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应谷(1804年-1857年),字树嘉,一字稼堂,蒙自人,清朝政治人物、
进士出身。生于蒙自东村一户没落世家,生母早逝,少年时由
伯父陆祥教养。
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登进士二甲九十八名,改
庶吉士;次年任翰林院
编修。曾一度返乡,并在五华书院执教。道光十九年,任
江南道监察御史,稽查俸米颜料库事务、四川道监察御史。道光二十一年,任会试内场监试官。道光二十二年,任山西朔平府
知府。次年,改
太原府知府。道光二十六年,任
冀宁道、顺天府
府尹。道光二十九年,任顺天乡试监临官。次年,改
江西省巡抚。
咸丰二年,署刑部右侍郎,改各省乡试覆试阅卷大臣。咸丰二年,署
河南巡抚、河东
河道总督、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咸丰二年,任河南巡抚。咸丰六年,任直隶按察使。有著述《地理或问》《抱真书屋诗钞》,子陆葆德。咸丰七年(1857)病卒于任所。
人物简介
陆祥是当地有名的堪舆(风水)先生,曾有这方面的经验心得书稿,对少年应谷有所染,故有后来的著述《地理或问》而闻名朝野。但他的主要成就是诗,是
清代后期的
云南省著名诗人之一,也是晚清的一员封疆大吏。
陆应谷于
爱新觉罗·旻宁二年(1822)中举,十二年(1833)参加壬辰恩科会试,中
进士,因文学优良授
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
编修。此间,曾一度返乡,并在五华书院执教。清道光十九年(1839)返京“执简西台”,改官御史,先后兼过
中和殿监试官,乡试同考官,深受
大学士潘世恩的勉和知遇。
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陆应谷倾主战派。从1842年至1853年间,先后出任山西朔平
知府,
太原市知府,
江西省巡抚,
河南巡抚。最后,因防堵
太平军不力,被降调为直隶按察使。
咸丰七年(1857)病卒于任所。
道光二十五年(1845),陆应谷把历年诗作选编成《抱真书屋诗抄》八卷,并请戴絅
孙作了序。此后,不见有诗歌流传。
人物生平
陆应谷生于蒙自东村,出身没落世族之家,薄有田产,生母早逝,由
伯父陆祥抚育成人,陆祥是地方上有名的“堪舆”(风水先生),曾把这方面的经验、心得整理成书,陆应谷耳濡目染,除读书外,对“堪舆学”也有兴趣,但他的主要成就是诗,是
清代后期云南著名诗人之一,也是晚清的一员封疆大吏。
陆应谷
爱新觉罗·旻宁二年(1882)中举,十二年(1832)参加壬辰恩科会试,中
进士,因文学优良授
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
编修,十四年底或十五年初返回
云南省,十五年(1835),曾一度在五华书院执教,不久,返回蒙自。十九年(1839)返京,“执简西台”,改官御史,先后兼过
中和殿监试官,乡试同考官,在此期间,深受
大学士潘世恩(芒轩)的勖勉和知遇,在其《抱真书屋诗钞》中有一首《寿芝轩中堂老夫子七十》,句注中有“小子七年亲炙,感知最深”等语。
清制,都察院设15道(省)
监察御史各1人,执掌“弹举官邪,敷陈治道,各核本省刑名”。陆应谷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先后疏奏“添兵御盗,禁贩
罂粟,严除仓弊,封禁矿洞,缓粮赋”43,而且“均如所请”。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他主张武装回击侵略者。二十二年(1842)初春,陆应谷升山西朔平
知府,离开北京。到任不久,应新任
山西省巡抚梁萼函召,前往
太原市。担任朔平知府未满一年,即移调太原知府,离任时父老依依不舍。在太原,政余之暇,他据
伯父生前写成的“堪舆”原稿写成《地理或问》一书,“二十八年戍申(1848)自刻于太原府署”43。二十九年(1849),清廷修建皇陵,陆应谷因《地理或问》一书闻名朝中,被推荐参与其事,并勘修陵区内河道,从太原调到京城,奔忙于
易县的
清西陵和
昌平区的
清东陵间,同年初夏,升任顺天
