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衡
曹文衡
曹文衡(1586年-1637年),字镜玉,号薇垣,唐之龙潭人(今唐河县龙潭镇曹庄村人)。他身材魁伟,长七尺有咫(合今1.82米),丰颊广额,美,两目炯若晨星。曹文衡于1615年考中举人,1616年考中进士,历任大理寺评事、东昌知府兖州知府、东兵备副使、山东省按察使江西省布政使、江南巡扶、兵部右侍郎、辽总督等官职。他著有《汉书评》、《小史论》、《抚吴疏草》等书。曹文衡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爱国爱民,从不为我,被誉为近古时期名副其实的官吏楷模。在清代修明史时,南阳郡惟曹一人。
正文
曹文衡 河南唐县人,崇祯三年1630年——崇祯五年九月戊申1632年任蓟辽总督
明朝末年,唐县出了个总督大官,此人名叫曹文衡,百姓们都管他叫曹都堂。
乾隆唐县志》记载:其祖父曹伦,为人谦和,教子有方,邻里俱敬之。其父曹三俊,很年轻就出任灵寿知县。父去世,便辞官回乡孝母;不久母去世,遂悲极亦逝。因文衡有功勋,皇上累赠其祖父、父亲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御史。曹幼年就失去了祖父、祖母和父亲,母亲常氏含辛菇苦抚育其成人,并陪读于瓦灯寒窗之下,盼其成为国家栋梁。当母亲逝世时,其身穿孝服打着赤脚送殡,脚被刺破鲜血直流也全然不顾。其在《哭母文》中写道:“……母誓九死,保儿一生,母咽万苦,儿博一鸣……”深切怀念慈母的恩情。
曹仪容魁伟,长七尺有咫(合今1.82米),丰颊广额,美髭髯,两目炯若晨星。万历乙卯科(1615年)考中举人,万历丙辰科(1616年)考中进士。历任大理寺评事、东昌知府兖州知府、东兖兵备副使、山东省按察使江西省布政使、江南巡扶、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等官职。著有《汉书评》、《小史论》、《抚吴疏草》等书。清代纂修明史时,在天启崇祯年间的《名臣录》中,南阳郡惟曹一人。
曹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爱国爱民,从不为我,堪称近古时期名副其实的官吏楷模。曹任东昌知府时(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任),正值孔友德领导白莲教农民起义,东昌很多官员主张用兵剿杀造反者,曹很生气地说:“此岂反者耶?不过良百姓为饥寒迫耳!”遂力主安抚的方针。当收效缓慢时,曹只得派助手左良玉将孔玉德擒杀。继而他仅带一名老吏,冒着生命危险,赤手到义军驻地,讲明自己的指导思想,劝他们解散回家,并发誓不予追究。义军们被曹的真诚所感动,数万人纷纷放下武器,流着热泪跪拜在曹的周围。此后,东昌便安定下来了。当兖州的义军难以平息时,巡抚、巡按联名上秦章,请求皇上调曹去治理。曹到兖州后,仍以东昌之法,兖州也很快安定了。朝廷在考核地方官员政绩时,曹名列全国第一。于是,升任曹为东兖兵备副使。曹遂上秦章,请求皇上发国库银十万两,赈济东兖饥民。按照大明吏律规定:道级以下的地方官员是没有资格直接上奏章的。然而皇上因曹政绩卓著,破例准奏,这在明代历史中十分罕见。
曹任江南巡抚的第二年(1629)年,江南有些府、县连续发生严重的水、旱灾荒。曹在加强社会治安、打击不法奸商、严惩鱼肉百姓的官吏、竭尽全力救灾的同时,还上了一道三千多字的名叫《条请灾疏》的奏章,再三请求皇上对灾区百姓的赋税,分别予以减、缓、免;对每年额外加派在江南百姓身上的四十余万两饷银,永久取消;并开仓赈济饥民等,曹在奏章中写道:“……目击灾伤,心切痛裂……今灾伤处所,田庐荡扫,妻子仳离,已尽之肉之堪重剜,无髓之骨何能再敲?!缓一时之追逼,即缓一时之死亡。予一分之宽仁,即予一分之生路……”情词恳切,感人肺腑,皇上准奏。遂使江南灾区百姓在大灾之年得以安养生息。大明政权刚建立,倭寇就开始危害东南沿海地区。嘉靖中期,倭寇越发猖,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虽然明军不断抗倭,尤其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分别率领训练有素的戚家军和俞家军,经过三年浴血奋战,将绝大多数的倭寇予以歼灭。