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法珍:
金朝潞州区崔进之女。她在
山西省、
陕西省部分地区断臂化缘,募资刊刻《
赵城金藏》,大约在
完颜亶皇统9年(1149年)前后,于
天宁寺组成“开雕大藏经版会”负责刻造,到
完颜雍大定13年(1173年)完工,历时约30年方成。
个人生平
崔法珍,募资刊刻《赵城金藏》,金藏刻成后,崔法珍于大定十八年(1178年)将印本送到燕京,受到金世宗的重视,在圣安寺设坛为崔授比丘尼戒。3年后,崔又将经版送到中都(即今北京)印刷流通,共计16.8113万板,6980卷。为表彰她的功绩,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崔法珍被赐紫衣,并受封为“宏教大师”。可叹的是,做出重大贡献的崔法珍在《
赵城金藏》的题跋中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赵城金藏
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新馆的一间藏书库里,一排排
书架比肩而立,里面的卷轴码放齐整。不论春夏秋冬,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0
摄氏度,淡淡的书香弥漫。这里珍藏的是一部长达4813卷的
金朝汉文大藏经《赵城金藏》,它名列国图四大镇馆之宝,与之比肩的是《
永乐大典》、《敦煌遗书》和《
四库全书》。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安世高、
鸠摩罗什、
唐僧、
义净等大师将佛教典籍翻译成汉语之后,千百年来,佛藏的集成工作一直没有间断。以
唐朝《
开元释教录》为基础,宋代出现了我国第一部佛教大藏经即《开宝藏》,之后又陆续出现了《
赵城金藏》、《
永乐北藏》等多部大藏经。这些出自不同时代的大藏经系统地保留了数量庞大的佛教经典,形成了
中原地区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大藏经文化,也使得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保留佛教经典最完整的国家。
石刻来源
在诸多大藏经中,《赵城金藏》因其不可思议之发心、不可思议之命运,蕴含了不可思议之传奇。
原来,在洪洞广胜寺里藏有众多历代经卷,由于金、元年间多年战乱频仍,地属
金朝的
山西省,又处在战争的前沿。不仅给百姓带来了灾难,被称为“净土”的佛门,也难以得到安宁。兵灾所及,生灵涂炭,僧侣逃亡,许多寺院经卷散失,被抢、被焚。地处霍山脚下的
广胜寺当然也难以幸免。
金朝虽是“海内用兵,宁岁无几”的朝代,但从
完颜亮到
完颜雍、
完颜璟,也有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佛教的发展又渐兴盛。修复和重刊散失的典籍就成了各寺院和佛门信徒的一项当务之急。这就有了民女崔法珍断臂劝募刻经的动人故事。
关于崔法珍“断臂劝募”,《
赵城金藏》的跋文年序中,记述了这位民女主持募化刻印这部煌煌巨著的始末。
据载,她是在
完颜亶皇统九年(1149年)开始断臂劝募的。募化地主要在
山西省和
陕西省两省。她从
河津市出发,过黄河,到秦地白水、昆沙镇、
蒲城县,后又返回
晋西南,历太平、解州、
安邑县、
夏县、
翼城县、
猗氏、荣河、万泉、
临汾市等地,后又南行至
芮城县、
平陆县,旁涉
上党郡的潞州、长子等地,关于她劝募的行踪路线,在《金藏》跋文年序中也有记述。
就像一个苦行僧那样,她一路行走,一路行募,她的行为终于感动了许多人。不少信徒纷纷施钱、施树、施骡,施布,倾其所有,有的甚至以破产相赠。就这样,民女崔法珍以刚强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甩一条独臂,在深沟大壑,在荒岭野村,无论寒暑,风霜雨雪,不倦地行走着,行走着。从
完颜亶皇统九年,到
完颜雍大定十三年(1173年)劝募完成,共经历了24年。这24年,她走了几十万里路,经受了多少苦难,谁能说得清!
