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荠
唇形科荆芥属的植物
荆芥唇形科植物荆芥和多裂叶荆芥的地上部分或全草。
基本信息
荆芥为一年生草本,生于海拔540至2700米的山谷、林缘或山坡、路旁,多有栽培;多裂叶荆芥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1300至2000米的松林边缘、山坡草丛或湿润的草原上。
详细内容
荆荠茎方紫有气,全株芳香坚果小,
穗状花序钟宿尊,祛风解表止血妙。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全草及花穗。
[产地] 产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多系人工栽培。
[采收] 秋季见花穗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
[药材形性] 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淡紫色或淡绿色,被短柔毛,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纤维状类白色,中心有白色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顶端5齿裂,淡褐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内藏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身干,色黄绿、茎细、穗多,无泥杂者为佳。
[炮制] 原药去泥屑杂草,切除残根,抢水洗净,取出将穗头朝上竖放,待水沥干,切O.3-0.5cm段片,晒干。
荆芥穗 单用花穗加工入药,本品芳香气烈,作用较强,尤擅于疏散头面之风。
荆芥 荆芥片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制后发散之力缓和。
荆芥炭 荆芥片武火炒至黑色存性入药者,亦称黑荆芥,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
[成分] 含芳香油
[性味、归经] 辛平或辛微温,入肺.肝经。
[功用] 祛风解表、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
[处方名] 荆芥 荆芥穗 炒荆芥 荆芥穗。
[用法、用量] 煎服,6—10克。
[保贮] 放箱内或其它容器内盖紧,置干燥处,宜在30℃以下保存,防霉、蛀、结串。
[注意] 本品宜晴天加工,必须抢水洗净,不宜久润,随切随晒,当天晒干,不用火烘烤,否则香味走失,影响药效。
秋播者次年5月下旬至6朋上镜收获;春番者当年8至9月收获;夏番者当年10月收获。当果穗上部种子变褐色,顶端的花尚未落尽时,于晴天露水干后,割下全株,摊晒,晒至7至8成干时,放通风处,茎基着地,相互搭架,阴干;如遇阴雨可烘干,温度控制在40℃以下。荆芥茎呈方柱形,长50至80厘米,直径0.2至0.4厘米。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纤维状,类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多脱落,叶片3至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3至13厘米,直径约7毫米。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黄绿色;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色淡黄绿,穗密而长,香气浓者为佳。相关人群表虚自汗阴虚火旺者禁服。食物相克荆芥驴肉无鳞鱼
多裂叶荆芥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40~50厘米。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四棱形,被白色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约1.5厘米,叶羽状深裂或分裂,有时浅裂至全缘,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或具疏齿,长2~3.4厘米,宽1.5~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截形至心形,上面深绿色,微被柔毛,下面白黄色,被白色短硬毛,脉上及边缘被睫毛,有腺点。多数轮伞花序组成顶生穗状花序,长6~12厘米,苞片叶状,深或全缘,卵形,长约1厘米,小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带紫色,与花等长工稍长,花萼紫色,长约5毫米,有15条脉,外被稀疏短柔毛,先端5齿裂,三角形,花冠二唇形,蓝紫色,干后淡黄色,长约8毫米,被柔毛,上唇2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花药淡紫色,花柱细长,柱头2裂。小坚果4,扁长圆形,腹部稍具棱,长约1.6毫米,宽约0.6毫米,褐色。花期7~9月,果期9月以后。
1. 祛风解表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2. 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症、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片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喉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
3. 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石膏,治风热头痛。
注:荆荠既有药用价值又可以当蔬菜食用,它有助于发汗,可帮助发烧患者尽快退烧,也可搭配生姜煮粥作为药膳,治疗感冒初期怕冷,怕热,鼻塞,头痛等症状。
裂叶荆芥
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具强烈香气。茎直立,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基部棕紫色。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茎基部的叶片无柄或近无柄,羽状深裂,裂片5,中部及上部叶无柄,羽状深裂,裂片3~5,长1~3.5厘米,宽1.5~2.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状渐狭并下延至叶柄,裂片披针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脉上及边缘较密,有腺上噗。花为轮伞花序,多轮密集于枝端,形成穗状,长3~13厘米,苞片叶状,长4~17毫米,小苞片线形,较小,花小,花萼漏斗状倒圆锥形,长约3毫米,径约1.2毫米,被灰色柔毛及黄绿色腺点,先端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化冠浅红紫色,二唇形,长约4毫米,上唇先端2浅裂,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二强,子房4纵裂,花柱基生,柱头2裂。小坚果4,长圆状三棱形,长约1.5毫米,径约0.7毫米,棕褐色,表面光滑。花期7~9月,果期9~11月。
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温,归肺、肝经;轻宣升散;具有祛风解表,宣毒透疹,理血止痉的功效;主治感冒寒热,头痛,目痒,咽喉痛,咳嗽,麻疹风疹,疮,准将,吐血,血块血,便血,崩漏,产后中风、血晕。其他相关荆芥本名假苏,《本草图经》云:“假苏叶锐圆,多野生,以香气似苏,故名之。”或曰荆芥为小鱼仙草之声转,《新修本草》云:“姜、荆,声讹耳。”《纲目》云:“曰苏、曰姜、曰芥,皆因气味辛香,如苏、如姜,如芥也。”
荆芥粉末黄棕色。宿萼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腺鳞头部8 细胞,直径96~112μm,柄单细胞,棕黄色。小腺毛头部1~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6细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褐色物。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纤维直径14~43μm,壁平直或微波状。取荆芥粗粉0.8克,加石油醚(60~90℃)20毫升,密塞,时时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挥散至1毫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荆芥对照药材0.8克,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己烷醋酸乙(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的5%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旺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中药材 荆芥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厘米,直径0.2~0.4厘米;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厘米,直径约0.7厘米。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褐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详细内容
多裂叶荆芥
裂叶荆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