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曾根康弘
日本国际化政治领导人
中曾根康弘(英语:Yasuhiro Nakasone,日语:なかそね やすひろ),1918年5月27日出生于日本群马县高崎市,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即东京帝国大学),2019年11月29日逝世,日本第71任、72任、73任首相。
1941年,大学毕业的中曾根康弘入职内务省,后加入日本海军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他重回内务省工作,先后担任香川县警务课课长和警视厅监察官职务,后于1946年12月辞去内务部职务,投身政界。之后,他加入民主党(后更名为自由民主党),还当选国会议员。1959年6月,他首次进入内阁,担任科学技术厅长官,并于1960年提出“首相普选论”。1966年12月13日,他组织新政同志会,担任该会代表,开始建立自己的派系。1967至1981年,他先后在佐藤荣作执政时任运输相、防相及自由民主党总务会长,在田中角荣内阁任通产相、科学技术厅长官,在三木武夫执政时担任自民党干事长,在铃木善幸内阁任行政管理厅长官。
1982年11月,中曾根康弘接替铃木善幸任首相直到1987年,执政时长共计四年零11个月(1806天)。在任期间,他力推铁路、电信、烟草等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先后七次访美,日美同盟关系紧密。1987年,中曾根康弘后卸任首相,此后其在自民党内的影响越来越小。1997年,他被授予日本最高等级勋章——大勋位菊花大勋章。2003年,他宣布不再参选议员,正式退出政治舞台。2019年11月29日,中曾根康弘在东京一家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8年,即日本大正7年,中曾根康弘出生于群马县高崎市的富庶家庭。他早年在高崎市北小学读书,后进入该县名牌学校(也是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的母校)——高崎中学(后更名为高崎高等中学)学习。4年后,他考入了旧制静冈高等中学。求学期间,他酷爱文学,时常吟咏诗句,并为自己的宿舍作词谱曲。此外,他还在静冈高等中学的同窗组成了一个“仰秀会”,该会后升为了他从事政治活动的资金后援组织。
1938年,中曾根康弘考取东京大学法律系。在学期间,他参加了高等行政文职人员考试,并以第八名的优秀成绩被录取。1941年,他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法学院政治科学系毕业。
政治生涯
参与二战
1941年,大学毕业的中曾根康弘入职内务省。当时正值日本侵略战争期间,根据短期服役制度,中曾根康弘应召加入日本海军,被编入3000多工人组成的营设班,以中尉会计的身份跟随海军运输船队奔赴菲律宾,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在战场上,中曾根康弘经历了惨烈的海战,目睹了战友的战死,对战争的鲜活体验促使他重新思考历史与和平的问题,并立志成为政治家。
回归政坛
战争结束后,被升为少佐的中曾根康弘脱下军装重返内务省。1945年10月,他重回内务省工作,先后担任过香川县警务课课长和警视厅监察官,后于1946年12月辞去了内务部的职务,投身政界。之后,他用自己的退职金2800日元购入了一辆自行车,并把它涂成白色,到处游说。除了在高崎进行公开活动外,他还继续学习知识,组成了一个以“青年人应作乡党的中坚、国家的柱石”为宗旨的“青云塾”,该机构后成为中曾根康弘后援组织的核心。
1947年4月,在“二·一大罢工”之后,为健全新宪法体制,日本举行了第一次众议院大选。在这期间,日本自由党与日本进步党合并,并拉来一些无党派人士,组成了一个“比自由党左、比社会党右”的民主党。之后,中曾根康弘加入了民主党,并以该党候选人身份在群马县第三选区首次参加了议员竞选,并成功获得6.5万选票当选国会议员,位列该选区榜首、全国第五位。往后,他参与了国民民主党和改进党的组建工作,始终站在反吉田派一边。
1954年,中曾根康弘毛遂自荐担任改进党的宪法调查会理事,被人视为“促进修改宪法的头号热心人”。1955年,他还向鸠山首相进言,制订一个促进原子能开发的原子能法。同年11月,自由民主党诞生,年仅37岁的他在该党干事长岸信介手下担任副干事一职。1956年11月,日苏恢复邦交的议案被提到国会临时会议上审议,中曾根康弘作为执政党代表发表赞成演说时,却宣称“日本国民是由于不得不如此才无可奈何地同意这个日苏联合宣言”。此外,他还谈到了大战结束前夕苏联撕毁日苏中立条约一事。之后,自民党内的拍戏活动逐渐活跃,他选择投靠了在鸠山内阁下台后出马执政的河野一郎
