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连云港市卫生学校,1988年级更名为江苏省连云港中药学校,2001年被评为全国11所有重点中医药学校之一,2004年升格为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同时挂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是一所以实施五年一贯制高职专科教育为主,高、中职层次全日制教育相结合的连云港市属公办职业学校。
历史沿革
义德医院护士学校
民国3年(1914年),美国基督教会在海州西门外举办的义德医院建立后,为扩大教会的影响和医院业务的开展,由美籍医师慕庚扬负责筹办护士学校。
民国5年(1916年),在基督教会创办的海州崇真中学学生中和从徐州教会选送的数名青年教徒中选出12人作为首批学员。
教学方式是结合工作实践边干边学,以干为主。学员每天均在医院年资较深的医护人员带领和指导下从事护理及其他各项工作。理论课一般按医院工作忙闲情况随机安排,由医师、护士长授课,每次2小时,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产科学、
内科学、外科学、
细菌学、饮食学、药物学、护士学、英语对话等,学制5年。学习期间不考试,待期满后由中华护士学会命题由医院负责组织进行考试,试卷由中华护士学会批阅,合格者由该会颁发毕业证书。学员毕业后大部分留医院工作,少数外出自谋职业。首届学员毕业后又陆续招收数批新学员,一般每隔1-3年收一批,每批2-10人不等,学员主要来自海州教区,此外来自
灌云县、
沭阳县、
赣榆区、
邳州市、
宿迁市、
铜山区以及
山东省的临沂、
滕州市、
枣庄市等教区,入校学员必须是
基督教徒,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且考核合格,但也有不经考核而由教会长老、牧师介绍入学者。学员生活费用由院方负担。抗日战争前每位学员每月发一元
银元补贴费,供购买衣服、手巾、肥皂、牙刷等日用品,抗日战争胜利后,因
国民政府币制贬值物价波动悬殊,补贴费改为每月每人1斗(30斤)小麦实物发给。
义德医院护士学校自民国5年(1916年)至民国37年(1948年)11月新海连解放共收10批学员,计90余人,其中男生70余人,女生20余人。因当时国内政局动荡,日伪统治等原因仅有40余人学成毕业,尚有40余人没有达到毕业,但都陆续在海属地区从事卫生医疗工作。
护士学校开办初期校长为慕庚扬,后为美籍护士白露德女士,民国31年(1942年)后为中国籍护士长周窈贵女士。
新海连市卫生学校
1949年11月,新海连市成立,义德医院更名为新海连市人民医院。
1957年5月30日,经新海连市人民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批准将新海连市市立医院改建为新海连市海州人民医院。
1958年6月9日,为适应地方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卫生技术人才,经
江苏省卫生厅批准,重新设立新海连市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校址设在海州西门外(现第四人民医院内)。本着勤俭办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利用医院房屋及设备,在海州人民医院领导下设校务委员会,9月底开学。
1958年9月,经
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新建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海州西门街的海州人民医院。
1959年4月24日,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并更名为徐州医学院。
1959年春,学校迁至新浦(原
新浦区人民医院门诊部)。
1959年秋,学校迁回
海州区,在原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留下新建校舍内(位于原海州师范学校对门,现第二人民医院职工宿舍),学校更名为新海连市卫生学校。
连云港市卫生学校
1961年,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学校随市名更名为连云港市卫生学校。
1962年6月22日,因全国进行国民经济调整,连云港市卫生学校停办。
1971年12月,连云港市革命委员会决定重办连云港市卫生学校。规定不单独设校址,不配专职教师,由市卫生局领导分别在原新浦人民医院和海州人民医院培训。
1973年,首批毕业生分配到市卫生局所属医院和农村卫生院、卫生所等全民事业单位工作后学校工作结束。
1974年,在开门办学的形势下,原海州人民医院在前卫生学校基础上筹办卫生学校。当年招生护士专业一个班(20名)。
1975年12月,经省卫生厅请示,中共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宣传部同意学校定名为:
连云港市海州人民医院卫生学校,校址设在医院内东南角,教师全由医院医护人员担任。同年,
江苏省卫生厅决定增设“中药剂士”专业,全省范围内招生。
1978年7月,
江苏省革委会通知:“以海州人民医院卫生学校为基础,建立连云港市卫生学校”。从此,学校体制由医院办校,转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
1980年,学校在
新浦区选定新址(海连东路校址)。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校方几经努力,核定占地55.3亩,编制规模,教职工140人,学生600人。
1980年9月,经市委组织部批准,将外贸学校、水产学校、财经学校、卫生学校四所中等专业学校从有关局划出,党的组织关系隶属市领导,日常工作由市委宣传部分管。
1983年,学校从海州医院整体搬迁完毕。
1985年,学校在
东海县、
赣榆区卫生职工中专设置办学点。
1988年6月,经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连云港市卫生学校更名为:“江苏省连云港中药学校“。
1996年,学校成为全国中等中医药专业教育达标学校。
2001年,学校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11所重点中等中医药学校之一。
2001年10月,学校由副处单位升格为正处单位。
2002年7月,经市编委批复,核定编制规模,教职工168人(其中28人为自收自支编制),学生6000人。
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004年3月,经
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同年10月正式挂牌并成为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市中医药分院。全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为大专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