但逃亡到远海岛屿上的余孽,继续危害沿海部分地区达60年之久。曹在江南巡抚任上,审时度势,针对倭寇余孽和陆地匪患两害并存的混乱局面,给皇上上了一道长达数万言的名叫《扶吴疏草》的奏章后,先坐镇句容市(今江苏省句容县城),把数县中的土匪清剿干净,解除了后顾之忧;继而于崇祯三年(1630年)冬,亲自领兵,不畏惊涛骇浪,冒着霜雪,远渡重洋,直捣倭寇巢穴,将寇首天皇(倭寇头目的绰号)、大王等,一一戮杀,使持续了二百多年的倭患得以彻底铲除。曹的剿倭战略可与孔明的“思惟北征,宜先入南”的伐魏战略相比翼。在剿倭战役中,因战船上装载的给养有限,于是,曹下令官兵同吃同住,任何人不准搞侈奢浪费,违者即刻严惩。其更是以身作则,每顿饭只许有一个好菜,如果有两个好菜,便拒绝用膳。将士生了病,曹像对待儿女一样,关怀备至。因此,在作战时,万众一心,英勇杀敌,并迅速获胜。当曹带兵凯旋归来时,崇明区百姓们欢呼雀跃,夹道迎接。他们从未见过这样大的官亲自领兵剿倭,一致赞叹说:“二百年来仅见此牙(古代军队中用象牙装饰竿子的大旗)按部之迹,公真可谓知兵矣哉。”将士们给曹修建聂氏宗祠,竖立《大中丞曹公生祠碑》,请著名的大书法家、大画家、曾任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撰文画像,将曹当神敬之。
在明立国后的二百六十余年中,文官能建武功者,曹当首屈一者。故于崇祯四年(1631年)升任曹为兵部右侍郎。任命刚下达,皇上又派太监特召曹速入京都,在铜殿平台赐座,询句对付关外清军方略,曹讲了十策,受到皇上称赞,赐白金二十两和鞍马及绸缎衣料等。时值清军围困遵化市,战事吃紧,而蓟辽总督一职又空缺,吏部推荐数个人选,皇上俱不准,特命太监于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晚上二更天,将手敕(皇帝亲笔写的诏书)送到曹家中,任命曹为蓟辽总督。并授尚方宝剑,行京外天子之权。当时曹已就寝,起床接诏后,即刻星夜离平安京赴任。皇上下旨,鸣炮为曹送行。皇上用任命宰相那样的庄严仪式对曹委以重任,这在明史中,实乃少见。曹一到任,便饮血誓师,用酒肉犒赏将士,严惩违犯军法者。有一道级运粮官,自恃官场有人庇护,多次运粮误期,曹下令将其处斩。行刑时,运粮官大声呼喊:“我有书”,拿出了相国某(此相国是明末的高级官员,而不是宰相。因朱元璋废除宰相后,其子孙沿袭祖制,朝廷中一直没有设宰相)和与曹同榜举人某的讲情书信,曹看后把书信扔到地上说:“我以国家安危为重,决不能徇私情。”遂将其斩首。于是,全军上下,人人震惊,个个奋勇。曹更是身先士卒,披坚执锐,冒着矢石,亲自擂鼓,指挥战斗。白天拼死防守,夜晚进行偷袭,与清军在遵化城血战了几进几出,终获全胜。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凡险要之处,曹必身到、足到、口到,一丝不苟检查督导。并把判断出的敌方军事动向,密报皇上,让它城明军及早防御。致使清军无隙可乘,罢兵而退,东北边境得以稍安。
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在朝专权,杨涟左光斗等很多大臣得罪魏而遭惨祸,曹对魏非常痛恨。曹任东兖兵备副使时,各省追随魏的死党都在忙着筹款为魏建祠,称颂功德。当他们让曹捐款时,曹分文不捐。当聂氏宗祠兴工上梁时,官吏们都去庆贺,惟曹不去。当魏的檀香雕像站立在船头上出京向南方巡游时,巡抚、巡按、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知州、知县等大小官员,皆依次摆香案跪拜,惟曹不拜。曹下属的一名老吏,跪在地上哭着劝曹说:“人大这样做,是要招来大祸的,还是随大溜吧!”曹将他搀扶起来,笑着给他说:“你对我的爱护我很感激,可是,你要知道,我自从开始做官,就已经把身家性命交给皇上了,我只能跪拜皇上,纵然掉脑袋,也决不去跪拜一个太监。”说罢,进入公署内对夫人吕姓诀别说:“你多保重,把孩子们照看好,魏随时就会让锦衣卫来谋害我,我誓死保持自己洁净的身躯。”崇祯登基后三个月,魏忠贤畏罪自杀,为魏筹款建祠的官员皆被诛之,惟曹不附权贵,受到皇上表彰,并赐御宴,以示殊荣。
