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
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
《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是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编写,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的书籍。该书详细探讨了自然灾害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图书信息
作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年
ISBN: 7-309-02805-8
页数: 515页
内容简介
《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是一本针对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关系的研究性著作。全书共分六部分,涵盖了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与人口的关系、官僚系统与地域社会的作用等多个层面。书中不仅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还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深入探讨了自然灾害对不同领域的影响。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总论中,作者对中原地区各历史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对人口和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进行了综合阐述。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丰富的图表资料,增强了其学术价值。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灾害与社会研究议
第二部分 灾害的过程与规律
一、光绪三年(1877)北方大旱灾气候背景研究
二、民国时期北京市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以水、旱灾害为例
三、清代淮河的自然灾害及其治理对策
第三部分 灾害与人口
一、 “丁戊奇荒”对山西省人口的影响
二、鼠疫流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 18~19世纪的鼠疫流行与云南省社会变迁
第四部分 官僚系统与地域社会的作用
一、囤户与饥荒——18世纪高级官僚奏折中所反映囤户的角色
二、清代华北的灾害与乡村社会:一种周期性调控系统的作用
三、清代江南社区赈济与地方社会
四、对自然灾害与旧中国农村地权分配制度相互关系的再思考
第五部分 水灾与地域社会
一、中国农村的水环境问题
二、明清时期的洪涝灾害与江汉平原农村生活
三、明清时期的洪涝灾害与江汉区社会
四、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与洪涝灾害——以明清时期两湖平原为中心
五、 1166年的温州大海啸和沿海平原的再开发
第六部分 灾害与社会风俗
一、徽州文书所见种痘及相关习俗
二、民间信仰中的政府行为——以陕西省地区太白山信仰为例
三、黄河灾害与近代山东省的河神信仰、社会生活习俗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