1959年6月,岸信介在改组内阁时,中曾根康弘首次进入内阁,担任科学技术厅长官。当时,他已连任六届国会议员,但年龄只有41岁,是内阁中最年轻的大臣。1960年左右,他提出了“首相普选论”,于是在日本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要求普选总理的运动,这使他的名字在国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65年,河野派推选该派长老重政诚之为总干事,中曾根康弘则与园田(直)、樱内(义雄)等人担任干事。之后,自由民主党内相继发生了吹原产业事件、共和制糖公司事件以及田中彰治等“黑雾事件”,他以严肃党纪的名义对佐藤进行了强烈的指责。1966年12月13日,他组织了新政同志会,并担任该会的代表(1968年12月正式就任)。这时,他只有48岁,但已开始有了自己的派系,其实力共22人。
1967年11月,中曾根康弘开始担任运输大臣。任职期间,他严厉批评了国营铁路不负责任的经营方式和职员们懒散的工作态度,并在本职工作之外的场合发表了许多惊人言行。1968年8月,他提出了自由民主党分裂论,并于1969年9月提出了“为了建立日美两国新的亲善关系,应该在1975年之前一举废除现行的安保条约”的大胆建议。1970年1月,佐藤组建第三届内阁时,他当上了防卫厅长官。同年6月,在他担任校长的拓殖大学发生了“罪恶的私刑事件”,他因此被人指责“纵容暴力行为”,后于1971年3月辞去了该校校长的职务。同年11月,三岛由纪夫在东京都市谷的自卫队驻地剖腹自杀,他采取果断措施,下令逮捕全体肇事者,并在自卫队内发表广播讲话,要求全体人员坚定立场,不要动摇。
1971年7月,中曾根康弘成为自由民主党总务会长。次年,佐藤下台后,自民党进行了争夺政权的总裁选举,中曾根康弘与三木武夫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福田赳夫等5人成为候选人,这是他第一次作为总裁候选人被人们所“接受”。此次竞选期间,他并未出马参加竞选,而是成为了田中角荣的支持者。田中内阁产生后,他开始担任通产大臣。之后,田中角荣于1974年12月辞去总理职务,三木武夫为改变以派治党的局面,起用中曾根康弘担任干事长一职。他就职后便任命自己的心腹宇野总佑为国会对策委员长,全力从事国会的组织工作。1976年9月,他离开了干事长职位,并在此后一年内走遍日本全国各地。1977年11月,福田内阁改组时,中曾根康弘担任自由民主党总务会长。1981年12月,铃木改组内阁时,他留任行政管理厅长官一职。
出任首相
在1982年11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时年64岁的中曾根康弘胜选,由此接替铃木善幸任首相直到1987年,执政时长共计四年零11个月(1806天),在战后首相中排名第五,仅次于安倍晋三佐藤荣作吉田茂小泉纯一郎。在任期间,他力推铁路、电信、烟草等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中曾根康弘在上台后曾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致力于推动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1983年(昭和58年)1月,中曾根康弘访美,强调日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直言日美同盟具有军事性质。访美之前,他还对韩国进行了闪电式的访问,大谈“美日韩安全合作体制”。同年5月,在美国威廉斯堡市德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中曾根康弘宣称,日本要同其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六国结成共同安全保障关系,进入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集体防御体系,并主张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构筑世界新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同年11月23日,胡耀邦访日期间,中曾根康弘同胡耀邦确认中日关系四原则,并决定设立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
