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孜县
隆孜县
地理 农业 隆孜县是产粮大县之一,年产粮食9000余吨。
基本介绍
地理
隆孜县位于西藏高原南缘,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地理位置为北纬28度7分至28度52分,东经91度54分至93度6分。本县东临朗县,西靠措美县,南接错那市,北倚加查县曲松县乃东区
隆孜县四面环山,中间为隆孜河自西向东穿过县境,河流上游(列麦以西)为一开阔平坝地带,海拔3800-4000米,是本县的主要粮油产区;河流下游(加玉以东)为狭窄的谷地,海拔2900-3500米,是本县的主要林区;西北部的高山、半高山,海拔4200米以上,是本县的主要牧区。
气候
隆孜县大部分地区属半干旱温带高原气候,但海拔2900-3400米之间地区已呈现出半湿润的暖温带高原气候特征,海拔4000-5000米之间地区已属亚寒带高原气候,5000米以上地区属寒带高原气候。本县的气候特征是: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较低,四季不分明;干(冷)湿(暖)季节明显,降水少,蒸发大。
隆孜县城年日照时数3015小时,年太阳辐射量7523兆焦耳/平方米,年降水量270毫米。三安曲林、加玉、准巴、陇等海拔3500米以下地区,年平均气温7.0- l0.0℃,≥0℃的80%保证率初终期260-293天,积温2700-3650℃,适宜于冬小麦生长;新巴、松巴、日当、俗坡等海拔3800-4200米之间地区,年平均气温3.5-5.4℃,≥0℃的80%保证率的初终期212-232天,积温l750-2150℃。适宜于稞麦、油菜的生长。
隆孜县冬季(12-2月)寒冷少雨,季平均气温-3.0℃,降水量仅占年总量的0.5%,时有寒潮、冰冻、大风天气;春季(3-5月)气温逐渐升高,有利于喜凉作物的播种与出苗,但雨量仅21毫米,远远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且大风较多,加剧蒸腾;夏季(6-8月)雨季开始,热量水平达到最高,光热水配合较好,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的积极生长,但旱灾频繁,严重地影响了作物产量;秋季(9-11月)降水骤然减少,温度骤然降低,易受霜冻危害,对麦类作物的籽粒灌浆和牧畜育肥抓膘不利。
历史
隆子藏语意为“万事顺利,实力雄厚”,古称“涅”。吐蕾时期属约茹的涅东游(千户所之意),设千户长,藏语称为“东本”;帕莫竹巴政权时期建宗。噶厦政府时期曾把隆子宗列为山南6个一等宗之一;隆子宗直属洛容(山南)基巧管辖;1956年8月成立隆子宗办事处,由山南分工委派领导;1959年5月成立隆子县人民政府,属山南专区领导。
行政
隆子县辖隆子镇、日当镇准巴乡加玉乡列麦乡热荣乡、雪沙乡、三安曲林乡扎日乡、玉门乡共2个镇、8个乡。总人口3万人。
农业
隆孜县是产粮大县之一,年产粮食9000余吨。全县总土地面积l359万亩,其中耕地9万亩,占总面积的0.8%;草场800万亩,占总面积的60%;荒山220.9万亩,占总面积的19.1%;森林227.8万亩,占总面积的l9.7%;荒滩3.5万亩,占总面积的0.3%;河流l.2万亩,占总面积的0.1%。
本县以农为主,牧林兼作,主要种植稞麦、小麦、油菜、阳芋豆类等作物,其青稞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90%左右。
本县的种植制度大多为一年一熟制,春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始,冬播在9月中下旬进行。青稞(春小麦)全生育期l40天左右,冬小麦全生育期320天左右,其收获期均在9月上中旬。
本县草场面积800万亩,主要牧畜为野牦牛藏绵羊、山羊、黄牛等,牧畜总头数24.4万头(只),草场类型以山地草原(草甸)草场,灌丛草甸草场,林问草地为主,草场生产能力低。
工矿业
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沙金铅、、铁、水晶石等。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生产道德、地毯、卡垫、藏被、铜器、银器、酥油桶、竹器、藏刀、木碗、藏式鞋帽等。现有中小型水电站5座,粮油加工厂1个。
旅游
隆子县风景优美,有茂密的森林,众多的珍贵野生动物,更有巨大的溶洞。三安曲林寺属白教寺庙,该寺不仅是西藏自治区本区佛教徒的朝圣之地,而且在印度不丹等国佛教徒中也有较大的影响。境内还有寺庙16座,佛殿12座。这些寺庙、佛殿历史悠久,是西藏灿烂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交通
境内主要公路70公里,一般公路500余公里,基本实现了乡、村通汽车。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