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华夏古国之一的潢川黄国(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
公元前648年)在今河南
潢川县的古中原境内。据《
史记》与《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建国创始人为
嬴姓伯益长子
大廉,建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古隆乡。从夏朝2148公元前到
春秋战国公元前648年古黄国共存续了一千五百年整,其黄国国君延续繁衍约50代子民。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
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
河南省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黄冈、
黄陂区、
红安县、
黄梅县、
黄石市等县。
黄冈市、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就是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
江陵县、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还有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
云梦县东南一带),后来发展成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亡国后,一部分
黄国遗民仍留在
潢川县故地,坚守家园,顽强生活。
战国时期,黄国贵族后代
黄歇事
楚顷襄王,于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县,所以,直至
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镇。后来,黄歇改封于吴(今江苏省苏州),他的13个儿子,有的就定居于江苏。
上海市曾是黄歇的封地,
黄浦江的得名也是为了纪念黄歇。据《
客家姓氏渊源》所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
江夏区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其子孙散之四方。从战国晚期起,
江夏郡(今
湖北省武汉一带)成为黄氏繁衍发展的中心,如汉丞相
黄霸、
太尉黄琼都世居江夏,中华黄氏第一状元
黄凤麟,也出在江夏郡黄州,于是天下
黄姓共崇“江夏”为郡号,故称中华江夏黄氏(姓)。
据专家论证和
北宋出版的《百家姓》记载,
战国四君子之一的
黄歇黄歇是中国大姓“黄”姓的始祖。江夏,是海内外黄姓华人公认的总郡望和发祥地,故有“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之说。数千年来,黄氏子孙以“忠、孝、义、和”为理念,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为宗族的兴旺、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黄姓子孙人数在大陆排在第七位,有两千七百多万人,在台湾排在第四位,海外黄姓华人在华人中所占比例亦很大。
黄姓是名副其实的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