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制品是将果蔬原料或半成品经预处理后,利用食糖的保藏作用,通过加糖浓缩,将固形物浓度提高到65%左右,而得到的加工品。
糖制品采用的原料十分广泛,绝大部分果蔬都可以用做糖制原料,一些残次落果和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也可以加工成各种糖制品。
原理
食糖的保藏作用
糖制用糖的种类有砂糖、
糖稀、
淀粉糖浆、蜂蜜等。而应用最广泛的是由
甘蔗、
甜菜制得的白砂糖,其主要成分是蔗糖。
蔗糖甜度高,风味好、色泽浅、取用方便、保藏性好。
(1)利用高浓度糖液强大的
渗透压 低浓度糖液是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但在高浓度下能产生强大的渗透压。1%蔗糖约产生70.9kpa的渗透压。通常糖制品的糖浓度在50%以上,能使微生物细胞原生质脱水收缩,发生生理干燥而失去活力,从而能使制品得以较长时间的保藏。但是某些
霉菌和酵母菌较耐高渗透压。为了有效地抑制所有微生物,糖制品的糖分含量要求达到60%~65%,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68%~75%,并含有一定量的
有机酸,才能获得较好的保藏效果。对于需要长期保藏的
果酱和湿态蜜饯制品,还要结合巴氏杀菌及真空密封等措施。
(2)
蔗糖的抗氧化作用 氧在糖液中的
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如60%蔗糖溶液在20℃时含氧量仅为纯水中的1/6。食糖的这一作用有利于糖制品色泽、风味和
维生素c等的保存。
(3)食糖有降低水分活性的作用 食糖能降低糖制品中的水分活性(Aw值)。制品中含糖量越高,则其水分活性越小,微生物就越难以生存。通常糖制品的水分活性在0.75以下,而一般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活性是在0.8以上,因而使糖制品有较强的保藏作用。
食糖的性质
(1)溶解度和晶析 糖在溶液中有一定溶解度,糖制时,当糖液浓度达到过饱和时即出现晶析。其结果降低含糖量,削弱保藏作用,影响制品品质。为了避免糖制品中蔗糖的晶析,可加入一定量的转化糖、
饴糖、
淀粉糖浆等,它能降低其结晶速度,增进糖液的饱和度。糖液
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2)吸湿性 食糖吸湿后发生潮解和结快现象,造成糖制品中
渗透压下降,水分活性增加,削弱其保藏作用。糖的种类不同其吸湿性有差异。
(3)转化性
蔗糖是非还原性
二糖,若与稀酸共热或在酶的作用下,能
水解成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将生成的等量葡萄糖和果糖
混合物称为转化糖。蔗糖转化适宜的pH为2.5,当转化糖含量达到30%~40%时,就能有效地防止蔗糖晶析,其制品质量最佳。蔗糖在中性或微碱性溶液中加热不易分解,当pH在9以上,温度超过140℃时,会产生棕色的
焦糖色素。转化糖还能与氨基酸作用生成黑蛋白素,使加工色泽变深。因此,在加工淡色糖制品时,应避免蔗糖过度转化。
(4)甜度 甜度是以
蔗糖为基准的相对甜度,若以蔗糖为100,则果糖为173,葡萄糖为74,转化糖为127。蔗糖的甜度与转化糖比较:当糖液浓度为10%时,两者等甜;低于10%时,则蔗糖甜度大于转化糖;高于10%时,则转化糖甜度大于蔗糖。另外,温度对糖的甜度有一定影响:当10%浓度的糖液处在50℃时,果糖与蔗糖等甜;低于50℃时,则蔗糖甜于果糖。
(5)