雕刻大藏经的经资终于化募筹齐了,崔法珍又忙着招募工匠,终于在山西解州(今
运城市解州镇)静林山天宁寺动工了。
崔法珍主持刻印的大藏经,基本上是《开宝藏》的复刻本,全部经卷总共1379部、6943卷,达6000多万字。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
天宁寺的雕刻印制完成。
为了一部大藏经,崔法珍从断臂劝募,到刻印完成,竟是历经了29年!29年的风雨沧桑,29年的含辛茹苦,民女崔法珍从青丝满头,竟到了双鬓染霜!
崔法珍将印本送到燕京,受到了
完颜雍的接见,并在圣安寺设坛为她授
比丘尼戒。
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她又将经版送到燕京,印行流通。两年后,崔法珍被赐封为紫衣弘教大师。闻名于世的《
赵城金藏》,即由崔法珍的刻本而来。
民女崔法珍(弘教大师)功德圆满,她的贡献名垂千古!
崔法珍发誓愿雕造藏经 最初敕赐弘教大师雕藏经板院记
前世今生
2011年04月29日
《赵城金藏》是
中国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物换星移的时空坐标中,这部古籍究竟因何而珍贵?它的前世今生有过怎样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历?那个打造国宝的
金朝长治市女人,有过怎样非凡的人生?采访组在古籍的引领下,重返历史现场,撩开时间的面纱……
1998年,
中国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节目以《两卷佛经的传奇故事》为题,播出了两卷《赵城金藏》一段不平常的经历。节目中称:《赵城金藏》是中国国家图书馆镇馆的四大珍藏之一,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鸿篇巨制、印制精美的佛教全集发起者,竟然是金代长治的一位普通百姓之女,她的名字叫崔法珍。
她有怎么样异乎寻常的人生?也许是她笃信佛教,也许她惊世骇俗,也许她命运坎坷……总之,崔法珍毅然选择的是一条艰苦卓绝而又不被常人理解的道路。带着种种猜想,采访组踏上了寻访之旅,企图在这位传奇女子走过的大地上,触摸到历史的年轮,还原《
赵城金藏》的前世今生。
6月9日,我们驱车来到了
沁源县阎寨。这是一个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的小村,它的每寸土地、每块石头,都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足迹,它曾是中共
太岳区党委、决死一纵队司令部、太岳军区司令部的驻地,薄一波、陈赓、安子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战斗、生活过,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史料,其中也包括抢救《赵城金藏》。
1942年4月27日夜晚,
八路军人背马驮,将《赵城金藏》安全运出寺,战士们一边背着经卷,一边与敌人周旋,为保护经卷,刘元璋等同志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且不说八百年的无数劫难,仅在抗日战争的八年中,侵略者垂涎、
中国国民党的争夺,《赵城经藏》几易其手,可谓是历尽劫波!1949年的春天,
北平市刚刚解放,中央便电令太行行署将《
赵城金藏》运至北平,交北平图书馆收藏。至此,《赵城经藏》运交北平图书馆保存,才结束了一年多颠沛流离的命运。
千年古籍的旷世劫难
一窗昏晓,万卷古今。千年的古籍也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是人类文明的守望者,任何一次的寻访,都是一次与历史的一次对话,这对话穿越久远的时空,绵延不绝。
沁源一位知情者告诉我们,六十多年前,稀世国宝《赵城金藏》现于乱世,从此揭开了一段离奇的身世传奇。1934年12月,南京《国风》杂志报道此藏的发现。之后,日僧曾专程来
广胜寺以每
市尺一元银圆的高价收买《