2005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
中等职业学校。
2011年6月,学校搬迁至新校区(连云港市
海州区圣湖路38号)。
2013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中医药职业学院(筹)
2015年8月,“到2020年,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力争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被写入《连云港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连政发〔2015〕107号)。
2016年4月,学校在“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确定五年内提升办学层次、创建“江苏中医药职业学院”的升格目标。
2016年6月,“支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提升办学层次”被列入《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8年10月,
连云港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方伟来校调研指导工作,就协调解决学校升格、教师编制等改革发展的诸多难题作出批示。
2018年11月,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向
江苏省人民政府请示将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连政发〔2018〕139号)。
学校简介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
江苏省唯一一所中医药高职校,是全国11所重点中等中医药学校之一,是江苏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学校位于国家4A级风景区花果山脚下,
连云港市新浦区内,占地467.55亩,采用一次性规划设计、分期施工建设的方式,能容纳6000学生学习、生活。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设计创意如下:
本校徽图案围绕如何充分体现出“连云港中医药学校”的特点而展开,在标识的形体构成设计中融入了形象思维设计元素,整体标识图案在视觉感受方面似一只展翅鲲鹏,极富动感和活力,形象生动,朝气蓬勃。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志势。鲲鹏喻示连云港中医药学校培养的莘莘学子,翱翔九天、服务社会,振兴国药,志存高远的崇高境界。也喻示
连云港市中医药学校飞跃发展的宏伟远景。
整个校徽图案在神似鲲鹏的形象设计中,通过色彩和笔法的交汇融通,浓缩成汉字——“中”,突出表现一切围绕中医药的民族特性为办学宗旨的学校专业特性。在汉字“中”的笔画取左边和中间两竖,用色彩和笔画的变形,使之形成字母“y”,分别为“医药”二字的首个拼音字母,从而集中表现了“中医药”核心词的深刻内涵。
“鲲鹏”、“中”和“y”其外在共同特征的表现为一种动感,体现学校的教学是创新教学和各学科知识的交融汇聚,而图右上角的弧线断切恰是表现这种创意的一种突破,喻示
连云港市中医药学校不拘传统、志在突破的开拓理念。
精神文化
校歌
校歌是学校的形象之歌,也是体现学校特色、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它以艺术形式表达了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意志和精神风貌,是学校精神和文化的载体。一首好的校歌,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树立形象,远播声名。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学校位于国家5A级风景区云台山麓,占地46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5.5平方米平方米平方米平方米平方米万平方米(含在建2.75万平方米),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7557万元;教职工314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22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98人;全日制高、中职在校生6914人。学校已建成中药学类、
药品生产技术类和护理类三大省级现代化专业群。
迄今为止,学校已经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成为省内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育成长的摇篮。学校毕业生整体素质优、技能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普遍成为省市医药卫生领域的中坚力量,有些已成为享誉海内3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教职工226人,各类在校生5300余人,校内教学设施先进、装备齐全,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中心,并建立了校园网与因特网相连;标本室内藏有犀牛角、虎骨等各类海洋、珍禽、蜡叶、浸泡、原药材标本4000余种,药用植物园内植有各类药用植物400余种,馆藏图书13万余册,学校还附设有
连云港市中医药研究所、校中药饮片厂、中药调剂
实训中心、中药制剂实训中心、校对外门诊部等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地址:中国.江苏.连云港科教创业园区圣湖路38号。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秉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坚持为省内外医药卫生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充分利用连云港山海药用资源,紧密依托省市医药产业及医疗卫生事业,有效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实行多元化办学,立足
连云港市,面向
江苏省,辐射全国,着力为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
学科体系
学校开设有与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中药学类(中药学、药学、
药品经营与管理)、
药品生产技术类(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制药技术)和护理类(护理、
