8日开始。斯洛伐克军队和游击队应从后方对德军实施突击,以此配合
苏联红军。根据
斯洛伐克起义领导人与东斯洛伐克军首长的协议,该军应抢占最重要山口,并保障苏军通过。但是,该军于9月1、2两日被德军缴械,因而没有参加战役。
大本营给
乌克兰第2方面军规定的任务是,攻占
特兰西瓦尼亚山脉(
南喀尔巴阡山脉),前出
萨图马雷地域,以此协助
乌克兰第4方面军越过喀尔巴阡山和攻占乌日哥罗德、乔普、
穆卡切沃地域。
9月8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发起进攻。起初进攻发展顺利,但随后就受到迟滞。
德军加强了防御。到9月14日日终前,第38集团军推进了23公里。乌克兰第4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于9月9日转入进攻,向扎古日、科曼恰方向实施突击。该集团军克服德军激烈抵抗,于9月14日前在约30公里正面上突破德军防御,向德军纵深推进约15公里。德军统帅部向这一方向增调了8个多师,因此,战斗开始具有持久的性质。为了避免正面冲击和迅速挺进到防守杜克拉地域德军后方,第38集团军在变更部署和得到增援后,将自己的力量从
右派转移到
左派,并从9月15日晨起恢复进攻。经延续到9月24日的艰苦战斗,该集团军又前进20公里。近卫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分别于9月16日和18日恢复进攻。总进攻正面扩大到400公里。
德军在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突击下,开始向苏波边界以西
喀尔巴阡山脉主脉各山口退却。9月20日,近卫第1集团军进抵波捷边界并进入
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第38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继续进攻,于9月30日进抵喀尔巴阡山主脉各分水岭地区,并在数处越过了主脉。10月1日,
苏联红军部队在杜克拉山口西北5公里处越过波捷边界。10月6日,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的军人在苏军步兵第67军、坦克第31军的协助下攻占了杜克拉山口,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后来,10月6日便被定为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建军节。第38集团军和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攻占杜克拉山口后继续进攻,到10月28日前已向山口以西和西南推进15—20公里。近卫第1集团军在宽大正面上进攻,10月18日前在30公里正面越过
喀尔巴阡山脉主脉,攻占了
俄罗斯山口地域。第18集团军此前已占领乌若克、韦列茨基两山口,向南推进了5—18公里。
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行动加速了
乌克兰第4方面军的胜利。10月26日,第18集团军解放了
穆卡切沃,10月27日又解放了乌日哥罗德。至10月底前,
苏联红军越过了东喀尔巴阡山,前出到
蒂萨河右岸平原。
战争结果
此役,
匈牙利第1集团军被粉碎,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遭重创;苏军完全解放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前出至
多瑙河中游平原和蒂萨河右岸,援助了
斯洛伐克人民起义。
战争人物
伊万·科涅夫(1897.12.28~1973.5.21)苏联元帅(1944),军事家。生于洛杰伊诺村(今属
基洛夫州波多西诺韦茨区)。
1916年应征入
俄罗斯军队,参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布)。国内战争开始后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历任装甲列车政委、步兵旅政委、师政委、
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政委,积极参加平叛和对
日本干涉军作战。内战后任步兵军政委和师政委。1926年毕业于
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1934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后任步兵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和军区司令。
苏德战争爆发后任第19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历任
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
西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
乌克兰第2和第1方面军司令,参与组织实施了莫斯科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柏林会战、
布拉格战役等,对解放加里宁、
别尔哥罗德市、