沸点 糖液沸点随着糖液浓度增大而升高。糖煮时常利用糖的沸点温度来测定糖液的浓度和控制糖煮的终点。常压下不同糖液浓度的沸点详见下表。根据经验:糖液沸点在112℃时,其浓度约为80%,将糖液滴入冷水中,不散开,成扁粒状,此糖液冷却,可以返砂;沸点达136℃时,糖液滴入冷水中即成硬粒,在沸腾的糖液中搅拌亦能返砂。
果胶的作用
果品在糖制时,常利用果胶的胶凝作用和保脆作用来保证糖制品的质量。
(1)胶凝作用 果胶分子是由D-吡喃
半乳糖醛酸以2-1,4
糖苷结合的长链组成,其中部分
羧基为
甲醇所化,形成
甲氧基。当果胶分子中含甲氧基量高于7%时,称这种果胶为高甲氧基果胶;当果胶分子中含甲氧基量低于7%时,称这种果胶为低甲氧基果胶。这两种果胶形成凝胶的条件及机理各不相同。
①高甲氧基果胶形成凝胶的条件 有一定比例的糖、
有机酸、果胶存在,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形成凝胶。因为
果胶是一种亲水胶体,糖作为脱水剂;而有机酸则起到消除果胶分子负电荷作用。使果胶分子接近电中性,其
溶解度降至最小。经试验得到:在糖度65%~70%,pH2.8~3.3
果酸、果胶1%以上、温度30℃以下时能形成很好的凝胶。此外,在制作此类
果冻时,还应注意加温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果胶
水解,降低其胶凝能力。
果胶的胶凝能力是衡量粉状果胶质量的重要指标。所谓果胶的胶凝能力,系指一份果胶与若干份糖制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质量的果冻的能力。例如,1g
果胶具有能与150g糖制成果冻的能力,则这果胶的胶凝能力为150度,亦称150度果胶。所以,其胶凝能力实际上就是果胶的加糖率。
②低
甲基胶果胶形成凝胶的条件 低
甲氧基果胶为离子结合型果胶,在用糖量较少的情况下,加入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如
ca(clo)2+和AI3+,亦能形成凝胶。
低甲氧基果胶凝胶条件是:低甲氧基果胶1%、pH2.5~6.5时,每克低甲氧基果胶加入钙离子25mg(钙量约占整个凝胶的0.01%~0.1%),在0~30℃下即可形成正常的凝胶。
蔗糖用量多少对凝胶的形成影响不大,利用这一特性,制作低糖制品。
通常从海藻类中提取的
果胶属较低甲氧基果胶,从
苹果、枇杷、
柑橘等果品的皮中提取的果胶为高甲氧基果胶。
(2)保脆作用 果胶能与钙、铝等金属离子结合,生成不溶性的果胶酸盐,使果蔬
细胞相互粘结、增硬,可防止糖煮过程中组织软烂,制品保持一定形状和脆度,并有利糖制品的“返砂”,提高糖制品的质量。
果蔬糖制品中常用的保脆剂有
生石灰、氯化钙、
硫酸铝钾等,使用时应注意用量及作用的时间。
分类及特点
蜜饯类
蜜饯类制品的特点是保持了果实或果块一定的形状,一般为高糖食品。将成品含水量在20%以上的称蜜饯,成品含水量在20%以下的称果脯。
(1)干态蜜饯(果脯)即果脯在糖制后,再进行晾干或烘干的制品。如苹果脯、
桃脯等。
(2)糖衣蜜饯(返砂蜜饯)即在制作干态蜜饯时,为改进产品外观,在它的表面蘸敷上一层透明胶膜或干燥结晶的糖衣制品如
桔饼、
冬瓜糖等。
(3)糖渍蜜饯 即糖制后不再烘干或晾干,成品表面附一层浓糖汁,成半干性制品。或将糖制品直接保存在浓糖液中,如糖青梅、糖柠檬等。
(4)加料蜜饯(
凉果)即制品不经过蒸煮等加热过程,直接以干鲜果品或果坯拌以辅料后晾晒而成。如
话梅、
加应子等。
果酱类
果酱类制品的特点是不保持果蔬原来的形态,一般为高糖且高酸食品。
(1)果酱 是果肉加糖 煮制成稠度的酱状产品,但酱体中仍能见到不完整的肉质片、块。
(2)果泥 是经筛滤后的果浆加糖制成稠度较大且质地细腻均匀的半固态制品。如制成具有一定稠度、且质地均匀一致的酱体时,则通常称之为“
沙司”。
(3)
果丹皮 是由果泥进一步干燥脱水而制成呈柔软