1984年3月,中曾根康弘访华时与中国领导人一致同意设立“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促成了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并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中日青年友好联欢”活动。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第一个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在日本国内和其他亚洲国家引发抗议和批判。中曾根康弘通过参拜靖国神社来打破禁忌,肯定军国主义的所作所为,模糊侵略战争的性质,淡化日本人的赎罪意识。
在中曾根康弘执政的五年间,他先后七次访美,里根总统也曾两次访日,双方会谈达十二次,日美同盟关系更加紧密。而为了配合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日美签署了武器技术转让备忘录,参与美国的研究计划。以此为契机,中曾根康弘政府将1987年(昭和62年)的国防预算提高刀国民生产总值1.004%的水平,突破了1976年(昭和51年)三木内阁时规定的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限制,使日本成为仅次于美、苏德世界第三大军费支出国。1987年,竹下登继中曾根康弘后任首相,此后中曾根康弘在自由民主党内的影响越来越小。
卸任首相
卸任首相后,中曾根康弘仍活跃在政治舞台上。1988年,他主导建立了“世界和平研究所”并一直担任会长。1991年海湾危机时,他还作为日本政府中东特使,前往伊拉克与萨达姆会谈,促成被困该国的日本人回国。1997年,他成为日本宪政史上第四位担任国会议员满50年者,同年被授予日本最高等级勋章——大勋位菊花大勋章,是日本宪政史上继吉田茂佐藤荣作后第三位在世时即被授予该勋章的非皇族日本人。
退出政坛
2003年,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引入候选人73岁退休制度,要求中曾根康弘退休。对此,中曾根康弘抗议称“这是政治恐怖行为”,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要求。同年,他宣布不再参选议员,从而正式退出政治舞台,但仍以“战后政治元老”的身份,就各种政治议题发声。2007年,中曾根康弘组织由国会议员、友好团体代表和友好人士组成的220人规模的友好团体访华,进行了“中日青年世代友好中国行”活动。201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之际,中曾根康弘在日本《每日新闻》发表文章称:“我还是认为过去那场战争是不应该进行的,是应该避免的战争。”
人物逝世
2019年11月29日上午7时许,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东京一家医院病逝,享年101岁。同年12月3日,中曾根康弘的遗体在日本东京被安葬。安葬的地点是位于东京都文京区的一座寺庙,自由民主党政务调查会长龟井静香和众议院议员平泽胜荣等人参加了安葬仪式。他的葬礼原定于2020年3月15日举行,后受疫情影响推迟。2020年10月17日,中曾根康弘的葬礼在东京举行。中曾根康弘的葬礼由日本内阁和自民党联合主办,首相菅义伟担任葬礼委员长。曾任日本首相的森喜朗小泉纯一郎福田康夫、麻生太郎、安倍晋三等人也出席了葬礼。
政治主张
担任首相时,中曾根康弘提出了进行“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追求大国地位。所谓“总决算”,就是要对日本国内的行政、财政、教育进行改革;挑战战后“禁区”,增加防卫经费、修改宪法,希望建立与政治大国相适应的政经体制。中曾根康弘对政府机构进行了调整,增强了首相的权力。同时,对一些国营公司进行股份分割,使之民营化;财政方面实施紧缩政策,力争降低财政对国债的一村率;教育方面提出“继承日本的传统文化”的改革思想。同时,他也把执政重心放在国内经济建设上。他留下了很多对日本影响巨大的政治遗产:比如和平利用核能、国有铁路民营化等,还推动削减关税和其他主要贸易壁垒,着手转变日本外向型经济,更加注重内需。外交方面,中曾根康弘实现政治大国理想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思路,是密切日美同盟关系。
政治
政治保守主义
中曾根康弘在政治立场上是日本战后政治保守主义代表者之一,比起相对温和的“吉田路线”主流派,中曾根康弘在政治、国防政策上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国家主义、复古主义色彩。战后初期,中曾根康弘作为“自主防卫论”的推动者,积极主张修改宪法,重建“国防军”,乃至撤走驻日美军及合法拥有核武器,从而建立完全自主的军事安全体制。1970年,已担任防卫厅长官的中曾根康弘提出“防卫自主五原则”,对过去自己相对激进的“自主防卫论”进行了调整,在“专守防卫”原则及日美同盟体制下,强调军事安全政策的“渐进自主”,这在战后日本安全政策的历史推进中具有重要意义。担任首相后在访美时,他抛出“日美共同命运体论”“不沉的航空母舰论”,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并参与西方集体安全机制,使得日本安全政策自主化、外向化倾向进一步加深。
