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1414年-1473年),字大章,号损庵,严州府桐庐(今
杭州市桐庐县)人。明朝名臣。
人物简介
姚夔,
正统七年(1442年)
进士第一。迁吏科给事中。陈时政八事,立见施行。
景泰初,南京刑部右侍郎,寻改
礼部。后累官
礼部尚书,知贡举,加太子少保。姚夔有干能,朝议不定,每一言立决。卒年六十,追赠荣禄大夫、少保,谥号文敏。著有《姚文敏集》八卷,其诗文皆直抒胸臆。
人物生平
姚夔举
朱祁镇正统三年(1438年)乡试第一,入国子监。
正统七年(1442年)会试第一,登进士第。次年,授吏科给事中。姚夔有了向朝廷直接上奏疏的机会。他上的第一道奏疏就是奏请英宗“修圣德、举贤才、考察有司、慎选御史台、宽敕限、革监库之弊、立谥法以劝贤、选教官于当地”。这八事皆关君德、国政之要,切中时弊,深受英宗嘉许,多见采纳。是年,他得知一些地方赈贫粮仓,里甲长怕贫者不能偿还,贷给富户收取利息,以致贫民凶年饥,丰年亦饥,急奏朝廷,要求“敕天下有司,每岁发粮仓必须亲躬勘察,先贷给最贫者。”
朱祁镇见奏,立命各地行之,全国不少贫民赖此得益。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英宗在
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
太师绰罗斯·也先所俘,国势危急。为劝监国的王
朱祁钰继位事,朝廷上下意见纷纭,议而不决。姚夔厉声说,“国家任用大臣正为社稷计,此事何须再议!”遂与众大臣诣
文华殿,恳请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十月,也先率重兵长驱直入,京师危急。姚夔上战守方略,指出:“兵败之余,人心未定,宜坚壁固守。请急调
辽东、宣府兵入卫,与京军内外夹击。”各路勤王军在
兵部尚书于谦部署指挥下,大败瓦剌军,
明京师保卫战取得全胜。
景泰元年(1450),越升南京刑部右侍郎。时刑部规矩废弛,案件山积。姚夔到任后,“严肃规矩”,不久,便“狱无滞囚”。
景泰四年(1453年),改
礼部侍郎,奉旨考察
云南省官吏,升降允当。一年后还京,留任
礼部。
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重登大位。
石亨以首功进爵忠国公,其部曲亲故得官者四千余人。结党营私,势焰熏灼,不附石亨的正直之臣斥遂已尽,一些无耻小人,竞走其门。姚夔不卑不亢,兀立不附。石亨憾姚夔不附己,就乘间将他调往南京。幸
朱祁镇知姚夔的为人,不几月就调回京,任
吏部侍郎。当时石亨有一党羽,原为真定
知府,因贪赃被免职。石亨派亲信去嘱托姚夔为此人复职,并带去了已拟好的复职稿让姚夔批复。姚夔掷笔于案,抗声说:“我宁不做侍郎,必不批准此稿。”后石亨败,附石亨的人都被降黜,而姚夔名声益重。
天顺七年(1463年),迁任
礼部尚书。是年春,主持贡试,试院失火,烧死
贡士多人。姚夔引咎自责,谓未能防范于未然,致殃及天下英才,伏地痛哭不止。
成化二年(1466年),江南大旱,南京
兵部尚书李宾上奏朝廷,要求
朱见深“令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诸生纳米济荒,凡纳米者均可入国子监读书。”
李纯从李宾之奏,准备下旨实行。姚夔坚持不可,他认为济荒应由国库支钱粮,或发动富室赞助解决,不应靠变相卖学,损国子监声誉和增加诸生负担。此议终作罢论。