薄片的制品。
(4)
果冻 是果汁加糖浓缩,冷却后呈半透明的凝胶状制品。如果在制果冻的原料中再加入少量的
橙皮条(或橘皮片)浓缩,冷却后这些条片较均匀地他散果浆中制品通常称之为“马茉兰”。
(5)果糕 是将果实煮烂后,除去粗硬部分,将果肉与糖、酸、
蛋白质等混合,调成糊状,倒入容器中冷却成形或经烘干制成松软而多孔的制品。
加工工艺
蜜饯类加工
(1)蜜饯类加工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 制作果脯蜜饯类产品需保持一定块形。所以在原料选择时,通常应选用正品果。原料的成熟度,一般以七至八成熟的硬熟果为宜。
2)原料预处理
选别分级 根据制品对原料的要求,及时剔除病果、烂果、成熟度过低或过高的不合格果。同时,对原料进行分级,以便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加工,使产品质量一致。
皮层处理 根据果蔬种类及制品质量要求,皮层处理有针刺、擦皮、去皮等方法。针刺是为了在糖制时有利于盐分或糖分的渗入,对皮层组织紧密或有蜡质的小果,如李、
金柑、枣、
橄榄等原料,所采用的一种划缝方法,针刺常用手式制作的排针和针刺机。擦皮有两种方法:一是只要把外皮擦伤,盐或
粗砂相混磨擦;二是把皮层擦去一薄层,例如:擦去
柑橘表皮的油胞层,或擦去马铃薯表皮等,可采用抛滚式擦皮机。对于形状规则的圆形果,如梨、
苹果等,常用手摇旋皮机或电动水削皮机去皮;对于皮层易剥离的水果,如柑橘、香蕉、荔枝等,常用手式剥皮;对于桃、杏、猕猴桃及橄榄、极
青萝卜等原料,常用一定浓度
氢氧化钠处理除去果皮。去皮时,要求去净果皮,但不损及果肉为度。如过度去皮,则只会增加原料的损耗,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
切分、去心、去核 对于体积较大果蔬原料,在糖制时需要适当切分。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常切成片状、块状、条状、丝状或划缝等形态。切分要大小均匀,充分利用原料。少量原料的切分常用手工切分,大批量生产则需用机械完成。如劈桃机、划纹机等。原料的去心核也是糖制前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除小果外)。去心去核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手工操作。
3)硬化与保脆 为使原料在糖煮过程保持一定块形,对质地较疏松、含水量较高的果蔬原料如冬瓜、
柑橘等,在糖煮前将原料浸入溶有硬化剂的溶液中。常用的硬化剂有
生石灰、
硫酸铝钾、
亚硫酸氢钙、氯化钙等。一般含
果酸物质较多的原料用0.1%~0.5%石灰溶液浸渍;含
纤维素较多的原料用0.5%左右亚硫酸氢钙溶液浸渍为宜。浸泡时间应视原料种类、切分程度而定。通常为10~16h,以原料的中心部位浸透为止,浸泡后立即用清水漂净。
4)盐腌 即用高浓度糖液处理新鲜原料,把原料中部分水分脱除,使果肉组织更致密;改变果肉组织的渗透性,以利糖分渗入。用盐量为10%~24%,腌渍时间7~20天,腌好后,再行晒干保存,以延长加工期。
5)护色
硫处理 制作果脯的原料,通常要进行硫处理。方法有两种:即熏硫和浸硫处理。熏硫处理是在熏硫室或熏硫箱中进行。按1吨原料需
硫2~2.5kg的用量熏蒸8~24h。浸硫处理应先配制好0.1%~0.2%的
亚硫酸或
亚硫酸氢钠溶液,然后将原料置于该溶液中浸泡10~30min。硫处理后的果实,在糖煮前应充分漂洗,去除残硫,使
二氧化硫含量降到20mg/kg以下。
染色 果蔬原料所含有的天然色素在加工中容易被破坏。为恢复应有之色泽,可用人工染色法。目前,天然红色素有
玫瑰茄色素、
苏木色素,黄色的有姜黄色素、