府尹。三十年(1850),
江西省巡抚陈阡被革职,清廷派陆应谷代理江西巡抚。
咸丰元年(1851)九月,奉召入京44,二年(1852)四月,升任
河南巡抚,六月,署东河
河道总督,移驻
山东省,十二月,迁回河南巡抚任所。此时,太平天国革命军已向北方挺进,清廷命他率军驻守
南阳市,加强
河南省防务。三年(1853)三月,
太平军攻克
南京市,
洪秀全派兵遣将北伐,北伐主将
李开芳、
林凤祥从
扬州市出发,连克
凤阳县、怀远,与
吉文元、
朱锡锟部胜利会师,由安徽县进入河南。五月,攻占豫东重镇归德(
商丘市),乘胜向
开封市挺进,作为
清朝封疆大吏的陆应谷,责任所系,自然殚思极虑,对
国民革命军进行防堵,先后收复归德,解了开封之围,但机动灵活的太平军却插向豫中荥阳,从汜水渡黄河,绕道山西,攻占豫北涉县、永安,进入冀境,清廷震动,北京戒严。清廷认为,造成如此严重后果,陆应谷“未能先事预防”,难辞其咎,九月,将其革职,“交巡防大臣差委”,事后,降调为直隶按察使。七年(1857),病卒于任所。
陆应谷早年不擅作诗,
爱新觉罗·旻宁二年(1822)与同乡
邓学先同赴春闱,又结伴入京参加会试,落第而归,但却受邓的影响,“取古人之诗而读之,而习之”,终于成为
云南省有名的诗人。
陆应谷早期的诗作多从眼前的自然风物中汲取素材,以写景为主。在写景的同时,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宫词和闺情诗,这类诗在陆应谷遗集中为数不少。但也有反映其青少年时期田园生活的诗篇,在早期的作品中,有一首《偶成》,诗人吟道:有酒已盈樽,有黍可充饥。东廓力耕田,北窗聊读书。今夕复何夕,凉风动修竹;明月泻檐瓦,
白露园庭绿,虫声发四壁,起听绕茅屋。对此清旷景,谁复伤局促。
由于曾“东廓力耕田”,与农民有一定的接近,对农民的疾苦也有一定的同情和理解。他在另一首五言古诗《喜晴》中流露过“皇天作淫雨,万物皆含愁。斗米贵如珠,禾黍将不收,余亦农家流,久怀杞人忧。”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其日后的诗作中也有反映,而且更成熟,
现实主义和人民性的色彩更浓郁。
在时代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下,陆应谷和大多数士人一样,希望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在《言志》之五中,他表露过“十三学读书,十五复学剑。少年慷慨多,心每封侯羡”的想法。但他又不热衷于追求功名富贵,到他真的做了官,又怀念起田园生活来。他的《言志》之六写道:我有廓外田,可以种稻黍;我有中衣,可以御寒暑。文绣与膏梁,于我亦何补?以彼奢淫乐,焉知凿丧苦!不知葆天真,悠然怀太古。衣食但求足,造物庶吾许。
陆应谷所处的时代,正当
清朝日益腐败之时,内忧外患,纷至沓来,陆应谷面对日益恶劣的社会环境,忧国忧民之心油然而生。
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1831)冬,他再次上北京应试。进入
贵州省,看到山路崎岖,少数民族生活困苦,感慨万千,写出了《入黔》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少数民族的同情,希望地方官“有道”、“从宽”,他写道:山杂疑无路,行行更觉难。树围苗女宅,花满仲家冠。入境惊危险,关心恤苦寒。抚绥应有道,司牧愿从宽。
在黔东
重安江外,看到两湖灾民逃荒的惨状后,陆应谷对那些只图自己享乐,置百姓于不顾的地方官,就不是朦胧地希望他们“有道”、“从宽”,而是态度鲜明的谴责了。他在《流民词》中写道:累累共提携,愀然色不喜。下舆再三问,欲语先流涕:“两湖今年荒,十金易斗米。村墟无炊烟,田园荡洪水。七十老夫妇,携家强迁徙。中野作哀鸿,灾伤复未已。昨日少男病,今日长孙死。生者尚无归,死者沟壑委”。听言未及终,我亦泪不止。嗟呼司牧者,笙歌常塞耳,堂上聚珠玉,厨下罗甘旨,爱犬饱肥肉,爱妾厌罗绮。膏脂既已竭,饥寒徒坐视。胡不念圣心,爱民真若子。傥教绘图进,蒸岂若此。