提倡修宪
中曾根康弘是修宪主张者。但担任首相后他不再公开提倡修宪,转而推动著名的“战后政治总决算”,积极推动脱离“战后体制”,“重塑”日本国家定位及形象。日本政府修改教育基本法,推动“战后历史教育改革”,积极颂扬民族文化及国家意识,对外彰显日本“国际贡献”,力争政治军事大国地位。这些举措为冷战后日本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强势兴起、修宪运动的持续不绝打下了重要基础。退出政坛后,中曾根康弘长期担任“新宪法制定议员同盟”会长,并积极支持安倍晋三的修宪主张。
正视历史
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引发内外抗议批判。在压力下他此后未再参拜。不过,在历史问题上,中曾根康弘始终强调日本应正视历史并承担战争责任。2011年,他接受NHK采访时表示,日本在过去的战争中给邻国“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日本“必须坚持作为一个和平国家的承诺”。201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之际,中曾根在日本《每日新闻》《文艺春秋》等报刊发文,重申日本当年发动的是“错误的战争”,“是不折不扣的侵略行为”,日本应记取历史教训。
外交
中曾根康弘是一个“多面人”,一方面是保守民族主义政治领袖,另一方面又被认为是日本最具国际化风范的领导人之一。年轻时,他推崇国家自立自主的中曾根以反美主义者自居,后来又转向“接纳美国”,直到成为首相后强化日美外交,并与当时美国总统里根建立起密切的“罗纳德—康弘”私人关系,广为外界所知。
中曾根康弘就任后第一站即访问韩国,成为日本战后访韩的首位首相,改善了日韩关系。确立“西方一员”的外交立场,进一步深化日美同盟关系,建立了“罗纳德-康弘关系”,并突出强调要成为负责的协助者,而不再是单纯的追随者,做“不沉的航空母舰”,为美国分担责任。继续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促进与东盟各国的关系。1987年1月,他还出访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波兰三国。
中日关系
中曾根康弘虽对于共产主义不抱好感,其民族主义者的立场在其后的言行中也为对华关系的发展注入了不利因素,但总体而言,中曾根康弘践行了自己重视中国,与中国保持广泛、持久的友好关系的承诺。
中曾根康弘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因缘。在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中曾根康弘作为田中角荣内阁通产相,积极支持两国复交。1973年,中曾根康弘以通产相身份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并深为周总理的风范所折服。1982年11月,中曾根当选首相后随即与中国的赵紫阳总理通话。在通话中,中曾根表示日中两国关系稳定、良好的发展是日本外交重要的支柱之一。1983年1月,中曾根康弘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时表示:“对于重要的邻邦中国,将在现有的良好而稳定的基础上,努力争取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同年2月,中曾根在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承认日本过去对中国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这在战后日本历任首相中尚属首次。并派遣时任自由民主党干事长的二阶堂进访问中国。二阶堂在中国访问期间,与多位中国高层领导人会谈,反复表达了中曾根内阁继续发展日中友好关系的良好愿望。同年11月,中曾根康弘在与应邀来访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会面时表示希望日中两国永远友好,并建议:“为了在21世纪也要维持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应在发展中日关系三原则的基础上,加上“相互信赖”,成为“‘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四项原则”。