栀子色素,绿色的有叶绿素铜
钠盐;人工合成色素有
柠檬黄、
胭脂红、
苋菜红和蓝色等。人工合成色素的使用量不能超过0.005%~0.01%;天然色素也应掌握一定用量。
染色时,原料先用1%~2%
硫酸铝钾溶液浸泡,然后再染色,也可把色素调进糖渍液中直接染色,或在制品后以淡色液在制品上染色。染色时务求淡、雅、鲜明、协调。
6)预煮制蜜饯的原料一般要经预煮,可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原料变质;同时能钝化酶的活性,防止氧化变色;还能排除原料组织中部分空气,使组织软化,有利于糖分渗透;能除去原料中的苦涩味,改善风味。
预煮方法是将原料投入温度不低于90℃的预煮水中,不断搅拌,时间8~15min。捞起后立即放在冷水中冷却。
7)糖制制蜜饯时主要采用糖煮和糖渍两种方法。这也是糖制工艺中的关键性操作。
①糖渍 也称冷浸法糖制,是将经预处理后的果蔬原料分次加入干燥
白糖,不行加热,在室温下进行一定时间的浸糖,除
糖渍青梅外,还可糖渍结合日晒,使糖液浓度逐步上升。也可采用浓糖趁热加在原料上,使糖液热、原料冷,造成较大的温差,促进糖分的渗透。由于渗糖,使原料失水,当原料体积缩减至原来一半左右时,渗糖速度降低。这时沥干表面糖液,即为成品。糖渍时间约为1周左右。
冷浸法由于不进行糖煮,制品能较好地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
维生素c的损失也较少。适用于果肉组织比较疏松而不耐煮的原料,如
梅果、
杨梅、
中国樱桃、桂花等均采用此法。
②糖煮 也称加热煮制法,糖煮法加工迅速,但其色、香、味及营养物质有所损失。此法适用于果肉组织较致密,比较耐煮的原料。糖煮可分一次煮成法、多次煮成法和
减压病渗糖法等。
一次煮成法 适合于含水量较低、
细胞间隙较大,组织结构疏松易渗糖的原料,如柚皮和经过划缝、
榨汁等处理后的
桔饼坯、枣等。方法是先将糖和水在锅中加热煮沸,使糖度达到40%左右。然后将预处理过的原料放入糖液中不断搅动,并注意随时将粘在锅壁的
果露刮入糖液中,以避免焦化。分次加入
白糖,一直煮到糖度为75%。此法由于加热时间较长,容易煮烂,又易引起失水,使产品干缩。为缩短加热时间,可先将原料浸渍在糖溶液中,然后在锅中煮到应有的糖度为止。
多次煮成法 此法适用于含水量较高、
细胞壁较厚、组织结构较致密、不易渗糖的原料。糖煮可分3~5次进行。先将处理后的原料置于40%浓度的糖液中,煮沸2~3min,使果肉转软,然后连同糖液一起倒入缸内浸泡8~24h;以后每次煮制时均增加10%糖度,煮沸2~3min,再连同糖浸渍8~12h,如此反复4~5次,最后一次是把糖液浓度提高到70%,待含糖量达到成品要求时,便可沥干糖液,整形后即为成品。
减压病渗透法 此法为糖制新工艺,它改变了传统的糖煮方法。其操作方法是将原料置于加热煮沸的糖液中浸渍,利用果实内外压力之差,促进糖液渗入果肉。如此反复进行数次,最后烘干,即可制得质量较高的产品。因为它避免了长时间的加热煮制,基本上保持了新鲜颗粒原有的色、香、味,
维生素c的保存率也很高。
8)各类蜜饯制作上的特有工序
①干燥(干态蜜饯)经糖煮制后,沥去多余糖液,然后铺于竹屉上送入烘房。
烘焙温度掌握在50~60℃范围内,也可采用晒干的方法。成品要求糖分含量72%,水分含量不超过18%~20%,外表不皱缩、不结晶,质地紧密而不粗糙。
②上糖衣(糖衣蜜饯)如制作糖衣蜜饯,还需在干燥后再上糖衣。所谓糖衣,就是用过饱和糖液处理干态蜜饯,使其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状的糖质薄膜,糖衣蜜饯外观美,保藏性强,可减少贮存期间的吸湿、粘结和返砂等不良现象。上糖衣用的过饱和糖液,常以3份
蔗糖、1份淀粉浆和2份水混合,煮沸到113~114℃,冷却至93℃。然后将干燥的蜜饯浸入上述糖液中约1min,立即取出,于50℃下晾干即成。另外,也可将干燥的蜜饯浸于1.5%的