成化四年(1468年),慈懿皇太后
钱皇后崩,
宣慈皇后欲于百年后与
朱祁镇合墓,故不许慈懿皇太后与英宗合葬。宪宗是周太后的亲生子,深感母后之命难违,决疑不下。姚夔再次冒着违周太后旨意之险,就“陵庙事”一连向
朱见深上了三道奏章,反复直言:“太后配先帝二十余年,合葬
清裕陵,典礼具在。一有不慎,违先帝之心,损母后之德,他日有据礼仪改者,如
皇帝孝德何?”宪宗见了姚夔的三道奏章,虽觉有理,但总感有违母意,心里过不去。姚夔见上奏章无效,就率五府、六部、都察院、
通政司、大理寺、
锦衣卫、六科十三道九十九名官员,跪伏于文华门哭谏。终于感动了宪宗皇帝与
宣慈皇后,改变了主意,让慈懿皇太后
钱皇后与
朱祁镇合葬裕陵,神主附太庙。后来宪宗的儿子孝宗见到姚夔的这三道奏章,深情地对大臣们说:“先朝大臣忠厚为国,乃如此也。”
成化五年(1469年),进吏部尚书,旋加太子少保。
姚夔有干能,朝议不定,每一言立决。熟谙事理,力去宿弊,任人唯贤,朝廷内外称庆。
李纯宠幸番僧,有封“法王”、“佛子”者,其服饰用途贵比帝胄,奸小奔走门下,竞为其徒。姚夔竭力谏阻,势稍收敛。陈时政八事,并提出“亲君子,远小人,绝请求,禁乘办,恤军匠,减力役,抚流民,节冗费”等,多为宪宗采纳,立见施行。每遇灾异,姚夔常忧形于色,敦请宪宗赈恤。忧国之心老而弥笃。
大学士商辂赞美姚夔直谏如
唐朝名相
姚崇,重厚如
西汉大臣
周勃。他为人质朴敦厚,身居高位,却与一般人无异,平居近人,开心见诚。他孝敬双亲,友好兄弟,视民如子,见贫困者常给予接济。他府内有一座花园不种花,改植庄稼,每年亲自耕作,称“观稼台”。同僚见了惊异,他说:“我辈年食俸禄几百石,而不知农家种植之艰辛。我之所为,意在不忘衣食父母。”
成化九年(1473年)病笃,卧床不起,临终时,他仍厚道地对儿子壁说:“吾受国厚恩,不克图报,死后勿按例请厚葬重祭,以重吾过。”二月九日(3月7日),姚夔在京师长安里的家中病逝,享年六十岁。
李纯闻噩耗,深为悼痛,遣百官举丧祭奠。追赠荣禄大夫、少保,谥号“文敏”。次年,归葬于
桐庐县原籍牛山麓。
人物评价
总评
姚夔才识宏远,表里洞达,在朝三十余年,受
朱祁镇、
李豫、宪宗三朝器重。
他为官清廉,声誉显赫,人称姚天官。
历代评价
杨守陈:呜呼!自古优于政者,多劣于文。高其名者,或卑其位。骋之前者,蹶之后。通于身者,或塞于子,而公无一歉焉,独年龄未及乎?期勋业未臻于极致,故上下多悼惜之走也。少钦英誉,跂而望之,长挹令仪,辄被知遇,恒时觞咏笑谈,忘乎位与齿之悬也。
刘吉:夔仪观魁伟,器度弘博。与人言表里洞达,喜奖拔后进……及掌衡,留心人才,极力询访。至于黜陟之际,尤不苟,虽谗口中伤,屹不为动。朝廷有大事,大臣集议,疑未能决者,夔一言而判,众心服之。夔豪俊慷慨,学通而文赡。但颇不拘小节,晚节为妻子所累,言官喋喋不置。论者谓夔布时练务,类唐
杜黄裳,而未免通馈谢,当时固有议之者。然求之一时大臣中,罕有其比,亦无愧于一代名臣云。
唐枢:①文敏公姚夔,善应变,济务可属大事。初为给事中,议朝政侃侃。
成化初,居
礼部尚书,连上封事,决择犬仪节,及详慈懿异葬,尤词严义正。后转吏部,厘正铨法,有挠之者卒不听。时彗见,四方灾,亦连疏归本入,士人壮之。②群公者惕警之遗,自幼而老,砥砺之风自子而孙,浑厚英发之气自家而国,而天下刷鼓翮,尚延昔日之所及。如人身病苦于
药石,而豢梁肉反克,然气腴矣。
项笃寿:①夔资仪山立,议论河悬。雄才伟度,遇事立断。奖诱后进,振拔淹滞。意所交识,不避亲故。②姚好建白,皆切中事宜。三公者,与尹递掌邦治,简毅通敏,各擅其长,要之皆天官之良也。
