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山
山东省日照市名山
磴山为山东省日照市名山,在《日照县志》中,磴山被称“人间仙境”。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西北部。
磴山,以整座山的石头多呈台阶状得名,方圆25公里,东西长约15公里,山势起伏,由西北而东南,与凤凰山相接,山麓东距黄海5公里,主峰矗立群峰之北,海拔358米。
简介
正所谓“幽山必藏秀”!
据《日照市志》“地理环境”篇载:磴山,呈南北走向,山体以片麻花岩为主,由于地处海洋季风区,加上岩石较艰硬,日久年长的流水侵蚀、下切和自然搬运,险峰突兀插天,峰峦叠嶂如画,大大小小90多座山峰下,分布着众多峭涧、深潭和小溪,绝妙奇观,美不胜收,葱郁茂林如锦,塘湖如珠似镜,以险峻、景奇、文化底蕴深而闻名遐迩。
地理位置
磴山南侧有一险峰,状若老虎仰天长啸,乡人呼之“虎啸峰”,峰下三面皆为连片陡峭的光滑岩石,称为“跌驴板”。在“虎啸峰”下侧,有一深50多米、长800多米的大裂谷,称“龙潭”,潭水碧绿甘冽,深数丈,上有一线瀑布,其势如飞,直泻千尺,如玉线挂珠,丝丝不断,瀑布两侧怪石嶙峋,各呈异态。
龙女庙
“龙潭”东侧,有龙女庙,庙内龙女栩栩如生。
据说从潭眼投一扁担,第二天能到东海。潭左侧悬崖上有一古老茶树,树高九米,粗半围,树干略向东北地区倾斜,树冠如伞,罩龙潭之上,叶似桂叶,又似栀子叶,十分名贵,疗病如神。
传说
民间老人相传,古时每年南方有人来采茶,常住在附近邵姓人家,随采随炒。一天邵家老人忽然肚疼难忍,炒茶人即为他泡了一壶茶,老人用上一杯,当即病除。老人把残茶包好搁起来。某年,一樵夫打柴,害肚子疼,老人把残茶泡与他喝,病登时而愈。可惜此树前些年被顽童砸坏断折,后根部发出几层小枝,照传说试之,未灵验,后遂无谈论者。
史料
“龙潭”向西,千亩竹林莎莎,遮天蔽日。
在《磴山游记》中,锡荣、牟峰先生这样记下:
走进……竹园,漫步园中小径,落叶铺地如被,竹密参天如织,幼竹拔地窜起,白色包皮逐层脱落,招人驻足观赏,留步品味。飞鸟成群跳跃于枝叶间嬉戏,语鸣似乐。大家坐在溪边土石上小憩,同采摘金银花的老翁攀谈竹园的历史,老人说:“爷爷听他爷爷说,这里就有竹园,没有仙人道家、佛家、名人植竹的传说”。磴山竹园分布广,溪边湿地里长,山坡旱地里生,砂岩石缝中长,可谓:“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枝一叶总关情”。
由“龙女庙”西行,重峦叠嶂的深谷中,松涛与溪涧轰鸣,人称“呼隆涧”,狭窄处仰望只见一束天光,因而又称“一线天”。
大王庙
沿山间古道登石攀岩,峰回路转,继入“抗倭石门”,但见沿山势走向而建的山寨蜿蜒环绕磴山,古老的寨门门转石尚存,垛口亦完整,一米多宽、两米有余石砌的“干打垒”墙三十多里,大部保存完好,卧山爬崖,穿沟越涧,蔚为壮观。从寨门处向西北爬上盘龙古道,可见掩隐在树丛中的“大王庙”。
据清光绪版《日照市县志》载: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倭寇荼毒日照,知县杜一岸奏请获准,动用皇库钱粮,烧大砖,筑砌日照城垣,设炮台,增建瓮城重门。同时,发动乡绅富户出钱财,民人出力,在磴山修圩抗倭。斗转星移,这抗倭墙寨,已成磴山独有的人文遗迹。
沿山而上,山势展开,豁然开朗,主峰前面伸展出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左右的开阔向阳平地,名“二百顶子”。相传此处风水极佳,能出二百名戴顶子的大官,因而得名。至于后世是否出过“二百顶子”,众所周知,可此处的确有一古墓,早已塌。
二百顶子向前分出左右两翼支山,形成一个巨大的“椅子圈”,磴山寺就坐落在圈内,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临水,水前有四层影壁。环视四周,列嶂如屏,岗峦回合,皆呈拱卫状。正如碑文所说:
深山城郭,天然一兰若圣地也。
主峰
