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博物馆,位于上海市瑞金南路518号,
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是中国国内首座警察专题博物馆,现为
国家二级博物馆。
上海公安博物馆于1999年9月11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主要记录了1854年上海建立警察机构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历史沿革以及建国后公安干警在打击刑事犯罪、保障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业绩。
上海公安博物馆分为七层,设序馆、公安史馆、英雄烈士馆、刑事侦查馆、治安管理馆、交通管理馆、监所管理馆、消防管理馆、警用装备馆、警务交流馆、情景互动体验馆等11个分馆。截至2019年,博物馆藏品数量17,404(件套),以孙中山自卫手枪作为镇馆之宝。上海公安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等。
历史沿革
背景
1854年,上海英租界率先建立管理租界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的警察机构—巡捕房,历经晚清、民国、日伪、民党时期的警察机构,是旧中国整个国家机器的要组成部分。1949年6月2日,旧警察机构被摧毁,上海人民公安机关诞生。
建设历程
上海公安博物馆为记录上海建立警察机构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历史沿革以及建国后公安干警在打击刑事犯罪、保障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业绩,尽可能地扩大藏品规模,动员各方力量参与馆藏建设。
上海市公安局档案处为博物馆提供珍贵档案,如国民党上海警察局代局长
陆大公记载接管前后的工作日志,国民党上海警察局编辑的《上海警察 》 《户政导报》等杂志的创刊号,民国时期的
勋章、奖章、证章、纪念章,解放后上海首次颁布的各类公安法规、条例等 。博物馆还收集了
上海市解放前中共地下警委书记
邵健用英文字母、数字等编写的党员绝密档案《王云五小词典》、几十年前的居民户口簿等。
开馆
1999年9月11日,上海公安博物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建筑布局
上海公安博物馆展馆面积8500平方米,总体布局为:一层为博物馆大厅,由三组大型
群组雕、五组圆柱
浮雕组成,气势恢宏,威严庄重;二层为公安史馆,展示了
上海开埠至1999年,有关公安(警察)的历史沿革和重大事件:三层
刑事侦查馆、治安馆、交通馆、监所馆;四层为消防馆、装备馆、英烈馆、警务交流馆,突出展示了公安各警种的专业职能和对外交流;五层为机动展厅,主要用于举办有关公安工作、队伍建设和公安民警的文化艺术作品的博览会、展览会;六层、七层为多功能厅、影视厅、贵宾厅、会议室等,是博物馆的配套设施。
展馆陈列
基本陈列
上海公安博物馆内设设序馆、公安史馆、英雄烈士馆、刑事侦查馆、治安管理馆、交通管理馆、监所管理馆、消防管理馆、警用装备馆、警务交流馆、情景互动体验馆等11个分馆。
公安史馆
公安史馆以编年史的形式,通过1000余件实物和展陈,记载了
上海市自1854年建立警察机构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沿革,再现了上海人民公安机关的创立和发展。
刑事侦查馆
刑事侦查馆展陈了上海解放以来破获的多起重特大经典案例,集中反映了上海地区刑事犯罪活动的特点和变化,也记载了公安刑侦队伍成长壮大和刑侦技术发展的历程。
治安管理馆
上海的现代管理理念的治安管理始于十九世纪中叶。解放后,上海公安机关依法建立和完善了社会治安防范体系,维护了公共秩序,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治安管理馆展陈的数百件实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上海市社会治安管理的历史沿革,展示了上海公安机关依法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的基本概况。
交通管理馆
交通管理馆以历史年代变迁和上海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发展为主线,用珍贵的实物和详实的史料,展陈了上海道路交通管理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监所管理馆
上海自建县以来,历元、明、清三代,均是监狱和看守所合为一体,民国时期,两者分开。前者关押已决犯,后者关押未决犯。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和架构改变,对监所的设置和管理进行了调整,目前,监狱由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管辖,看守所由公安机关管辖。