食用明胶和5%蔗糖溶液中,温度保持90℃,并在35℃下干燥,也能形成一层透明的胶质薄膜。此外,还可将80kg蔗糖和20kg水煮沸至118~120℃,趁热浇淋到干态蜜饯中,迅速翻拌,冷却后能在蜜饯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白色糖层。有的蜜饯也可直接撒拌糖粉而成。
③加辅料
凉果类制品在糖渍过程中,还需加用甜、酸、咸、香等各种风味的调味料。除糖和少量食盐外,还用甘草、桂花、陈皮、
厚朴、玫瑰、丁香、豆蔻、
肉桂、
茴香等进行适当调配,形成各种特殊风味的凉果,最后干燥,除去部分水分即为成品。
9)整理与包装 干态蜜饯由于在煮制和干燥过程中的收缩、破碎等,失去应有的形状;同时往往制品表面糖衣厚薄不一,糖衣太厚时会使制品不透明,口感太甜。所以在成品包装前要加以整理。整理包括分级、整形和搓去过多糖分等操作。分级时按大小、完整度、色泽深浅等分成若干级别;整形时要根据产品要求,如
桔饼、苹果脯等要压成饼状;对糖分过多的制品,可在摊晾时,边翻边用铲子搓,使制品表层的糖衣厚度均匀。果脯蜜饯的包装方法,应根据制品种类,采用不同方法。如糖渍蜜饯,往往装入罐装容器中,装罐后于90℃下杀菌20~40min,如糖度超过65%,则制品不用杀菌也可,成品用
纸箱包装。对于干态蜜饯,通常用塑料盒装,每盒0.25~0.5kg,然后包上塑料薄膜袋,再行装箱。
凉果的包装与水果糖粒的包装相仿,分三层包装,内层为白纸,外层为蜡纸。包好后装入复合薄膜袋中,每袋0.25~0.5kg。
果酱类加工
(1)果酱类加工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①果酱 制作果酱的原料要求成熟度高,含
果胶1%左右,含
有机酸1%以上。洗净后适当切分即可。原料与加糖量之比为1:0.5~0.9,煮制时要经常搅拌,使果块与
蔗糖充分混合,火力要大,煮制浓缩时间短则产品质量好。煮制的终点温度为105~107℃,可溶性固形物≥68%为标准。于85℃装罐,90℃下杀菌30min;当果酱可溶性固形物达70%~75%时,可不必杀菌,于68~70℃下装罐即可。
②果泥 果泥加工方法和
果酱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原料预煮后进行两次打浆、过筛,除去果皮、种子等、使质地均匀细腻。而后加糖浓缩,原料与加糖量之比为1:0.5~0.8。浓缩的终点温度为105~106℃,可溶性固形物为65%~68%。有的为了增进果泥的风味,还加有不超过0.1%的香料,如
肉桂、丁香等。成品出锅装罐,杀菌方法与果酱同。
③
果冻 制作果冻的原料要求含有足量的
果胶和
有机酸,不足时应在果汁中加入调整。为了提高果实的
清汤率,预煮这道工序尤为重要,一般加水1~3倍,煮沸20~60min,然后压榨取汁;对于汁液丰富的果品类如草莓等,可以直接打浆取汁。果汁与加糖量之比为1:0.8~1。果汁总酸度以加糖浓缩后达到0.75%~1.0%为宜,果汁pH应调整为2.9~3.0。调整后立即煮制,不断搅拌,防止焦化,避免加热时间过长而影响胶凝。浓缩的终点温度为104~105℃,可溶性固形物在65%以上,即可装罐(瓶)密封,杀菌与
果酱同。
④
果丹皮 通常选用
蔗糖、酸、
果胶物质丰富的鲜果为原料,也可用加工的下脚料(皮、果实碎块等),其工艺操作基本同果泥,所不同的是果丹皮的加糖量较少,只有果酱的10%左右,适当浓缩后,摊于浅盘或玻璃板(预先在浅盘或玻璃板上涂上植物油,便于撕皮)上,放60℃左右的烘房或
烘箱中,
烘焙至不粘手为度。撕下后将果皮切成条状或片状,包上玻璃纸,即为成品。
加工实例
蜜枣