助产、
康复治疗技术、
中医康复技术)三大专业群10个五年制高职专业2个中职专业。
(一)五年制高职(专科)
护理(省品牌专业):培养从事临床护理和保健护理等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
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护理中心等机构就业。护理(中医护理方向)在护理专业课程基础上增设《中医护理》、《中医饮食调护》、《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等特色课程,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护理中心等机构就业。
药学专业(省特色专业):培养从事药物调剂、药物制剂、药物检验、药品经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及药品生产、药品经营、保健品、食品和日用化工企业等机构就业。
中药学(全国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省特色专业):培养从事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中药炮制、中药检验、药品经营、药品研究与开发等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及药品生产、药品经营、保健品、食品和日用化工企业等机构就业。
康复治疗技术 :培养从事康复治疗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综合性医院、康复专科医院、康复中心等康复治疗技术岗位就业。
助产 :培养从事助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和护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医院产科、产房等护理、助产岗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教机构、月嫂培训中心等社区家政服务机构。
中医康复技术 :培养从事中医康复治疗一线工作的发展型、传承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综合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各类康复中心、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残联康复机构、老年病康复中心、疗养院等机构就业。
药品生产技术(省特色专业):培养从事药物制剂、药品检验、药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药品生产、药品经营、保健品、食品和日用化工企业的相关岗位就业。
中药制药技术 :培养从事中西药制剂、中药炮制、中药质检、中药新产品开发、药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药品生产、药品经营、保健品、食品和日用化工企业的相关岗位就业。
药品质量与安全 :培养从事药物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药品生产、药品经营、保健品、食品和日用化工企业的质保、检验等岗位就业。
药品经营与管理 :培养从事中西药品经营管理和药品销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药品、保健品、中药材、医疗器械等生产和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岗位就业。
(二)四年制普通中专
农村医学 :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实用型卫生人才,毕业生就业面向乡村基层卫生机构,毕业后可通过参加国家组织的乡镇
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获得相应执业资格。
护理 (暂停招)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学校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与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自2007年起,学校每年与
连云港市三级医院开设1-2个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校院合作班,采用半天病房半天课堂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真、活、实、新”的培养特色,实现三方共赢。
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先后与
康缘药业、正大天晴药业、常州庆和药店、南京金陵大药房等企业成立冠名班5个。充分利用
医药企业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学校专业师资、实验实训设施等条件,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人才。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树立面向国际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开展
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学术访问、师生交流、研修学习等方式,大力引进国(境)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逐步推进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获得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江苏省首批办学条件评估合格单位、江苏省中医药科技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实施中医机构“九·五”建设规划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学陶师陶,教书育人”先进集体、江苏省“创文明校风,树师表形象”先进集体、江苏省“师德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校、市文明单位、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全校师生员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正以崭新的姿态、更高的起点、更快的步伐,为早日建成省示范性中医药高职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