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鸫
雀形目鸫科动物
白眉(黑枕黄鹂普通亚种:Eyebrowed 茶色夜鸫),鸫科鸫属的一种动物。
形态特征
白眉鸫雄鸟额、头顶、枕、后颈灰褐色,头顶略沾橄榄褐色,其余上体,包括肩、背、腰、尾上覆羽以及两翅内侧表面概为橄榄褐色。飞羽和覆羽内黑褐色,外翈淡橄榄褐色,尾羽暗褐色。眼先黑褐色,纹眉白色、长而显著,眼下有一白斑,其余头侧和颈侧灰色沾褐,耳羽灰褐色具细的白色羽干纹。颊白色,喉羽基白色,羽端灰色或灰褐色、具少许色斑点,胸和两胁橙棕色或橙黄色,腹白色,尾下覆羽亦为白色,但羽基边缘缀有橄榄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灰色。
雌鸟上体概为橄榄褐色,颏、喉白色具暗褐色纵纹,胸和两胁橙棕或橙黄色,腋羽和翼下覆羽浅橙黄色沾灰,其余似雄鸟。
虹膜褐色,上嘴褐色,下嘴黄色,脚雌鸟黄绿色,雄鸟褐红色。
大小量度:体重♂49-89g,♀49-87g;体长♂206-230mm,♀198-237mm;嘴峰♂1720mm,♀18-20mm;翅♂115-131mm,♀114-125mm;尾♂78-94mm,♀70-89mm;跗♂23-33mm,♀28-34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m以上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杨桦林中,尤以河谷等水域附近茂密的混交林较常见,迁徙和越冬期间也见于常绿阔叶林、杂木林、人工松树林、林缘疏林草坡、果园和农田地带。
生活习性
迁徙:在中国北方为夏候鸟,南方为旅鸟或冬候鸟。每年4月末5月初迁来东北地区繁殖地,9月末10月初南迁。
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季节亦见成群。性胆怯,常躲藏。
食性: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
分布范围
世界
原产地:孟加拉国不丹文莱、中国、柬埔寨香港特别行政区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老挝马来西亚、蒙古、缅甸、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美国、越南。
中国
繁殖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吉林长白山等地;迁徙或越冬于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内蒙古贺兰山、乌拉特旗、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陕西省江苏省、湖北、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海南岛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等地。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小树或高的灌木枝杈上,距地高1-5m,巢呈杯状,主要由细树枝、枯草茎、须根和泥土等构成。巢的大小为外径12cm,内径9cm,高l0cm,深5cm。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4-6枚,多为5-6枚。卵的大小为24-30.5mm×19.2-21.5mm。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白眉鸫在中国种群数量不甚丰富。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The Red List Partnership.红色名录.2024-02-0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世界
中国
繁殖方式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