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唐演义后传》是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一名《后唐全传》。五十五回。题“鸳湖渔叟较订”。成书于清
爱新觉罗·弘历三年(1738)。
作品前半部分写
罗通扫北的故事,事出虚构,意在宣扬唐王朝的武功,歌颂《
说唐演义全传》中
罗成诸英雄的后代罗通等人的英勇善战和忠孝节义。后半部集中写薛仁贵等东征
高丽事,略依史实,在
话本《
薛仁贵征辽事略》的基础上,发展成颇为曲折的故事,薛征东中屡立战功,均被
张士贵之婿
何宗宪冒占,后因救驾,真相大白,受封为王,衣锦还乡。此书艺术质量不高,文笔粗疏,情节时有雷同,并杂神仙道化的描写和因果报应的说教,从大
汉族主义思想出发,对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民族战争,亦缺少正确的态度。但故事性较强,特别是征东部分,又沿用《
说唐演义全传》中所塑造的
程咬金等形象,而大致保持其性格,故在群众中亦流传较广。
故事前14回(说唐小英雄传),俗称‘罗通扫北’。主要讲述,
李世民扫北,被敌军困于牧羊城内。程咬金回朝搬兵,
罗成之子
罗通挂帅扫北,大败敌军,救出太宗。其中罗、苏两家的仇怨初步了断,罗通和图鲁公主的爱恨情仇交集引人注目,同时为将来
唐朝征西留下伏笔。
后41回—15~55回(薛家府传)说的唐朝传奇大将
薛仁贵薛仁贵保唐太宗跨海征讨
辽东(
高丽)的故事,俗称‘薛仁贵征东’。展现薛礼从平民到王爷光辉的传奇军旅,重现三箭定天山的壮观场景,显示大唐帝国的军锋。
描述
李世民平定北蕃和
东辽国的战争故事。前十五回讲述“
罗通扫北”说的是唐太宗以
秦琼为元帅御驾亲征北番,不意被困于木杨城。后
程咬金突围到
长安求救,汇集各将门公子教场比武,争夺二路扫北元帅,结果
罗通武艺出众,夺了帅印,统帅大军北上救驾。经过一番血战,终于解了木杨城之围,北蕃投降。其间还加上了罗通为替祖父
罗艺和父亲
罗成报仇,和
苏定方父子争斗的故事,并有他和北蕃
屠炉公主的一段悲剧姻缘,使其性格富于多重性。薛仁贵征东的故事为后四十回。起头讲
李世民意欲征
东辽国,梦见自己被一敌将追赶,幸得一白袍小将救驾,方免于难。
李𪟝圆此梦推详出白袍小将叫
薛仁贵,为山西州
龙门县人,并说欲征辽非此人不得成功。太宗因命
张士贵前往绛州招军,寻访应梦寻臣。薛仁贵本是破落人家子弟,虽寒窑藏身,但谙熟文韬武略,颇有安邦定国之志,两次投军都因张士贵嫉妒薛仁贵将来立功超过自己,被赶出辕门后薛仁贵打虎救了
程咬金,得赠令箭一枝,据以第三次投军成功,但被张士贵强令改名薛礼,埋没于前营当火头军。
赵光义亲征
东辽国,委张士费为先锋。张氏父子本事平常全靠了薛仁贵英勇,才所向披靡,但张士贵把这些功劳都加在自己女婿
何宗宪身上,并对薛仁贵加以种种欺骗和迫害后
李世民打猎遇险,薛仁贵救驾,才真相大白。太宗遂拜
薛仁贵为元帅,平定东辽
张士贵父子因冒功事件败露,便企图谋反,被薛仁贵活擒。太宗班师后,斩了张士贵父子。薛仁贵官封平辽王,衣锦荣归,与妻柳金花、樊秀花团圆。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三年(1738)姑苏绿慎堂藏版本,藏
辽宁省图书馆;
【
罗通】主要人物之一。
罗成之子,容貌酷肖其父,亦善使罗家枪。
李世民率军北征,中屠炉公主空城计,被困于木杨城中。
程咬金回朝讨救兵,在教场比武选拔二路定北元帅。其母窦夫人不愿儿子从军,与家人罗安设下“暗房计”,骗他在家酣睡。当他最后赶到教场时,还是战胜了
秦怀玉,夺得帅印。于是受命率各府小将,三十万人马征北。过
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遇
俞游德拦路,他手接暗箭,枪刺马眼,将其生擒。又收降
单雄信之子
单天常,派二人为前部先锋。攻白良关,先锋丧身于番将
铁雷银牙手下,
秦良玉也败回。他出阵与之大战,三天不分胜负。后其父、祖托梦点拨,方以暗箭月儿弩射死对方,破关。次日,进兵金灵川,刺死守将
铁雷金牙,银灵川守将望风而逃。攻野马川,负于手执铜人的
铁雷八宝,落荒而逃。正逢幼弟罗仁由家中赶到,乘八宝大意,将其锤击而死。攻黄龙岭,
屠炉公主飞刀杀死罗仁,而对他一见钟情,以飞刀相逼,以投唐相许,他违心允婚,因而兵不血刃,直抵木杨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