1984年,中曾根康弘首次以首相身份访华,推动建立“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启动中日两国青年交流。198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访日,中曾根在与彭真委员长的会谈中认为日中友好关系的基础已很深,期待这种友好的关系一直传承至21世纪。随后,日本参众两院议长木村睦男和坂田道太也与彭真委员长举行了会谈,就日中关系的发展交换了意见。1986年,他再次访华,成为第一位在任期内两度访问中国的日本首相。在与邓小平的会谈中,中曾根承诺将加强对华经济援助,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尽管此间也有参拜靖国神社的“黑色插曲”,但在中曾根康弘执政时期,中日关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晚年时,中曾根康弘一直将与中原地区领导人的交情作为自己人生回忆的“重要篇章”,并积极呼吁中日友好,开展务实合作。他曾在接受中日媒体访问时表示,中国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而中日关系不仅事关两国,对于亚洲乃至世界“也是具有命运性意义的大事”。
日美关系
中曾根内阁在外交上建立了以日、美、韩国三方为基础,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外交格局。中曾根认为,只有建立良好的日美关系,才能进一步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才能稳住自己的阵脚,促进内政的开展。因此,中曾根上任伊始,着手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复铃木内阁时期处于最低潮的日美关系。为了取得美国的信任,中曾根在访美前夕采取了以下两项重要措施。第一是访问韩国,宣布向韩国提供40亿美元的贷款,从而一举解决了经济援助与军事合作问题,实现了日本韩国关系的正常化。第二是在访美前夕,修正“武器出口三原则”,为武器技术向美国出口开了绿灯。1983年1月17日,中曾根携带上述礼物访美,在与里根总统的会谈中,一举重新确认了被铃木否认的“日美命运共同体”的同盟关系。中曾根在同年1月19日向《华盛顿邮报》记者发表的谈话中,公开主张把整个日本“变成不沉的航空母舰”,有事时与美国合作,“封锁日本三海峡”,由日承担保卫海上1000海里航线的任务。中曾根的这些言行,使“中曾根-里根的亲密关系”一举建立起来。
虽然中曾根的上述言行不断受到在野党和舆论的抨击和批判,但他却能以巧妙的手腕缓解日本国内的压力,成功地确立了日美韩三方军事同盟为基础的外交格局。这种外交格局的建立,不仅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日美关系,提高了日本作为西方一员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使日本从中得到了许多实际利益,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中曾根政治的资本。
政治风格
中曾根康弘是“战后日本政治的弄潮儿”,有着个性鲜明的政治行事风格。初入政坛时,他就以其血气方刚的性格,在国会语出惊人,崭露头角,1952年还在国会公开表示昭和天皇应为战败负责,一时震动政坛。中曾根康弘善于辩论,即使后来担任内阁大臣乃至首相,也没有改变自己强硬犀利、乃至有些简单粗暴的话语风格,时遭舆论批评。
在日本政坛,中曾根康弘尽管经常以“非主流派”姿态示人,但仍能以灵活的政治手腕左右逢源,以“关键少数”身份进退于各派之间,因此被讽为“风向鸡”,但他不以为意,反称“搞政治就应当了解并顺应风向”。20世纪60年代,中曾根康弘曾批评佐藤荣作是“右翼单肺内阁”,但旋即接受佐藤邀请入阁,政治地位不断上升。在20世纪70年代自由民主党内著名的“三角大福中”(三木武夫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五位干将中,中曾根康弘是派阀势力较弱的一位,但凭借各种政治手段,终于获得党内高层信任及盟友支持,在五人中最后一个登上首相宝座,但执政时间却最长。1986年,中曾根康弘依托高执政支持率,为实现自民党单独执政而强行提前解散众院,推动众参两院同日选举,结果自民党大胜,在两院的议席率达到58.6%,这一历史纪录直到安倍晋三执政时才被打破。
基于强硬个性及对自己政治理念的自信,中曾根康弘在任内阁大臣时,经常试图采取“直线性”乃至“超常规”的方式,强力推动自己的政策。担任首相后,他更是致力于打破日本传统的、依赖官僚体系的“官僚调整政治”,建立大量直属于己的政策咨询机构,依托官邸直接施政,打造以首相为中心的集权决策体制,即所谓“官邸主导政治”。中曾根康弘相当推崇美国的总统制,并通过一系列政治操作,使得自己成为日本战后少有的“总统型首相”。