(1)蜜枣制作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1)原料的选择与分级,蜜枣加工应选用大小均匀,上下对称,核小,肉质疏松,皮薄有韧性,汁液少的果实。白熟期采收,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
将原料按大小分级,1级枣小于或等于80个/kg,2级枣81个~120个/kg,3级枣121个~160个/kg,4级枣161个~200个/kg,5级枣201个~240个/kg。
2)划纹处理 用切枣机或人工划缝均可,在洗清的枣面上纵划细密的条纹,划缝要整齐,每果划纹65刀~80刀,深度可达肉厚度的一半,以1.5mm~2mm为宜,两端都要划到头,但不脱皮、不脱肉,划纹后立即用水冲洗,沥干水分。
3)熏硫 切缝后的枣装筐,入熏硫室熏硫,
硫用量为果实重的0.3%熏硫30min~40min,至果实汁液呈乳白色即可,熏硫时要注意熏硫室的密封性,严防硫蒸气的漏出。
4)糖煮 煮枣是
蜜枣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先将锅里放少量水(约为原料的1/10),再倒入约占全量60%的白砂糖,加热使之熔化,然后将划好的枣倒入,最后将余下的40%的白砂糖倒在枣子上面。枣子与砂糖之比为3:2。以先大火后小火的原则,生火加温,并用木勺适当搅拌,使枣子渗糖均匀。每锅煮制1h~1.5h。当枣子煮到含糖约65%呈半透明状时连糖液起锅,静止浸渍20h~24h,使糖进一步渗透均匀。
5)初烘 将上述枣果捞出,沥去糖液,枣果铺放在烘筛上,置于55~60℃的烘房内
烘焙,当烘至6~7成干时(
山茱萸干至不粘手)取出。烘烤时要注意及时上下倒盘使烘烤均匀。
6)整形 经过烘烤的枣果应趁热整形,使纹路正直。整形可用手或压枣机压成圆形扁平状或是长圆形,以利干燥和增进外观。
7)复烘 整形后的
蜜枣,再送入烘房干燥。火力应先急后缓。促使枣面显露糖霜,然后火力降低,烘至枣面有糖霜为止,时间1天~1.5天,然后包装,贮存。
质量要求:蜜枣具有琥珀色或红褐色,色泽基本一致,枣形完整,枣身干爽,质地酥松,枣形呈扁略带长形,丝纹细密,破头枣不超过5%,无杂质,味甜,有枣子固有的风味,无异味,总糖含量不低于75%,水分含量不超过16%。
橘饼
(1)橘饼制作的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1)原料要求 选择成熟度九成以上的新鲜果,要求皮色全部退绿,果实结实,水分较少,大小较一致。
2)划纹处理 每只鲜橘,均要人工或机械划纹8~12条,刀纹深度为2~5um
3)去籽去汁 将划缝的原料放在压板上,加压去籽去汁。
4)硬化 经压榨去籽去汁的原料,放入2%的
氢氧化钙和食盐水中浸泡5~6h。
5)漂洗 捞出已硬化的
柑橘,用清水进行反复冲洗,充分除去上面附着的
生石灰及食盐,捞出沥干。
6)糖渍 用糖量为原料重的50%。先取用1/3的白砂糖制成热
果露后,再倒入经处理的柑橘中,塘液用量以能淹没柑橘坯为准,糖渍3~4天。待橘果吸收糖液,呈饱满状态时可进行糖煮。
7)糖煮 糖渍后的橘坯连同糖液一同倒入锅中,再加1/3白砂糖,加热煮沸。将剩余1/3的糖配成浓糖浆,倒入锅中,继续加热浓缩,并不断翻动,煮至橘坯透明发亮或糖液温度达到108~110℃为止。
8)起锅上糖粉 糖煮终点到达后,及时起锅,迅速冷却后上糖粉。
质量要求:
桔饼具有鲜橘本身鲜艳的色泽,橘形完整,呈扁圆形。表面有
白糖霜,质地滋润,味浓甜,有芬芳的橘香味,无杂质。
果蔬制品贮存
果蔬制品的贮藏温度一般为12~15℃为宜,避免过低引起蔗糖结晶;湿度不宜过大,一般在70%左右,以免吸湿回潮,过干则会失水。抑制品的变色常选用
维生素c。另外,
果酱、湿态蜜饯采用金属罐保存时,要尽量采用涂料铁罐,罐盖也同样如此,以免金属变色和容器腐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