皇上还特别指示吏部说:“曹是忠臣,此忠臣当大任之。”遂升曹为陕西省按察使。然而山东省父老挽留曹不让离去,经皇上应允,改任曹为山东按察使。刚上任一个月,又升任曹为江西省布政使。当皇上得知江南巡抚一职空缺时,便又指使吏部说:“非曹不可”。于是,曹的江西布政使未到任,遂于崇祯元年(1628年)九月二十日就任了江南巡抚之职,并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曹一年内连升了三次官,明史中尚无他例。
曹任蓟辽总督时,皇上派太监邓希诏当监军。前任总督对监军出城迎接,设宴款待,而曹不效仿。当曹的下属们劝其照老规矩办时,曹面带怒色说:“在魏忠贤那样专横的太监面前我就不屈服,我能惧怕他个邓希诏吗?!”由此邓对曹产生怨恨。进而相互上奏章达50疏指控对方。曹参邓犯有“五罪”、“九奸”、“十六怒”,甚感出恶气,而邓越发恼恨。因二人一个是皇上的内待亲信,一个是皇上器重的大臣,故皇上态度含糊,不予明断。于是,曹便赌气请求辞官回乡养老。多次请求后,皇上无奈,只好许可。曹遂于崇祯五年(1632年)十月辞官还乡,离任时,除把军饷如数交给继任总督傅宗龙之外,还将自己的傣禄全部捐给了边关将士。
曹回到唐县后,居住在城关大槐树口南边约80米外,其后花园有一眼吃水井,被人们称之谓曹井。当时,地方上匪患严重,有股匪徒攻破了某乡寨,烧杀抢劫。唐县知县因收受匪之贿赂,既不剿匪救民,又不上报匪情,曹因指责知县的渎职行为而与其发生矛盾。曾经给运粮官讲情的相国某和提升到通政司通政使之职的那位举人,因仇恨曹当年没给他们面子,便乘机对曹进行报复。他们唆使知县反咬一口,诬陷曹与匪有染。曹与知县俱向朝廷控告对方,那位通政使只转吴知县的控告,而将曹的控告悉以扣压。知县有咎却逃避治罪,而曹无辜竟受到诽谤,曹极其愤慨。当曹看到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席卷全国,明王朝彻底崩塌。遂于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十一日挥剑自尽,卒年五十二岁(1585——1637年)曹卒之后,夫人吕姓(封淑人)相继卒殁。
史料中未见曹纳小妾,终身妻室仅显吕氏一人而已。曹有子七人。长子凤祯,崇祯癸酉科(1633年)举人,曾随父在蓟辽参与军事,其谋略无不奇中。回唐后从不自夸,深受邑里敬重。当李自成起义军转战到唐县境内时,其向宁南侯左良玉献策,未被采纳。义军攻占县城后,其被捕捉,因拒绝投降而被杀。著有《霞园诗集》行世。次子凤、三子凤惠、四子凤图,均系清代生。五子避家难改姓鲁,为弘光(南明福王的称号)时将军,在抗击清军时阵亡。六子凤玺,顺治庚子科(1660年)举人。公元1673年考授知县,改任许昌市学政,赠文林郎。七子凤鸣,从事学习儒家经典。曹有孙十六人,仅凤玺就有七子,具有清代庠生。凤玺次子世璞,天资颖异,读书一览成诵。康熙癸酉科(1693年)考中举人,康熙甲戌科(1694年)考中进士,任黄梅知县。公元1702年任科举校阅试卷房官,很多品学兼优的入仕者均是由他选拔的。
曹家自明至清,四世居官,都是靠奋发读书步入仁途的,这种自强自立的优良传统,至今仍是很可贵的。清代时,唐县城关内,在大十字街立有都御史曹文衡、赠都御史曹伦、赠都御史曹三俊的祖孙父子中丞坊(俗称大牌坊);在东门大街立有曹文衡的布政坊;在所署西立有曹三俊妻常氏的贞节坊;在大街立有曹凤祯的举人木坊等,对曹门予以旌表。古人有句名言说:“死而死则鬼之,死而生则神之。”曹文衡虽然逝世四百年了,但他的事迹与风范将永远为人们所敬仰。
选自龚运喜《裕州记》
南阳府唐县龙潭曹庄(今唐河县龙潭镇曹庄村),有一曹姓人家。当家人名叫曹伦。他为人谦和,孝友性成,素恭谨颦笑,不苟与人交,课子必以义方,有长者风,邻里俱敬之。其子曹三俊,很年轻就出任灵寿知县。清廉惠爱,淡泊名利,尤笃于孝。父去世,便辞官回乡孝母;不久母去世,遂悲极亦逝。曹三俊这时有一子,名文衡,字镜玉,后号薇垣。母亲常氏含辛育儿,并陪读于瓦灯寒窗之下。工夫不负有心人,曹文衡连中万历乙卯科(1615年)举人,万历丙辰科(1616年)进士。他博学大略,性刚方嫉恶,初授大理寺评事、出守东昌知府、再知兖州知府、东兖兵备副使。
崇祯登基后,连升曹文衡三级。从山东省按察使、升至江西省布政使、江南巡抚。在这里他和董其昌关系很铁,书法是他们共同的爱好。在江南巡抚任上,曹文衡大有作为,使持续了二百多年的倭患得以彻底铲除。当地为曹文衡立《大中丞曹公生祠碑》,其撰文画像者,董其昌也。董其昌在碑文中写道:“……公所居唐、邓间,即忠武侯把膝南阳郡故处……公之治吴,与武侯治蜀,恩威无异。此方将士尸而祝之,社而稷之者,又宁有异也?”