磴山寺北正面是磴山主峰,峰前是一片硕大光光石崖,数百米见方,寸草不生,阳光下熠生辉,雨后更是异光夺夺目。登巅路虎揽胜,主峰北侧的百丈崖、阎王爷鼻子,山势陡峭,令人悚然眩目,转而环顾东、南、西三面,群峰连绵,茫海相连,沿海防护林如绿色飘带,横亘岸边,磴山山脉形似变月,两尖角直指海滩,与奎山、阿掖山成品字形,拱卫黄海
磴山西南是大旺山,此处原有庙宇叫白凌寺,而今,已难寻其迹。
东侧
有一突兀的小山,叫鼓山十八景,因山半崖有一巨石,高约5米,顶面平坦,有十几平方米,两端各有一大块立于顶上,中间石缝中夹一石,人站其上,两脚用力摆动摇晃,岩石相撞,发出轰天巨响,鸣若鼓声,山谷回应,“石鼓”名由此得来。旁边石缝中也还有一石,若摇动发出铜锣之声,不过现在此处因被砾石卡住,已听不到“石锣”之音了。
磴山有72泉108景,历代文人传世赞誉之诗十几首。
如言众“游磴山”过于“直白”,清代学者牟世显的《道中望磴山》则属“雾里看花”,别有风味:
翠叠峰无数,南来树作屏。
日光寒色秀,秋影透空云。
每欲孤怀往,将摩一色青。
云霄欣有路,梯磴摘天星。
旧时,“磴山春晓”为日照市十大名胜之首。
每年一入春,磴山白茅蓊郁郁,山花万紫千红,翠柏高耸参天,苍松荫蔽日,蝶飞蜂舞,莺鸣啭。
尤其晨曦初现,轻云薄雾,环绕山寺。置身其中,如入白云之乡,心旷神怡,飘飘如入仙境,因而磴山寺有“登云寺”之称。
名文
名山,名寺,必有名文!
磴山之佳,曾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登高临风,把酒赋诗,留连忘返。
在磴山寺石碑东侧有“同治元年闰八月朔弟子丁艮善敬书”之诗:
溪转峰回隐上方,杖藜忽入白云乡。
青山万重如城郭,绿树千丛护法王。
日暮鸦啼巢古木,春深花落满禅床。
檽尊选胜忘晨夕,尽道僧家岁月长。
丁艮擅长书法,工于隶、篆、楷书,师法历代名家,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其书不尚奇,不求怪,挺拔而隽媚,刚柔相济,雍容大方,正书势巧形密,行书媚健遒劲。在许昌市和济南千佛山,至今留有墨迹。
磴山寺西侧碑文是文简先生游磴山诗,其一:
药兰偏向悬崖置,竹圃斜通曲径开,
薄暮不劳如意榻,东峰月上好衔杯。
其二:
少年犹记陟崔嵬,载登临又一回,
风送松声天半落,云拖山色座中来。
犹为有意思的是,在流传至今有关磴山的诗文中,涛丁家对之情有独钟.
清康熙十一年版《日照县志》中,录丁泰《游磴山》诗:
鸟道崎岖策小,薜萝深处觅仙踪。
层峦隐现山藏寺,远树迷离雨到峰。
野鸟常惊黄叶落,樵蹊时破白云封。
翠微如隔人间世,灵异探来处处峰。
但在清康熙五十四年版《日照县志》中,“薜萝深处觅仙踪”一句为“薜萝烟外觅仙踪”。
或许是为一竞文笔,或许是亲兄弟唱和,清康熙六年丁未进士丁时(1634-1698,字及庵,另字忆慈,号纯斋)亦留《游磴山》一首,同入县志。
清康熙十一年版《日照县志》:
买山夙有道林知,争奈斯田价不。
泉自竹间流出韵,月从松外照来迟。
闲云护榻僧高卧,小径穿林客欲迷。
囊底无钱堪一笑,爱山何计使山知。
而在清康熙五十四年版《日照县志》,则与之略有出入:
买山结得道林知,自笑平生痴在兹。
泉自竹间流出韵,月从松外照来迟。
闲云护榻僧高卧,小径穿林客欲迷。
此外浮云都不管,楞严一卷放参时。
丁泰(1628-1680),字来公,号洛湄,涛雒镇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河南省陈留知县,后在京任六科期间。清朝廷因郑成功据台抗清,严令海禁丁泰上疏陈说弊端,使山东省江苏省海运开禁,沿海百姓生活得以保障。谢世三十年后,康熙帝还问起他的事。
在磴山留迹诸先贤中,杨继盛当为最有名者。
杨继盛登磴山时,题诗一首《宿凤凰山店》,惜墨迹失传。但书法家许瀚知此诗文,有一年登临磴山寺时,站在高处,遥望磴山东麓,忽想起杨继盛的诗句,随即提笔书之:
羡君堪作王家瑞,愧我徒为食禄臣。
不是未酬忧国志,愿披蓑笠结东邻。
下句:“同治二年三月许瀚书,丁艮善勒石”。
此诗石刻位磴山寺西南五百米处,坐北向南,上有石板盖护,以防风吹雨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地理位置
龙女庙
传说
史料
大王庙
主峰
东侧
名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