赵城金藏》,未遂。后来,
日本僧人专程来到广胜寺,要以22万
银元收买这部藏经,遭到护法僧人的断然拒绝。1937年9月,日军侵入雁北,
中国国民党军长李默痷驻守赵城,找广胜寺
住持和尚
力空法师,准备运走《赵城金藏》,力空与当地绅士不允,并将《赵城金藏》全部封存于
飞虹塔内。
1938年2月26日,日军占领赵城,广胜寺已在日军占领区内,离日军道觉村据点仅一公里。1940年至1941年间,日军多次询问供养在
广胜寺的《
赵城金藏》。1942年春,日本政府派遣“
东方文化考察团”来赵城活动,驻道觉村的日军向寺内提出要于农历三月十八庙会期间上藏有佛经的飞虹塔游览。
国宝有难!晋冀豫边区太岳二地委书记史健指示:一定要在敌人登塔前将《金藏》转移出来。1942年农历三月十四的晚上,
八路军抢运队伍编成若干小组,并拉开距离,轻步前进。经过一夜的奔波,四千余卷《赵城金藏》于4月28日被转移到了地委机关驻地
安泽县亢驿村。由于日军发动了“
五一大扫荡”,经卷未能按计划运往
太岳区委所在地。反扫荡结束后,经卷方被送至太岳区委驻地
沁源县。
上党人用艰苦和毅力镌刻了这一举世无双的文化瑰宝,同样,上党人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这一举世无双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寻访到了很多国宝背后的故事,始终为这片神气的土地充满自豪、感叹和敬仰。
民间完成的文化工程
有着如此传奇背景的《
赵城金藏》,它所依据的藏经版本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将它放在佛经的历史长河里进行考量,《赵城金藏》又有着怎样的地位?
存世古籍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赵城金藏》成书于金
大定十八年,是我国大藏经中的孤本。因其雕刻于
金朝,故称《金藏》,又因原藏于
洪洞县赵城镇,故称《赵城金藏》。现存4813卷,卷轴装。这部经藏在文物学、佛学、印刷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极高,它几乎涉及了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建筑、天文、历算、医学、艺术等所有领域。
《
赵城金藏》是宋代《开宝藏》的复刻本。《
开宝大藏经》是我国第一部木刻大藏经,收录了
天宝唐三藏从
印度取回的佛经。然而岁月沧桑,千百年后,大藏经已经损毁尽。《赵城金藏》的重现,不但让世人重新看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藏经的原貌,更为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文化壮举,在历史上也只有《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等可以媲美。然而,《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都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举全国之力修而成。那么《
赵城金藏》到底是由谁组织雕刻的呢?在
金朝,雕版印刷还属于一种尖端科技,仅仅凭民间女子的一己之力怎么完成如此巨大的文化工程呢?
《永乐大典》中记载,金代
潞州区民女崔法珍,把自己的一只胳膊断掉,然后在民间化缘。为了一部大藏经,崔法珍从断臂劝募,到刻印完成,历经29年。29年的风雨沧桑,29年的含辛茹苦,民女崔法珍从青丝满头,竟到了双鬓染霜。全部经卷总共1379部、6943卷,达6000多万字。
在崔法珍的故里
长子县,像这样非常精美的佛像残件很多。
历史记载
潞州长子县崔进之女,名法珍,自幼好道,年十三岁断臂出家,尝发誓愿雕造藏经,垂三十年方克有成。
大定十有八年,始印经一藏进于朝。奉敕旨,令左右街、十大寺僧,香花迎经,于大圣安寺安置。既而宣法珍,见于宫中