曹文衡继升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等官职。著有《汉书评》、《小史论》、《抚吴疏草》等书。
吴阿衡小曹文衡三岁,因为同乡,又是上下级关系,俩人关系很好。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任过资政大夫、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掌事南京礼部尚书、翰林院实录副总裁、经筵讲官侍坐。董其昌擅画山水。书法有南董北王之赞。同在京都,与曹文衡、王铎为好友。
少司曹操墓志铭
曲耀辰
公讳文衡,字薇恒。其先世为金陵(今南京)人,八世祖张铭,祖母曹氏徒于唐,铭生旺,旺生英,英生钦,钦生伦,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伦生三俊,知灵寿县,赠都察院右都御史,三俊生公,公丰颌广,长七尺有咫,两目霍霍如闪电,二十而有文学声,出试补诸生高等,万历岁误中壬子副车,乙卯举于乡,丙辰登进士,拜大理寺评事,逾年丁太夫人常氏忧,呕血骨立,历三年,如一日,服阕(守丧期满除服),补东昌知府,寻转兖州,时白莲教盗起,公且勦且抚,不旬日而讨平之。捷闻,除东兖道,会岁饥,公请帑金十万赈,济东兖无何,而有屠城掠野(杀人抢夺)者出没海岛,公守御多方,台省疏荐不己一岁三迁遂进,公江南巡抚,时黄山剧贼与崇明寇相继为乱。公曰:一负山,一据海,攻之不可,从之不可。爰择乡道而入之,精骑走谷中,而山贼授首,轻舟浮海上,而水寇归诚。苏松一带获有宁,宇谁之力也。事上天子,召封平台,赐坐赐鞍马银币,有差加兵部侍郎。己而东事孔棘(意指东方高丽附近防务紧迫),上谕中外臣谁堪胜任者,惶恐不知所对,上曰:朕知非曹文衡不可,遂手勑吏部,赐珠赏便宜行事,故事惟置相用手勑,盖异数也。比至镇上书数万言,具载蓟辽疏草,一时咸庆得人独密云区,监军中使相持交章(相互参奏),公乞归,寻罢免,受代之日,自正饷外及自俸余,悉数以还之朝廷,公亦何负余明哉!而镯镂之剑卒兆沼吴之惨,天下事尚可为!公卒于崇祯丁丑四月十一日,淑人吕姓相继殁葬于顺治之癸巳。
子六人:
凤祯,癸酉举人,聘吏科都给事刘安行女物,故无嗣;
凤翀,邑庠生,聘桐总兵毛显文女;
凤?(缺字,羽惠),邑庠生,聘泌阳温处道焦觐祖女,生子慰先;凤图,邑庠生,聘常氏;
凤玺,中顺治庚子式,聘举人梁门俊女,生子世骥,聘新野庠生任士健女,世骏,聘唐邑贡曲耀辰女;世骊,聘新野举人梁门俊子庠生维斗女;世騄,聘邓州市举人鲁峻女;世骅,世未聘。
凤,未聘。
余推公之始末,表章之而未能习知,公有韩琦之望,独存傲骨,曾无媚容,热肠怜才,凉面疾恶。公亦自谓我用我法,而朝议之是非常情之,恩怨世态之荣枯誉诽向背炎凉忘之久矣,皆不足道。
铭曰:立名以为行,行成名弗毁也。践形以为性,性尽形弗亏也!而未能永于身,则犹有得于子也!呜
呼!百世之后知,不知皆无与也!
明季北略 卷十·曹文衡守唐县
作者:计六奇
曹文衡,号薇垣,南阳市府唐县人。万历丙辰进士,历官至蓟辽总督,会监视太监邓希韶嗔其执法,不郊迎,不会饮,捏款讦奏,被谴归里。时流寇屡围唐县,文衡与县令绍兴市王之良,登城固守,以炮声识贼信缓急,若贼临境则发炮一,距城十里则发炮二,围城则发炮三,久之贼去。唐县距南阳府八十里,县虽幸全,而郡邑之各乡镇被祸最惨。凡数十百里内妇女尽为之掠,男子头面耳目口鼻以及手足无一人完全者。此皆吾邑人所目击而述也。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