陆应谷在诗中谴责了“笙歌盈耳”的地方官,但又寄希望于“爱民若子”的皇帝,以为只要绘图进呈,即可感动“圣心”,救灾民于水火,一时激动,遂有了“告皇天”的想法,这种想法今天看来,未免过于天真,但其愿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救民于水火的想法还是很可贵的。
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1832),陆应谷参加壬辰恩科会试中了
进士,授
庶吉士,这是当时绝大多数士人企羡的事,然而陆应谷却另有想法,他在《言志》第七首中写道:“东山有敞庐,修竹影萧疏,归来日徒倚,弹琴复读书”,吐露了功成告退,居家读书的心愿。在翰林院3年,陆应谷写下了不少怀乡诗篇。30岁前后,故乡传来他
伯父病逝的噩耗,在道光十四年底或十五年初,他离开翰林院返回故乡,途中写了一些怀古写景的诗。回到家乡,过上田园生活,“家居无一事,息
心学农圃”。在《家居》诗中他写道:“忆昔在京华,冠裳拘束苦。愿此田家乐,风味何太苦,逝将早挂冠,林泉得安处。”这和他在京城不止一次流露的引退思想是一致的。
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6)秋,陆应谷面对疮遍地的国家和“灾异频仍民命穷”的
云南省,回首3年京都仕宦生涯,联系眼前淡泊的田园生活,写出了《秋感》8首。最后一首说:“剩有苦吟身健在,年来典尽旧朝衣”。当年看来年景不错,农民庆幸可以不再挨饿,但他想到权豪家里的马匹长年喂得又肥又壮,禁不住在《打稻感赋》中写下农民终岁辛勤,担扰收成不好而挨饿的情景,最后叹息说:“谁知贵公子,肥马饱食粟!”这个时期,陆应谷对“人情浮薄轻于纸,世事纷纭变如棋”的世态有了进一步的参悟,从而产生了隐遁思想,他希望“遂此物外情,永捐名利俗。安得玉壶满,尽醉卧茅屋。”
陆应谷回乡属于告假性质,回到故乡,又体验到纯粹依靠农业生产,日子并不好过,他的田园生活只坚持了4个年头。回到京城,改官御史。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六月,鸦片战争爆发,作为
现实主义诗人的陆应谷,写出了《禁乌烟》一诗,诗中指出,鸦片由“西夷”传人,在我国产生了“十家食之九家哭”,“野田开遍
罂粟”的严重后果。他希望“自今以后有田且种谷,有钱且食肉”,大家来抵制烟毒。在《有感二首》中,主张武装回击侵略者。英军在定海登陆后,
葛云飞等坚决反击,结果,葛云飞等3总兵壮烈殉国。英军攻陷定海,随即进攻
镇远县,因镇守招宝山前沿阵地的
浙江省提督
余步云临阵逃跑,指挥作战的钦差大臣
裕谦战败,投河自尽。消息传到北京,陆应谷写出了《战招保》一诗:招宝山,何崔巍!十万
貔貅安在哉!逆夷称兵攻定海,忠臣死义实可哀。惜我葛将军,野死无人为招魂,嗟哉王将军,血肉糜烂无一存!定海失,守招宝,招宝之失何草草,未战踉跄倒!一朝鸟兽散,镇海孤城安能保?犬羊长驱事攻剽,哀鸿流离山阴道。噫吁戏!死者效忠生者逃,
鲸目跋浪连山高,谁其登坛拥节旄,挥戈何日搀枪扫?运筹帷幄待元老,元老奏功胡不早!诗篇歌颂了慷慨殉国的将士,遣责怯敌脱逃的民族败类,对
郭佳·穆彰阿之流的决策重臣表示了愤慨和失望。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初春,陆应谷擢升山西朔平
知府,《至朔平》表达了“静夜焚香时自警,郁林莫负旧家声”的决心。到任不久,应
山西省巡抚梁萼函邀至
太原市。一路上,他又一次看到各地“虎吏”滥派力役的残暴和劳动人民的不幸处境,写出充满同情的《催纤夫》:催纤夫,虎吏登门疾声呼。鸡飞上屋,犬吠出厨。老妇当户语,壮男逃后圃,独将幼子十余龄,为官牵纤山上行。东家不足西家搜,西家老翁背伛偻,官催牵纤苦无人,翁亦追奔毋逗留。北风吹面冻生粟,纤夫雨汗流至足。欲止不可惧鞭笞,欲上不能气喘促。吁嗟斯民皆亦子,疲劳如此官胡喜?表达了对虎吏的深恶痛绝。
陆应谷在朔平期间,常到各地巡视。冬天来了,他见自己的辖区内还有无衣御寒的贫民,禁不住引咎自责:如何风雪里,赤子尚无衣!旷野桑麻少,仓空鼠雀饥。怜他贫瘠甚,顾我抚绥非。马首劳相看,伤心泪欲挥(《偶感》)。
道光二十五年(1845),陆应谷把历年的诗歌创作选编为《抱真书屋诗钞》八卷,并请戴絅
孙作了序。此后,不见有诗歌流传。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