林时对:本朝一代伟人,皆吾浙产也……经济则有
嘉兴市项襄毅忠、仁和胡端敏世宁、
兰溪市唐文襄龙、桐卢姚庄敏夔、
乌程闵庄懿、
常山樊清简莹、乌程潘司空季驯、平湖陆庄简光祖、山阴朱司马元。
查继佐:姚文敏所争,皆天子家事。哭门一节,遂为世庙时争礼前筹,得不得时也……夔豪俊慷慨,不拘小节,论者追拟唐
杜黄裳。而未免通谢,当时私属官之讦所
自来也,而素自在。
张廷玉:
天顺、
成化间,六部最称得人。
王翱等正直刚方,皆所谓名德老成人也。观翱与
李秉、
年富之任封疆,
王竑之击奸党、活饥民,
王复之筹边备,姚夔之典秩宗,
林聪、
叶盛之
张全义路,所表见,皆自卓卓。其声实茂著,系朝野重望,有以哉。
个人作品
著作有《矗堆稿》。姚夔著有《姚文敏集》八卷(《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诗文皆直抒胸臆。
亲属成员
父亲:姚伯华,以孝闻名。
儿子:
姚璧,
进士,历官兵部郎中。后被降为广西思明同知;姚玺,国子监生,后授
中书舍人。
轶事典故
铮铮傲骨
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重登大位。
石亨以首功进爵忠国公,其部曲亲故得官者四千余人,结党营私,势焰熏灼,不附亨的正直之臣斥遂已尽,一些无耻小人,竞走其门。夔不卑不亢,兀立不附。亨憾夔不附己,就乘间将他调往南京。幸
朱祁镇知夔的为人,不几月就调回京,任
吏部侍郎。当时石亨有一党羽,原为真定
知府,因贪赃被免职,石亨派亲信去嘱托夔为此人复职,并带去了已拟好的复职稿让夔批复。夔掷笔于案,抗声说:“我宁不做侍郎,必不批准此稿。”后石亨败,附亨的人都被降黜,而夔名声益重。
忠言直谏
成化初年,夔见新登位的
朱见深皇帝喜巡游,忘政务,又大兴土木,滥授官爵。他以君国大事为重,冒着忤逆皇上的危险,给
李纯上了一道密封奏章,规劝宪宗:“念祖宗之托,思天下之艰难,勿以目前无事而恣于宴安,肆于逸乐。以礼法齐家,以节俭为用,官爵无滥授,金帛无妄费,土木勿妄兴,斋勿频设。出入有防,巡游有度,节嗜欲,养天和,留心万机,无忘政务。”宪宗读了这道密奏,很受感动,亲赐“金织麒麟文绮”以示嘉奖。是年,江南大旱,
户部尚书李宾上奏朝廷,要求宪宗“令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诸生纳米济荒,凡纳米者均可入国子监读书。”宪宗从李宾之奏,准备下旨实行。夔坚持不可,他认为济荒应由国库支钱粮,或发动富室赞助解决,不应靠变相卖学,损国子监声誉和增加诸生负担。此议终作罢论。
观稼台
姚夔为人质朴,没有官僚的作风,为人质朴敦厚,身居高位,却平居近人,待人诚恳。孝敬双亲,友好兄弟,视民如子,见贫困者常给予接济。他府内有一座花园不种花,改植庄稼,每年亲自耕作,称“观稼台”。同僚见了惊异,他说:“我辈年食俸禄几百石,而不知农家种植之艰辛。我之所为,意在不忘衣食父母。”
史料记载
《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赠荣禄大夫少保谥文敏姚公夔墓志铭》
《姚冢宰并序》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
《国琛集·下卷》
《今献备遗·卷三十二》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