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鸡属(学名:Rallus)是
鹤形目秧鸡科的一属,共有12种,中小型涉禽,头小,喙细长,腿和趾都长。
秧鸡属鸟类的嘴峰与跗骨等长,或者较长。体形略似
小鸡,但嘴、腿和趾均甚细长,适于涉水;体羽松软,上体大致为橄榄
褐色并满布褐黑色纵纹;头、颈和前胸发灰色,脸侧有
栗色过眼纹;下体暗褐色,杂以白横纹;嘴暗褐色,基部橙红,前额羽毛较硬;嘴长直而侧扁稍弯曲,嘴长等于或长于跗;鼻孔呈缝状,位于鼻沟内。翅短,向后不超过尾长,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的长度介于第6枚和第8枚之间。
尾羽短而圆。跗蹠长短于中趾或中趾连爪的长度;趾细长。上体褐色有黑色条纹,面部和下体前部为灰色或灰蓝色。只有非洲
秧鸡背部平滑无纹,而无纹侧秧鸡的羽毛中没有蓝灰色,也没有侧腹的条纹。
全世界有12种。分布较广,非洲,
欧洲,
亚洲,大洋洲,美洲都有分布。中国有2种,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新疆、
青海省、
甘肃省以及东部从东北到华东沿海、华南、
华中地区、西南各地。
栖息于水田、溪畔、水塘、湖岸、水渠和芦苇沼泽地带及其附近灌丛与草丛中,也出现于海滨和林缘地带沼泽灌丛中。侧扁的身体是对生活在湿润的芦苇地和沼泽环境的适应,使它们能够轻松穿过密集的半水生植被。
常单独或成家族群活动,多在清晨和黄昏活动,白天隐藏在草丛中。行动谨慎,行走时步履轻盈,不慌不忙,每走一步尾亦随之摆动,亦能在地面急速奔跑。游泳和潜水本领亦很好,游泳时身体露出水面较高。飞行较弱,一般亦很少飞翔,每次飞行距离亦较短,飞不多远即又落入草丛中。奔走迅捷,偶作短距离飞行。飞行时头颈前伸,双腿下垂。主要取食植物嫩芽和种子,兼食昆虫和小型水生动物。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丛中以蒲草和芦苇叶筑巢。秧鸡属大多夜行,习性隐蔽。
营巢于水边草丛中或芦苇沼泽地上,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丛中以蒲草和芦苇叶筑巢。巢由干芦苇和干的水草构成,中间稍凹陷。巢略呈盘状。每窝产卵6~7枚。卵粉
褐色,上布稀疏的暗褐色细斑。雌雄共同孵卵。雏鸟出壳后满被黑褐色绒,为早成性。
秧鸡属由
瑞典自然学家
卡尔?冯?林奈在其1758年出版的《
自然系统》第十版中建立。随后指定的模式种是
普通秧鸡(Rallus aquaticus)。属名Rallus来源于
英国鸟类学家弗朗西斯·威洛比在1676年和英国自然学家埃利亚撒·阿尔宾在1731年使用的水秧鸡的拉丁文早期非二名法学名。Rallus一词的确切词源尚不确定。有时,Lewinia属和Gallirallus属也被归入秧鸡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