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楼位于
山西省万荣县东岳庙内,为纯木质结构,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是山西省万荣县主要景点之一。
1953年,飞云楼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曾先后数次拨款修,并重整彩瓦、补造铜顶、修复楼梯、增设栏杆。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8日,飞云楼开始修缮。2014年9月,飞云楼顶层屋面完成修缮,主体工程于10月完工。
飞云楼为元明风格建筑,高23.19米,全楼斗拱密布,玲珑精巧,与朔州应县木塔并称“南楼北塔”。飞云楼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五层。楼身呈平面方形,中层平面变为折角十字,外绕一圈廊道,屋顶轮廓多变,第三层平面又恢复为方形,但屋顶形象与中层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顶。
历史沿革
飞云楼始建年代不详,记载称,“以高则数十仞,以围则九宫八卦”“北带汾流,南襟孤峰,西跨龙门,东瞻后稷”“上接云,下临无地,层檐叠角,如革而如飞,画栋雕梁,晖月而映星”。唐太宗李世民在高祖武德二年率师平叛,逼近龙门关,途经
万荣县(古称汾阴),曾在张瓮、解店、古城三地驻兵,平叛以后,就在三处驻地修建乐楼、庙宇,以彰显他的功绩。张瓮乐楼早已毁于战火,唯解店楼至今屹立在万荣县城。该楼
唐朝贞观年间已存在,元、明、清历代都曾予以重修,基本维持原来的形制。目前遗存的楼体是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重修后的形制。
1953年列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先后数次拨款修葺,并重整彩瓦、补造铜顶、修复楼梯、增设栏杆。1988年,国务院将
岱庙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8日,“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开始修缮。2014年9月,飞云楼顶层屋面完成修缮,主体工程于10月完工。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
飞云楼所处的
万荣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
运城市西北部,
黄河东岸,地处黄河与
汾河交汇处,西濒黄河与
陕西省韩城市相望,南屏孤峰山与
临猗县、
盐湖区相连,东峙
稷王山与
闻喜县相接,北有峨嵋台地与
河津市相邻。
气候
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
景点介绍
飞云楼因其为纯木结构,无论大小接口,均为榫铆套之,和
释迦塔相互辉映,被誉为“南楼北塔”。飞云楼的建筑结构和造型属于明清遗风,楼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十字歇山顶。底层为正方形,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达楼顶,支撑楼体,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面宽进深各五间,面积570多平方米。三层四出檐,二、三层各出抱厦一间,均设平台勾栏,又用平柱分成三小间,上筑屋顶。在抱厦的各层檐下,共345组斗拱,形态变化多端,各掾翼角起翘,全楼翘掾翼角共有32个每个翘角尖。山花向前,下用穿插枋和斜材挑承。
飞云楼的造型和结构,在
山西省乃至全国木构楼阁式建筑中极具特色。楼身方形,三层四檐,十字歇山顶,总高23.2米。二三两层下部设平座两围,平座外沿设置短促的屋檐沟滴,致楼身外观呈现出六檐出厦,富丽堂皇,雄伟壮观。
楼身下设矮台基,底层平面为正方形,每面五
开间,两侧面依柱砌墙,南北向穿通。二层每面出抱厦三间,山花向外,形如十字歇山顶的一半靠在楼上。三层四面各凸出垂莲柱式抱厦一间,开间较大,也是十字歇山顶,山花向外。各层之间以丁字脊缀连,形成12个三角形屋顶。
三层上部覆盖重檐琉璃瓦顶,十字歇山顶四向出际,沟滴脊兽皆为黄绿色琉璃制品,四只
鸱吻矗立脊端,正脊十字交叉,脊剎宝瓶立于当心,山花透空,翼角翘起,造型壮丽精致。各层檐下额枋斗拱、翘檐翼角,是飞云楼结构中最复杂精巧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全楼各层檐下,斗拱多达345组,且每层斗踩数与昂翘形式都不相同,各组立柱、额枋、梁架合理对应,疏密有致,多而不繁,形态变化多端,若云朵,似花蕾,给楼体增加动感的同时,又增添了美感。出昂、耍头也精雕细刻,角科由昂有象鼻子和龙头,昂嘴有琴面式和如意头两种,耍头有蚂蚱头、龙头、浮云、卷云,应有尽有,极富装饰情趣。飞云楼的翘角多达32个,但无繁复杂乱之感,把一座高大的楼阁式建筑装饰得绚丽多姿,整饬劲健。
飞云楼的斗拱形式多样,有三踩单翘、三踩单昂,也有五踩双翘、五踩单翘单昂,还有七踩补间出45度斜拱斜昂斗拱。这些斗拱和昂、、枋、梁、柱等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柱网式结构。这个结构就是飞云楼的骨架。从飞云楼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梁架结构既富有完整性,又灵活多变。
修复与保护
1988年,国务院将
北京东岳庙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飞云楼的局部出现倾斜,部分柱子已开裂、残损,需对其进行加固。2011年冬,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文物部门开始对其进行现状整修。在揭瓦亮后,发现维修性质、内容与原设计方案不符,为此该工程于2012年4月停工,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实地查看后,又制定了新的维修方案,于2013年秋复工修缮。
岱庙内文物本体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已全面完工,总投资达一千余万元。2014年9月,飞云楼顶层屋面日前完成修缮,主体工程于10月完工。
文化传说
第一个传说是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18岁的秦王李世民起兵
太原市,东征西讨,开创了
唐朝一统天下的
大业。不料,
李渊武德二年(公元619年),
王行本据
蒲州反叛,吕崇芪也称雄于
夏县。
唐太宗虚心改过遂率师讨伐,履冰渡河,直逼龙门关,途经
汾阴县(即
万荣县)时,曾在张瓮、解店、古城三地屯兵扎寨,构成角之势。平定叛乱之后,
李世民便在上述三个屯兵处分别修建了一座东岳庙,以壮观瞻。后来,其他两处庙均被毁,唯有解店的
东岳庙及其主要建筑飞云楼历经各个时代的修葺,至今仍然完好地屹立在古解店镇(今万荣县城)。
第二个传说是与木匠行当的祖师爷
鲁班有关。飞云楼整个楼体纯木结构,
榫卯结构复杂多样而且非常漂亮,其技艺堪称木匠师傅的神来之笔。民间传说,飞云楼是鲁班的作品。他当年在解店把飞云楼建好后,人人都夸好、都称奇,他的一个徒弟心里羡慕得不得了。在送鲁班回家时,到了
黄河岸边的风陵渡口,船已到了河中心,眼看着过了河,就要与师傅分手了,他鼓足勇气说:“师傅,您就要回家了,能不能告诉我您做木活的诀窍呀!”鲁班看了看徒弟说:“你张开嘴。”徒弟下意识地张开嘴,谁知
鲁班把一口唾沫吐到了他嘴里。徒弟当即红了脸,很快朝河把唾沫吐了出去。这时,河中游来一群鲤鱼,看到飞来的唾沫,争抢将唾沫吞入腹中。此后,鲤鱼腹中便有了黏性极高的
鱼鳔。徒弟看到后,忽然明白,师傅告诉自己,木匠的诀窍就在唾沫中。他回去后,再做木匠活时,有重要的小榫卯一定要在嘴里嘬一下,以便增加榫卯的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