消防管理馆
消防管理馆展陈了从明清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消防工作的照片、实物,从抢险救灾、消防宣传、消防监督、消防设施等角度,记载了上海消防工作变化、发展的历程。
警务交流馆
警务交流馆展示的各国执法标识、警务纪念品、不仅展示了各国警方的职业特征和行为特点,同时也显示了异国的警察文化和价值取向。
警用装备馆
警用装备馆是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警用装备馆介绍的部分枪械、被装、警械等照片、实物,展示了上海警用装备历史的发展轨迹。
英雄烈士馆
英雄烈士馆展陈了82名上海公安英烈的英勇事迹和珍贵遗物。这些公安英烈或牺牲在隐蔽斗争的战线上,或牺牲在与刑事犯罪分子刀枪相见的战场上,或是在抢救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中光荣献身的,体现了英烈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和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
展览枪支
上海公安博物馆于2014年2月首次正式展出了来自17个国家的200余款各式枪支。
枪支来源
枪支来源有:一是1949年上海解放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从
中国国民党警察局枪支陈列馆中接管过来的各种枪械;二是进入和平时期后,南下的干部上缴的枪支;三是一些特殊的
上海市市民向
有关部门上缴的枪支。此外,还有一些枪支是从土匪、帮会中收缴的。
见证枪械发展历史
上海公安博物馆展出的枪中,有一支类似打气筒的展品,由中国国
南宋军事学家
陈规于公元1132年发明的。公元1259年,南宋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又制造出一种
突火枪由
巨竹制成的突火枪,发射内装有黑火药、瓷片、碎铁、石子的子,燃放后,膛口喷火焰,子窠飞出散开杀伤对阵的敌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
火器,比西方早了好几百年。
其他展出的枪中,有1640年意大利制造的发火手枪,有17世纪
苏格兰制造的打火转轮手枪,有18世纪英格兰制造的火帽式长枪,有18世纪
德国骑兵使用的燧发单管手枪,有18世纪意大利制造的前装式燧发小手枪,还有19世纪美国制造的双管火帽枪。
部分展品
镇馆之宝——孙中山自卫手枪
上海公安博物馆在装备馆展柜最醒目位置上摆放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经用过的两把手枪。一把是西班牙制造的7.63毫米口径阿斯曲拉驳壳枪,俗称“快慢机”,是一把礼品枪,枪身纹饰华丽,24K镀金,枪柄用深海贝壳镶嵌。另一把枪身编号为464550的勃郎宁小手枪,是
孙中山先生的自卫用枪,1895年10月26日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先生脱险赴港,并取道美国檀香山,抵达英国伦敦,孙中山先生遭到清政府驻英大使馆逮捕,后经孙先生学医时的老师
康德黎鼎力相助而获救,为防再生意外,康德黎赠孙中山勃郎宁枪一把,用作自卫用枪。1956年2月8日,孙中山先生的秘书
萧萱的子女,将这把手枪上缴给了卢湾公安分局,附上了萧萱的亲笔说明,以证明这把勃郎宁小手枪曾为孙中山先生使用。这把编号为464550的勃郎宁小手枪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上海公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杜月笙的水果刀枪
旧上海滩风云人物——青帮头子杜月笙的手枪陈列在特殊枪支展柜内,是一支小刀枪,厚厚的类似于小水果刀,6.35毫米口径,由
瑞士制造,可以填装一发子弹,击发以后,还能重新装弹,在两米之内,具有置人于死地的杀伤力。这把枪的可以利用削水果的动作麻痹对方,然后出其不意地击发伤人。
黄金荣的三寸金枪
旧上海滩风云人物——大流氓头子黄金荣用过的手枪,是一把由
比利时制造、可折叠的6.35毫米口径李若佛转柄手枪。因其枪柄用24K黄金制成,折叠起来后只有
鸡蛋那么大,所以又称“三寸金枪”。这是一支稀有的
特种枪,小小的弹仓内可以填装六发子弹。
380马牌手枪
上海公安博物馆展出的枪支中,有一支美式9毫米,当时,警察们习惯称它为“380马牌手枪”。此枪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枪身上刻有一匹前蹄跃起的马;
美国是采用英制的国家,9毫米口径相当于0.380英寸,“380马牌”由此得名。
世界之最手枪
上海公安博物馆此次展览中展出世界上枪管直径最大和最小的两枝枪。最大口径的手枪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的上海租界里,是印度巡捕专用的