尼寺,赐坐设斋。法珍奏言:“臣所印藏经,已蒙圣恩,安置名刹。所造经板,亦愿上进,庶得流布圣教,仰报国恩。”奉诏许之,乃命圣安寺为法珍建坛,落发受具,为
比丘尼,仍赐钱千万,内阁赐五百万,起运经板。至二十一年,进到京师,其所进经板,凡一十六万八千一百一十三,计陆千九百八十为卷,上命有司,选通经沙门导遵等五人校正。至二十三年,赐法珍紫衣,号弘教大师。其导遵等,亦赐紫衣德号。其同心协力雕经板杨惠温等七十二人,并给戒牒,许礼弘教大师为师。仍置经板于大昊天寺,遂流通焉。哉!眷遇之隆,古未有也。自昔释迦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灵山演法,各随众生根器利钝方便,分别大
小乘佛教,为世津梁,后人因之,识心达本,悟
无为法者,不可以数计矣。然教法之兴,虽系于人,亦由其时。自
刘庄,历
魏晋以来,虽有释氏经典,所传由未广也。其后,
唐僧、义净二大士跋涉海,至天竺国,不惮艰苦,磨以岁月,得经教焉。自是震旦佛法备矣。是以城邑山林、精蓝塔庙,或建宝藏,或为转轮,安置经典,为世福田,若缁若素,书写受持,顶戴奉行者,无处无之。盖
大日如来本愿,欲使众生见闻而获福也。然今弘教大师备修
苦行,以刊镂藏板为本愿,于是协力助缘刘法善等五十余人,亦皆断臂,燃臂燃指,眼割肝,至有舍家产、鬻男女者,助修经板胜事,始终三十年之久,方得成就。呜呼,可谓难也哉!己门人慧仁等,具言刊经本末,文于东平赵沨述记,时岁次己丑。仙林讲寺祇殿鲍善恢为是本寺藏典缺少,尝往砂、妙严二刹印补,见彼经板皆有朽烂欠缺,发心备板,化募众缘,命工刊补,幸获完备。今善恢自思,刊补小缘,经于岁月,率难成就。想当时弘教大师自幼出家,断臂设誓刊刻藏板,始终三十年方得成就,实为世间第一稀有功德。而复遇
完颜雍皇帝敕赐钱及号记焉。善哉!得非有是道,复有是人,有是人,复遇是时,此其所以成难成之功,庶不负
大日如来付嘱之意。呜呼!前哲之功,于斯盛矣!惧夫久而泯其所由,无传于世,因而刊之,使后贤观其所由,遂不昧弘教大师之功也耶!
时永乐九年岁次辛卯孟冬望日杭州仙林万善戒坛祇殿善恢谨题。
此藏卷轴之富,工事之巨,原刻历三十载星霜,补雕劳十余路僧众,创此伟业者,宁遂湮没不彰乎?理决其不然也。
无名贡献
崔法珍是个传奇。采访组的寻访箭头指向了
长子县。我们再次跨越时空,审视着这位谱写了传奇的
长治市古代的女子。这位普通民女,竟然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辉煌壮举。更让人感叹的是,作出如此重大贡献的崔法珍,在《
赵城金藏》的题跋中,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崔法珍是山西潞州长子县人,其父名崔进。法珍自幼就喜欢佛教,13岁时发愿向佛,断臂出家。她出家之后,发誓要雕造大藏经,感动了乡里,不少信徒纷纷施钱、施树、施骡,施布,倾其所有,有的甚至倾家相赠。就这样,民女崔法珍以刚强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甩一条独臂,在深沟大壑,在荒山野岭,无论寒暑,风霜雨雪,不倦地行走着,行走着。从
皇统九年一直走到
大定十三年,这24年,她走了几十万里路,经受了多少苦难,谁能说得清!
6月10日,采访组来到了
沁源县灵空山顶峰,远远望去,平阳大地尽收眼底。
沁河、霍泉
暗河八十里,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上党大地,在河流蜿蜒的步履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崔法珍奔波在灵山秀水间的身影……多少惊叹与感动,始终涌动在山水间。
她年纪轻轻,居然断掉了自己的一只臂膀,这真是一个非常女子的非常之举。何以如此决绝?一定是源自于她内心的那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上党人的忠勇和刚烈由此可见一斑。今天,无论沁源人还是
长治市人,依然传承着这样的忠勇和刚烈,从这些平凡百姓的脸庞上,也许我们可以遥想,八百年前,崔法珍同样的青春面孔,同样的青春岁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