影响评价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从他20几岁当选为国会议员到2003年退出日本政坛期间整整56年,被称作是“政坛的常青树”。(央视网 评)
中曾根是资深右派政客,曾以首相身份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推动了日本战后的防务和经济发展。在国际社会上,中曾根堪称最成功的日本首相之一。(界面新闻 评)
中曾根康弘的一生波澜起伏,横跨大正、昭和、平成及令和四个时代,是日本战后政治史上屈指可数的“政治强人”,给日本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政治遗产。(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评)
中曾根是一位身材高大、富有魅力的领导人,他打破了日本的政治传统,经常通过电视或强有力的演讲直接向人民发出呼吁。(《华尔街日报》 评)
中曾根康弘大幅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在二战后重大转折点之际发挥了掌舵人作用(安倍晋三 评)
中曾根康弘与安倍晋三最大的不同在于,中曾根经历过战争,上过真正的战场,亲眼看见自己的同伴死去……这让他内心谦逊,虽然他经常看起来有些傲慢。(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会田弘继 评)
相关争议
洛克希德事件
1976年2月,日本发生了轰动全国的重大事件。根据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跨国公司小组委员会(丘奇委员会)的听证会记录证明,洛克希德公司的贿金曾送给儿玉誉士夫和日本政府高级官员,从而揭开了洛克希德事件的序幕。此事件的发生使中曾根康弘本人被罩上了一层可疑的阴影。人们对他与“伪造政治资金报告书事件”(1976年4月)、使国会陷入僵局的“电话泄密事件”(1976年4月)、“下一代反潜巡逻机采购计划作废事件”和“殖产住宅公司事件”等问题的关系怀疑起来。
参拜靖国神社
1985年8月15日,在日本投降40周年纪念日当天,作为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参拜了靖国神社,成为二战后第一个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此举在日本国内和其他亚洲国家引发抗议和批判。次年8月14日,中曾根政府发言人、内阁官房长官后藤田正晴发表谈话,说日本必须重视国际关系,妥善顾及邻国国民感情。随后10多年,日本在任首相没有参拜靖国神社。
个人作品
在中曾根康弘漫长的从政生涯中,留下了仅50部著作。其中,出版于2000年6月的《日本21世纪的国家战略》,是诠释“中曾根流”政治理念和国家战略的集大成者。在书中,作者检讨了“屹立于20世纪与21世纪分水岭上”的日本包括“大东亚战争”在内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对政治、经济、外交、安保、教育和科技等关乎日本在21世纪命运的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一整套战略构想。
注:以上仅列举部分作品
所获荣誉
人物生活
家庭生活
中曾根康弘的父亲松五郎经营着关东地区屈指可数的大型木材企业“古久松”,在关东一带颇有名气。他的母亲名为茂子,他在家里四个男孩中排行第二,他的大哥名为吉太郎。
感情生活
中曾根康弘与妻子鸢子(Tsutako)于1945年结婚,鸢子后于2012年去世。
子女生活
中曾根康弘生育一儿两女,儿子中曾根弘文(Hirofumi)(生于1945年)于1986年当选议员,曾担任麻生太郎内阁外相、自由民主党参议院议员会长等职。弘文之子(即中曾根康弘之孙)中曾根康隆(生于1982年)已于2017年当选议员。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名为美智子(Michiko)、美惠子(Mieko)。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政治生涯
参与二战
回归政坛
出任首相
卸任首相
退出政坛
人物逝世
政治主张
政治
政治保守主义
提倡修宪
正视历史
外交
中日关系
日美关系
政治风格
影响评价
相关争议
洛克希德事件
参拜靖国神社
个人作品
所获荣誉
人物生活
家庭生活
感情生活
子女生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