转轮枪,枪管直径为11.55毫米。而枪管直径最小的仅为4.25毫米,比一颗绿豆还小。
“三八大盖”“歪把子”“王八盒子”
此次展览陈列有从抗日战场上缴获的
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生产的
三八式步枪,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年)定型生产的“十一年”式机枪,日本
昭和十四年(1939年)定型生产的“十四年”式手枪。“三八”式步枪就是“三八大盖”,是侵华日军使用最多的枪支。因为该枪在枪机上方设有一个防尘盖,在开栓抛壳和推弹关栓时,能随枪机一起后退或前进,起到防尘作用,因此被称为“三八大盖”;“十一年”式
机关枪的俗名是“歪把子”机枪,采用安装在枪身左侧的漏斗式弹夹供弹,又因为便于枪手贴腮瞄准,机枪的枪托都歪向枪身右侧,所以称之为“歪把子”;“十四年”式手枪就是“王八盒子”,是
日本军队配发的制式武器。当时日本侵华的
关东军不适应
东北地区严寒的气候,日本军事生产部门在原来“十四年”式的基础上,作了两次改进:一是扩大扳机护围,使关东军戴上棉手套也可以将手指伸入扳机护围;二是手枪座上增加一个用钢皮做的弹簧卡住,以防止
弹夹掉下来,因为“十四年式”手枪枪形很像在中国普遍使用的
德国7.63毫米毛瑟驳壳枪,而后者因有一木盒装枪,被叫为“盒子枪”,这样一来,日本鬼子使用的、样子又像盒子枪的“十四年”式,就被中国军民称为“王八盒子”。
特种枪
上海公安博物馆展出的特种枪有:英国制造外形酷似烟盒的特种手枪,口径6.35毫米,可以一次装填七发子弹,当枪手动手时,可以假装掏出烟盒请人抽烟,但可能对方还没有看到烟就会先吃到子弹了;8支12号
ZipGun,是世界名笔外形,插在上衣口袋中,谁也想不到是杀人武器;毒弹枪,外形像很短的活动铅笔,全长仅6厘米,此枪在制造过程中,子弹就压在枪管内,弹头都是经毒液浸泡过;竹节式手杖枪,外观与一般的竹节手杖外形相同,内部构造不同,使用时拔掉手杖前端的橡胶或木头塞子,马上就可以击发;
法国MAB曲射手枪,前端没有枪口,枪口设在枪身顶部,在1米内向人射击,子弹不会射向人体,而是会射向空中;过去敌特机关在审讯犯人时,出其不意地拔出枪朝被审人射击,起到威吓、震慑作用。
馆藏
上海公安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不断扩大实物征集范围,通过上门征集、接受捐赠、走访和寄发实物征集函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征集实物。展品有明清时期消防灭火用的木桶、
斗笠,现代的警用产品,孙中山先生自卫手枪、
上海市公安局第二任局长扬帆生前用过的防弹公文皮包和军用麻袋等。
截至2019年,上海公安博物馆藏品数量17,404(件套),
珍贵文物2,033(件套)。上海公安博物馆参与筹建的“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和“孙中山自卫手枪”“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局长李士英、副局长扬帆就职布告底稿”等15件/套国家一级文物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文化活动
2021年4月起,上海公安博物馆以“追寻忠诚道路”为主题,结合“祭英烈、青年节、建局日、建党日、授警旗、学训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警察节”等节点,面向上海市公安局组织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主题日活动。
2023年1月10日,在第三个
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上海公安博物馆会同上海电视台推出“穿越时空的对话,守护不变的承诺”直播活动,吸引了全网23.7万人次观看。同年9月11日,上海公安博物馆为
上海公安学院1200余名新入学的年轻学警,开展“植根理想信念、熔铸忠诚警魂”——入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全体新学警加快“从普通高中生向公安院校学生”的转变,迈好从警生涯第一步,扣好从警第一粒扣子。
2023年11月,上海公安博物馆在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为观众带来了一场“SMPS,不止是博物馆!”主题发布会,以“公安+”概念为主旨,通过安防宣传、警营开放等主题路演与上海公安博物馆的各类公安元素的文创产品相结合,将文创展示与安防宣传有机融合,宣传上海公安文化、展示上海公安形象。
相关荣誉
参考资料
参观信息
地址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对外开放,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门票信息
上海公安博物馆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