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1914年6月3日—1996年3月18日),原名沈叔异,字叔逸,湖南湘潭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长期服务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受到军统领导人
戴笠的信任。先后担任少校行动组长、稽查处上校处长、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中华民国国防部少将专员、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
1949年12月9日,沈醉被卢汉扣押,后他参与云南起义,帮助卢汉逮捕了
昆明市的大部分
中国国民党人员。1960年11月28日,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特赦,并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担任文史专员。1980年,他被认定为起义将领。从1981年11月起,他成为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6年3月18日,沈醉因病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沈醉之母名罗裙,是清末最著名的诗社——南社的成员,以擅长诗词而著称。沈醉的名字就是母亲根据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如梦令》词中“沈(古汉语中‘沈’通‘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而取。
沈醉第一任妻子是莫耶,出生于福建厦门一个封建家庭,后就读于
厦门大学中文系。与沈醉育有一子。
沈醉第二任妻子是栗燕萍,湖南长沙人,与沈醉育有一子五女,1949年沈醉将粟燕萍和一子四女送往
台湾省,女儿
沈美娟则留在大陆,后栗燕萍误以为沈醉已经被枪决而改嫁。
沈醉第三任妻子是杜雪洁,辽宁沈阳人,原是沈阳天主教堂修女,后因教堂解散而去北京投靠
姨母,在北京厂桥街道医院当护士时结识沈醉,1965年8月与沈醉结婚。
从政活动
1932年,在他的姐夫
余乐醒介绍下,他加入了中华民族复兴社的特务处,成为了一名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工。抗日战争开始前,他一直在
上海市执行特务任务,亲自参与了暗杀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
杨杏佛和逮捕第三国际驻上海代表华尔敦的行动。
1938年,中华民族复兴社在
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更名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同年,沈醉被调往军统局本部第三处担任
上校行动组长,当时年仅24岁,但已经在军统局工作了5年,是当时军统局中资历最老的行动组长之一。沈醉深受副局长
戴笠的信任和赏识,多次被派往各地执行任务。1940年,沈醉被调往军统上海站,担任
少校行动组长,在上海期间,他以机智勇敢和出色的情报工作得到了戴笠的肯定和赞赏。1941年,沈醉被派往
湖南省,担任
常德市警备司令部稽查处上校处长,在常德期间,他多次出色地完成了戴笠交给他的任务。
1945年,沈醉回到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本部任职总务处
少将处长,负责处理局内日常事务及情报工作。1947年升任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国防部少将专员、云南专员公署主任、
中将游击司令。
后期经历
1949年12月9日,卢汉在
云南省起义,扣押了云南省主席沈醉,并逮捕了在
昆明市的大多数特务。其中包括在
重庆市执行大破坏任务后逃至昆明,等待飞往台湾的军统西南区正副区长
徐远举、
周养浩和军统经理处处长兼重庆办事处主任郭旭。这些人后来被卢汉当作被俘战犯,囚禁在昆明陆军模范监狱,云南解放后被转移至重庆歌乐山白公馆战犯管理所。1960年11月28日,沈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批特赦人员被释放,是前两期特赦人员中唯一的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要员。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他与
杜聿明、
宋希濂、
王耀武、
陈长捷和伪满洲国首脑
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溥杰一起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1980年,经过有关部门调查证实,沈醉在卢汉的起义通电签字,并亲自颁布命令,要下属特务组织上缴特务器材并到指定地点报到,身份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81年,沈醉前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探亲访友,不顾以前友人们的劝阻,毅然在短暂留港后返回北京。1996年3月18日,他因
肺癌病逝于北京。
个人作品
人物轶事
武术功底
沈醉不仅身手敏捷,而且还擅长咏春拳,并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随身携带的拐杖其实是他的防身武器,有一次他遇到劫道的七八个人,只需一根拐杖便能应对,可见他的武艺高超。除此之外,他还可以徒手捏碎核桃,老年时也能轻松做到,可见他的手指力量和灵活性非常强。
性格坚毅
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有人强迫沈醉撰写材料,指控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是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这个指控源于王光美在天津军事调停期间,曾为中共代表团担任英语翻译。当时,中国国民党方面的代表是军统局副局长郑介民。由于这段历史背景,王光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恶意诬陷为郑介民派遣打入中共的特工。沈醉坚决拒绝了这种无端的指控和诽谤。他坚守自己的原则和良知,拒绝参与任何对王光美的恶意攻击。他的坚定立场使那些企图利用这种阴谋伤害王光美的人未能得逞。
惧怕之人
沈醉在他的人生中最害怕遇到的三个人是柯漱芳、
蒋介石和钱大钧。柯漱芳经常向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索要东西,蒋介石非常看重部下的仪表,他往往通过观察人的衣着、姿势和精神面貌来决定他们的喜好,然而沈醉性格外向,喜欢热闹,难以安静。钱大钧由于资历较高,常常辱骂军统人员。
险些受伤
沈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关押期间,审讯人员每一次提审完战犯,都需要他们在笔录簿上签字确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笔录的真实性,同时也能让战犯确认自己的罪行,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有一次审讯人员提审完周养浩后,让他在笔录簿上签字时,中间夹着一张对其处理意见的草稿,上面写着建议判处死刑,附有沈醉的揭发材料。这让周养浩十分痛恨沈醉,他认为沈醉出卖了自己,这种行为是他不能容忍的,因此他在被押回监房后,愤怒地提起一张小板凳往沈醉头上砸去,想要教训一下沈醉。此时,在一旁的宋希濂伸臂一挡,导致凳子掉到地板上,沈醉虽然没有受伤,但这场冲突还是让他感到十分惊险和愤怒。
放弃投毒
1949年,毛人凤将沈醉安插在
云南省,意图封锁他逃往台湾的退路。对此,沈醉心怀怨恨,曾谋划将两包毒药放入毛人凤的饭菜里。然而,毛人凤却在这关键时刻对沈醉表明自己对他始终如一的态度,打消了沈醉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