哈尔科夫和波兰国土,以及攻克柏林、布拉格等做出重大贡献。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能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突击时机,并能果敢地在最重要地段集中兵力兵器。战后,历任驻
奥地利苏军中部军队集群总司令和驻奥地利最高委员、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军事部副部长兼苏军总监察长、喀尔巴阡军区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华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国防部总监组总监、苏军驻德军队集群总司令。两次荣苏联英雄称号,获
列宁勋章7枚。著有回忆录《1945年》和《方面军司令员笔记》。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下午18时30分—1945年4月30日下午3时30分),生于
巴伐利亚州 和
奥地利的边界城市
布劳瑙(Braunau am Inn,
林茨,
莱茵河上的Braunau),卒于
柏林。希特勒是德国
纳粹主义工人党即
纳粹党的总裁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号战犯。同时,他也是一个出色的演讲家、残酷的政治家和过于冒险的军事家,以及野心家、阴谋家。不过在政治体制上,
阿道夫·希特勒领导下的
德国相对
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倾向于极端
民族保守主义的。他和
贝尼托·墨索里尼领导的
意大利、
东条英机领导的日本联盟结成
轴心国,这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联邦国防军在他的领导下干涉
西班牙内战,扶持
卡门·佛朗哥政权,并吞并
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战役、
法国、
苏联等国家。
国内方面,他实行
法西斯主义式的一党恐怖专政,仇视且排斥其它非纳粹
政党和思想,包括共产主义运动,他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即为关押共产党之用,他还鼓吹民族优越,仇视其它民族。在军事占领期间用残酷的掠夺手段对待其他民族和国家。在战争方面,
阿道夫·希特勒在军事上摒弃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模式,创立了并且实践了闪电战等新型战争模式,改变了战争的形态。1945年4月28日,
苏联红军攻入
柏林市区。当天夜里希特勒与
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30日15时30分,希特勒夫妇双双自杀身亡。1945年5月8日夜,
纳粹德国正式投降。
德国战败。
参战兵力
参加战役的兵力是:
乌克兰第1方面军所属第38集团军(司令为
基里尔·莫斯卡连科上将)、近卫骑兵第1军、坦克第25军、空军第2集团军(司令为克拉索夫斯基空军上将)一部;
乌克兰第4方面军所属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为
安德烈·格列奇科上将)、第18集团军(司令为茹拉夫廖夫
中将)、近卫步兵第17军、空军第8集团军(司令为日丹诺夫空军中将)一部。在东喀尔巴阡战役过程中,第38集团军进行了喀尔巴阡—杜克拉战役,
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军长为
斯沃博达将军)在该—集团军编成内行动。
苏联红军当面之敌为
德军“海因里希”集团军级集群(德军坦克第1集团军、
匈牙利第1集团军)。共约30万人、3250门火炮和
迫击炮、1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450架作战飞机。整个战役包括由
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38集团军和
乌克兰第4方面军右翼部队实施的喀尔巴阡—杜克拉战役,由乌克兰第4方面军中央和左翼部队实施的喀尔巴阡—乌日哥罗德战役。战役开始前,苏军对德军优势是:炮兵多0.5倍,坦克和
自行火炮多2.2倍,飞机多1.5倍。人数对比为1∶1.2,
德军占优势。
点评
东喀尔巴阡战役,是
苏联红军援助反抗占领者的人民的战例。苏军1944年9月的战略形势并不需要实施这次艰难的进攻。但是苏军仍然出兵援助了
斯洛伐克人民。在东喀尔巴阡战役中,德军“海因里希”集团军级集群遭重创。苏军完全解放了外喀尔巴阡
乌克兰,并进入斯洛伐克境内。德军丧失了东喀尔巴阡山一线重要战略地区。从1944年9月5日至11月29日,苏军
航空兵向起义地区空投了2050支步枪、460挺
机关枪、1700余支
自动枪、120支反坦克枪、370万发子弹以及大量物质器材。在东喀尔巴阡战役中,
苏联红军取得了在通行困难的山林地及道路泥泞、天气恶劣的条件下组织和实施突破敌坚固筑垒防御的经验。
苏联数千名军官和士兵被授予
勋章和奖章,30名军人由于勇敢无畏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在敌后山区活动的游击队帮助了进攻的军队。
参考文献
(1)《世界史文献资料 苏德大决战》
(3)《不朽》 科多夫 梁斯科夫斯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